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杠杆包括哪些
经济杠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或经济组织利用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影响、调节和控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金、汇率,等等。运用经济杠杆,就是根据国家或经济组织的既定目标,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对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单位和当事人造成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利用这种经济利益的变动作为阀门,以影响、调节、控制它们的经济活动,促进或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功能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经济杠杆是有着广泛的作用,一类是调节作用,一类是推动(或调动)作用。
调节作用
是指在生产总过程中发挥调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比例使之平衡的作用。例如,在经济管理中利用价格杠杆,提高某些短线产品价格可以促进这些产品的生产,降低长线产品的价格可以减少该产品的生产。在流通中,通过提高供不应求商品的价格可以减少需求,降低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可以限制生产,这就是调节供求比例使之平衡的作用。
推动作用
是指在生产总过程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调动人们改善经营管理,厉行节约,讲求经济效果的作用。
不同的经济杠杆不论其作用是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往往有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作用。比如,利用价格杠杆调动企业合理地利用能源,对煤定低价,对石油定高价以推动企业少用石油,但同时也就产生了另一个作用,就是低价将限制生产,高价鼓励生产的作用,煤炭价格定低
《中国经济建设》
了势必减少煤炭生产的收益甚至造成亏损,从而打击煤炭生产的积极性,而石油价高造成石油企业得到额外的收益,造成石油企业虚假的经济效果掩盖经营中的浪费,不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制。
经济杠杆的作用是强大的,是经济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经济手段。
❷ 1, 如何综合利用经济杠杆进行调控
社会主义国家主要利用以下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❸ 经济杠杆的手段
作为调节手段,社会主义的经济杠杆比较重要的有:
1. 价格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在计划经济中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主要是要正确运用价格杠杆,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规定有科学根据的价格水平、商品比价和各种差价(见商品差价),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价格与价值的一致或背离,调节生产经营活动,保证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 税收
税收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合理规定不同税种和税率,通过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金额的调节,来影响引导和控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可以通过不同税种的建立、税目的增减和税率的升降,调节不同部门、企业的利润水平,从经济利益上鼓励国民经济需要的行业和产品发展,抑制乃至淘汰无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业和产品。
3. 信贷
信贷是国家有计划地动员和分配闲置货币资金的一种形式。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对不同部门和企业,在发放信贷资金和规定利息率方面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以引导不同部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沿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方向发展。同时,信贷还是国家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手段。
4. 工资奖金
工资、奖金作为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直接关系到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通过工资形式的正确选择、工资差距的合理确定以及奖金的正确发放,以调节社会劳动的分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5. 汇率
通过汇率变化对输出和输入的影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高汇率意味着降低用外汇表示的输出价格,提高用本国货币表示的输入价格,因而产生刺激输出和限制输入的效果;反之,降低汇率就会产生减少输出和增加输入的效果。同时,汇率的变化,又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内的物价水平,在合营企业中还会带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资产价格的变化。因此,正确运用汇率杠杆可以促进国家建设的进程。 经济中的杠杆主要是通过负债,用较少的本金支配更多的资产,从而谋取更大利润的行为。由于利润是不确定的,所以杠杆经营也意味着更大的亏损。
杠杆的核心是负债,没有负债就没有杠杆。中国人崇尚无债一身轻,传统文化中对债务持排斥态度。然而,负债却是现代经济加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想一想,如果经济中没有杠杆,企业都不借债,都是靠自身积累的资金发展,那么企业的经营规模必然会缩小,整个经济规模因此大幅收缩,社会产出也会大幅减少,生活水平出现严重下降。杠杆经营的本质是通过负债把社会闲散资源集中起来,投入到生产领域,谋取更大的回报。不使用杠杆,意味着闲散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资源在不同人的手上,其利用效率是有差别的。好的制度就是把资源从使用效率低的人手上转移到使用效率高的人手上,这种转移有两种途径,一种就是负债经营,一种就是股权融资。其中,负债的方式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两个数据可以比较:2011年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7.47万亿元,2011年沪深股市IPO融资总额2861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6倍。当然,负债还包括企业直接向私人募资,股权融资也不仅仅限于IPO,还有各种风险投资以及民间资本入股等等。但是上述两个数字的比较还是基本能说明问题:负债是推动社会资源集中利用的主要手段。
所以说,现代经济都是建立在负债基础上的,正如物理学中的杠杆大大节省了人的体力,现代经济中杠杆为经济的繁荣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政府下命令让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不准借贷、不准使用杠杆的话,那么现代经济立马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❹ 经济手段包括哪些内容
经济手段包括经济杠杆与经济政策和计划,其中经济杠杆: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工资、资金等。
1、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4、经济政策如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开发性扶贫政。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五年计划、年度计划等,不仅指明了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而且有相应的措施保证。
(4)社会主义国家调节经济的杠杆有哪些扩展阅读: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1、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计划,经济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有时是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行政手段则是政府发布的经济命令。
2、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3、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主要是指:由政府制定并贯彻实施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具体落实这些政策。
4、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主要是指:围绕着市场制度和规则的建设,进行必要的立法和执法,目的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需要通过制定和贯彻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来加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为重要,其他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都要依托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
❺ 在经济里什么叫杠杆谢谢!
经济杠杆
经济杠杆(economiclever),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或经济组织利用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影响、调节和控制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经济手段。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金、汇率,等等。运用经济杠杆,就是根据国家或经济组织的既定目标,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对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单位和当事人造成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利用这种经济利益的变动作为阀门,以影响、调节、控制它们的经济活动,促进或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扩展:
《中国经济史》对经济杠杆的说明国家和企业必须运用各种 经济杠杆调节国家和企业之间、企业和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相互之间在 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质 利益矛盾,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运用 经济杠杆,体现为国家和企业把实现既定目标同企业和劳动者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从生产、交换、分配和 消费各个方面影响和调节企业和劳动者的行为,保证国家和企业既定目标的实现。运用 经济杠杆管理 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们过去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推动经济运行,而长期忽视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学会掌握 经济杠杆,并且把领导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这一方面来,应该成为各级经济部门特别是综合经济部门的重要任务。”中共十三大指出:“计划管理的重点应转向制定 产业政策,通过综合运用各种 经济杠杆,促进产业政策的实现。”中共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完善国家计划和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 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运用 经济杠杆,必须符合客观 经济规律;要掌握经济信息和市场动态,做好 经济预测工作,灵活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同时要注意各种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配合进行。供参考。
❻ 国家调节经济的手段有哪些
国家调节经济调控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行政手段:这是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还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