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31年经济萧条全球是怎么度过的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经验
从1929年开始,美国的经济日趋繁荣,当时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也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但没想到,这一次的繁荣是一次危机的体现,十月,美国股市崩盘。美国银行陆续宣布倒闭,民众纷纷前往银行取钱,而这似乎也成了循环,不断的取钱,不断的破产,美国的经济开始陷入危机。
所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大程度上是与经济大萧条有关,而因为领导者的不同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导致了国家最终迈上了不同的道路。
❷ 求英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与二战的历史记录。
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
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经济衰退都要来得深远。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的:首先发生在木材的价格上(1928年),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木材竞争的缘故,但更大的灾难是在1929年到来的,加拿大小麦的过量生产,美国强迫压低所有农产品产地基本谷物的价格。不管是欧洲,美洲还是澳洲,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国银行家收回了给奥地利银行的贷款,但这并不足以偿还债务。这场灾难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破产了:它导致了德国银行家为了自保,而延期偿还外债,进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国有很大投资的英国银行家。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没有市场必然使工厂关闭,货物越少,货物运输也就越少,这必然会危害船运业和造船业。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美国1370万,德国560万,英国280万(1932年的最大数据)。大萧条对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响,使得在一个几乎被欧美银行家和商人企业家完全支配的地区失去了外资和商品出口。据估计,大萧条时间,世界的钱财损失达2500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1920~1921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首次经济危机。危机过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之后逐渐趋于繁荣,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1923~1929年秋天,美国每年的生产率增幅达4%,此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的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享乐之风盛行,精神生活愈发浮躁和粗鄙,政治极端腐败,人们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或“疯狂的20年代”。美国着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后来曾说,美国20年代的实利主义使人最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
尽管这一繁荣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农业一直都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农村购买力不足,农场主纷纷破产。此外,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人却并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全美1/3的国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饱的 2000美元水平;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
由于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导致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这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都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大量资金并没有被投入到再生产过程,而是被投向了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给力大大超过了国内外所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大危机的到来。
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经济前景的自信集中地体现在股票市场,耶鲁大学的教授欧文·费希尔在1929年秋天还宣布:“股票价格所已达到的高度看起来好像是持久的。”道·琼斯指数从1921年的75点升到1929年顶峰时的363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1.8%——一个让人恐怖的数字。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如果1921年是合理水平而且这些年的利率水平基本不变,如果363点在1929年也是合理水平的话,那么包括在道·琼斯指数中的公司利润的增长速度应该约为每年21.8%,而且是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是极少出现的。历史上金融危机前的欣欣向荣景象出现了。
