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定义是什么
一 经济特区定义
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在我国,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二 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
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为:
(1)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
(2)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3)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
(4)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对全国(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
(5)获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让和出租收益。
三 经济特区特点
中外经济特区都具有下列特点:
①在国内划出一定地区,一般选择在港口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于货物流转,节省费用,降低成本;
②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推行开放政策,并采用减免关税办法,吸引外资;
③为外商创造方便安全的投资环境(见国际投资法),订立优惠条例和保障制度;
④产品以外销为主;
⑤集中管理,特区行政管理机构有权制定因地因时制宜的特区管理条例;
⑥区内企业享有相当的自主权。
② 珠海的经济主要以什么为主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虽说我来珠海已经1年多,但是在珠海街头仍能称得上路痴一个,对珠海的商业区分布、各行各业的相关数据更是一无所知,于是乎我对珠海经济的认识,充其量也就停留在幼儿园阶段。得,且听我如讲故事般,说出我对珠海经济发展的困惑,权当茶余饭后的消遣罢。
首先我对珠海的印象便是,市区面积很小,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以及靠近海边的地区。而在市区里,人流又主要集中在海边的地区。其次就是,珠海的人口少,大概两百多万,人流量不高。人口少是一个大问题,人才数量也少,商品房囤积,饮食业娱乐业发展不起,零售业发展也有限。还有就是商业不太发达,商业区也不多...要说买东西的地方,除了唐家算一个小型的乡镇型的产品供应地,还有凤凰北——>湾子沙那一块比较大的商业中心,还有九州城那块比较繁华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场群,还有拱北那块商品琳琅满目但是也比较乱(有些像深圳的东门)之外,也就找不出别的什么来了。另外,珠海电视台几乎没有广告,不但没有本地产品的广告,也没有外地产品的广告,同时本地产品在外地打广告的也甚少。这很说明问题,说明本地产业不行,本地的消费市场也小!
有爱珠人士曾感叹“特区30年,怎么还是这个样子”,的确,跟深圳广州相比,珠海的发展确实很慢。
其实面积小不碍事,你看港澳,其实也就是弹丸之地,但是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同时是亚洲很重要的中转港口(中央政府给的优惠政策?)。
商品房的囤积,珠海的房子大部分都卖不出去,这是不争的事实,或者也有人买来出租的,话说囤积的房子除以家庭数是平均一个家庭5套房子。房子放久了会折价,然而珠海作为养老之地,可以吸引年轻一辈孩子的父母们前来定居。前来定居,就要买房子。珠海天气好,冬天不冷,气候温和湿润,正是老人们过冬的好去处。然而还有一个问题,究竟还要等多久,珠海才能成为老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居住地呢?房价高企,没有人来,珠海的房子等得起吗?
一个地方要发展,首先就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不要人云亦云,人家发展什么我就发展什么(本人陋见啦)。珠海的商业,并不发达。工业被驱赶到金湾斗门,我也不太了解,但是平日里在深圳和广州看到的工业品,大多出自深圳关外或者东莞,我从未接触过珠海出产的工业品,可见珠海的工业也没有做大做强。其实一个地方重点发展手工业并不好。有例子可看,南亚那区,多是西方国家的手工业工厂聚集地,工人们出卖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一天的收获跟自己创造的利润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资本家就是靠这剪刀差压榨工人。然后哪天一个经济危机过来,市场萎缩销量萎缩,这些工厂规模就跟着萎缩,工人失业。所以说依赖手工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合理啊!珠海的海岸线长海岛众多的地理优势,使它成为一个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我们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那么好的自然资源怎能不好好利用~?话说回来,珠海虽然已经开发了不少的旅游景点,但是我觉得开发的不够,没有深度开发,有些地方甚至连卖水的小卖部都没有。要知道,在旅游城市,旅游业是城市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啊!
地理上,珠海中部多山,其实是不适合城市发展的。大家有没有听说哪个大城市的中心还杵着几座山啊(城市公园除外啊)?
