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经营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利润,因为利润是企业经营的血液。倘若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紧跟社会的发展而长期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为社会做更多贡献等等,进而终究会被淘汰。因此,企业需要获得盈利,这就谈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握凳径问题。 一、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管理是否顺畅和有效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进行财务管理时,需注重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安排资金周转和财务审计等等;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注重合理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储备等等;进行销售管理时,需注重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点、销售方法的有效性和市场信息的掌控等等;进行装备能源管理时,需注重对设备的点检和维护管理、经济型状态预知维修管理、改进和大修管理等等;进行生产工艺和流程管理时,需注重工艺的改进、流程的优化、节能降耗方法的应用等等;进行安全管理时,需注重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工作过程中危险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等等。 二、建立企业完全成本管理体系,向完全成本要效益。比如:建立三全成本管理体系,即全员、全系统、全方位推行成本管理;进而加强对员工成本意识的培养和行为规范;查找和分析影响产品完全成本构成的因素;全系统地推行成本责任制;应用完全成本管理系统中的有效方法寻求成本改善空间和进一步降低完成成本。 三、根据自身企业特点,适度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向规模化要效益。目前,向规模化要效益的企业比比皆是,但对于自身企业能否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要考虑众多因素,比如:考虑自身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与前景、考虑自身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考虑企业的利润空间等等,做好充分的调研、研究、分析和评估等,方可决定是否向适度的规模化要效益。 四、优化产业结构,开发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向产业结构要效益。比如:发展良性的循环经济;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开发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等等。 五、依靠科技,采用先进技术,向科技要效益。比如:通过自主开发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赢得核心竞争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工作方式方法的现代化,赢得市场先机和增加产品的附价值。 六、注重营销策略和手段的创新,把握市场脉搏,向市场要效益。 比如:通过有效的方法,及时了解市场上产品价格的波动,合理营销,使得企业自身产品卖高价。 七、拥有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向企业带头人要效益。因为企业带头人的素质往往影响甚至决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并对企业管理有重大影响,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构成潜在的甚至直接的巨大影响。 八、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向产品质量要效益。比如:借助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和有效性,来提升产品的质量;通过掌控原材料的质量、精细化生产、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等来提升产品的质量。 九、对于部分企业的产品单一而且发展前景不乐观的,适度考虑深化改革,发展多种经营,向经营策略要效益。结合自身企业实际状况,适度开展改革和运营转型,在发展多种经营之前需要充分调研和研究,切不可盲目或不切实际地进行,需要注重近期和长期有效结合,更要贴合实际。 十、向修旧利废、小改小革、节能降耗要效益。 十一、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向员工要效益稿皮毁。员工素质直接决定工作水平,员工又是直接作用于产品的操作者和执行者,所以员工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等各键备方面有着重大影响。通过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影响和深入,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进而使得员工从思想意识、工作水平、合理化建议提交和创新的开展等各方面发挥有效和积极作用,实现效益新的增长点。 总之,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有选择性地考虑和应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为获得更大利润做出积极贡献。
㈡ 提高养鸡场经济效益的方法
一、提高养鸡场经济效益的方法
1、增加从业人员的收入
