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恢复性回升,哪些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恢复性回升,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应该就是旅游业以及餐饮行业。因为大家其实也都已经被关疯了,迫不及待想要去外面看一看,去外面吃一些新鲜的东西,所以这两种是最能够刺激消费的。
而除此之外,应该有挺多行业会能够进线的回稳,并且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疫情确实是影响了大众好几年的一个事件,如果说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很多行业都能够渐渐的回归正轨,并且带动经济发展。比如说交通运输行业以及服务业等等,都能够回归到以前的正常模式。还有农林业的发展也很迅速,能够给更多人提供粮食。
㈡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沉着应对,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夏粮再获好收成,投资消费增长趋于协调,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就业持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同时应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还不少。正确认识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形势,一是要清醒认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认识做好下半年工作对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的成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较好基础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二是要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这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坚持搞好宏观调控上,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始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三是要准确把握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七项主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做好农业发展工作,抓好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各项工作;继续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和引导;继续推进节能减排;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㈢ 年中政治局会议前瞻: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
按照惯例,7月下旬将召开年中政治局会议,主题通常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此前三年的召开时间分别为2020年7月30日、2019年7月30日、2018年7月31日。因此,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可能即将召开。
一般而言,每年4、7、10、12月召开的季度政治局会议,都是决定经济政策方向的关键会议,其中7月下旬年中政治局会议承上启下,重要性仅次于为次年定调的12月会议。从过往看,年中政治局会议所定基调,一般会持续到当年底。
从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势以及高层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看,年中政治局会议的定调已有端倪。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本次政治局会议可能涉及: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应对周期性风险;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等内容。此外,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物价上涨等议题可能也会涉及。
“上半年国内处在‘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政策重心促改革和防风险的权重大于稳增长,因此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房地产金融化是重点,财政偏紧、监管偏严,出现局部信用收缩。”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7月政治局会议召开在即,需关注其对宏观判断和政策取向,下半年政策组合可能表现为货币微调、财政政策温和。”
难言全面宽松周期到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横向对比来看,这一增速在全球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诸多市场机构预计全年增速将在8.5%左右,因此完成全年6%以上的目标增速并没有问题。
7月12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表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符合预期,就业形势向好,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抬升企业成本,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大。会议提出,要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着力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般而言,高层年中会议大多仅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因此“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的提法显得较为特别。此前,6月9日召开的主题为部署“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的国常会也表示,要加强前期工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合理把握今年明年投资力度。
由于去年经济增速前低后高,相应地下半年基数较高,因此今年季度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市场预计四季度增速可能回落到5%-6%,今年底明年初的稳增长压力将会加大。
“最近一年,出口和地产火热拉动国内经济迅速恢复,但近期居民信贷见顶与出口订单下滑预示两大动能将衰减。‘要统筹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经济运行’,意味着政策要为明年的不确定性留子弹,还难言全面宽松周期到来。”张继强称。
货币政策方面,7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因为经济增速并不差且PPI高企。央行称,此次降准主要用来置换MLF及应对缴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因此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降准还不能解读为宽松周期开启。降准是量的层面调整,但央行近期一再重申‘看价不看量’,政策利率的变动是更值得关注的信号。”张继强称,“面对不确定性,还需‘留好子弹’。因此三季度继续降准概率小,但四季度MLF到期量大,如果出现经济增速下滑或债务爆雷等情况,再次降准的概率不低。”
财政政策方面,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较为缓慢。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约1万亿,仅完成全年额度的27%,而往常进度达到六成左右。
“因为今年稳增长压力不大,所以专项债也不着急发,更加注重项目质量,下半年估计也不会加快速度,甚至可能把部分专项债额度结转到明年发行,体现今明两年统筹的要义。”东部省份某地市债务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张继强认为,加强规范是上半年发行缓慢的重要原因,缺好项目是长期问题,下半年恐难显着改善,财政政策发力预计温和。财政部明确放宽专项债发行时间约束,国家发改委要求把明年的项目储备工作提前至当下,说明专项债重心已经放到明年。
积极布局跨周期调节
前述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还提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
“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相对应,二者存在区别:逆周期调节,指在经济下行时宏观经济政策宽松,经济上行时宏观经济政策收紧,以避免经济波动太大,但往往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宽松期积累泡沫化风险、收紧期风险被刺破。而跨周期调节,意味着放松时不过松,收时不过紧,把政策评估期从短期扩展为中长期。
