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失控的新经济是什么

失控的新经济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9-30 12:05:46

Ⅰ 金融危机具体是什么危机在哪里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金融危机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 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 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
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林。
参考资料:眼花缭乱

Ⅱ 技术元素内容简介

在《技术元素》中,我将分享我尚未成熟的观点、学习笔记、内心的探讨、初步构想,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以此来探索自我思考的深度。"技术元素",由凯文·凯利创新定义,超越了具体的实物,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它涵盖了文化、法律、社会机构乃至所有的智慧创造物,这些都源于人类的想象和创新。KK视其为一个自我驱动的整体,反映了科技的深远影响。

《技术元素》延续了《失控》和《新经济的新规则》的思考脉络,涉及文明演进、数字出版、免费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我们日常数字化生活的诸多话题。作者的目的是深入探讨技术元素的本质:它是朋友还是挑战?人类应如何接纳或应对?我们对自己技术未来发展的掌控程度又如何?与之前的着作相比,《技术元素》以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现代生活的实例,揭示了KK的思考焦点。阅读这本书,将使你更直接地理解KK在当今时代所关注的问题和思考方向。

Ⅲ 什么是“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顾名思义是指经济运行状态像泡沫一样,繁荣的表面终究难逃破灭的结局.泡沫经济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但泡沫经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价格涨落,而是专指由过度投机而导致的商品价格严重偏离商品价值、先暴涨后骤跌的现象,是社会资金过于集中某一部门、同一商品反复转手炒卖而导致该部门短期内扭曲膨胀、生产部门因缺乏足够的资金而长期衰退的一种必然结果.

什么是泡沫经济?衡量一种经济是否是泡沫经济的标准是什么?网络经济究竟是不是泡沫经济?或者说有没有“泡沫”和“虚火”的成分?目前围绕这些话题进行的争论颇为激烈。许多经济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
1999年,世界经济的前景在人们眼中显得异常不明朗,这并不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历史趋势真的不明朗了,而是因为原来的规则已经不起作用,而新的规则正在形成之中,全球胜经济结构转折期特有的矛盾交错,又适逢世纪之交,更使人们感到未来世界和经济发展的扑朔迷离,于是一些经济学家终于忍不住提出了质疑:今天炒得沸沸扬扬的科技和网络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泡沫经济吗?
那么什么是泡沫经济?
关于‘泡沫经济”的定义,经济学家几种常见的解释是:
——泡沫经济是投机者出于高功利预期并形成社会群体热潮所产生的其价格与利益超常规上涨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
——高速发展带来更高的价值期望,产生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一种难以避免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随着经济过热而产生的,也是一种合乎规律的必然现象。
——泡沫经济不是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创造出来的,泡沫经济只能产生于经济繁荣大发展时期,没有相应的经济发展作基础,休想有‘泡沫”出现。也就是说,泡沫经济的出现是整个社会对繁荣充满信心的表现。
从上述几种解释可以看出,泡沫经济是一个专门术语,它有特殊的内涵,是高速度。高消费带来的高价值而产生的违反价值规律。超常规的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一般发生在经济繁荣的大发展时期,经济大失控人混乱的年代。
众所周知,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实物经济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最高准则。也就是说,尽管货币、资本、金融工具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经济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仍然是实物经济,实物经济包括物质性经济和服务性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应当很大,当泡沫资本从实物经济中吸取大量的财富,超常规地掠夺榨干实物经济的实际价值,导致实物经济无法支撑整个经济的实行,或者人们发现从“实物”到“纸上利润”之间的转化过程太长、差距太大,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投资恐慌和金融体系崩溃就有可能随时发生。结论是,判断债务、股市、期货及其衍生金融是否成为泡沫资本的标准,首先要判断物质性经济服务性经济等实物经济是否实现了真正的良性增长,是否真正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就是说,网络经济是否是泡沫经济,要看网络经济的增长是否有实物经济支持,是否真正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Ⅳ 请问美国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啊