总的说来我觉得珠海可以先发展旅游业,然后吸引老人家们过来安度晚年。
不过,虽然说了那么多,从感情上讲,自私点说,我还是希望珠海能保持她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广东可以有很多深圳广州,甚至可以毁灭一个深圳再造一个深圳,但是广东只有一个珠海。相比于广州,我喜爱珠海更甚,因为珠海的本色。广州固然有她独特的岭南文化,也是百年历史名城,但是却因为城市的发展而产生诸多问题,包括浮躁。珠海是一个难得的能够把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得那么好的一座“城市”。就让她保持现在的淳朴和美丽吧,我们都需要她。 以上提供很好的说明珠海主要旅游业为主;朋友,看来你对珠海的发展还是蛮关心的咯!!!同时也让我看到珠海的发展前景了!!!呵呵~~~~得谢谢朋友你的问题!!!
③ 经济特区的经济体制是什么,和其他地区有什么差别
现在的都是市场经济,全国都是一样,但如果是十年前的中国,经济特区与其他地区确实是有不同,他们的不同是: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吸引外资、扩大出口,但现在全国都是一样的,没什么特殊的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都是计划经济,但经过改革发展,现在的中国全都是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市场主体不管是人还是企业,只要是自然人,都必须有独立的产权,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平等经济,竞争经济,效益经济,服务经济。网络经济。开放经济,动态经济,体验经济,
④ 什么是经济特区_立法及其特征
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最大的思想负担,是最大的包袱,也是最大的障碍。那么你对经济特区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经济特区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经济特区的简介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 措施 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 方法 ,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此游。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经济特区的发展
一、制度兼容、演进与经济绩效
正式制度的目标取向与组织中个人的利益偏好是否一致决定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否兼容,两者的兼容与否决定了组织和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大小最终决定了经济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激励、监督费用和强化成本三方面进行。一是当一个组织的正式规则与子群体中的成员的偏好和利益一致时,将会大大提高组织的经济绩效。组织中的成员受到一种自我激励,这种激励通过正式制度的确立而更加明确。而当博弈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一致时,它们将相互强化。非正式与正式约束的一致性将导致较低的交易成本,因为监督和强化机能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取得预期的效果。二是当一个组织的正式规则与子群体中成员的偏好和利益有较大差异时,这种不一致性导致较低的绩效。因为首先,对立的规则与规范使经济行为者无所适从,缺乏激励。其次,由于组织目标与个人的利益偏好不一致,不能使个人自觉为组织的目标工作,监督成本高,从而导致正式制度的形式化、组织的冲突和摩擦。
用进化博弈论的方法研究制度演进中的兼容性问题的结论:一是进化过程不一定带来最佳的传统和制度。由于社会的历史初期条件的原因,最佳反应动力的结果难以从帕累托劣势的社会传统中摆脱出来,即社会体制进化的路径依赖性。二是与正式制度相比,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更具演进特点。且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受不同之手——“刘易斯之手”和“斯更努之手”的指引。前者是指通过理性的共同知识、主观的认识和批判,来预设和推动制度的变化;后者指人们只通过他们过去的行为观察到其获得的效用,并强化好的行为或继承坏的行为。因此,在制度演进过程中仍可能出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不一致。进化博弈论给出关于克服路径依赖,实现制度演进中的制度兼容的解决之道:一是通过引入较系统的突然变异,使社会脱离原有的低水平的均衡;二是通过政府政策性介入,将人们的行动转换到更高支付的战略上;三是积极促进低水平均衡的社会与具有不同习惯的高水平均衡的社会交流,提高原社会形成更佳习惯的可能性。据此达到新制度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返腔制度在较高水平上的兼容,并使两者以一种非正式制度的形成达到自我强化,通过互动强化,使两者结合得更加紧密,造成一种报酬递增的机制,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绩效。
总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如果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一致,则无论是从激励角度还是从约束角度所需的交易成本都较低,从而导致较高的经济绩效;反之则相反。
二、WTO规则与特区制度兼容、经济绩效
加入WTO,中国面临WTO规则与中国现森世销存制度的兼容问题。提高制度的兼容性,增强整个制度的经济绩效已成为当务之急,即使中国的经济特区也不例外。
