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茶陵县的经济
2007年茶陵县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7.19亿元增加到56.87亿元,年均递增11.13%。财政收入从1.17亿元增加到3.15亿元,年均递增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33亿元增加到14.76亿元,年均递增15.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4.32亿元增加到16.74亿元,年均递增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36元,年均递增16.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30元,年均递增11.55%。
2009年茶陵县完成GDP67.2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16%。财政收入4.29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13.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8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4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6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2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9元,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
2012年,茶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4亿元,比2011年增长12%,年均增长13.6%。完成财政收入9.06亿元,比2011年增长23.9%,年均增长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比2011年增长39.1%,年均增长38.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亿元,比2011年增长15.5%,年均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到20461元、3888元。 2012年,茶陵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亿元,比2011年增长3.9%。其中,农业9.7亿元,林业1.9亿元,牧业1.4亿元,渔业0.7亿元。2012年粮食产量18.7万吨,比2011年增长1.2%。水果产量2.3万吨,比2011年增长8.9%。出栏生猪437.9万头,出栏牛羊58.7万头,家禽出笼2105.2万羽,水产品7.9万吨。2012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公顷。
2103年茶陵县实现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为42亿元,较2012年增长3.1%。粮食总产量32.9万吨,同比2012年增长4.4%。猪牛羊禽肉产量6.98万吨,比2012年增长1.68 %。油料作物产量1.72万吨,比2012年增长5.3%。实现烟叶税2000余万元。新增油茶种植面积1.12万亩。新种茶叶2800亩,茶叶产量306吨,比2012年增长23.4%。菜牛出栏量为2.69万头,比2012年增长0.75%。水产品总产量为16423吨,比2012年增长8.01%。 2012年茶陵县工业增加值95.9亿元,比2011年增长13.4%,工业化率为54.1%。规模工业增加值77.7亿元,比2011年增长14.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和8.9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1%、11.1%。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4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2.8亿元,比2011年增长15.6%。实现利税178.2万元,比2011年增长21%。实现利润5.5亿元,比2011年增长20.5%。
2013年茶陵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5.19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3.8%。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0.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9.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总产值3.8亿元,重工业实现总产值6.8亿元,轻工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01亿元,比2012年增长14.6%。 2012年茶陵县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3.8亿元,比2011年增长21.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2%。税收收入14.9亿元,比2011年增长21.8%。其中增值税1.9亿元,比2011年增长17.9%。营业税2.7亿元,比2011年增长24.7%。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1%。
截至2012年,茶陵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8亿元,比2011年增长17.1%。城乡储蓄余额为9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2.4亿元,比2011年增长19.5%。茶陵县存贷比为51.1%。
㈡ 茶陵:为什么!那么穷
从纵向来看,茶陵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变化,但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以及市内兄弟县市区、邻近县的经济发展情况比较,仍然存在许多差距,国际国内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正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潜在的优势,以更加科学的策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受历史、地理、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的竞争的日趋激烈,茶陵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与不足。
1、发展速度上的差距。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人均GDP来看,与全国、全省、全市先进县(市)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从全国情况来看,2005年全国人均GDP达到13944元,而我县只有8040元,低于全国平均5904元;从全省来看,2005年虽然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名比2004年有较大的攀升,但仍居中游位置,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93元;从全市情况来看,我县人均GDP排名全市五县(市)第四,分别低于醴陵市4286元、攸县2904元,株洲县506元,高于炎陵县657元。我县地均GDP每平方公里160万元,排名全市第四,分别低于株洲县107万元、醴陵市378万元、攸县122万元,高于炎陵县100万元。“十五”期间,我县GDP平均增速为10%,不仅低于全市11.4%的水平,而且低于株洲县3个百分点、醴陵市4.5个百分点、攸县2.38个百分点;仅高于炎陵县0.8个百分点。从邻近县的情况来看:2005年我县的人均GDP低于安仁县383元,高于江西省永新县1700元,莲花县740元。但从发展速度来看,“十五”期间,我县则分别低于三县3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
2、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一是财政实力上的差距。由于我县经济发展基础较弱,总量小,财政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直接表现为人均财政收入较低。2005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收入只322元,排名全省38位,在全市五县(市)中排名最后。由于财政实力不强,造成支出压力大。“十五”期间我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3 %,而财政支出却达到26.6 %,财政收入的增加远远滞后于其支出的不断扩张,使得县级财政只能疲于应付人头费用的增加,用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发展社会事业的资金远不能满足需求。二是工业发展上的差距。工业企业多数属于资源型、技术含量较低和简单加工的小型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大多数是大路货,没有名牌,没有特色。多数企业停留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上,拼设备、拼资源的短期行为严重,企业用于科技、环保和增强发展后劲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城镇规划存在差距。虽然近几年强调城镇规划的整体效益,但由于过去私人建房严重,没有进行统一规划或规划难以落到实处,致使城镇整体效益大打折扣,给人以零乱的感觉。
3、产业结构上的差距。一是第一产业结构比重大。第一产业结构达30.6%,是全市五县(市)中一产业比重最高的县。分别比醴陵、攸县、株洲县、炎陵县高15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从产业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仍然是以粮猪型为主,特色农业不明显,如传统“三宝”——生姜、大蒜、白芷等优势产品没有做大规模,形成优势产业。二是工业规模小,比重低。200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1.9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9.8%,低于醴陵22.9个百分点,攸县4个百分点,高于株洲县1.1个百分点,炎陵县5.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仅为25%,分别低于醴陵6.7个百分点,攸县16.4个百分点,高于株洲县2.6个百分点,低于炎陵县2.7个百分点。目前茶陵工业的主体仍以中小企业居多,资源型、简单加工型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环境污染、高能耗等问题影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产业化程度低,竞争力弱。效益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占农业比重很小,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的普及率不高,导致产出率低,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慢,农村专业化生产、公司化经营链条不健全,产业化程度过低等严重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
4、居民收入上的差距。早几年,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进入稳定期,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出现低速徘徊。2000~2002年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只有1.8%,导致“十五”期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仅3.5%,低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长5.4%的水平。与全市五县(市)比较,低于株洲县4.7个百分点,醴陵5.3个百分点,攸县6个百分点,炎陵县1.6个百分点。从城镇职工收入情况来看,也存在差距,2005年我县在岗职工人平工资为13778元,分别低于攸县744元,株洲县655元,炎陵县365元。“十五”期间,我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增速为12.1%,分别低于攸县1.2个百分点,株洲县1.3个百分点,炎陵县1.7个百分点。
5、对外开放上的差距。对外开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助推器。凡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都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和借助了外力,都是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近两年来我县虽然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总体上来看,开放度仍然不够,利用县外的资金的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据县招商局资料,2005年我县合同利用外资达到8个亿,但实际到位资金仅2亿元左右,虽然增速排名全市靠前,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起步较晚。特别是在利用境外资金上,2005年我县只有404万美圆,比醴陵低2324万美圆,比攸县低1611万美圆,比株洲县低497万美圆,比炎陵县低29万美圆。受区位、市场、政策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茶陵对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