此次“周期性风险”的提法更为市场关注。“跨周期可理解为关注下半年,甚至明年的经济下行压力,视角更长,未雨绸缪。更需关注的是,‘周期性风险’这一新概念是否也会在政治局会议中提及。若7月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是要应对‘周期性风险’,其对政策周期的指向是明显的,就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将重新成为政策层关注的要点。”华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冠南表示。
理论上,周期性风险可以是周期性增长下行风险,比如出口增速、经济增长下降;也可以是经济增速回落带来的风险,比如债务违约、失业增加等。
“周期性风险在国内的体现,短周期或为经济下行压力、中周期或为持续累积的债务压力及债务化解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暴露。”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称,“跨周期调节应对周期性风险,意在熨平经济短周期波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前瞻性、持续性和结构引导。”
地产调控不存在放松的可能
房地产此前一度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就会适度放松。当前因为预期明年经济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因此有市场人士猜测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放松的可能。
回顾来看,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延续“房住不炒”的提法,聚焦“学区房”问题,一线城市对此已经有所反应;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发展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房的政策方向仍在延续。
7月22日召开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长效机制。
具体而言,要牢牢抓住房地产金融这个关键,严格房地产企业“三线四档”融资管理和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加快完善“稳地价”工作机制,优化土地竞拍规则,建立有效的企业购地资金审查制度。
这次会议对金融调控手段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调控体系应该已经完备。但是对于土地竞拍制度要求“优化”,也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其中特别提到“购地资金审查制度”,对地产商而言这是进一步收紧的信号。
“预计政治局会议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定调不会改变,当前央行宏观审慎管住房地产金融,各城市落实主体责任管住房地产调控,加大政策保障房建设的总体政策格局大概率仍将延续。”周冠南称。
㈣ 事关下半年经济工作具体部署,多部委负责人集中发声
祝嫣然 ▪ 段思宇
下半年经济工作具体怎么干?央行、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中央部委主要负责人近日密集发声。
8月9日,央行行长易纲就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向作出了最新表态。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切实抓好已经出台的稳企业保就业各项政策落实见效。
不仅是易纲,根据第一财经统计,近日来,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中央部委主要负责人也密集发声。这是上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后,中央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对于具体工作部署的集中发声,传递出重要信号。
从部长们透露的信息来看,在下半年的具体工作中,相关部委将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智慧零售、在线教育、汽车家电将成为下半年提振消费的重要领域,发展县域消费则是这次扩大内需的重点和潜力所在。推进“两新一重”、公共卫生、交通能源等领域补短板是稳投资的重要着力点,而促进民间投资的恢复成为了下半年做好稳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
下半年财政货币政策怎么走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财政部部长刘昆8月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截至7月29日,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中,省级财政部门已细化下达1.5万亿元,市县财政部门已细化落实到项目1.29万亿元,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施减税降费提供了有效的财力支撑。截至7月30日,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发行完毕。
为使新增财政资金坐“直通车”,直抵市县基层,惠企利民,财政部建立起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构建覆盖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和监管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并开发联通各级财政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实现全链条、全过程监控。
他表示,下一步,财政政策将重点围绕落实“六保”任务发力,其中,保居民就业,即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保基本民生,即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做好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和退休人员的重点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市场主体,即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产业纾困和发展,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保存量、保资金链、保就业岗位。
以及,保粮食能源安全,即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即发挥好财税政策的结构性调控优势,支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堵点”、补上“断点”,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保基层运转,即: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缓解地方收入增长放缓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易纲在8月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将会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同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优化结构,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
这已是一周之内央行对货币政策的第三次表态。
自疫情发生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央行采取了“扩总量、保供应、促增长,降利率、调结构、保主体”的金融政策,并取得显着成效。