WTO规则的变迁、演进具有“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双重性质,是两种正式制度的制度结晶体。但对加入WTO者来说,则明显具有“强制性变迁型”正式制度的特征,尤其对市场经济不发达国家即发展中国家这种表现更加明显,而加入WTO者本国原有的制度则具有非正式制度的特性。因此,两者既存在着相容的可能性,也存在着不相容的可能性。在WTO规则与本国原有的制度能够兼容的情况下,经济运行所需的交易成本较低,而经济绩效相应较高;当两者不一致时,或当WTO规则与本国原有制度由于各自变化的机制不尽相同,造成两者不能兼容时,则均对应着较高的交易成本和较低的经济绩效。现实表现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具有强兼容性,而市场经济不 发达国家的制度与WTO制度具有弱兼容性,经济绩效的差异即市场经济的发达与不发达由此引出。
中国的经济特区制度与WTO规则同样既具有兼容性较强的一面,同时更有兼容性较弱的一面。说其兼容性较强,是相对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非经济特区而言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而说其兼容性较弱则是指相对于WTO制度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即市场经济不发达而言的。经济特区较强的制度兼容性与欠发达地区较弱的制度兼容性的差距,足以使加入WTO后的经济特区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保持其制度优势、经济绩效优势和地位的优势;并构成经济特区今后的“特”之主要所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相对WTO规则而言,各国的内在制度均属“非正式制度”,就制度的兼容性强弱程度来讲,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制度的“非正式制度”程度更高,而其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在“非正式制度”程度上只有参差不齐之分,而无本质上的区别,经济绩效上的差异是制度兼容性的晴雨表。
三、强化经济特区的制度兼容性,保持经济特区的高绩效
与WTO正式制度比较形成的各国的制度虽属“非正式制度”,但各国的制度又存在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分。加入WTO国家的制度兼容,将面临WTO规则与本国的正式制度兼容和与本国非正式制度的兼容两方面的难题。而由于WTO制度具有“强制性变迁型”正式制度的特性,决定了加入WTO国家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均居于屈从地位,并应努力改变本国现存制度,以适应WTO制度,强化整个制度的兼容性,达到加入WTO提高经济绩效的目的。此点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其经济特区概莫能外。比较而言,经济特区由于市场经济相对发达,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WTO规则均有较强的兼容性,而非经济特区由于市场经济的欠发达在制度兼容性上则明显弱于前者。但两者的制度兼容性与WTO的制度要求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需变革的制度多少不同罢了。
中国经济特区立法及其特征
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广东省人大会陆续制定、施行了关于特区入境出境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特区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暂行规定、特区企业登记管理暂行规定、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蛇口工业区海关边防管理试行办法等单行法规,法制日趋完备。根据规定,特区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一切在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业、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旅游业、住宅和建筑业、高级技术研究制造业,以及客商与特区共同感兴趣的其他的行业,都可以投资兴办或与特区合资兴办。经营方式一般有:①合资经营。为股权式合营,由客商依照《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向特区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与特区举办合营企业。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设有董事会,人员组成、投资比例等依中国法律及合同规定。在中国,合营企业还可采用客商、特区、内地三结合的联合经营方式。②合作企业。指由客商投资,由中方合作者提供土地(场地)、资源和劳力共同兴办事业、企业,双方权利、义务由双方以合同形式予以确定,合作期满后设备全部归特区所有。③独资经营。指外资独资经营的企业。它通过与特区政府签订协议,取得企业用地,并商定使用期限、费用等事项,由客商独自经营。这种企业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由权,但由其独自承担一切风险及经济责任。此外还有补偿贸易、来料对外加工装配等方式。 中国经济特区与外国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有本质的不同,它是在中国政府管理下,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一种形式。经济特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特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区内的企业和个人须尊重中国主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