新经济政策.
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华尔街黑色星期四

1929年三月,赫伯特.胡佛出任美国第31届总统。他曾吹嘘说:我们将很快消除贫穷,将让每个家庭都能在车座里有一辆汽车,揭开锅就有一只鸡。然而,经济危机的最初征兆已经出现,消费额增长率下降,产品库存积压越来越多。自进入1929年以来,股票投机完全失控,股票发行数和股票价格上涨之大已远远脱离了现实经济状况。9月下旬,知情的人开始抛售大批股票。10月24日是个星期四,证券交易所好象着了火的疯人院,人们急奔、猛推、乱叫、狂吼,仅一天内就抛售股票1300万股。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四”。
一批大银行家急忙在摩根公司的办公室召开会议,决定拿出二亿多美元,由交易所副董事长以经纪人身份买进大批股票,同时,政府派警察在交易所维持秩序,交易所平静了三、四天。
1929年10月29日是个星期二,股票市场再次出现抛售狂潮,华尔街股票交易所内已挤得水泄不通,人们还是不断用进取,有的股票原来一股48美元,这天只卖1美元。到11月,纽约交易所全部有价证券的价格下跌50%,损失450亿美元左右。股票市场完全崩溃,大批从事股票投机的银行纷纷倒闭,不少将一辈子积蓄买成股票的人,转眼成为赤贫,跳楼、上吊、用煤气自杀的新闻比比皆是。

二、危机的蔓延与恶化

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以后,西方银行家、企业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着股票市场的崩溃,美国经济随即全面陷入毁灭性的灾难之中。美国在20-30年代的危机时期,工商企业倒闭十一万零四百三十四家,采煤业萎缩65.6%,、炼钢业萎缩84.77%,、汽车工业萎缩92.1%,、商品零售萎缩49.5%,出口贸易萎缩67.9%。
西方其他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资金流入和向美国的商品输出,这些国家也跟着被卷进了经济危机,英国出现了纷纷向银行提取黄金的风潮。1929年7月初至9月,外流黄金价值2亿英镑,9月下旬,英国宣布废除金本位制,英格兰银行停止制币兑付黄金,接着,其他一些国家也废除金本位制,西方货币制度开始崩溃。
欧洲的金融风潮又波及美国,储户纷纷向银行提款。1933年初,一万八千多家银行共吸收存款410亿美元,而库存现金还不到60亿,根本就无法应对储户提款。到了这年3月初,共倒闭银行6000多家,美国公众人心惶惶。西方各国为了摆脱危机,尽量把危机后果转嫁给本国人民和亚非拉人民。在拉丁美洲,从美国进口的农业机械和汽车的价格仅下降10-15%,而出口的可可豆和咖啡的价格却下降了50-70%,即使如此,仍有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卖不出去。
西方国家之间以邻为壑,极力地把危机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倾销战。从英国废除金本位,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日本甚至让日元贬值近40%,借以大幅度降低棉纺织品等的出口价格,向世界各地大肆倾销。

三、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

危机期间,劳动人民处于饥寒之中,而垄断资本家为了稳定价格、保持利润,大量销毁农副产品。在美国先后销毁了100万车皮粮食,26万多车皮咖啡,28万多车皮砂糖,2.5万吨肉。美国报纸公开宣传用谷物作燃料的好处,家庭、学校、机关纷纷不用煤砖而用谷物作燃料。
危机期间,美、英、法、德四国共有约29万家企业破产,工厂区死气沉沉,厂用铁路上野草丛生,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失业人数急剧增长。1933年3月,美国的全失业大军达到一千七百万人,每4名工人中就有1人失业。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拒绝由联邦政府对失业者施行直接救济,但鉴于苹果丰收,他同意政府收购一批苹果,廉价赊给失业工人去卖,于是,那些日子,纽约街头每隔几步就有人在无精打采地叫卖苹果。
民间慈善机构和州政府设立了一些救济站、施汤站,但“僧多粥少”,1933年,美国有400万赤贫户,共约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人挣扎在饥饿线上,领救济的队伍总是排得很长,而每人之能够领到一小块面包和一点汤。
城市里成群的乞丐和面黄肌瘦的男女老少,拿着破口袋(时称胡佛袋)在垃圾堆里搜寻剩余的食物。常有失业的人群在码头上徘徊等待,一有腐烂的水果蔬菜扔出来,就蜂拥而上,互相争夺。
美国约有100万户家庭付不起以住宅为抵押的贷款,被地方法官赶出家门。他们就在近郊空地上用破铁皮、纸板和粗麻布等搭起窝棚,人称“胡佛别墅”,各城市的周围有大片破烂窝棚,人们把这些地方称为“胡佛村”。还有许多人在别人家的门檐上、小胡同或公园长凳上过夜,身上盖的是旧报纸,人称“胡佛毯”。
大批建筑师、工程师、医生、教师、作家等脑力劳动者也失业了。有些学校发不出工资,教师只能到学生家去吃派饭。农村中大批佃农破产,分成制农民和农业工人惨遭失业,在各地的公路上、铁路旁,不时出现大批流浪的人群。

