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春节对经济的影响
春节一直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我根据春节期间自身的经历,对春节的种种经济现象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因水平有限,主要是表面的经济现象,其本质难以准确把握,望读者见谅。
一、春运——想说爱你不容易
除夕将至,“羁鸟思旧林,池鱼思故渊。”在外打拼了一年的人们如倦鸟归巢般飞回老家。于是乎,火车轰鸣的汽笛,汽车飞转的车轮,行人匆匆的脚步,都酝酿着同一个声音:回家!然而,我国孱弱的交通运输却实难挑起此重任。
笔者早在放假前的一个月就在长沙某酒店订票处预订由长沙开往石家庄的火车票。然而最终却被告知“没有买到”,只得先乘车至北京,再由北京转车至石家庄。其中曲折坎坷非一语可道尽。更有一班兄弟姐妹,在学校订票未果,只得再去火车站购票,夜间出发,彻夜不眠,排队订票,据闻队伍曾一度由售票口排至进站处,几百米长,景象颇为壮观。而孩子们心中的惶惑焦灼,个中滋味,无亲身经历的人很难想象。
较之无车可乘,票价偏高似乎只是一个小问题。春运期间,全国火车票价上调 20%。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价格。但是,铁路运输仍属于国有资产,且处于垄断地位。此举实在是令人郁闷。
除此之外,春运还存在人多拥挤、秩序混乱、受天气影响等问题。进站时,人们往往一拥而上,挤上车来,大部分车厢又是拥挤不堪,空气污浊,环境恶劣。旅途结束时,人们往往形象狼狈,斯文扫地。更有受大雪影响几万旅客滞留车站的情况发生。如此种种,实令旅客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客流量大,运力不足,非正常途径售票等。铁路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是连接社会生产各方面的纽带,解决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缓解春运矛盾,是当务之急。
二 购物狂潮
春节也是一种交换的“集市”。人们总会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物品。按照传统,人们往往要在春节期间添置新衣。而各大卖场也纷纷抓住机会,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有买100送118元,有买98送98元,有打折,贵宾卡,会员卡等等,真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春节期间我父亲在商场花318元买了一条裤子,商场赠送318元,一双花花公子的鞋子是558,在赠送318元的基础上,父亲交了240元,买了鞋子,商场又送了240元。于是,我母亲又用240元买了一瓶Kose眼霜和精华液。然后,商场又赠送了160元,于是我又买了原价158元的帽子与围巾……
如此一来,可谓连环套一般。而花560元左右全家即已得到名牌西裤、鞋子、化妆品、帽子等,对寻常百姓来说也能接受。于是乎,各大商场均是人潮涌动,疯狂购物者处处可见。春节的价值已不仅仅是过年、歇息的传统意义,更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其消费方面的作用是最明显和最直接的。在这一过程中,商家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虽然其中的运行模式不足为外人道也,但其最终必以盈利为结局。商品能在市场上有效、顺利的流通,便是商业活动的成功,买卖双方达到双赢。
三 制备年货
以往,制备年货是春节的重头戏。而今虽然服务业已飞速发展,年前不必准备太多食品,但除夕前后部分商店与菜市仍要关门休息。因而年前依然也要购买一些蔬菜水果、肉蛋海鲜等。越是接近除夕,各种食品的价格越贵。黄瓜、豆角、番茄均涨至4元/斤,连北方最常见的白菜也涨至1.5元/斤。而其以往的平均价格不过0.5元/斤。水果方面,北方最常见的苹果鸭梨每斤价格均在2.8元以上,南方的柚子也由以往的2.5元/斤涨至3.5元/斤,一个柚子大约要15元左右。而我在长沙冬季消灭柚子无数,每个不过4-5元。
虽然许多蔬菜水果价格令人咋舌,但人们依然购买。此现象可谓是再次诠释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经典理论。除夕将至,从事服务业的人们也要过节休息,造成商品供给减少;而冬季蔬菜品种少,栽培、运输、储藏成本高,蔬菜价格本身较高。而过年授予人们的特定心理使这些昂贵的蔬果成为必需品:谁家过年不整出七碟八碗、七荤八素的菜肴?太简单的年夜饭总让人觉得不成规矩、不像话。想吃什么却吃不到会让这“过年”显得过于凄凉。于是乎,卖方的商品一时间有了些“奇货可居”的味道。如此算来,制备年货在每个家庭的春节消费中占了一定比例。然而,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一定程度上的再分配过程。富者以相对高价购买贫者手中的产品,这也可看作是再一次分配产品,缩短贫富差距的手段。然而,最终所获得利润是如何在生产、流通领域分配的,以何种比例分配的?我们不得而知。价格上涨是否最终能使农民收益?我们也不得而知。
四 访亲问友大拜年