养鸡生产是风险产业,养鸡工作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工作环境艰苦。搞好一个养鸡场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包括精干的领导和素质优秀的饲养人员。养鸡生产中发生的事故如同救火一样,必须在短时间内扑灭,如疫情紧急接种、停电断水,鸡场全体人员都要加班加点连续奋战。
精心培育这支队伍是一个精明的领导者始终应该关注的事情。加拿大雪弗公司培育的星杂288生产性能在70年代居世界首位,该公司创始人雪弗总结其经验归纳为两条:一为增加从业人员的收入,一为进行家系选育。这位养鸡成功者的经验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属于国有企业的养鸡场,工资标准是国家规定,奖金水平是封顶的,企业无权增加工人的收入,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必须实行政企分厅腔开,实行彻底承包,企业向主管部门承包上交利润,在企业内部实行层层承包,确实按照贡献分配,既提高了生产水平,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收入。北京几大经济效益好的养鸡场,场长比在机关当处长收入高,饲养员比城里工人收入高,而且差异是显着的。这些鸡场凝聚力很强,日常生产管理和技术改造都搞得很好。
2、实行一体化经营
现代化养鸡生产分为如下几个环节:种鸡和孵化,饲料生产,商品肉鸡和蛋鸡生产、肉鸡屠宰加工和深加工,蛋粉加工,产品销售。一个大的养鸡企业这几环都在一长领导之下,执行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称作一体化经营,通俗称为一条龙。尤其在肉鸡生产中一体化经营是成败的关键,如肉鸡一般的屠宰加工可能亏损,如果进行深加工,产值可成倍增长。在发达国家现代肉鸡生产一体化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在我国很多“大龙”取得成功,一些个体“小龙”由于经营灵活也获很好的经济效益。蛋鸡业一体化经营程度很低,主要是鸡蛋可以不经过加工即可上市。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饲料有补贴,鸡场自办饲料场,因此扭转了亏损局面。蛋鸡场不但自己办饲料加工,而且自己养种鸡,保证种鸡有了可靠的来源。大而全是现代化养鸡生产一体化经营发展的必扮帆衫然趋势,小而全在我国现阶段养鸡生产也很重要。
3、树立企业形象,促进销售工作
销售工作是养鸡场的主要工作。种鸡场的盈亏主要取决于种蛋(雏)销售率;商品鸡场主要取决于销售价格。这两者都要以产品质量作基础。北京西郊农场畜禽公司提供的肉鸡商品代种蛋,受精率、孵化率高,仔鸡增重快,客户争相购买。市场经济是买方市场,企业形象非常重要。企业形象的基础是产品质量,其次是宣传广告。养鸡场的领导,必须下大力气培育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一场两制,多种经营
养鸡场除了办饲料厂、种鸡场以外,还可以办鸡笼厂、第三产业等多种经营。在所有制方面养鸡主业为国家所有,多种经营为集体所有,既可以安置富余人员,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5、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我国工厂化养鸡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总产量增长迅速。
由于技术水平和健康不良等综合因素,每只鸡单产、饲料消耗、死淘率等主要生产水平都低下的情况,指标与国际水平相距较大,也即潜力很大。市场价格受生产水平制约,在总体水平都低下的情况,谁的生产水平高谁就获利大。目前阶段要提高鸡的生产性能仍然要从常规要领上下功夫。
6、建场投资应适当
我国目前的规模化养鸡场大多数属于全民所有。在建场时追求高档化,除了鸡舍以外,办公大楼、家属宿舍等附属建筑一应俱全,结果每只产蛋鸡位的投资额过大。一个养鸡场创造的产值是靠鸡位数决定的,每只鸡位的投资额过大,在成本中折旧和利息所占比率过大,每年赚的钱付给银行利息所剩无几。新建养鸡场一定要认真核算,确定每只鸡位的投资额。
7、雇用临时工
某些养鸡场只有少数国家正式职工担任领导和要害岗位主管,劳动力的主体都是临时工。临时工可以辞退,没有住房、福利等负担,只要工资合理,临时工好管理。
8、充分利用鸡舍面积和笼位
设计鸡场应有合理的工艺流程,在生产管理上要有周密的'鸡群周转计划,除轿消了必要的清洗空闲消毒鸡舍以外,应尽可能提高鸡笼位利用率。不要因暂时亏损轻易停止周转。鸡蛋鸡肉市场变化因素很多,尤其在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预测很难准确。
9、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我国养鸡企业每年因死淘率高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往往重视突然的传染病,而对于慢性传染病重视不够。我国蛋鸡生产在产蛋期存活率只有70%左右,死淘率如果减少20个百分点等于生产性能提高10个百分点,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提高存活率仅靠兽医防疫人员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建场开始,全体工作人员都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才能取得成绩。
10、对鸡粪进行处理
对鸡粪进行干燥化处理,使其含水量降至18%以下,可以长期贮存和运输。一个蛋鸡场仅此一项可以使每只鸡增加1~2元的纯收入。同时对环境保护也有利。
二、养鸡场饲料浪费的原因及节省饲料的方法
在养鸡生产中,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0%~70%。在日前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养鸡利薄的形势下,减少饲料浪费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鸡场收入、提高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减少饲料浪费。造成饲料浪费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即直接浪费和因饲料转化率低所造成的间接浪费。本文就以上两个方面谈一下饲料浪费的原因及节省饲料的方法。
1、 直接浪费