四、反失业、反饥饿的斗争

胡佛一再说:“经济很快会复苏”,“繁荣就在前面”。但对失业和饥饿毫无办法。1930年3月6日,美国各城市125万工人举行示威,纽约有11万人参加。1931年12月和1932年2月,两次举行了全国性的反饥饿大游行,各城市共有100万人参加。各地派代表在首都会齐,向白宫情愿,一次1800人,一次3000人,这是轰动全国的向华盛顿饥饿进军。1932年3月,底特律3000工人要求福特汽车厂老板福特发给被解雇者一半工资,福特叫来警察镇压,打死4人 ,伤几十人。几天后,15000人为被害者送葬,被害者棺材上覆盖着红旗。
1932年8月,依阿华州西荷郡爆发了奶农反抗斗争,在一个月内,奶农三次冲击牛奶公司,抗议过分压低牛奶收购价格。抗议的人群把三万四千磅牛奶全都倾倒在地,并把汽油倒进牛奶桶里。
危机期间,规模最大的抗议斗争是退伍军人要求立即全部发放补偿金的进军。1932年5月,25000名失业退伍军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华盛顿,他们携家带口在公园里大街上搭起窝棚,或在空的货栈、政府建筑物里住下。多数退伍军人聚集在国会大厦周围,希望至少要和总统会谈一次,胡佛不仅拒绝接见情愿者,还在白宫周围加派警察日月巡逻,总统府大门被用铁链锁上。

五、罗斯福当选总统

福兰克林.罗斯福于1882年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公园镇一个富豪家庭,童年时随父母多次到过欧洲,学会了法语和德语。1900年进哈佛大学攻读历史和政治。1904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罗斯福的政治生涯开始于1910年,这一年他竞选纽约州参议员获胜。1920年被推举为民主党的副总统候选人。1921年8月,罗斯福患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时值39岁。
1928年,罗斯福重返政坛,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他精神抖擞,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扶着儿子的肩膀登台讲演。1932年,接受民主党的提名,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他发表广播演说,“我决心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深陷困境的美国各阶层选民对罗斯福抱有希望,“新政”二字不胫而走,很快家喻户晓。罗斯福手拄拐杖,乘坐火车、汽车、轮船跑遍美国,每天演讲二十余次,到处受到热烈欢迎。1932年11月,罗斯福以压倒多数的选票竞选获胜。

六、反危机和改革

1933年,美国经济几乎濒临绝境。3月4日,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千百万美国人在收音机旁收听总统发表就职演说。罗斯福告诉美国人民,他相信美国必将振奋起来。为了推行新政,罗斯福召集一些学者、专家组成自己的智囊团,为他们拟定法案,起草讲演稿,出谋划策。
为制止银行倒闭风潮,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宣布全国银行休业。9日召开国会特别会议,提出了《紧急银行法》,由于局势异常危机,议员们来不及看完全文,就以口号声表决通过了该法案,授权总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整顿和稳定金融秩序。罗斯福总统授权财政部检查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发行了30亿美元新钞,以支持大银行开业,并勒令失去支付能力的小银行停业,煞住挤兑风。不久政府又公布了《存款保险法》,对5000美元以下的存款,由政府信誉保证其安全,以恢复银行信用。
罗斯福多次举行全国广播讲话,它像同大家一起围炉谈家常一样,用通俗易懂、亲切爽朗的语言,介绍情况,说明政策,讲清道理,求得公众对新政的理解和支持,他把这称为“炉边谈话”。
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其核心是减耕减产,防止农业生产过剩。农业调整管理局火速派出10万余名工作人员到各地同农场主订立减产合同。政府对大量缩减土地面积和降低牲畜繁殖率者给与津贴和奖金。根据数百万份减耕减产合同,缩减了小麦、棉花、烟草等15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到1934年,全美减耕面积达4000万英亩,为了减耕减产,全美曾犁掉棉田1000万英亩,国家为此付出1亿美元补贴。
1933年6月,罗斯福批准公布《全国产业复兴法》,并成立“国家产业复兴局”负责贯彻实施。该法令要求各产业部门分别成立同业分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对价格、产量、雇佣等作出限制,以免生产过剩。为使该法令能顺利贯彻,政府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把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作为拥护产业复兴法的标志。几年内,国会先后制定了不同行业的765个基本法规和208个补充法规,90%的企业自愿或被迫接受了这些法规,在企业里悬挂起了“蓝鹰”标志。
《全国产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自愿参加任何工会,以及同资方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规定资方必须接受最高工时限定数和最低工资额的限制。
1933年5月,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国家拨款共各州免费向失业者发放生活必需品,并从这一年10月开始试行“以工代赈”政策,即政府雇用失业者兴建公共工程,而不是单纯向他们施舍。为此设立了国民工程管理局,兴建了18万个小型公共工程项目。如学校、图书馆、道路等,先后吸收了450万失业者参加工作。政府还吸收了18-25岁的失业青年组成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他们从事造林、兴修水利、水土保持、美化公园、建筑道路等工作,除食宿外,每人每月可领到30美元报酬。从1933年到1941年,先后吸收了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员140万人。
七、顶住压力,继续推进改革