1929年初,狂热的美国股市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9月26日,为制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英格兰银行将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提高了 6.5%;30日,伦敦又从纽约撤资数亿美元,从而诱发美国股市大幅下跌。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然崩盘,股票价格下降得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众财团和总统纷纷为救市出招。28日,也就是总统胡佛发表文告的第三天,股市再次惨跌;29日,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崩盘。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高达100亿美元!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这场持续到1933年的“大萧条”比以往任何一次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影响都要深远得多。在这期间,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262美元下降到22美元,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美元降到8美元,国民经济的每个部门都受到了相应的损失。在这三年中,有5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汽车工业下降了95%,1929年,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量从1929年的550万辆下降到了1931年的250万辆。1932年7月,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占全国劳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是我们这个时代西方特有的社会弊病。”这是当时伦敦《泰晤士报》针对大萧条对英国产生的影响而写的一篇社论中的一部分。
大萧条还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影响。由于经济大萧条,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它在国外的短期贷款,在它的影响下,1931年5月,维也纳最大最有声誉的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它已无清偿能力,从而在欧洲大陆引起恐慌。7月9日,德国丹纳特银行也这样做了,随后两天,德国所有银行都被命令放假;柏林证券交易所关闭了两个月。1931年9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2年后,美国和几乎所有大国也都这样做了。
在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国际贸易也急剧衰退,它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1年的397亿美元、1932年的269亿美元和1933年的 242亿美元,下降幅度超过以往国际贸易的最大下降数7%的很多倍。算算看,这些个数据会让你吓一跳。
事实上,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灾难,它一举摧毁了众人的希望: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再也不可能重返20世纪的旧日美好时光。1929~1932年无疑是一道深谷,从此之后,重回1923年的美好,不但根本不可能,连想都不必想。
关于这次大萧条产生的原因,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对于这场大萧条,美联储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政策责任。在大萧条时期,一些银行的倒闭非常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美联储本应及时干预,恢复公众的信心,但美联储偏偏默许了银行的倒闭,未采取任何强有力的行动,终于酿成了金融系统近乎完全崩溃的局面,于是就出现了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由于流通现金―存款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的增加,降低了货币乘数,因而急剧地使货币存量减缩。所以,弗里德曼认为大萧条的产生与美联储的政策直接相关,因此应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整来解决大萧条的问题。这种解释后来成为了大萧条的主流解释。
大萧条不仅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还必然会产生深刻的政治影响。在美国,有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组成的补助金大军;有赞成专家治国的反资本主义运动;有发展为静坐罢工的农场假日运动……政治动荡的另一表现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的选举中取得了彻底胜利,随即而来的“新政”起到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使种种极端主义运动归于无效,这主要是由于“新政”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罗斯福的第二个“百日新政”结束后,政府至少提供了600多万个工作岗位,失业人数比1933年初减少了400万。1935年农民的全部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近70亿美元;1936年工商业界倒闭数目只有1932年的三分之一;各保险公司资产总额增加了30多亿美元,银行业早已渡过了难关,道·琼斯股票指数上升了80%。
在英国,于1929年6月开始执政的工党马上就遇到了向越来越多的失业者发放“失业救济金”的问题,“任何人现在找到工作的机会都不会比爱尔兰抽奖中奖的机会多些”。1931年8月,拉姆齐·麦克唐纳首相屈服于种种压力,解散了他的工党政府。在法国,左派也因大萧条的压力被迫下台,短期内,总理相继换人。更引人注目、更决定人类命运的是希特勒在德国的上台。由于希特勒能解决人们的失业问题,所以众多的德国人在开始都拥护他,却没有想到他们的元首会将他们带往另外一条道路。在以后一个又一个危机中,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❸ 19世纪欧洲 经济危机
西方是资本主义的故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产物。所以从19世纪以来,经济危机几乎是欧美国家的家常便饭。通常认为,从1825年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场经济危机开始,这种危机就经常造访西方国家,大约每十年发生一次,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都有发生。
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危机更为频繁,直到走向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均与经济危机有关,或者说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产物。在众多的危机中,美国人特别把1837、1872、1893、1907和1929年这五次经济危机称为大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照样不能避免危机的袭击。我国有学者指出,战后西方经历了四次普遍性的危机:1948-1949年、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79-1982年。
