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如何解决当前经济危机
一、在奥巴马的大力推动下,国会终于通过了7870亿美元、规模空前的追加经济刺激方案,并提交了可能导致1.75万亿美元巨额赤字的2010年度财政预算案;
二、政府开始从银行收购“有毒资产”;
三、通用等三大车企的重组方案被驳回重拟并督促整改,接受政府注资救市的车企和华尔街金融企业高管开始被迫限薪
四、禁止游说团体干预救市资金用途,削减1亿美元政府预算开支
五、投入相当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这也将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开始州际公路建设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六、对医学、数学等基础科学领域的投资,用奥巴马的话说,也是美国历史上投入最大的一次,将促进一系列的“新发明和新突破”。
七、投资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奥巴马认为,在当前美国经济形势下,对新能源的开发将诞生一个全新产业,并为美国创造数百万就业岗位。更重要的,这将增强美国能源安全,标志着美国能源政策的重大转变,这也可能是“新政”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产业项目。
奥巴马认为美国必须重建经济基础。在过去10年中,40%的美国企业利润来自金融领域,这是不可持续的;美国经济必须深刻转型,政府将通过制定新的教育、医疗卫生、能源计划,为经济新的腾飞奠定坚持的基础。这些措施、方案,很多都涉及美国经济的深层、战略层面,甚至可能影响美国冷战后一贯推崇尊奉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和尽可能减少政府干预、“市场调节为王”的理念。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样直接。
如果将这些“答题”细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抢答题”——应该回答,但暂时不答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如削减政府开支,禁止游说团体干预救市资金用途,提振股市信心,以及为中产阶级减税等等;另一类则是“必答题”——非立即解答不足以摆脱困境,如车企重组,金融企业有毒资产收购,政府托管企业高层限薪,以及财政预算案、经济刺激方案和巨额赤字等问题。
可以说,奥巴马在抢答题上的精彩表现,为他增加了不少印象分。
通过给中产阶级减税,他打消了那些原本对共和党更有好感者的疑虑,稳定了这一美国最有活力阶层的人心;通过宣布对游说团体的禁令,提振了企业、社会对新政府在经济领域行政能力的信心;通过提振股市信心,给股指带来久违的中期反弹,多少恢复了一些美国金融市场的生机;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向全社会展示其应对金融危机的决心。总之,通过在抢答题上的积极主动,奥巴马赢得不少印象分和基层民众的支持,这些印象分和支持,有助于奥巴马说服国会接受自己的经济思路,更有助于其为自己和政府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证明其经济药方的灵验度。
但在必答题方面,奥巴马的成绩单就逊色许多。
固然,他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救市计划,拿出了气势磅礴的财政预算案,但这些方案空有纲领、框架,却在“钱从哪里来”方面闪烁其词,吞吞吐吐。他一方面制定了前所未有的预算规模,另一方面却信誓旦旦地承诺到2013年将赤字缩小一半,却全然不顾这二者之间的水火不相容;他否决了不受欢迎的车企重组方案,斥资收购有毒资产,却对最受关注的政府注资使用效率问题拿不出明确的、有说服力的监管思路;在高管高薪问题上,他始而反应迟缓,继而矫枉过正,给人以“政府被民意推着走”的感觉;他的财政预算案虽终于得到通过,但曲折艰难的过程,让人不能不捏一把冷汗。
不仅如此,政府执政已满百日,他的经济团队却至今不满员,许多重要部门的副部长、重要幕僚仍然缺编,让部长一人唱独角戏,这显然不利于政府经济政策的成熟、稳定,也无助于提振民众、社会对政府经济治理能力的信心。
关键在于,尽管奥巴马在经济层面说了、做了那么多,但美国经济、金融总体上并无明显起色,颓势显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金融危机爆发已有一段时日,上台仅100天的奥巴马并不是神仙,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改变这一切,对此美国社会和民众自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