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经济滞胀是哪一年
1970年-1983年左右,美国陷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滞胀,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6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从1951年到1979年,美联储经历了三位主席马丁、伯恩斯和米勒。马丁是美联储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主席,米勒最短,伯恩斯的任期贯穿于上世纪70年代的大滞胀。
马丁被认为是美联储现代性的奠基者。他采用“逆风而行”的操作规则,注重央行和政策的可信度,以短期利率为工具,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与真实票据原则不同,马丁的焦点从资产价格转移到了商品价格,其思想的守旧之处,是认为物价有涨必有跌。
防通胀的同时,也是在防通缩。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美国CPI同比增长围绕2%小幅波动,只在1957-1958年间略超3%。马丁任期的前十五年,可以被视为美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大缓和”时期。
2. 滞胀什么意思
滞胀是指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解释如下:
1、滞胀即停滞性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滞胀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于1965年由英国政治家兼财政大臣伊恩·麦克劳德首次提出。滞胀通常出现在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时期,经济增长率通常处于负值。
2、经济危机时,商品积压,物价下跌;经济繁荣时,商品畅销,物价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利用财政、税收、货币等杠杆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使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出现“滞胀”现象。
3、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等措施来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从而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支持创新和科技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来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