当前,我国经济在全球实现了率先复苏,二季度我国GDP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反弹,GDP同比增长3.2%,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易纲表示:“总的看,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足的特点并没有改变,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延续复苏的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在经济增长持续回暖之下,前期总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出现调整。易纲称,下半年,央行将保持金融总量适度、合理增长,着力稳企业保就业,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对记者表示:“从总量层面来看,适度的货币政策要拿捏宽松的力度,不能搞大水漫灌。实际上这本身是延续货币政策二季度以来的操作,即流动性投放缩量、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维持稳定。在这一基调上,稳货币将贯穿下半年。”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亦对第一财经称:“货币政策要看经济运行趋势,在国民经济逐步改善并逐步走出通缩的情况下,将延续6、7月的政策趋势,货币政策不会过于宽松,仍将以稳为主,8月降准降息概率较低。”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已支持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573亿元。“当前仍有5427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将陆续发挥作用,相对而言定向降准落地的概率较小。”明明说道。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结合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下半年央行下调MLF招标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等政策利率的可能性下降,但包括企业一般贷款利率在内的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仍会保持较快下行态势。
稳外资外贸、扩内需
在研判下半年外贸形势时,商务部部长钟山近日称,“下半年主要任务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促进国内消费发展,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下半年,我国外贸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滑对需求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外贸企业生存压力仍然很大。要在稳住外贸主体上下功夫,稳住产业链供应链,稳住全球贸易大国地位。
“商务部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出台和落实出口退税、外贸信贷、出口信保、出口转内销等系列稳企纾困政策,让政策惠及更多外贸企业,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激发企业活力。”钟山说。
“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相信聪明的外商一定不会放弃中国市场。”钟山说,下半年商务部将从三方面着力,重点在稳定外资存量、扩大外资增量上下功夫,保持利用外资大国地位。
下半年发力扩内需,钟山称,要在创新流通、促进消费上下功夫,包括提升城市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发展服务消费。
扩大内需战略如何推进?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我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国内市场空间广阔。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落实消费政策,引导消费方向,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能力。
扩大内需,要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宁吉喆称,下半年,我国将加快推动智慧零售、在线教育等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推动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汽车购置限额,放宽新能源汽车限购,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等给予适当补贴。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消费从线下走向线上,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直播带货、门店到家等新型消费开始走红,不仅高效地匹配供需双方,刺激消费回补,还深刻地影响着产业形态、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
业内分析,新型消费是消费领域新的突破点,将是拉动消费回升、扩大内需和促进国内循环更加顺畅的一大利器。新型消费的作用在于在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消费体验、加快消费速度等渠道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消费服务,从总量上看呈现出消费增加、消费升级等现象。
比如,智慧零售要求零售从根本上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背后是物流、互联网和科技等领域的共同提升和深度配合,一旦智慧零售得到较快发展,意味着消费过程中交易成本的减少,反过来会刺激消费增长。
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也将为提振消费注入活力。上半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推出配套政策“组合拳”。例如,《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逐步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延续至2022年底等。地方解绑限购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北京自8月1日起面向“无车家庭”一次性增发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等。
“还有一点,要发展县域的消费聚集区,是这次扩大内需的重点,也是消费发展很有潜力的地方。比如说县城里步行街的改造,应当给予贷款的支持,还可以发行一些企业的债券,来支持这种改造,使得中国的消费不仅有大城市的消费,有中等城市的消费,也有县城消费。”宁吉喆说。
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城镇化的推进将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发掘出中国长期增长的最大潜力。长远来看,必须十分坚定地走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吸纳与培养新市民,持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
吸引民资进入“两新一重”等新领域
投资方面,宁吉喆表示,要有效扩大投资需求,推进“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交通能源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实施城市更新,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宁吉喆强调,要把国家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里用于投资的钱落实到项目上,直达企业和项目,资金跟着项目走。
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近60%,是稳投资的重要力量,也是下半年做好稳投资工作的重要抓手。
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稳投资包括稳定民间投资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二季度民间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8.6个百分点。湖南、浙江等11个省份民间投资实现了正增长,山西、云南等5个省份民间投资增速超过8%。但与整个投资相比,民间投资增长仍然相对滞后,必须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发展。
重大投资领域向民企放开是激发企业活力、挖掘民间投资潜力的重要一环。近来从部委到地方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民资进入“两新一重”领域。宁吉喆强调,下半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民间投资的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民间投资进入新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在“两新一重”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第一财经表示,近期民间投资刺激政策频繁落地是我们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这预示着属于民间投资的春天已经到来,而在这其中,“两新一重”则是突破口之一,未来也会成为民间投资大展身手的关键领域。
盘和林表示,从客观条件来看,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逐步推进,政府的资金负担有所加重,用民间投资来分担一些政府投资的重担势在必行。而从投资效果来看,民间投资往往受行政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小,投资效率会高于政府投资效率,其对经济带来的刺激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