养鸡场由于饲养管理不科学造成的直接浪费一般占全年饲料消耗量的5%~15%。其中,料槽结构不合理、放置高度不当或添料过满浪费2%~6%;因饲料过细而飞扬浪费0.5%;野鸟及老鼠侵害浪费1%;人为抛洒浪费0.5%:未断喙或断喙不当浪费3%等。为减少饲料浪费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1.1 饲养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鸡除具其生产性能高、生长速度快或产蛋多和蛋重大、抗病力强等优点外,对饲料的利用率也较高。同样日龄的鸡,同一饲养环境,消耗完全相同的饲料,优良品种鸡的生产性能比其它品种鸡高得多。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高产蛋鸡的产蛋量比一般蛋鸡的产蛋量可提高20%~30%。可见,饲养生产性能高的鸡种是降低饲料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
1.2 适时断喙
鸡喙容易勾抛饲料,造成饲料浪费。雏鸡一般在6~9日龄断喙,12~16周龄修喙。据测定,经断喙处理后,生长期每天每只鸡可节省饲料3.5g,产蛋期每天每只鸡可节省饲料5.5g,每产1枚鸡蛋可节省饲料12g。断喙不仅能有效地减少饲料浪费,而且能防止鸡啄癖的发生。
1.3 饲料形状
饲料按形状分为粉状、粒状和颗粒料3种。颗粒料适口性好,易采食,鸡能全部吃净而防止浪费,特别适于饲喂肉用仔鸡。网上平养、架养及笼养鸡若饲料中不含沙砾,平时又不定期补喂,饲料的消化率将降低3%~10%。因此应定期补喂沙砾,单喂或每50kg饲料中添加454g,可以帮助肌胃机械性磨碎饲料,起到"牙齿"的作用,使饲料容易消化吸收,提高利用率。粉料应防止过细,过细不但适口性差,而且容易飞散,造成损失。若用湿拌料喂鸡应现拌现喂,否则夏季容易酸败,冬季容易结冰。在饲料中添加青绿饲料时,要将其切短切碎,以免鸡挑食时将粘附在青绿饲料上的饲料甩落而造成浪费。
1.4 料槽结构及放置高度
不合理的料槽结构及放置高度,对饲料的浪费量很大,可高达15%,所以选择使用大小适当的料槽很重要。料槽以底尖、肚大、口小为好,放置高度以上沿与鸡背等高或高出鸡背2cm为宜,使鸡既能吃到饲料,又不因挑食而将饲料弄到槽外。如料槽过小、过浅、放置过低,鸡易拨弄饲料外溢;过大、过深或放置过高,则会影响鸡的采食和生长发育。因此,应根据鸡日龄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料槽并随时调整其高度。
1.5 饮水装置的影响
使用乳头式饮水器与水槽相比每只鸡每天可节省2~3g饲料,使用水槽时(以长流水方式供水)槽内水深1cm比2cm时节省饲料,因此水槽中的水位不宜太高,特别是喂干粉料时,鸡嘴上的饲料会随水流出而造成浪费。据统计,此项浪费的饲料量每年每只鸡约1.4~1.8kg,另外定时供水比长流水节省饲料。可在室外设置沉淀池,将水槽中流出的饲料及时收集起来用于饲喂其它动物。应勤检查饮水系统,发现漏水及时修补,以免水流入料槽将料浸湿后引起饲料酸败变质(因漏水造成的湿料,应均匀开让鸡尽快吃完,料槽内的积水应尽快排净,不可使饲料长时间受浸泡)。
1.6 调整饲喂方法、改变饲养方式
饲喂时一次加入过多的饲料,是饲料浪费的主要原因。喂料时应遵循少喂勤添、定时定量、分次饲喂、食后槽内不剩料的原则。据统计,一次将料加满时,浪费饲料40%~50%;加至2/3时浪费12%;加至1/2时浪费4%~5%;加至1/3时浪费1%~2%。因此,一次加料量以不超过料槽(桶)深度的1/3为宜。变平养为笼养,笼养鸡比平养鸡活动量小,维持需要少,吃料也少,由于饲槽在笼外,鸡吃料时不糟蹋饲料。每天每只笼养成年蛋鸡可节省饲料20~30g,每年每只可节省饲料7.2~10.8kg。
1.7 掌握好日粮量
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的鸡群,采用不同的饲喂方法,即自由采食或限制饲喂;不同日龄的鸡群,采用不同的日粮量,并参照体重标准或产蛋率及时进行调整。肉用鸡多采用自由采食;蛋用鸡和种鸡从育成期开始多采用限制饲喂,即限质或限量,通过限饲可节约10%左右的饲料,并防止鸡体过肥、过重,影响今后产蛋。
1.8 灭鼠害防野鸟侵害
野鸟、鼠害不仅消耗饲料造成浪费,而且还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释放热量和排出粪尿,导致饲料局部升温、湿度加大,引起饲料结块霉败,且能传播多种疾病。资料表明,一只母鼠每年产仔30~50只,一只老鼠一年要吃掉9~11kg饲料。故应经常灭鼠,在天窗和通风孔(窗)上设窗纱和防鼠网,以防老鼠及野鸟进入。
1.9 淘汰病残鸡或低产鸡
蛋鸡群中存有公鸡、病残鸡或低产鸡,会多耗饲料,增加生产成本。因此育成期对于站立不起、跛腿、歪嘴、眼睛失明等病残鸡或公鸡应及时淘汰;产蛋前要先淘汰特别瘦弱鸡和病残鸡:产蛋高峰期淘汰不产蛋的鸡;产蛋中期淘汰产蛋率低的鸡。饲养公鸡的种鸡场应随时淘汰精液晶质差和丧失配种能力的公鸡。
1.10 责任心与熟练程度
运料人员和人工加料时饲养员的责任心及加料熟练程度,对饲料的浪费有直接影响。运料人员、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加料不熟练时,抛洒料多,且加料次数越多可能浪费料越多。机械喂料若链片运行受阻,则造成局部饲料堆积而从槽沿落下。因此,使用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和高质量的喂料机械可减少饲料浪费。
2、 因饲料效率低造成的间接浪费
间接浪费可占总饲料量的11%~22%。其中,环境温度过低浪费4%~6%;羽毛不全浪费2%~6%;采食过量浪费3%~5%;寄生虫及疾病造成的浪费2%~7%。生产中要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更应重视饲料的间接浪费,因为这类浪费在短期内不易被发现。
2.1 饲喂全价饲料
由于日粮营养不全或比例失调,尤其是粗蛋白质水平低或质量差,都会使得饲料转化率降低,造成饲料损失。如日粮中蛋白质含量高而能量低,则必然摄入过多的饲料,造成蛋白质的浪费;当喂给高能量日粮时,采食量相对减少,虽然进食能量已满足机体的需要,但限制了蛋白质的进食量,从而使鸡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降低。因此,应按照不同鸡种、不同生长阶段提供营养,结合当地和鸡场的实际情况,使用多种质优、价廉的饲料配制成营养比例适宜的饲粮,并根据体重及时调整日粮,满足其营养需要,特别应注意蛋白能量比要合适。此外,还应注意氨基酸、钙、磷等的平衡。据试验,在一般饲粮中添加0.1%的蛋氨酸,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2%~3%;添加赖氨酸可减少饲料中粗蛋白质用量的3%~4%;添加维生素B12和喹乙醇等饲料添加剂也能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2.2 鸡舍温度
