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甚至有些国外的媒体都在议论,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是否已经结束。 但我个人不这样认为。我对中国的经济依然充满信心,我觉得我们增长的空间非常巨大。我每次来青岛都感觉到这个城市又变了。不仅青岛,中国很多城市都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我认为中国的内需还有很大空间,走到世界各地,看到一个城市晚上特别活跃时,这个城市的经济往往就有了额外动力。我相信,中国经济未来的空间非常大,城市化在扩大,而且深度也在增长,城市要更加像城市,城市本身要更加城市化,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史进德(David Schlesinger,Tripod咨询创始人兼总裁,前汤森路透中国区主席):首先出现问题的是欧洲,然后是美国,然后才是其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排名比较靠后。中国的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快速应对长期的问题和长期的困难。所以短期和中期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如果跟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问题并不严重。-李一(瑞银集团中国区董事长):首先大家得承认整个经济在放缓。但是有几条主线支撑着中国中长期发展:城镇化转型、工业化转型和全球化转型。此外还有差异化的转型。很多人也开始注意到,某种意义上,中国自我消化能力和自我承受能力也很高。虽然目前经济增长在放缓,但未来几年,我们非常看好。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所所长):我们在前面几年实施的以4万亿为代表的一揽子刺激方案,显然使我们能够成功抵御外部的所谓世界经济发生的金融海啸冲击,同时也必须面临它所产生的问题和副作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自己内部的深层矛盾在凸显所带来的一些挑战和困扰。 在后危机时代,政府应该加快推进化解深层矛盾,进行矛盾凸显期压力的配套改革、全面改革的工作。但这方面,进展还不够。 西蒙·科克斯(Simon Cox,《经济学人》亚洲经济主编):4万亿刺激计划阻止了失业,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所以首先我支持刺激计划。但在4万亿的刺激计划中仍然是有一些问题的,一是如果通过银行进行投资,就很难进行真正的改革。另外,房地产的泡沫,也是危机之后政府需要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马宇(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在经济好的时候,觉得政府干预太多。但是一旦有了问题,又呼吁政府救市。是不是有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市场基础之上,但实际上由政府主导就可以让经济很好地、健康地、长久地发展下去,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式的政府主导模式受到的赞扬较多。但政府主导的时候,它的投资偏好在很大情况下跟市场、民众的需求是不吻合的,经常出现偏离。尤其是很多其他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政府偏好和市场要求以及民众需求,相差非常大。这会造成非常多问题。 刘戈(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4万亿的刺激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看,显然是正确的决定,就像对一个高烧的病人必须用猛药一样。但它的后遗症也是很显然的。这个钱对民生工程有一定作用,但没有形成生产力,包括高铁、公路网、机场等建设都是长期的,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才能在经济中显现出价值和作用。但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会在两三年之内才能显现出来,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增速放缓期也是中国的机遇期 李雷(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北亚区总裁):经济好的时候,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没有人愿意做,因为大家都赚钱。市场不好的时候,没有人敢去做,因为生怕再出更大的问题。所以,中国一直在推动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 我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政府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对经济进行适当的调整。因为,目前经济不好是暂时现象,如果我们摆脱不了这个怪圈,市场好了以后没有人再去呼吁经济调整的结构,进行必要的治理。如果能在这样一个时间下比较大的决心,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时机。 庄健(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还是需要包容性增长。实际上我们讲的包容性增长,不是有些人讲的收入分配结果均等,这也和市场的原则不一致。我们倡导的是机会平等,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参与的平等性。这能激励人们参与市场竞争,从而达到市场配置基础资源的功能,保证中国经济保持活力。 马科恩(Bruce Mckern,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欧中国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任):我对短期并不是非常忧虑,从长期来看,中国已经离开了出口型增长形势,转而向促进内需靠拢。要解决增加生产力的问题,除了使人们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还应该在收入分配中,把更多收入偏移向弱势群体,或者找到其他办法增加生产力。此外,全球化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企业面临的市场壁垒越来越小,创新将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罗塞尔(Russel John,前美国驻欧盟商会主席):企业需要改革。现在从中央到省级和当地政府,正在试图进行适应经济转变的变革,企业也要应对这种变化。对于在华的跨国企业而言,在企业内部,在华的领导层、管理层之间,需要考虑变化的速度和盈利模式。并且要与在中国的跨国企业总部保持同步。)
