A. 如何客观理性的认识当前国内经济下滑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学术界是有争论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增长速度的下滑实际上是一个新的探底过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应在7.5%甚至7%以下,因此,当前的下滑是一个长期的趋势。由此带来的一个基本推断就是,中国经济下滑是不可能通过任何政策的、人为的努力加以改变的,顶多只能短期内缓解。
本人不同意这一观点,最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均GDP仍然只是美国的20%,种种历史数据表明,在这个赶超阶段,经济仍然有接近8%的增长潜力。中国未来即使像拉丁美洲国家一样,而不是像东亚国家那样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即便延续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速也能够保持在8%的水平。
再者,中国目前仍然有改革的基本动力,主要政策制定者在改革问题上的决心非常鲜明坚定,整个社会已经形成改革的共识。因此,中国不会像日本那样,步入一个停滞不前的发展陷阱。
所以,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下滑是另有原因的。总体说来,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新旧增长点的交替时期,新增长点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而旧增长点的动力已经匮乏。具体说来,新增长点在城镇化、在居民消费、在产业升级,而这些红利都必须要经过不懈的体制改革才能够释放;而传统的增长动力,包括出口以及房地产和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乏力,因此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个增长动力的断档期。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一轮的改革,包括得到民众广泛支持的反腐运动,对短期经济增长具有收缩作用。这与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的改革完全不同。与此密切相关的是,本轮经济下滑的一个直接导火索是早前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扩张性政策的影响。这一政策的副作用是导致中国负债率在过去5年之内翻了一番,达到GDP的250%。高杠杆率带来了当前融资成本较高的结果,在很多地区更是出现了新债补旧债所带来的亏损窟窿的怪象。
B. 1、我们应当如何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增速放缓
看经济增长率一般主要看GDP增长率。GDP增长率有个很核心的驱动因素,城市化进程。研究发现发达国家GDP增长率都很低,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相对都比较高。比如英法德GDP增长率一般都在1%左右,而发展中国家比如越南增长率在7%左右。其中的关键影响就是城市化率。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已经很高,而发展中国家还有不少上升空间。
城市化红利可以简单地理解,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相比在农村,进城打工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国目前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预期未来仍会继续提高,但这个提升速度在逐渐降低。 所以可以预见未来GDP增长率也会保持一个下行态势。
未来经济增速可能就靠新一轮技术变革带动生产效率提升,保持强大的科技创造力才能保证经济不至于陷入衰退。
同时也不用过于悲观,因为GDP增速虽然放缓了,但我们的总量很大,GDP每年增长的绝对值还是很可观的。
C. 如何全面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承压前行 平稳运行的总体态势
1、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基本面仍然稳固、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受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和国内增长动力转换尚未完全到位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增多。但站在全局高度看,我国经济虽有下行压力加大的一面,更有总体平稳、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一面,整体看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少,但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着增多。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
虽然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不少,但是我国经济具备长期向好的基础和条件,只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应对得当,就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
3、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把长远目标和当下目标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挖掘和集成新的竞争优势,化危为机,变压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只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就能做好经济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3)如何客观的看待中国经济放缓扩展阅读: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放缓的情况下,更要绷紧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根弦,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继续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
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织密社会保障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增强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
推动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要彻底消除深度贫困,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措施,巩固已有脱贫成果。
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做好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D. 我们应当如何全面地、客观地看待经济增速放缓800字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基本面仍然稳固、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1、四大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我国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我国外汇储备持续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为经济和金融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从需求看,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转向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内需中又更多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显着增强。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态势明显。从供给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4)如何客观的看待中国经济放缓扩展阅读:
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就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着增强。我们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克服各类艰难险阻,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