鸡群环境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鸡的采食、饮水和体内养分的消耗。冬季气温低时会增加采食量用于御寒。资料表明,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每降低1℃,便浪费1%的饲料。鸡舍内温度不能低于12℃。据报道,鸡群环境温度在20~21℃时,饲料效率最高,产蛋鸡的产蛋量和肉鸡的增重效果最好。所以,冬季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使鸡舍内保持适宜的温度。
2.3 饲料的保管与贮藏
饲料库潮湿,饲料容易发霉变质,保管存放饲料时底部要用砖块或木板垫起20cm高,同时注意老鼠、野鸟、虫类的危害,还要保持库房通风、干燥、避光,阳光直射可使饲料中的脂肪氧化,破坏维生素A和维生素E,尤其是维生素B2及易被日光破坏,较长时间贮存饲料应加抗氧化剂、防腐剂等添加剂,最好喂给新鲜的饲料。采购饲料时,不要一次大量购进,这样可减少贮存时间、降低营养成分的损耗,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5d,高温高湿季节最好不超过10d;一次加工的饲料最多贮存1周,以保证随时用新饲料,防止饲料被污染、发霉变质,提高饲料利用率。
2.4 做好鸡群保健管理工作
鸡群处于健康状态时,有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饲料转化率高。当鸡群发病时,特别是慢性消化性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时,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降低,鸡群的生产性能低下,生长缓慢,少产蛋或不产蛋。在人不易觉察的应激状态下,可浪费1%~2%的饲料;患病时有可能达到7%。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节省饲料、增加报酬,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
㈢ 要申报的可行性报告中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怎么写
项目建设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有:
1、项目建成后,吸收当地就业***人,改善就业环境;
2、项目投产后,每年创造利润***万元,增加税收***万元,其中:增值税税**万元,所得税**万元;
3、项目投产后,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同时增加当地服务业的增加值,为当地GDP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4、项目投产后将会促进当地的其它企业的配套加工业的发展和吸引外来投资,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
㈣ 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经济效益是衡量规模化养猪场投入与产出的一个尺度,如何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养猪经济效益,把猪群的饲养管理经济与饲料的营养经济措施科学地组合应用,是提高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下面仅就普遍存在和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1.充分利用杂种优势,饲养瘦肉型杂交猪,提高胴体瘦肉率
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个体的生活力及某些生产性能优于亲本或超过双亲平均值的生理遗传现象。猪的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上。这两点与猪场的效益密切相关。繁殖性能的杂种优势比生长速度的杂种优势明显。据众多试验表明,饲养优良的杂种猪,可使母猪每窝断乳仔猪增加1~2头,增重提高10%~30%,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在生产性能方面三元杂交优于二元杂交,四元杂交优于三元杂交。但在条件不十分理想的猪场,还是以三元杂交为宜。用纯种瘦肉型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等公猪与地方母猪杂交,二元或三元杂种都有瘦肉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的优点。
瘦肉型猪在体重达到40~60千克之前,主要以生长肌肉和骨骼为主,以后则以沉积脂肪为主。所以应采取“前催后控”的饲养方法,即体重60千克前可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60千克以后限量饲喂,但要做到定时、定量和充足的饮水。饲养商品瘦肉猪的舍内温度应控制在18~22℃为好,此温度为猪体蛋白质沉积最适温。温度过低会阻碍蛋白质沉积,增加脂肪沉积和饲料消耗;温度过高则食欲和日增重明显下降。此外,小母猪直接肥育瘦肉多,用纯种瘦肉型公猪同地方母猪杂交的仔猪,性成熟较晚,杂交小母猪不去势,直接肥育比去势后的肥育猪可提前5~20天出栏,体重增加10~12千克,瘦肉率提高3%~4%。
2.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
一个规模化商品猪场包括生产商品肥猪的母本群、终端父本群和各阶段的肥育猪群。从肥猪生产技术角度看,商品猪场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两大指标,一为平均每头母猪1年内生产的肥猪总活重,此指标又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母猪提供的出栏肥猪数和猪的生长速度;二为全群猪的料肉比。在第一个指标中,母猪提供的出栏肥猪数又包括受胎率、产仔数、活仔率和成活率。为此,规模化养猪场必须科学地饲养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提高猪的繁殖力
1)保持公母猪的繁殖体况。体况太肥,母猪不易发情,而且排卵数减少,受胎率降低,也易发生难产。体况太瘦,母体没有充足储备供胎儿生长发育,导致繁殖障碍,也易发生产后瘫痪。实践中母猪以八成膘为宜,尤其忌肥。应给猪喂以适当的青料,青饲料来源广,多种营养物质相对平衡,一般10千克的青绿饲料相当于1千克的精料。实行精青饲料的合理搭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条措施。一般青绿饲料与精料的比例为:能繁母猪2~4∶1,后备猪为0.3~0.5∶1。
