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桥镇的经济概况
近年来,新桥镇按照省、州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和县提出的“实施五轮驱动,实现五县目标”的发展战略,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依托便利的交通,富足的电力平台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强化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形成了一个“重商、亲商、惠商”的投资软环境,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依托电力平台 发展循环经济
500千伏金州变电站建成投运,搭建了新桥工业经济发展的电力平台;黔西南州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落户新桥境内的汕昆高速公路、324国道、南昆铁路交汇处,标志作新桥循环工业发展步入了工业化的快车道。园区内将着力做大做强氯碱化工,延长产业链,整体引进关联配套程度高的产业,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上下游配套、有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园区内现已建有以生产聚氯乙烯、烧碱等为主的金宏化工公司,以利用电石渣等为原料生产水泥的金宏建材公司,引资15亿元的金石石材园已动工建设,金宏化工二期项目将于月底开工,铁合金组团冶炼项目等重点项目正也正在筹建之中,美国锡安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已到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表明意向投资。
2010年工业总产值6.52亿元,财政总收入843万元。 突出调整结构 发展规模产业 新桥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牢牢抓住发展这一要务,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经果林、烤烟、草地畜牧、金银花、无公害蔬菜、茶叶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带。积极摸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组建了金阳养殖合作社和向阳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集中优质肉牛养殖场3个,集中养殖小区7个,年计划出栏优质肉牛6000头;2010年全镇农业产值7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80元。
加快城镇建设 完善城镇功能
按照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启动了新桥镇城镇供水工程建设,拉开了小城镇建设的帷幕,投资4000 万元启动失地农民安置项目和新桥茶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联合建设,将小城镇建设推进到实质性建设阶段。建成投运的新桥小城镇,将是规划科学合理、功能齐全完备、视感美丽壮观的新亮点。
加强基础建设 增强发展后劲
新桥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争取和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交通、水利、能源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加快,增强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自来水的“五通”变化,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立足独特资源 打造乡村旅游
新桥是多民族杂居的民族乡镇,民族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光秀美。既有源远流长的“底西苗族采花节”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也有集“奇、险、绝”为一体的“仙人洞”的神秘,更有世外桃源般的布依族自然村寨,是休闲避暑和观光旅游的理想圣地。 活力新桥,正在扬帆起航,期待你的关注! 魅力新桥,展现商机无限,诚邀您的参与,共创明天的辉煌!
Ⅱ 新桥镇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新桥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以打造“制造新桥、人文新桥、生态新桥、先锋新桥、平安新桥”为目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9亿元,人均达3.07万元,比2002年增长14%;其中一产增加值2475万元,同比增8.7%,二产增加值64362万元,同比增16%,三产增加值13054万元,同比增14%。实现财政总收入5001万元,同比增32%,其中地方财政2112万元,同比增40%。农民人均纯收入7122元。综合经济实力跻身于浙江省百强乡镇行列。
全镇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模塑、印刷、洁具、筛网、农机等五大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汽车、汽配等新兴产业开始突起,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37.2亿元。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休闲型农庄和生态型农庄为特色,建设先进的城郊型农业基地,效益农业初具规模。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齐头并进,实施以“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平安”进村为内容的“五化一平安”工程,所有村居主干道硬化率达100%,人均绿化面积达到44 m2,全面实现环境日日清保洁制度,80%的村居已建成文化俱乐部,有了自己的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派出所、镇专职巡逻中队和村居企业联防队三级治安网络进一步完善,平安工程得以有效实施。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镇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保证教育投入的稳步增长,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体制,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大力开展宣教活动和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建立和健全综治五大机制,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通过文明素质、职业技能和现代农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稳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低保救助全面推开。“先锋工程”创建全面展开,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开设村官论坛,积极培育村级“领头雁”队伍。实行村干部专职制,保证了村居干部队伍的稳定。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开展机关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规范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建立“七彩工程”网络教育基地,拓展党员干部教育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