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放型经济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城市国际化的突破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全面推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取得显着成效。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这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赵晋平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的深刻内涵。
威海打造国际化的城市,就要以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作为突破口。“威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坚持沿海开放与沿边内陆开放联动互济,坚持制造领域开放和服务领域开放融合带动,坚持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相互促进,坚持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和自由化建设两轮驱动,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将为打造国际化城市提供新动能和新优势。”赵晋平建议。
2.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包括哪些方面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攻方向,也立足当前,提出了不少重要举措,主要包括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三大方面。
一、“放宽投资准入”。 第一、在政策法规上,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第二、在开放领域上,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第三、在对外投资主体上,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第四、在实施途径上,通过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第五、在管理体制上,要求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完善领事保护体制,提供权益保障、投资促进、风险预警等更多服务,扩大投资合作空间。
二、“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当今世界,由于 WTO 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不少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探索建立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区,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商谈自贸区作为重要战略推动,自贸协定已成为大国开展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正在推动的 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TIP(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面对新的国际贸易体制规划,为了确保我国在全球自贸区格局调整中不被边缘化,更好地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决定》提出了四个新,即“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新战略思维;“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的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的新网络平台;同时也提出“扩大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开放合作”。
三、“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早在 1993 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就提出了实行全方位开放的问题。20 年来,我国内陆沿边开放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与沿海开放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此次《决定》进一步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明确提出,一是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二是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四是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加快沿边开放步法;五是推进内陆地区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最终通过内陆沿边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3. 我国为什么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实要求,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有利于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经济活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大开放型经济,促进国际间的生产、交流、合作,繁荣贸易,提升产业的功能与升级,也利于国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4.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内容包含哪些
第一,互利共赢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秉持的时代理念。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互利共赢是引领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理论创新,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第二,多元平衡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把握的内在特征。现在看,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还将持续低迷,尤其是欧美日等传统市场消费疲软,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更具现实意义。同20世纪90年代相比,目前多元化的内涵也在向深度拓展。不仅要重视出口市场多元化,也要强调进口市场多元化;不仅要重视引资来源多元化,也要强调走出去市场多元化。第三,安全高效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要求。维护经济安全,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权。提高开放效益,最根本的是要破解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须促进对外开放从注重规模速度向讲求质量效益转型,从依赖外源动力向立足内生动力转变,从扩展市场广度向挖掘市场深度跨越,从发挥低端要素优势向形成高端要素新优势提升。
5. 过去五年,开放型经济体新体制逐步健全,什么稳居世界前列
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总结了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其中提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二是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
三是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四是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拓展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个战略性的新坐标下,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新时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只有继续扩大开放,才能带来各种各样经济要素的交换,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竞争,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对外投资健康发展,实现商品、资本、技术、人员、服务、信息、数据等多维度要素与世界的有效交流与交换,推动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格局。
在优化区域布局中,一方面,沿海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领域拓展;另一方面,要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地区应成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进一步拓展陆海通道。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扩大中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