危机造成了生产力的倒退、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等。但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双重的,即一方面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威胁着资本主义的生存,特别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但另一方面,它们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现在的眼光看,以往的危机对资本主义生存的威胁都不太严重,危机后总是走向新一轮的发展。
实际上,通过危机,它消除了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落后的东西,比如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力,然后通过竞争进入新一轮的繁荣。进一步的观察还能发现,紧随着危机而来的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动力,往往来自新生产力的投入使用及国家或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至少在19世纪里,可以说经济危机也是资本主义实现发展的方式之一,舍此它就无法达到淘汰旧的、落后的生产力的目的。
当然,这些都是事后的分析,就当时的西方各国来说,它们走出危机的方式颇值得我们注意。大体上讲,有这么几种:
1、政府为稳定社会而在一定程度上照顾穷苦百姓的基本生活,启动内需,增加就业。这是西方国家发展史上常用的抗危机的办法。早在1848年革命中,法国的临时政府就曾成立国立工厂,当时巴黎加入国立工厂的失业或无业的劳动群众曾多达12万人。不管他们原来的职业如何,他们都参加修桥铺路、扫街种树等工作。
法国临时政府还通过一些规定,如不超过10法郎的典当物品均归还主人(这种物品一般都是贫苦群众的生活必需品),废除中间包工,劳动时间减少一小时(巴黎减至11小时)等。此外,还规定取消零售酒税,废除旧日因无力付清债务而产生的民事拘禁。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尽可能使普通劳动人民和小有产者能够生活下去。此类措施在以后的危机中日趋成熟,最典型的举措可从罗斯福新政中看到。但从源头上看,这些做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
2、通过改善管理和提高科技水平,促使产业升级来渡过危机。同时,在保证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19世纪下半叶,危机频繁袭击西方各国,但这并不妨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面展开。汽车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及托拉斯、康采恩等许多新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方法都是这个时候兴起的。
某种程度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可以看成是对危机作出的积极反应。股份公司的大规模扩张和普及也在这个时候,现代企业制度在这时开始全面形成。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发展和大动荡的时代。
3、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上面的一些措施也可归结为寻找新的增长点。这种新的增长点有时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有时通过企业或发明家有意无意的创造来实现,但也有的时候是偶然发生的。1848年,整个欧洲都似乎陷入了革命的漩涡当中,马克思曾分析最先进国家的工人有可能通过革命取得政权。
但不久后,他们就发现,资本主义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浪潮。其主要原因,竟然是184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的金矿和185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的金矿,分别称之为旧金山和新金山。正是这两个金矿的发现,使1848年的革命高潮迅速衰退,因为大批失业工人和谋求发财的人涌向这两座金山,欧洲变得“安全”起来了。同时受到黄金的推动,资本主义进入了长达10来年的新一轮的繁荣。马克思曾就此说道,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使“世界贸易第二次获得了新的方向”。他还认为其意义比法国二月革命还要大,其带来的成果比发现美洲大陆还要多。
也许,金矿的发现是必然的,但金矿在什么时候发现,却具有偶然性。所以假如这两个金矿晚十年发现,那么19世纪中期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能达不到那样的繁荣,可能要更多地经受危机的折磨。不过,像这样的带有戏剧性的世界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今天大概不太会出现了。
以上几种途径,或多或少都能见到政府干预的影子。所以西方国家历史上渡过经济危机的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国家越来越大规模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我们通常都知道上世纪30年代初的罗斯福新政,而这种干预其实是从19世纪慢慢发展起来的。
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到,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渡过了众多的危机,他们克服危机的手法多种多样,往往是多种并用。随着资本主义的成熟,他们使用这些方法也日趋完善。但总是有危机发生。不管控制和应付危机的手段多么完善,危机的发生与危机的治理一样,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看来,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不能希望没有危机的市场经济。但有远见的政府,可以适当把危机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所谓可以接受,就是在面临危机时,政府拥有足够的机智和敏捷,使普通百姓仍然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同时经济结构能得到有效的调整,为下一轮的发展做好准备。在较好的情况下,危机期间一个国家还可能保持较低速度的发展。只有安全地渡过危机,才有可能较快地走向新的繁荣。 (王加丰/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❹ 经济衰退个人该怎么应对
经济衰退个人该怎么应对
经济衰退个人该怎么应对,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全球的经济难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时候身为个人的我们就需要“明哲保身”,下面为大家分享经济衰退个人该怎么应对。
一、稳定工作,确保经济来源,先求生存。
在危机中失业是大概率的事,经济萧条,企业开展不了业务,没有业务,没有销量,没有利润,自然就要裁员。在职状态,更要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给自己加码,让自己变成那个不可替代的人,保证每个月有稳定的来源;