㈡ 大放水时代,我们该如何应对
大危机必有大放水,大放水必有大泡沫,古已有之,向来如此。而我们此次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仅面临着大放水,还需要应对极强的不确定性。
1. 各国央行都采取“大放水”,低利率的货币政策
疫情以来,全球多家央行和政府估计已推出约15万亿(兆)美元刺激方案, 保护经济抵御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响,这个创纪录的规模将使得资产负债表和赤字暴增至和平时期高点 。各国央行还将购买更多债券,一些央行称购债无上限,这会使目前到2020年底期间,15万亿美元的数字继续扩大。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 各国央行纷纷降息,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利率都处于或接近零 。而那些之前利率越高的国家,降息的幅度越大,利率较低的,则降息幅度小一些。
而6月1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会将利率维持在零附近,直至经济重回正轨,并称美国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2.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显着增加
一是疫情的不确定性。
之前每次经济危机里,经济其实还是在持续运转的,更多的是运转效率问题。但这次疫情下的经济是停摆的,因此,经济的复苏会因疫情的发展,而变得难以推动。毕竟我们很难准确的判断,疫情什么时候会复发?会不会变异?以及会持续多长时间?很有可能我们需要长期和疫情共存,这些都没有定数。
二是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包括复工的时间。
此外,人们的消费习惯也会因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变化,是会报复性消费还是报复性存款?这些消费习惯的改变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甚至很多行业的产业格局都因此产生了变化,比如 旅游 ,影视行业。
三是各国局势的不确定性。
全球化已经推行了几十年,而地方保护主义的呼声也时不时在世界范围内回荡。这次疫情下,保护主义会不会进一步加强?更进一步来说,逆全球化会往哪方面去发展?哪些产业链会从中国撤离?哪些产业链无法撤离?人们的意识形态会发生哪些改变?
社会 的每一个部分都会产生一个作用力,对过往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产生冲击,使得我们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1. 应对大放水
大放水本质是货币超发,所导致的法币贬值。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投资是用相对贬值的资产去投资更高收益的资产。
当然,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每个人对收益率都会有要求,可能之前大部分人觉得5%的收益率是能够接受的。不过,一旦利率下降,收益率也随之下降,低于大部分人的预期,那么大家的风险偏好很可能就会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要投资一些收益增长率超过货币贬值速度的资产。以下三个方向是可以参考的:
商品本身能通过涨价来抗衡货币超发带来的收益减少。 但不是所有商品都能涨价。相对来言,需求刚性,供给端可控,产业集中度高的行业,比如粮食、食品饮料更容易通过涨价的方式来传导货币超发所导致的通胀效应。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发现,在1970年到1980年间,玉米、小麦等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都非常大。
从今年的A股来看,食品饮料这种消费品行业的价格涨的比较好,这其实也是一种投资者的共识。因为它们作为消费刚需品,一旦遇到通胀,是能通过涨价转嫁掉成本的上升,从而保持毛利润的稳定。
此外,经济不好的时候,行业中低端的产品线很大可能会被淘汰,头部公司反而能消化掉这些空出的市场份额,获取更高的利润。
成长抗通胀是指,一些高成长的行业或者公司,它的收益增速能够跑赢通胀。而现在高成长的行业主要是医药和 科技 。
医药行业的高成长主要是由于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 ,导致 社会 对医疗的需求持续增加,在可以预计的未来,医疗行业都将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而 科技 行业则代表着人类创新方向,同时也是创造新需求的地方 ,比如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通过创造出新的需求,提高整个行业的增速,跑赢市场。对 科技 行业而言,其增长主要是因新需求而带来的增量博弈,行业自身能够创造的新需求,带来高增长。
黄金,本身可以看作一种零息的债券,相较于可能出现的负利率债券,他的配置价值肯定会更高,从而吸纳更多资金。
过去每次央行放水,基本上黄金都是首先领涨。当然,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比较多,跟美元、利率以及通胀率都有关系。而一旦市场上的“水量不足”,黄金的价格就会下行。比如1981年的黄金价格下跌,主要就是由于美联储多次加息。
其他能够吸纳资金的资产还包括以前较大面积的房产,豪宅和金融地产等。
2. 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买什么?
