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交通堵塞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现阶段,交通拥堵已成为世界性“城市病”,各国每年因交通拥堵蒙受的损失十分惨重:中国15座城市每天共损失10亿元,美国年损失680亿美元,英国年损失约43亿英镑,荷兰6年前年损失已经达30亿欧元。最近,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交通拥堵让北京市年损失1056亿元,相当于北京GDP的7.5%。倘若平摊到每辆机动车上,每年每辆车的平均经济损失达21957元。
【交通拥堵最早何时出现?】
交通拥堵和管理并不是新话题。1868年英国伦敦出现第一盏交通灯;大约一个世纪之前机动车开始量产。大量出现的机动车革新了陆路交通,也带来了前所未见的交通大拥堵。实际上,早在古罗马时代的庞贝城,交通管理就已经出现了。
【北京每日人均次延误66分钟】
一项评估报告显示,由于交通拥堵,2010年北京市居民出行受影响的人数平均每天达1381.8万人次,平均每日每人次延误66分钟,根据当年北京市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由此造成的时间价值损失每天高达32386.2万元;每年工作日天数按250日计算,每日8小时,则每年时间价值损失高达809.7亿元。此外,因堵车,汽车行驶时间增加,必然造成燃料的额外消耗;缓慢运行时,驾驶员还需频繁启停车辆,更加剧了燃料的消耗。每年仅在燃料一项上北京市就浪费了722.9万升,平均每辆车每月仅燃油损失就达348.4元。
【交通拥堵带来环境问题】
交通拥堵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温室效应、大气污染和交通噪声等。评估结果显示,北京由于拥堵每日多排放二氧化碳1.67万吨,氮氧化物、颗粒物和二氧化硫9.5吨。北京每年由于交通拥堵造成的额外生态环境污染损失为45.2亿元,这还不包括目前很多尚不能量化的损失,如加剧热岛效应、废弃物污染和对沿线自然生态影响等。
【莫名其妙的“堵车现象”】
十几年前,研究人员就提出,本来通畅的道路上会忽然莫名其妙地出现拥堵,而拥堵的传播是以“激波”的形式进行的。2008年,一组日本物理学家在实验场上重现了车流中的激波。研究人员让22辆汽车均匀间隔,在一条230米长的单车道环路上行驶,并且告诉司机以30千米的时速驾驶。起初,车辆之间相安无事,行驶通畅。但没过多久,车辆之间的距离就开始发生变化,一些车“挤压”在一起,道路上车的密度变得不再均匀。随着时间的推进,情况变得越来越糟,有几辆车一度几乎停了下来。前面的车一旦停下,后面的车也跟随停下。这种车辆密度的变化沿行驶方向的反方向传播,形成了所谓的“激波”。
实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辆车难以察觉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一场显着拥堵。实验测量出来的激波传播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
这个实验向人们解释了为什么开车时遇到拥堵,常常以为前方发生了交通事故,但是当驶离拥堵路段的时候却发现“什么都没有发生”。最初可能仅仅是因为某辆车减速或者改道,便形成了向后传播的激波。随后即便始作俑者早已绝尘而去,激波却还在传播,因而后面的车辆会莫名其妙地遭遇堵车。
【交通拥堵是世界难题】
近年来,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都投入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之中,其中包括了数学、物理学和工程方面的专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了许多种数学模型,但至今尚未找到公认的建立模型过程中的首要法则。
【北京和墨西哥是世界拥堵最为严重的城市】
北京和墨西哥城的交通拥堵状况在世界上最为严重,交通状况已经严重危害到居民的健康、生产以及生活。 IBM的一个名为通勤痛苦研究的项目对全球20个城市的8192驾驶人员进行了访问。 IBM设定的通勤痛苦指数总分为100分,北京和墨西哥城都得了99分,紧随其后的是约翰内斯堡、莫斯科和新德里。斯德哥尔摩的通勤痛苦指数最低,仅为15,斯德哥尔摩、墨尔本和休斯顿的道路交通状况最为乐观。
【世界各国采取措施应对拥堵】
除了我国,世界各国也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交通拥堵。如英国伦敦收取拥堵费;新加坡鼓励市民自愿限号,同时给予减免税费奖励,并以拍卖方式获得10年“拥车证”;香港通过立法为车辆设置了较高的首次登记税,首次登记税以车辆应税价值为基数,税率根据车价递增且政府会随着城市交通状况适时调整;日本东京通过立法规定,车主在购买汽车前,必须由车主居住地警察署出具拥有固定停车位(买、租均可)证明。
❷ 交通堵塞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坏处:
