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1. 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其公正性、稳定性、适应性以及是否符合该国的国情和文化。
2. 公正性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一个公正的政治制度应保证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参与政治过程,不受种族、性别、财富等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选举过程、法律以及政府决策都应公平,顾及所有人的利益。例如,采用比例代表制的国家能更好地确保选举公正性,让不同政治立场和背景的人都有机会参与。
3. 稳定性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应能保持长期的稳定和连续性,避免频繁的政治动荡和危机。这需要一个健全的法治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例如,实行总统制或议会制的国家通过分权和制衡的机制,能够维持政治制度的稳定。
4. 适应性也是评价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政治制度应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以保持其有效性和合法性。这要求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革性。例如,采用联邦制的国家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和文化的需求。
5. 是否符合国情和文化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不同国家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政治制度应能体现这些特点,并获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例如,实行君主制或共和制的国家都与它们的国情和文化紧密相连。
6. 总而言之,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公正性、稳定性、适应性以及是否符合国情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政治制度,才能为该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提供坚实保障。
B.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在任何一个社会,发展是其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总体变化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且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亦即政治领域的变化会影响经济领域的变化,反之亦然。官僚威权主义和“软威权主义”可以被看作是威权主义的不同形式。威权主义是介乎于民主政治和极权政治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政治形态。它从不放弃民主,而是想方设法地限制民主的发展。[10] 无论是官僚威权主义,还是“软威权主义”,都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政治与经济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最适合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如何反作用于经济发展?
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学者,似乎都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只有在政治民主取得进步的国家,[11] 才能更快地推动经济发展。换言之,政治上实行专制的国家是难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的,因为这样的政府不能提高政府的声望,因而不利于保护私人财产,也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例如,格迪斯认为,由于民主政权能更好地赢得公众对改革的支持,民主政权同样能顺利地开展经济改革,也能加快经济发展。亨廷顿认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就是阻碍民主的障碍。[12] 而利普塞特则从另一角度指出,“民主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意味着:国家愈富裕,它保持民主的机会就愈多。”[13] 与上述论点不同的是,也有人认为,威权主义政权有利于经济发展。例如,萨克斯指出,与民主政权相比,威权主义政权在推动经济改革方面更为成功,因为威权主义领导人不必担心自己是否会在选举中失去选民的支持,尽管有些选民受到了改革的消极影响的打击,如失业和收入水平降低。[14] 库尔斯认为,威权主义政权在推行各种政策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而不会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掣肘”。政治上专制的政府能压制工会活动和降低工资水平,甚至还能控制消费者的需求,因而能促进投资和推动经济的增长,尽管这些措施很不得人心。与此相反,民主政府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在位时间,常常千方百计地满足选民提出的各种要求,其中包括经济上的要求,如增加政府开支和扩大消费,等等。其结果是,国内资本积累受到很大影响,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就难以成为现实。 [15]
库尔斯还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了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他认为,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生产简单的非耐用消费品;(2)生产资本货;(3)生产耐用消费品。在第一阶段,一些欧洲国家建立了议会制,第二阶段则出现了法西斯专政的德国和意大利,但在第三阶段又重新出现了十分稳定的议会民主制国家。[16] 这似乎说明,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轨迹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呈阶段性的反复。然而,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政治民主的到来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了。 [17] 阿尔蒙德则认为,政治经济的增长、发展、现代化和进步,不论如何称呼,都包含着由4个因素支配的积极和向前发展的运动。这4个因素是2个P和2个W。2个 P是政治变量,即政府的能力或权力 (power) 以及人民的参政 (participation) 或民主化,2个W是经济变量,即财富(wealth)和福利(welfare)。能否使上述4个变量都得到同等速度的进步?能否同时增强政府的能力和权力,同时提高人民的参政程度,同时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改善福利?阿尔蒙德的回答是否定的。[18]
五六十年代颇为流行的现代化理论更为明确地指出,经济增长与民主制度的巩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是政局稳定的民主国家。但从历史上看,除英国以外的其他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工业化则基本上都是在专制政权下进行的。[19]
