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通货紧缩采取什么政策
1.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印货币,或者减少利息等),可以增加流通中的实际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
2.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 上述两种方法见效快,容易操作,短期反应积极,因此常被央行使用。同时,也有一些需要长期执行才会见效,然而对经济整体副作用更小的方法,比如:
3.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
4.改变预期 ,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增加消费;
6、调控物价指数:发行国民数量相当货币。
通货紧缩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少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状况。
对于通货紧缩的含义,与通货膨胀一样,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争论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
一、三个基本特征:
1、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
2、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即所谓的“双要素论”。
3、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被称为“单要素论”。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仍有争论,但对于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这一点却是共同的。
一般来说,单要素论的观点对于判断通货紧缩发生及其治理更为科学。这是因为,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的反现象,理应反映物价的变动态势,价格的全面、持续下降,表明单位货币所反映的商品价值在增加,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不足的结果,货币供给不足可能只是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因此,双要素论的货币供给下降的界定,将会缩小通货紧缩的范围。
当经济出现萧条情况或严重通货紧缩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也称双松的经济政策。
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这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央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反。
二、主要具体措施
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央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央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央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1、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2、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央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3、直接信用管制:它是央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第三条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② 当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治理
你好!当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来治理。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就是通过减少收入、扩大支出来增加总需求。采用的政策措施是:降低税率扩大投资规模、增加财政补贴、实行赤字预算和发行公债等。财政政策是政府针对一定时期的经济目标,依据特定的财政理论,为指导财政工作和调节财政关系,所制定的基本准则和措施。财政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相比,其主要特征:较强的法治性、相对的稳定性、关联的系统性。货币政策目标,是由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这三个渐进层次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价相对稳定;2.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3.收入合理分配;4.资源合理配置;5.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二、在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即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长。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主要有增加货币发行量、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等。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金融系统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控制、调节和稳定货币的措施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如下:1.稳定物价;2. 充分就业;3.经济增长;4平衡国际收支。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1.概念不同:货币政策是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财政政策是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2.制定者不同;3.采用工具不同;4.内容不同:货币政策与利率、信贷相关,财政政策与财政收入和支出相关。
③ 按照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理论,当经济萧条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为什么
总体上是扩张的货币政策或扩张的财政政策,或两者同时进行。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应量较多地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模,引起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是指主要通过减税、 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 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 是指主要通过增税、 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 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经济萧条的具体程度具体采取不同程度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例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加上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或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加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因为宏观政策的时滞效应和市场本身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会导致宏观政策用力过猛,打破已渐渐趋于平衡的社会总供求,使得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且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④ 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实施什么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