2)采用多个公猪精子受精。通过多重交配或混精输精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此方法在纯繁猪场不适用,但在商品猪场是完全可行的。
3)配种后妊娠母猪的饲养。从配种当天到妊娠21天应半量饲喂,即每日喂料1.8~2千克,此后可逐渐增加喂量,妊娠后期即84~105天可增加到每日3.5~4千克,因此时胎儿生长发育较快,增加母猪采食量可明显提高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妊娠期初产母猪体增重以30~40千克为宜,经产母猪体增重30千克左右为好。
4)保证哺乳猪的采食量。必须尽量增加母猪泌乳期间的采食量,通过维持母猪泌乳期间高水平的采食量,有可能减少母猪体重和背膘损失,增加产奶量,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减少仔猪死亡率和提高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150千克体重的哺乳母猪日采食饲料不低于5千克,200千克体重的应达5.5~6千克。
5)仔猪提前断奶。要使全群母猪年产2窝以上,仔猪在4周龄断奶是必要的。提前断奶的关键是选择营养全、适口性好和易消化的仔猪料。
6)仔猪培育过好三关:①初生关:重点是保暖(30~32℃为宜)和及时吃初乳;②补料关:这是提前断奶的基础,注意奶和料交接自然;③断奶关:应注意由奶和料为主到完全以料为主的自然过渡。
7)搞好防暑降温。高温会使猪的繁殖力显着降低,在不影响肥猪平衡上市的前提下,母猪生产尽量避开炎热夏季。搞好防暑降温,尽量减少高温对繁殖力的影响。
8)繁殖障碍疾病的防治。当前影响猪繁殖的疾病主要有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和乙型脑炎等,应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
(2)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群的料肉比 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0%~80%,降低全群的料肉比对于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关注肥猪的料肉比,而忽视全群的料肉比。如果能把全群的料肉比由4∶1(大致为全国平均水平),降至3.8∶1,每头肥猪按100千克活重计,1万头猪1年可节省饲料200吨。降低全群的料肉比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选择最优、适合猪各生理阶段营养需要、能发挥猪的遗传潜能的全价饲料。二是努力提高繁殖力,尽量减少繁殖群的规模,可采取人工授精、减少公猪的饲养数量、充分发挥优良公猪的潜力和避免疾病感染等方法,这样可节省饲料,提高受胎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做到无菌或少菌。经常打扫,保持清洁、干燥。消毒是日常工作。防疫制度:一是要健全,二是要严格执行。堵死一切病源,严防从空气,道路和进出猪场的人、猪、车辆和其他媒介带入病原。
猪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等,同时有害气体的含量也不能超标。试验证实,气温在室温以下时,每下降1℃,猪日增重减少17.3克;高于室温时,影响更大,如果气温超过37.8℃,体重反而下降。高温环境下甚至可使仔猪增重降低50%。充足的阳光能使猪的繁殖力提高4.5%~8.5%,日增重提高10%,仔猪发病率降低9%。饲养密度过高,可使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11%,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科学设计加工饲料,提高饲料营养
在设计饲料配方时,要借助计算机,增加配方的科技含量。要灵活运用饲料标准,科学选用饲料原料,做到根据不同品种猪特有生物学特性、生产方向、生产性能、生产阶段、性别和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以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提高饲料营养的经济效益。据报道,瘦肉型猪要获得较高的瘦肉率,要求日粮含有比较高的赖氨酸,生长肥育猪在接近育肥结束20天内,撤出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甚至大量的钙、磷和钠,均不影响生长性能。小母猪要获得更好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需要添加比阉公猪多的蛋白质。夏季为增加猪的食欲和保证足量采食,则要增加饲料的营养浓度,特别是要提高饲料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要添加氯化纳、碳酸氢钠等电解质,以促进猪采食,保证生产潜力的发挥。
㈤ 经济建设视角下提升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的对策建议是什么呢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从经济建设视域下提升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最主要的就是进一步创新体育产业发展理念,将体育产业纳入经济建设体系中,对产业发展提高重视,切实推动体育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要持续优化和完善产业发展体系,使体育产业步入改革和创新的发展轨道。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特别是要着眼于促进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完善、系统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支持体系、平台支撑体系。