1.堵车浪费了运输资源,并使运输效率降低,消耗社会成本.例子:全国一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约1700亿元,并逐年上升;美国因交通堵塞,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31亿美元;英国伦敦每周为此浪费的生产力价值高达290万美元,中国香港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亿多美元.——(社会,国家,城市)
2.人们的身心健康必然受到伤害.例子:着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指出,堵车时,情绪上的变化也会影响心血管、内分泌系统,导致疲劳无力、腰酸背疼、虚火、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此外,久坐还会导致周身血液循环变差,引起肌肉酸痛、僵硬等,对司机来说,还容易诱发静脉曲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对此表示,车辆停停开开时,发动机燃烧不完全,会产生很多污染物,其中包含大量直径≤2.5微米的细微颗粒物,容易随呼吸进入肺部.研究发现,尾气污染物不仅刺激眼睛和肺部,还会导致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到医院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也出现了“变异”.此外,汽车尾气中还含有苯、甲苯等有害物质,不但刺激呼吸道,更是一种致癌物.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还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严重影响男性生育能力.——(个人)
3会使人烦躁焦虑、沮丧、愤怒等情绪.例子:《报告》发现,从忍无可忍的群体看,乘车族居多,且程度比开车族严重得多.其中,女性所能容忍的上班出行时间为35.97分钟,而男性仅为31.63分钟.在“交通拥堵带来的影响”一项中,51.06%的受访者选择了“情绪受影响”,仅次于迟到.在遭遇交通拥堵可能产生的情绪中,选择“焦灼感”的最多;其他依次为恼怒感、对城市的厌恶感、紧张感.本报调查也显示,82.69%的人遇上堵车都会感到烦躁.——(个人)
好处:
1.因为堵车,才有大量的时间磨蹭在路途中,本可以一天完成的工作,拖成了两天、三天.劳动效率降低了,才有了更多的工作要找人做,才有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2.因为堵车,才使得上下班的人避开下班拥堵的高峰期,从而让寄居在写字楼旁的外卖们经常忙的不亦乐乎.与此相关的,堵车让物流业的发展成为迫切,市场的大门越开越大.
3.因为堵车,让太多的车换了一套又一套的音响设备,买了一叠又一叠的CD
4.因为堵车,让太多的人开始习惯边抽烟边等待,在无聊中静静赞助着我国的烟草事业.
5.因为堵车,让手机和车载电话变成必备的随行设施,自己排遣着寂寞的同时,电信事业蓬勃发展.
因为堵车,……
❸ 堵车主要有哪些直接经济损失
生活在首都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无奈感受:开车行进在宽敞的大道上,却必须没完没了地耐心等待;交通电台播放着一长串拥堵路况信息,节目的名称却叫“一路畅通”;很多初来乍到的外地人都吃惊于北京人喜欢阅读的程度,无论公交车还是地铁上,到处都是埋头看报的人。殊不知北京人的回家路途被无休无止的拥堵拉长了不知道多少倍,以至于碰到堵车时,许多人都会打开随身带着的一份报纸习以为常地阅读起来。这样的场景多少有些滑稽,但这就是北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交通堵塞对皇城根的老百姓来说,是件每天必须忍受又无力改变的头疼事。那么,它究竟给城市生活造成了多大损失?耗费了多少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美国得克萨斯州运输研究所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因交通堵塞,平均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31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接近1000亿美元。其中,交通堵塞使美国人一年浪费的时间达37亿小时,人均每年因交通高峰期浪费的时间,自1982年以来已从16小时增加到47小时;浪费的汽油达23亿加仑,平均每年因道路拥堵导致各种交通工具白白燃烧100亿升燃油。放眼世界,“很受伤”的不仅是美国,据估算,伦敦每周为交通堵塞浪费的生产力价值高达290万美元,香港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亿多美元。