按照传统,春节期间亲戚朋友都要互相来往走动,这是一个“礼数”问题。于是乎,我由长沙赶回石家庄,又由石家庄回到老家沧州过年。诗人说:所谓的故乡不过是祖先漂泊的最后一站。对此我深表赞同。我的家族历史比较简单,然而祖先也走过了几个地方。于是亲戚们都分散居住在两三个小城市,春节期间都要互相走动,互相赠送一些礼品,谓之“有联系”。年前,我们分别拜访了姥姥、二舅、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而他们也要一一回访。平均每家要送50-100元左右的礼品。礼物一般为包装、质量较好的蛋糕、水果、营养品等。而沧州的各个商场商店也投其所好,均有许多品种可以选择。年后,爸爸作为奶奶这一脉的男丁要作为代表去拜望他的舅舅、姨妈等长辈,提了自香油蘑菇至八宝粥等十几件礼物去拜访四家亲戚。过程则较为有趣,爸爸把第一家回送的部分礼物送给第二家,后又是第三家……如此这般,七拐八拐,推推让让,互相搭配,终于又提回了人家的黑芝麻糊、天津麻花等四件礼品。这般礼尚往来的礼仪,不禁令人莞尔。
然而,笑过之后细想,不难发现:血缘是春节的纽带。每年一度的春节对人的血缘意识起到了不断强化的作用。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所以,血缘意识的增强与血缘行为的泛化也是紧密相关的。从意识层面看,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四大因素是:血缘主义、权威主义、平均主义和机会主义。而血缘主义在其中又居于主导地位。血缘主义使血缘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的行为法则。其结果是:血缘内有诚信,血缘外是面子;家内有秩序,家外是机会主义;熟人之间好办事,陌生人之间就是钻空子。所以,血缘主义导致了人情大于法治。而法治是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没有法治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另外,血缘主义也具有权威主义的天然基因。而权威主义又不利于平等和民主精神的产生。再者,血缘主义也有一种平均主义的味道。而平均主义既不利于个人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有效财产制度的建设。这般说来,春节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一个较消极的作用——对血缘主义的固化。
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就要走出血缘主义的温情泥潭。人生需要血缘,需要家庭温情,但社会不需要血缘主义。血缘关系的社会化必须以社会理性为前提条件。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春节,如何有效利用春节也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
五 短信短信满天飞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在各大中城市,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的通讯工具。较之以往的电话拜年,以短信息的形式互致问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金钱。而或幽默风趣、或温馨浪漫的短信内容又比单纯的“过年好!”“吃饺子了吗?”等传统问候多了人文内涵,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兴趣盎然。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许多心急的同学便蠢蠢欲动,屏幕上开始有拜年的信息滚动。而到除夕、初一几天,那短信更如雪花般纷纷扬扬,漫天飞舞,每天约要收发几十乃至上百条信息,景象甚为壮观。
在漫天飞舞的短信背后,直接受益的不只联通、移动等电信公司,还有一批新兴职业者——网络短信写手。据网上透露,成功的短信写手春节期间每天收入近万元!而其在圣诞节、新年、情人节等节日期间的收入也相当可观。短信满天飞,既要给亲朋好友发,也要给上司下属发,其作为一种沟通的媒介,与拜年相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浓厚的血缘意识、圈子意识,也算是春节的一大新特色。
春节,是一个温馨的名词,一个甜蜜的字眼,是一个安安静静又热热闹闹的假日,是一个辞别过去又联系未来的接点。虽然我们已不会再为那些糖果、瓜子、花生翘首盼望,虽然人们都念叨着年味儿是一年不如一年。然而春节依然是春节。我们依然会义无反顾地挤火车回家,依然会疯狂购物、准备过年,依然会握着手机傻笑,依然会拎着东西去各家拜年。春节,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经济现象,它的产生、发展、消亡均由经济基础决定,那是历史的必然。
最后附诗一首,记录这让我们欢笑又让我们忧愁的——春节
春节:美丽与哀愁
春节是美丽的。
春节使人热烈、温情、祥和、吉庆、欢乐。
春节是中国人的圣诞日。
西方有《圣经》,中国有儒家学说。
西方有教堂,中国有祠堂。
西方有平安夜,中国有除夕夜。
西方有圣诞老人,中国有长辈。
西方有圣诞礼物,中国有压岁钱。
西方有基督,中国有祖先。
西方有个人,中国有血缘。
春节是血缘的凝聚日。
血缘是中国人灵魂的系带。
血缘联系着冥界与人间。
血缘联系着老人与儿女。
血缘联系着过去与将来。
血缘滋养着灵魂,灵魂维系着血缘。
春节也让人哀愁。
春节固化了血缘。
血缘内生权威,缺少平等。
血缘衍生平均,缺少效率。
血缘只有亲情和熟人,没有陌生人。
血缘导致只有圈子秩序,缺少社会秩序。
春节也有时成为恶的使者和护身符。
腐败借着春节的名义。
结党营私借着春节的名义。
炫耀借着春节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