各地政府要加大对体育产业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市场环境,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各地企业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分析,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运用科学的发展思路,着眼于提升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构建体育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要想持续提升经济效益,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需要最大限度提升体育产业竞争能力,特别是要在强化国际竞争力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地方政府、体育相关组织和企业应当对此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
为此,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把提升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上升到战略层面,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实现更大突破。要高度重视体育品牌建设,打造更多的行业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例如,政府可以对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的行业、企业给予重奖。
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参与国际竞争,如通过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强产品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建设,努力向国际标准看齐,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制定相关标准,为提升我国体育产业国际竞争力发挥有力支撑作用。
㈥ 保险产品设计中可行性分析的经济效益部分怎么写
一、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
1、可行性研究是决定项目决策的直接依据
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一个方案的具体确立和构造。是一个项目投资与否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体制为由国家、地方、单位和个人组成的多元投资格局,因此投资业主和国家审批机关主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提供的评价结果,确定是否投资和如何投资,是项目建设单位决策性文件。
2、可行性研究是编制项目设计文件的依据
可行性研究一经审批通过,意味着该项目正式批准立项,可以进行初步设计。并为下一步实施项目设计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初步设计不能违背可行性研究已经论证的原则。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选址、建设规模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论证研究,设计文件的编制应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
3、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融资特别是向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
凡是向银行贷款的项目,必须向有关部门报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中需要详细预测项目的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及贷款偿还能力。而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措资金特别是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向国家申请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也是其他投资者的合资理由根据。银行及国家有关部门可把此作为申请项目贷款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可行性研究的审查,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地审查,认为项目确实可行后方可决定是否贷款。如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我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都要求把提交可行性研究作为建设项目申请贷款的先决条件。
4、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向国土开发等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依据。
因为可行性研究对拟建项目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的设想提出了办法和措施,报告中含有总图布置、环境及生态保护方案等方面的论证为依据。国家开发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可根据可行性研究具体审查用地计划,审查建设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及对环境的影响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可行性研究报告为确保项目达到环保标准,在环境保护方案中根据要求明确环保治理措施和方法,这些信息可作为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具体研究治理措施和签发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