北京由于交通堵塞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大,恐怕没有人认真算过。对我们而言,如何衡量这种经济损失还是一个相对缺失的领域,指标和基础数据都不易获得。为了直观感性地说明北京交通堵塞可能造成的损失方面,先引入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因雪灾而导致的“12·7”北京交通大瘫痪,把每一个环节剖析开来,将有助于分析交通堵塞造成损失的方面。
第一,出租车的运营损益可以一窥交通拥堵的情况。“12·7”那天选择上路的30%出租车中,有80%都遭受损失,损失与出租车的赚钱效益直接相关。车能跑得起来的情况下,每小时基本是50-60公里的速度,出租车司机平均能挣30元左右;到下班高峰时间,速度降到30-40公里。而那天不只是下班高峰时间,还下雪,大多数出租司机就只能挣到“堵车”的钱,但这样的收益只是正常跑动的三分之一或更少。
第二,直观的损失是人,包括时间、精神甚至生命!“12·7”当晚京城的很多交通枢纽成了巨大的“马路停车场”。路边伸手招出租车的人不计其数,可路过的出租车全数爆满。其实,这种景象并不只有在交通大瘫痪的时候可以看到,每逢节日下班,国贸CBD各种写字楼里涌出的白领们伸手挡出租车的情景在很多人脑海里都留下深刻印象,集中人流的交通疏导隐患反复凸现出严重性;长时间塞车使司机和乘客都充满精神压力,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陡增;急诊病人无法及时就医。如果病情被耽误,可能就是生命代价!
第三,堵车过程中燃油和汽车的损耗是一个巨大数目。车堵在了路上,很多车都不熄火在路上等待着向前挪动——“大灯一直亮着,车又跑不起来,电瓶亏电很厉害,直到车里燃料耗尽”。在交通堵塞的时段内,一辆机动车启动了多少次很难计量,间接的资料或许可以起到补充作用。有调查显示,机动车在遇到红灯等情况下停止然后再启动,一停一开启动一次造成的损失是0.3~0.5元。如果仅以100万辆机动车那天启动一次的损耗计算,费用也在30万元到50万元之间。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比较直观地感受到交通堵塞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我们将其主要分为人力损失和燃油机械损失两个方面,这为进一步核算由于交通堵塞给整个北京造成的损失,提供了一个相对可行的思路。
先从人力损失入手。据粗略统计,北京市从业人口平均每人每天因为堵车而耽误的时间为1个小时左右。有资料显示,北京600万左右的从业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坐车上班,包括私车、公交车等。北京市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一年10万人民币,摊在一小时上的价值起码有20元。那么,如果说一天中有200万人坐车上下班,按照一个人社会成本为20元来计算,因为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一天就是4000万元,一年按照300天计算(适当扣除节假日交通流量的下降),一年的社会成本就达到120亿!
再算算燃油和机械损失。北京市现有机动车拥有量已经突破200万量。按照50%的上路率,一天就有100万辆的汽车总量。前面提到,机动车在遇到红灯等情况下停止然后再启动,一停一开启动一次造成的机械和燃油损失是0.3~0.5元。如果仅以 100万辆机动车一天启动一次的损耗计算,费用也在30万元到50万元之间,那么一年的损失总量就达到1.2亿!
经过粗略推算,已经得出北京市一年因为交通堵塞所造成的损失有121.2亿元!相比于北京2004年3300亿元的GDP总量,可以发现交通堵塞造成的损失相当于GDP总量的3.6%!
不能忽略的是,以上只是能够粗略推算的损失,还有更多的隐性损失,比如环境污染和投资环境的恶化;各种各样的经济体,由于交通堵塞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政治损失、信息损失、机会损失……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所有相关联的损失非常巨大,降低了社会的总体经济福利水平。因为缺失更多的基础数据,无法更进一步细化整个测算的系统工程。我们只能从损失发生的方面和可行的核算思路出发,对首都交通堵塞的成本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北京的目标是2008年建成宜居城市,看来,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将最能够说明居住环境改善的实绩。要达到这个目标,恰当的城市战略和交通投入自不用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城市交通流量和变化规律的数据应该纳入常规调查的掌握中。到那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比较交通堵塞造成的确切损失数据,来了解北京的居住环境究竟有没有改善,改善了多少。“像鸟儿栖在树上,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何以达致,人居环境才是最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