一般来说,资产的便利性很重要。
2020的上半年还没结束,世界上就已经发生了很多超出我们想象的事情了。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我们每个人对黑天鹅发生的概率预期都提高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物理流动性更好的资产需求就会增大,比如以前战乱时期的黄金。
另外一种就是保障生存的资产,比如粮食等。前段时间亚马逊上比较火的“末日套餐”,“末日罐头”卖的就非常好。
比特币这种数字资产其实也是一个备选项。毕竟黄金的便携性有上线,粮食则很可能碰到挤兑的情况。而比特币可以存放在电子钱包里,携带起来也很方便。
总之, 产量供给相对比较集中的农产品,或者是某些刚需的大宗商品、黄金、高增长的 科技 类、消费和医药的股票都是能够对抗通胀的资产。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资本市场会慢慢的 从存量博弈转向了增量博弈 。
这是因为央行放水,导致市场里的流动性过于充足,而这些多出来的钱总是需要流向某个市场,其中最好的就是金融资产。这是因为,如果钱流向日常消费领域,抬高物价,那么很多低收入人群的生计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 社会 的稳定,政府不可能支持这种行为的。
而资金流向金融市场的话,肯定会追逐基本面良好的白马股。 由于这些标的相对而言还是稀缺的,这些白马股也会不断上涨,形成一种类庞氏的特征,不断会有资金去接力,使得这些标的的价格持续上涨,而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会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形成共识,从而形成一个不断上涨的强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之后右侧的投资风格会成为市场的主导。场内的资金追逐会使得某些标的的价格偏离其价值,形成庞氏的特征,在加速冲顶之后迅速跌落。存活下来的资金则会继续去追逐下一个庞氏 游戏 。
资本的庞氏 游戏 在央行大放水的环境下比较容易发生。现在A股没有出现很多类庞氏的标的是因为在2019年下半年就已经发生已经催生过一批了。其次,目前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市场右侧空间打不开。另外 ,我国央行保持了比较好的定力,并没有无节制的放水。
到了今年下半年,尤其是9月后,经济随疫情的发展,确定性会好很多。而且,由于2020年一季度的整个行情很差,这也意味着明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长就会高很多。
那时候如果外资还在不断放水,这些资金很可能又会流入中国来,从而推高国内投资标的的价格。所以从时间窗口来看 ,今年九月份以后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时间窗口。
以上。
参考资料:
海通姜超:货币超增买什么?——理解资产配置变化的逻辑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刊载内容仅供参考,不应赖以作为预测、研究、宣传材料或投资建议,亦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本公众号所采用的第三方数据、信息、资料等内容来自本公众号认为可靠的来源,但本公众号并不保证这些数据、信息、资料等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亦不会为这些数据、信息、资料等内容承担任何责任。读者须全权自行决定是否依赖本公众号提供的信息。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㈢ 1、我们应当如何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增速放缓
看经济增长率一般主要看GDP增长率。GDP增长率有个很核心的驱动因素,城市化进程。研究发现发达国家GDP增长率都很低,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相对都比较高。比如英法德GDP增长率一般都在1%左右,而发展中国家比如越南增长率在7%左右。其中的关键影响就是城市化率。发达国家城市化率已经很高,而发展中国家还有不少上升空间。
城市化红利可以简单地理解,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相比在农村,进城打工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国目前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预期未来仍会继续提高,但这个提升速度在逐渐降低。 所以可以预见未来GDP增长率也会保持一个下行态势。
未来经济增速可能就靠新一轮技术变革带动生产效率提升,保持强大的科技创造力才能保证经济不至于陷入衰退。
同时也不用过于悲观,因为GDP增速虽然放缓了,但我们的总量很大,GDP每年增长的绝对值还是很可观的。
㈣ 在这个经济萧条的时代怎么样做好药店营销
经济的萧条至少会带来以下四大机会:
1、竞争强度降低。
在经济萧条时期,多数企业会采取上面那个度假村的做法,暂停投资、削减费用,节约开支。
这样的行为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竞争的强度大幅度降低,给那些平时没有能力与大企业抗衡的公司提供机会。
目前,多数行业都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尤其在主流市场,大型企业扎堆儿,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有一天,市场竞争的强度降低了,竞争不像那么白热化了。对于那些千方百计寻找市场切入点的企业而言,还有比这个更好的机会吗?