5、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期项目管理的依据,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可行性研究不仅对拟建中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值得投资,要进行反复比较,寻求最佳建设方案,避免项目方案的多变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时间的延误。这就需要严格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的审批制度,确保可研报告的质量和足够的深度。假如在设计初期不能提出高质量的、切合实际的设计任务书,不能将建设意图用标准的技术术语表达出来,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地控制设计全过程。如果使工程的初步设计起不到控制工程轮廓及主要功能的作用,或在只有一个粗略的方案下便草率地进入施工图设计,设计项目管理与施工肯定会出问题。可行性研究中总的目标如控制不好,使设计过程中朝令夕改,设计者无所适从,顾此失彼,往往造成产品先天不足。因此初步设计概算必须在可研报告估算控制范围之内,初步设计未获批准,不得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重大设计变更必须报原批准机关审批。避免工程建设中不断追加投资使工程管理失控,造成“半拉子工程”、“胡子工程”,给国家及投资业主带来巨大损失。
在现实经济环境中,业主建设单位希望挖潜降低工程造价,特别是一些民营、个体业主,他们缺乏懂技术的专家为他们的项目认证、研究,也不愿花高价聘请具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草率上项目,从而在项目中隐藏着一些可行性研究中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只走形式,不重实质,不能为设计阶段提供良好的设计环境,造成设计工作不应有的反复,甚至在施工中产生过多的设计变更,造成部分工程废弃及延误工期。因此,搞好可行性研究是搞好设计项目管理的前提,决策失误不但工程项目没有经济效益,而且损失可能是惨重的。可行性研究是避免设计项目管理是决策失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及投产后经营效益责任的重要手段。
6、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后评估的依据
建设项目后评估是在项目建成运营一段时间后,评价项目实际运营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建设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因此,后评估应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近来可行性研究工作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项目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作为一个法定程序在我国各类项目的投资活动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减少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中的“钓鱼工程”,杜绝“拍板工程”,有效控制投资,保证科学决策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问题:一是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二是不重视多方案的论证和比较,可行性方案单一,无挑选余地。三是调查研究浮浅导致项目投资收益的计算失真。四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对内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五是研究分析中不注重对敏感性问题和风险因素的分析。六是投资单位重咨询轻评估,追求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过程的高“通过率”,造成不小隐患。
三、做好可行性研究的措施
1、健全项目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的咨询机构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勘察设计及工程咨询单位必须实现两大转变:一是改企转制,由过去的附属于部门的事业单位转变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转变经营机制,由过去局限于特定行业开展单一业务的职能型机构,转变为面向投资建设全过程服务、并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的社会中介机构。在当前加强工程咨询勘察设计企业内部改革,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外国工程咨询设计机将进入中国,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形势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工程咨询设计单位要勇敢地走向市场,使可行性研究与设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感。设计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图纸上每一条线、每一个点和数字都代表着技术责任和一定数量的资金,设计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有直接的联系。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从事可行性研究的人员要真正树立为国家、为建设业主服务的精神,熟悉国家和地方对项目建设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准确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真正做到科学地、独立地、不受任何干扰地把握好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质量,为社会提供质量精良的产品。