新政初期的一系列措施,稳定了经济局势,特别是扩大政府开支,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回升。
经济稍微好转,部分垄断资本家便起来反对新政。1935年、193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先后裁决《全国产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予以废除。
罗斯福继续坚决推进改革。
第一、继续并扩大公共工程投资
1935年5月,成立的“工程振兴管理局”主持的大型公共工程平均每月雇佣200多万工人,新政最大的工程是“田纳西河流域工程”。并对知识分子提供帮助,大批作家、演员、画家和其他知识分子受到雇佣,让他们编写旅游指南、盲人读物、画壁画、到农村去演出。
第二,继续调整劳资关系
1935年7月,颁布了《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权利;1938年6月国会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即工资工时法),规定最高工时数为每周40小时,每小时最低工资40美分,禁止使用童工。
第三,实施《社会保险法》
通过向企业课税、工人工资提成和政府拨款三种途径设立失业保险基金,承担失业者每年为期12到26周的保险。年满65周岁的退休工资劳动者可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伤残人和不能自立的母亲、儿童可获得救济。
第四,建立“恒定粮仓”
根据1938年新的“农业调整法”,由政府和农场主商定农产品的生产限额和平价,供过于求而市场价格低于平价时,农户可把产品储存起来,以此为抵押可换得一笔贷款;当市场价格达到平价时,农户出售产品并归还贷款。政府还帮助流浪的佃农和季节工人定居下来。1937年成立“农场保险管理局”,建立了30个各可收容1.2-1.5万流浪家庭的营地,帮助农民清偿债务,并向他们发放贷款,组织合作租地和购买农用机器。
第五,放弃财政平衡,实行赤字财政
罗斯福政府实行赤字预算的财政政策,大量发行公债,以满足政府扩大开支,进行公共投资所需的巨额资金。1932-1940年,联邦国债从194.8亿美元增加到429.6亿美元,联邦赤字连年增加。
第六、改革税收政策,增加政府收入
1935年颁布《财产税法》对巨额个人收入征收累进附加税。凡纯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者征税31%;纯收入在500万美元以上者则征税75%,少数大富翁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有力地遏制了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大。

八、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新政的实质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国家干预和调节渡过危机,发展经济,稳定政局,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有人攻击罗斯福搞社会主义化,罗斯福回答说:“在美国,没有人比我对私人企业有着更坚强的信念。正是新政挽救了被拖到毁灭边缘的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

Ⅳ 失控是不是抄袭

失控不是抄袭,是原创。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作者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


内容简介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这是一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这是一本诞生于1994年的关于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它曾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

它被《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称作“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这部《失控》(Out of Control),在经过一年多的翻译之后,终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中文版。

Ⅵ 请问亚洲金融风暴的具体起因是什么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太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⒈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⒉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⒊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太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太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以深刻的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林。 二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 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 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 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 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 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 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 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 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二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 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 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 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 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 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 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
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 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 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
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 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 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
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 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东南亚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一、东南亚各国经济结构失衡,泡沫经济崩溃。近十年来亚洲各国经济增长迅速。极誉为“亚洲四小虎”的新兴工业国年经济增长率高达9%—10%,但从96年以来经济长期普遍放慢,不同程度出现结构性失衡,表现为:

1.投资过热,引起进口过度增长和国内工资上涨过快,出口商品竞争力削弱,形成庞大的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泰国工资长幅大大高于邻近国家,出口增长率由95年的22.5%猛降到3%,结果导致96年经常帐户逆差增至162亿美元,外债增至857亿美元。加之受国际电子产品需求下降影响,东亚国家96年出口均出现下滑,劳动成本年均增长率达7%左右。