2、市场杂音降低。
在经济萧条时期,正因为多数企业压缩费用,企业的促销活动也会随之减少,市场环境变得比较安静。
品牌传播,怎么传播?就是把品牌的最大价值通过一个清晰而干净的信息传达给目标顾客,让他们在第一时间记住我们,消费我们。
在一个广告满天飞、促销满地飞的市场环境里,当你扔进1000万元,可能连一点浪花都看不见,真的是打水漂了。
然而,当市场环境突然变得相对安静的时候,你再扔进去1000万元会如何呢?效果会大大不同。
所以说,经济萧条恰恰是传播品牌的大好时机,尤其对新品牌而言,可能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机会了。
3、增值服务降低。
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个温泉度假村,是典型的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降低服务标准的企业。我相信,在经济萧条时期,连服务业都这样,制造业就更不用说了,大幅缩减增值服务是多数企业必然会采取的措施。
然而,当那些企业这么做的时候,平时被“娇生惯养”的消费者会答应吗?我想不会。当他们的消费体验被大打折扣的时候,不满情绪就会接踵而来。
什么是机会?消费者不满就是天大的机会。当你翻开中外营销From EMKT.com.cn史,你会发现,多数新品牌的崛起都是他们利用消费者对老品牌的不满而做起来的。
早期的日本家电,服务不行,消费者不满,海尔抓住这个机会崛起了;
近期的电商,配送不行,消费者不满,京东抓住这个机会崛起了;
而现在,多数行业都将出现消费者不满,是不是一批新品牌崛起的大好机会呢?
答案应该就在你心里!
4、新品曝光降低。
经济萧条时期,多数企业还有一个共同采取的措施,就是暂缓新品上市。也就是说,所谓的“时机不对”会让这些企业取消或推迟新产品上市计划。
对那些“审美疲劳”的消费者而言,这又是一个“噩耗”。天天在商场、超市,居然看不到一款新产品了,促销小姐再也不给他们赠送试用装了,电商们也不提供新品红包了,天天看到的都是老产品、老广告,甚至是大日期产品,他们会寂寞的!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企业新品亮相,把他们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价值端到消费者面前的时候,是否会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呢?
想想“神州专车”是怎么起来的?就是人们对出租车行业的长期不满和审美疲劳而导致的。
出租车给人印象是,一个满嘴本地化的老头,开着一辆破烂不堪的车,高兴了就拉你,不高兴就走人。面对这样的行业,全国人民的审美早就疲劳了。
正在这个时候,一批年轻而帅气、言谈举止文明又得体的帅哥们和他的配置良好的高级轿车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寂寞的人们被唤醒了,愿意接受这个“新鲜东西”了。神州专车,也因此而一举拿下半壁江山,对整个出租车行业形成了威胁。
逆向思维,成就大业
继续谈跟车有关的事儿。现在人们开车都喜欢用手机地图。因为,无论是高德,还是网络,都有强大的“躲避拥堵”功能。
躲避拥堵,是什么思维?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跟那些主干道上拥挤的车辆反着走、绕着走。
在市场上,这种思维同样适用。当人们都一哄而上的时候,你要撤退;当人们都等待观望的时候,你要出手。相信,效果一定会很好。
1994年,墨西哥遇到了经济危机,当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缩减在墨西哥的投资,但是可口可乐却恰恰相反,趁机加大在墨西哥的投资力度,赢得了前所有为的业绩增长;
1998年,金融危机席卷亚洲,多数企业也同样减少投资,缩减开支,但是三星却恰恰相反,逆势而上,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一举成为多个品类的龙头老大;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毫无例外,多数企业也同样做“削减”的事儿,但是肯德基却恰恰相反,他们反而加大在华投资,吸引消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快餐老大的地位。
看来,敢于逆向思维,敢于反着做,确实能够成就大业。因此,我想在这里说:我们的企业家朋友们,不要畏惧经济萧条,更不要因为所谓的“萧条”而缩减企业的营销费用。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你成就大业的时候。一个好的企业不需要风口,无论有没有风口,他们都能展翅飞翔,遨游蓝天。因为,他们是“鹰”,不是“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