如果已失业,即便降低预期的收益,也要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确保稳定的收入来源。艰苦时期,生存第一,先求生存,再求发展,个人而言困难时期要保住就业。
平时要养成积累备用资金的习惯,危机时不可以无规划的消费,要掌握充足的现金流,危机之时,现金为王。当经济危机中风险资产暴跌的时候,现金会变成全世界最贵的资产。
二、量力而行,合理消费,节源开流。
消费方面每个人来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量力而行。富人和高收入群体,可以响应号召,积极消费,确保社会经济整体稳定。较低收入者,在保证必需用品的同时,尽量缩减开支,留足足够的备用金,提高自身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坚信现金为王,贬值总要好过血本无归。
三、减少负债,减少负债,减少负债。减少杠杆,减少杠杆,减少杠杆。
既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花呗等,也包括资本市场的杠杆。
一切危机都少不了债务,在危机前第一个倒下的都是高负债的企业、银行和个人,而且自己在减少负债的时候也要避免借钱给别人,失业是大部分人要面临的,你也不知道他有没有能力偿还这笔债务。
四、保持良好心态,处理好与家人、朋友、亲戚、同事的关系。
未来暴露各类问题,各种群体的对立,男女对立、贫富对立、老板打工人对立、高学历低学历对立等等,矛盾加剧。保持好定力、良好心态,不要把自己卷进去。
五、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减少患病几率。
正如最近流行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对于普通人,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活得足够久、不那么痛苦地撑过这个冬天,才能看到下一个春天的来临。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少些损失。
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已经开始,人类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这个疫情和地缘政治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运转情况要比去年差得多。全球整体贸易和股市持续低迷,各国出台了数万亿的美元经济救助措施。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通胀率现在都高达6%以上,处于一种严重通货膨胀的状态。
这几天有很多经济学家都说了一个词儿,叫逆全球化进程,连华为任正非也说:未来十年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最重要的是先活下去。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因为欧洲这场战争,很多事情都和我们以前三十年前的世界不一样了。不仅国家之间可以相互没收金融资产制裁对方,而且什么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也是说来就来。
总之当下这个环境,穷人要担心降薪失业,中产要担心断供,富人则会担心自己的股票账户天天缩水,甚至房产价值也会打折,一夜回到解放前。这个时候大家也不愿意消费了,工厂也不敢开工,哪怕银行一直鼓励个人和企业贷款创业或扩大经营,但是企业主和个人也根本就不敢借钱做生意。
现在全世界的经济情况,让我想起了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也就是1929年的美国。当时的美国全国的失业率高达25%,华尔街股市崩以后,穷人没钱消费,中产不敢消费,富人资产缩水消费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抑制。
这直接就导致了企业只能继续裁员降低成本,总之经济进入到了螺旋收缩的恶性循环里。大批的打工人失业即使是没有失业,但辛苦工作之后拿到的工资也仅仅是勉强可以活着。
现在回想到1929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确实让人感到胆寒。但其实不管是八零后九零后还是零零后的年轻人,都没有真正经历过困难饥饿的年代,也没有遭遇过一些大的天灾。我们这代人仿佛从出生开始,生活就一直在变好,一直过着比较安逸的日子。从经济发展来看,国内从1970年之后到现在这50多年里,经济一直都处于高速发展。
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几年就一个大变样,不断会有新风口的行业出现。但其实大家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经济缓慢发展才是常态,那种超高速发展是几百年才能遇到的一次时代的红利。我们这代人只不过是时代的幸运儿而已,总之不管是未来怎么样,当下的情况确实很难。甚至不比我们之前经历的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要严重!
那么这次经济危机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应对呢?给大家几点建议,一 不要乱投资乱花钱,千万不要再去加杠杆贷款买房,因为未来十年房价会持续下跌。二 在这段时间里一定要养精蓄锐,多看书多思考提升思维认知,修炼好自己的内功。三 企业不要再盲目扩张,该砍掉的业务要立刻砍掉,要保持盈利现金流为王。我们要准备好充足的.粮食才能安全度过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有一件小事,我永远都会记住,大约在2008年,由于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失业,社会每日都弥漫着愁云惨雾,人们终日都在惶恐,面对恶劣的前景,不知何去何从。
某日听得一大哥给我复述他在一个节目中听到的话,具体哪个节目现在想不起来了,他在谈笑间不经意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大意是:很多人都说经济环境不好要节省,这样不一定是最好的,经济已经不好了,节省了又有什么用呢?真正有用的事情其实是想办法正佳收入,多赚一点钱,那样才能帮助自己呀
这段轻轻松松的对话,对我影响深远,因为颠覆了我对工作与应对经济环境的想象,于是我再那段人人叫苦连天的日子反其道而行,在主业与兼职之间尽一切努力增加收入,果然感觉大不同。
世事变迁,悲剧重演,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对社会经济的冲击更甚于当年,差别只在于世上多了一项措施叫“量化宽松”,以人为的力量干预了投资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正常反应,于是表面看来没什么创伤,但不安于悲情其实却正在延长。这时候,我又想起当年的亲身实践,以及一些列的个人应对安排:
尽一切办法保住饭碗。做好本分,打好关系,不要意气用事;
妥善处理个人业务。即是兼职,终止要在主业之外争取另一份收入;
投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哪怕是早前因疫情冲击有所损失,也不应当消极处理,借故逃避,反而要面对现实,想方设法保护好手里的资金,最理想当然是调整策略,收复失地。
利用政府派发的福利尽量用于增值的事情,而不是盲目地消费;
在一时冲动购物时,要三思而行;
延长生产时间,减少消费时间,并且停止接收各种鼓励大家花钱买东西的信息;
把新攒或节省得到的钱储存起来,多往保值的方面想,不要相信报复性消费这回事;
预留充足的现金,以应付一家人的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