四、威权主义的作用与副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巴西、智利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固然在政治民主停滞不前的一段时期内取得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佳绩。然而,同样不容否认,许多缺乏政治民主的第三世界国家,却从来没有取得经济奇迹。可见,经济能否取得高速增长,政治民主程度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至少可以这样说:威权主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正关系并非永远存在,它仅仅适合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时期。换言之,影响经济发展的不仅仅是政治因素(如政权的形式和民主的多寡),而且还有其他一系列重要的变量,如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外部机遇,等等。不过,拉美和东亚的发展进程似乎也表明,每一种发展模式(至少是某一特定时期的发展模式),都有相应的政治制度与之匹配。如果这种政治制度有助于经济发展,那么它就应该被视为是合理的。此其一。其二,政治体制(或政权形式)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包括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因素在内的特定条件和具体情况。
但是,威权主义政府确实能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手中的权力人为地创造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秩序和稳定,尽管这种统治也使各种矛盾不断积累。因此,从表面上看,社会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是脆弱的。换言之,威权主义的高压统治并非能永远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相反,它甚至会制造出一些不安定因素。事实上,韩国在二十多年的威权主义政府统治下,劳工运动和民主运动并没有停止,有时甚至使整个社会非常动荡不安。“光州民众抗争”就是一个例证。这一悲剧最初从光州大学生反对戒严和停课令开始,后来发展到工人、市民、公司职员、店员等民众与军方展开激烈的武力冲突。据戒严司令部的统计,在冲突中共有163人死亡,其中包括军人15人。[20]
此外,威权主义政治容易使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变质,产生严重的腐败。90年代后期曝光的韩国一些财阀企业的丑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总之,政治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的核心,一是如何认识政府的权威性,二是如何维系政治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
早在1955年,刘易斯就指出,“软弱的政府不能维持自己境内的秩序。”[2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季刊《金融与发展》的高级编辑在采访约翰·加尔布雷思时曾问道:“你认为民主对发展和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吗?”加尔布雷思所作的回答似乎是耐人寻味的:“从信仰的角度讲,我支持民主政府,但我同时也意识到,民主政府可能会成为软弱政府或者是无政府的幌子。我们不得不透过民主来看一下治国能力的问题。”[22] 如果政府的政策调整因遭到一些利益集团的反对而无法付诸实施时,政府采用一些强硬的手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朴永泽也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韩国的决策者是无法实施那些困难的经济政策的(如降低工资水平)。确实,如果韩国政府建立的是一个非干预的、自由的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中由价格决定市场的供求和由市场配置资源,那么,很难相信韩国会取得其经济上成功,也不会实现经济调整。”[23] 他还认为,韩国的一个特点是它的政府具有“集权”的性质(the centralized nature)。韩国政府用一种在西方民主制度下难以行得通的方式来保持政治、社会的稳定和推行其政策调整。它使劳工组织软弱无力,从而使工资处于低下的水平。60年代,政府储蓄和外部储蓄(两者均由政府决定)每年为国内投资提供了60%的资金。在70年代,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国民经济中几乎三分之二的投资资金。除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以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能支配如此多的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此外,政府还对金融部门的信贷分配实行管制。当然,从理论上说,政府决定资源的配置并非总是高效率的。但韩国政府在动员内部和外部资金、并将这些资金用来支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方面,却是成功的。[24]
与政府权威性有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认识“发展型政府”? 发展型政府的特点是:它对未来的经济增长有一种前后一致的构想,以发展为首要目标,具有强有力的民族主义倾向,拥有足够的相对独立性,不受利益集团的影响或有能力调和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达到促进社会整合的目的。因此,它的合法性在于有能力加快资本积累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25] 约翰逊为“发展型政府”总结的特点是:(1)经济发展是政府追求的首要目标,有时甚至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2)崇尚私人财产和市场规则。但政府的决策者常常为了加快发展而制定带有干预性的产业政策。(3)在政府的决策过程中,通常有一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部门。该部门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工作效率高。[26]
许多学者认为,许多东亚国家(地区)的政府是典型的“发展型政府”。这些政府与传统的中央集权制政府有所不同。实践证明,发展型政府创造了远远高于早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速度,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与发展型政府类似的另一个概念是所谓“强政府”(strong state)和“软政府”(weak state)。一般而言,“强政府”具有以下特点:高层领导人通常采用专制的统治手段,将工业化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在制定经济计划和实施经济政策等方面向技术专家授予较多的权力。而技术专家则有能力使私人部门和国内各地区的压力屈从于国家的长期发展规划,也能使政府的科层(bureaucracy)变成一个守纪律、高效和可靠的工具。[27] 简而言之,能够在不同利益集团的呼声中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全社会长期发展计划的政府,就是“强政府“。[28] 毫无疑问,缺乏上述特点的政府则是“软政府”。按照缪尔达尔的定义,“软政府”既无行政管理能力,又无实施发展政策的政治意愿。[29] 琼斯等人认为,韩国之所以能获得经济“起飞”,主要是因为韩国实现了从李承晚的“软政府”向朴正熙的“强政府”转变的过渡。[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