2.房地产过热导致金融风险增大。近年来,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存在房地产供大于求的严重问题,大量住宅、办公楼被闲置。地产商资金周转不灵,银行坏账、呆帐激增。仅96年投向泰国房地产的外国直接投资达188.1亿泰铢,占外国在泰国直接投资的1/3。96年泰国银行呆帐达155亿美元,97年预计增至200亿美元。房地产的泡沫被吹破了,外资对泰国金融的信心产生了怀疑,人们担心墨西哥式的危机将在亚洲重演,所以大量抛售泰铢,出现危机端倪。

二、东南亚各国汇率机制缺乏弹性,难以适应经济开放和国际化需要。泰国等国十几年来一直实行与美元持钩的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美元在泰铢汇率制定中的权重为80%,泰铢基本盯住美元浮动。这种汇率严重束缚了汇率作为经济杠杆对进出口量和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95年美、日两国为减少贸易磨擦达成协议,形成美元坚挺,日元疲软之势。所以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泰铢也不断开值,严重削弱了出口竞争力,出口不景气使经常项目逆差进一步增加,加剧了原有经济失衡。

总而言之,与正处于全面上升时期的美元挂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引爆制,它一方面使上述的宏观经济失衡变得无法忍受,另一方面也使汇率过高变得难以忍受。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危机与92年欧洲货币危机有相似之处:汇率的大幅调整是结束经济失衡的最后一招。

三、国际游资的冲击导致金融市场动荡。据国际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流动的短期存款和其它短期证券至少有7.2万亿美元。各大市场交易电脑化普及可瞬间完成交易,当某一地区资本收益率可观时,便蜂拥而至,引发通货膨胀,而当这一地区出现问题时,或另有别的经济热点地区时,便又风卷残云般消失得不影无踪,造成该地区经济衰退。所以极可能直接引起一国或一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大动荡,危害经济稳定。

巨额游资投机者最着名的是乔治·索罗斯(GEDRGE SOROS)。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7月底东盟部长会议上指责他是摧毁国家经济的罪魁祸首。当然这一论断有失偏颇,但也不能排除使泰铢贬值20%或更多百分点的可能性。根据“大起大落理论”,他所管理的量子基金在以往的欧洲货币危机和墨西哥金融风险中扮演了兴风作浪的主角。面对泰国经济的恶化,造势者早已窥探已久,5月份集资60亿美元,大肆进出,获取差价,牟得暴利。6至7月,“量子基金”雷利从14%急增至27.1%。相对而言,以具有较强投机性的游资结构,犹如给东南亚经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实质上,国际游资的追利性一方面给被冲击国造成混乱,另一方面从反面对出现严重经济结构的国家提出警告,起纠正错误经济政策的作用。

四.金融有效监管乏力,从东南亚国家金融的脆弱性,我们可以看到:

1.第三世界国家,由于其金融体系本来比较脆弱,加之金融监管经验不足,如果对国际金融活动的风险 认识不够,缺乏周密的防范措施,更容易出现系统性风险。

2.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风险已呈国际化趋势。随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的进展,在一些新的金融领域里,与巨额收益并存着巨大风险。

3.巴寒尔委员会新近调查表明,80%的国家对其所监管的国际银行集团全球业务均遇各式麻烦与困难。滥用金融衍生工具,加剧金融市场动荡,衍生工具在传统的股票、债券等基础上衍生出包括外汇、证券等期货、期权交易。目前这些衍生工具达1200种,竞争白热化,交易额逐年上升,一方面满足经济发展及客户投资保值需要,另一方面也对过度投机、金融动荡创造了交易手段与条件。

阅读全文

与失控的新经济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性健康中心有哪些 浏览:852
兔子吃什么长的又大又健康 浏览:623
女命正官七杀多事业如何 浏览:182
民企事业单位有多少 浏览:814
幸福城是哪个区域 浏览:661
失控的新经济是什么 浏览:561
什么是幸福诗句排比句 浏览:937
上海幸福里最好的小区房哪里买 浏览:722
复旦大学经济类分流去哪个专业 浏览:508
参公事业单位可以内退待遇如何 浏览:481
事业活动结余为什么不用分配 浏览:870
三星哪些事业部撤出中国市场 浏览:999
北京幸福力量心理学怎么样 浏览:425
美女在哪里做小工呢 浏览:980
地方事业编如何增编 浏览:395
爱情公寓唐悠悠老家是哪里 浏览:835
老同学夸你还是个大美女怎么回 浏览:14
你最喜欢什么中国古代美女 浏览:935
后来才明白这世间的爱情是什么 浏览:247
澳门美女有哪些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