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0年脱贫攻坚优秀人物事迹有哪些
一、丁建华
男,回族,59岁,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
旱天岭村是个移民搬迁村,为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丁建华毅然放弃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工作,担任旱天岭村党支部书记。
为了给村民蹚出一条成熟的增收路子,他带头养鸡、养羊、养牛、养兔子,最终找到了肉牛养殖这个符合旱天岭村实际的脱贫产业。村民贷款养牛,他用自己的财产进行担保;有村民遭遇意外无力还贷,他主动帮村民偿还本息。
6年来,他累计为全村担保贷款6000余万元,并替贫困乡亲偿还本息200余万元,为此他耗尽家产,还背上了几十万元外债。他自己钻研兽医技术,成为村里的“牛保姆”,免费为村民养殖的肉牛看病。通过发展肉牛养殖,旱天岭村1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0元。
截至2019年底,旱天岭村536户184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
二、马金莲
女,汉族,35岁,群众,山西省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金莲原是吕梁山区一名贫困家庭妇女,2016年,她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护理护工培训,结业后到北京就业,从一名保洁员干起,经过自身努力成长为家政公司的业务经理。2017年,她返乡创业,注册成立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2018年,她又创办职业培训学校,累计培训1700余人,帮助900余人就业,带动200多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马金莲是农民自主创业并带人脱贫致富的杰出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政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脱贫攻坚奖”等称号。
三、王文成
男,蒙古族,65岁,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文成所在的太仆寺旗为国家级贫困县,他充分发挥带动作用,甘于奉献,吃苦在前,立足边墙村实际谋发展,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依托产业项目支撑、财政资金支持,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到2019年全村贫困群众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271户69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8%。
他敢于啃下硬骨头,聚焦土地承包经营权矛盾突出问题,完成土地的重新分配。填废坑建大棚,动员村民迅速完成光伏项目用地征地,推动光伏发电项目落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立了太仆寺旗昌祺红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入社村民114户340人,年人均增收4000多元。
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俗体验、特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俗游示范村。成立了太仆寺旗首个中药材协会,带动50余户贫困户增收,为妇女、中老年劳动力提供季节性务工的场所,有效增加村民收入。如今的边墙村景美、人富,百姓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四、王传喜
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多年前,代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村集体负债近400万元。1999年王传喜上任,立志带领乡亲们“拔穷根,摘穷帽”。
他迎难而上,带领党员群众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2019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30亿元,村集体纯收入1.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万元,比20年前翻了30多倍。
王传喜坚持边发展边用发展成果扶贫,2012年以来,先后建设“印象代村”等6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总投资超过1亿元。
五、王昭权
男,苗族,50岁,群众,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四坳村村民。
王昭权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主动脱贫的意志和助人脱贫的义举,书写了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脱贫致富传奇。他克服身体障碍,手脚并用养牛,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
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脱贫”并牵头成立村里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乡邻共同把肉牛养殖向周边村寨辐射壮大。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已达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存栏2185头,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他乐于“现身说法”,向干部群众分享不等不靠、不争不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养殖经验。他的事迹被制作成视频在全县365个村展播,有力鼓舞并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Ⅱ 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一、毛相林
男,汉族,61岁,中共党员,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作为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拔除穷根,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代表。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
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脱贫”并牵头成立村里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乡邻共同把肉牛养殖向周边村寨辐射壮大。目前,全镇养牛专业户已达776户,其中贫困户306户,肉牛存栏2185头,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他乐于“现身说法”,向干部群众分享不等不靠、不争不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及养殖经验。他的事迹被制作成视频在全县365个村展播,有力鼓舞并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公告
Ⅲ 关于脱贫优秀事迹材料
一、深入调研,规划扶贫思路
位于_乡东南部的村委会,半山区环境,距离乡政府6公里,年均气温17.2摄氏度,经济以外出务工和种植甘蔗、八角等为主,20__年人均纯收入7749元。全村19个村民小组,壮、瑶两族共507户2437人,20__年识别出102户460人贫困家庭。驻村后,该同志与工作队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村情,精准施策,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增收渠道
面对传统种植为主、发展受阻的现状,该同志引导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小米辣、砂糖桔种植及乌鸡养殖。合作社注册成立后,以村集体土地入股,带动102户430人档卡户、60户非档户及30名党员发展种养殖业,预计20__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同时,合作社引进乌鸡进行脱温养殖,并在全村推广,计划种植500亩小米辣、1000亩砂糖桔,年出栏乌鸡30000只。
三、强化沟通协调,夯实农村基础
该同志积极与县级部门沟通协调,为_村小组解决桥梁、学校入校道路的安全隐患问题,争取投资20万元实施建设安全防护栏。此外,为解决那莫村小组22户120人的饮水问题,该同志协调县水务局投资5.3万元,建设3公里饮水管道和2座蓄水池,有效解决人畜安全饮水。
四、突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引领
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庆祝建党97周年系列活动,开展思想培训会,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强化农村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引领作用,为决战脱贫摘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五、抓队伍强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该同志聚焦村“三委”班子、党员队伍和驻村工作队伍,开展“三强化三提高”活动,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激发党员服务意识,从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同时,严格驻村工作队管理,落实各项制度,用严的纪律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该同志在驻村工作中踏实肯干,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_村精准扶贫工作贡献了力量。
Ⅳ 青海湟中如何顺利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8月9日,伴随着阵阵鼓声、鞭炮声,青海省湟中县卡阳村的村民们载歌载舞。当天,卡阳村村集体经济项目正式启动,两辆满载村民希望的旅游中巴正式投入运营,顺利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今年已经67岁的杜金梅有着30多年的党龄,她说:“这个事情是一个好事情,我们的村富了,我们的村民也就富了。我们作为党员,应该出一份力。”由于自己没有太多的收入,杜金梅就把卖土鸡、鸡蛋攒的钱和孩子们给的零花钱凑了6000元拿了出来。看到大家都是一万两万的出,杜金梅还因为自己只能出这点钱而不好意思。就这样,你一万、我两万,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卡阳村的38名党员们便筹集了60余万元,购买了这两辆中巴车。
当天,两辆满载村民希望的旅游中巴正式投入运营,卡阳村的村民们倾巢而出,为车辆搭红放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