2、进一步提高对可行性研究作用的认识
对国内外投资项目多年的建设实践证明,即使耗费一定资金进行的可行性研究证明项目不可行,也胜于不做可行性研究就盲目进行项目建设投资。对项目整体效益的影响而言,项目前期进行的可行性研究其费用投入较少(通常不超过投资总额的1~3%),项目的主要投入在施工阶段;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生命期的影响却最大,稍有失误就会导致项目的失败,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而施工阶段的工作则对项目生命期的影响很小。可见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对投资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因此,不断提高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扎实地做好投资前期的研究论证工作十分必要。重申可行性研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讲,可行性研究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微观上讲,可行性研究关系到投资项目的成败,企业的成败。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可行性研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手段,所有的投资项目都要进行客观、公正的可行性研究,并通过可行性研究取舍项目。
3、改革经济体制和项目管理体制,增强主体宏观经济效率意识
要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培育完善的市场,疏通生产要素各流通环节,使生产要素能够自由、迅速流动,使整体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局部生产要素的流动都突现出来,使人们意识到项目分析如果忽视宏观经济资源配置就会失败,以逐渐消除计划体制的残余影响。建立一套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效益并重的项目管理体制,在“四大体制”尤其是“项目法人负责制”中加入项目参加者对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负责的内容,并确立其法律地位,把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纳入项目分析、审批、实施和验收等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中。
4、探索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
完善项目分析和验收规范,突出经济分析和国民经济效益。在项目分析规范设计方面,要改变目前只规范财务分析,不规范经济分析的做法,国家有关项目分析的文件中要增加经济分析的内容,包括经济分析的方法和评价指标,做到可行性分析结论以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结论为基础,并主要以经济分析结论为依据。在项目验收规范设计方面,一方面要设立和完善考核项目国民经济效益的指标,另一方面要明确项目验收时应考核项目国民经济效益指标的达标情况,以此促使项目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项目国民经济效益。
5、建立对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进行审计的制度
国内曾有不少人认为搞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又做了项目评估,前期工作就算做到家了。实则不然,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其实还存在一个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结论进行再审计的问题。这是投资项目决策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项目审计管理“关口”前移进行决策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放弃或忽略这个环节都有可能给拟建中的投资项目带来隐患。
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再审计,就是把运用审计监督来控制投资项目管理的关口,从目前较为普遍的对项目绩效与实施阶段的审计管理前移到前期对投资项目源头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审计,用项目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审计的“双保障”措施来确保投资决策的准确科学与操作程序的规范,这是从源头治理投资决策失误的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因此,在对国内外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审批的过程中,抓紧建立对拟上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进行审计的制度应是完善项目前期研究管理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总之,可行性论证处于项目实施的概念阶段,可以说是项目概念阶段的核心内容。要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对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总投资、经济效益、技术可行性、环境情况、资金、政策支持、社会效益等方面要进行全方位的论证和评估。项目可行性论证工作对项目成败及投入的收益将产生直接、巨大的影响;决定项目立项与否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是客观、全面、真实、科学与公正。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