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哪个地区运用循环经济模式

哪个地区运用循环经济模式

发布时间:2024-03-31 02:10:57

①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有哪些

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供给不足将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长期约束条件。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采纳,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我国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凸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尤显重要。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从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

一、缘起:循环经济的前世今生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大致内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到上世纪90年代,清洁生产、工业生态系统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流,美国、丹麦等国建成一批工业生态园区,德国、日本等相继颁布了废弃物管理和循环经济的法规。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则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年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循环经济:理论、产业模式和特征

(一)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学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生态学原理。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工业生态学是循环经济理论基础的一部分。生态工业学的概念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究部当时的副总裁Robert Frosch 于1989年在《科学美国人》发表的“加工业的战略”一文中第一次提出。1997年,MIT和耶鲁大学联合办了一份“工业生态学”杂志,探讨其理论与实践,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用到工业生产体系的设计中,将工业生产过程比成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封闭体系,其中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环节的“营养物”或原料。这就出现了生态工业园,彼此相近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自然生态中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从产出角度看,工业生态学追求的环境目标是“零排放”。它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利用价值的废物都被用起来了,从而使排放的废弃物极少甚至为零。从投入角度看,生态工业学追求的目标是“减材料化”(Dematerialization,有人翻译成非物化),其含义是指产出数量和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物料的投放强度,同时不影响产品的质量;既要产品变轻变小、变薄,又要能经久耐用。国际上已经进行了废弃物“零排放园区”、“零排放社区”、“零排放汽车”等的试验,而“减材料化”则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从技术上看,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上。清洁生产最初从少废、无废工艺和废物综合利用演化而来。清洁生产的核心是污染预防,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管理,通过节能降耗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制造业界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倡议,在生产中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绿色制造概念。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联合成立了绿色设计与制造协会,研究制造业中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问题,提出了绿色制造概念,综合考虑优化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的制造系统,使工业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最小,不损害人体健康,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工业废弃物的90%来自于制造业。因此,改变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形象成为制造业努力的方向。

(二)循环经济的产业模式建构有三个层次

1.建立企业内部的物料循环系统 ,如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将内部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相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把工厂当作试验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有害化学物质,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每年可使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减少25%,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70%。同时,他们在废塑料中回收化学物质,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等新产品。

2.构建生态工业园区 (Eco-Instrial Parks)。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和厂内循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肯定会形成厂内无法消解的一部分废料和副产品,需要从厂外去组织物料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的法则,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织,使得这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丹麦卡伦堡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这个生态工业园区以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建立社会静脉产业。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要大力发展旧物调剂和资源回收产业(日本称之为社会静脉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形成“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D)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DSD是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他们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DSD系统大大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三)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协调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

一是新的系统观。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二是新的经济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各要素中,资本、劳动力在循环,而唯独自然资源没有形成循环。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三是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新的生产观。传统工业经济的生产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同时,在生产中还要求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是新的消费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如宾馆的一次性用品、餐馆的一次性餐具和豪华包装等。

② 率先提出循环经济发展“3+1”模式的是哪个省

是辽宁省

③ 求华北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介绍。

自然,地理:
华北地区位于北纬32°—42°之间,东经110°----120°.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渤二海。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从丹东、阜新、彰武、围场、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此线以南大部分属暖温带,作物二年三熟,黄土广泛分布。华北地区的西界,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南界为着名的秦岭淮河线,相当于≥10℃积温4500℃、1月平均气温O℃等值线。夏季长达6---9个月,具体界线为秦岭北麓,经伏牛山,淮河至苏北灌溉总渠。亚热带作物逾越此线则不能正常生长,各种自然现象在这条线的两侧都有显着差异,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华北地区包括四个自然地理单元:东部的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中部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
辽东、山东半岛以犄角之势环抱渤海。这两个半岛上的山地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左右,只有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山势虽不高,但对海洋季风的运行却有一定的影响,构成华北地区海陆间的第一道地形屏障。中部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不超过50米,黄淮海平原北缘的冀北山地和西缘的太行山海拔600—1000米,构成华北地区第二道地形屏障,进一步阻挡海洋湿润气流的向西延伸,加强了华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社会经济:
华北地区既是我国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又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就经济而言,长期以来依靠资源消耗增加产值的企业成为华北地区经济的主导。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在整个华北地区展开。然而,如何统筹、协调华北各区域间的循环经济发展却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华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不平衡 相比较而言,华北五省(市、区)中北京和天津两市循环经济建设情况较好。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较快,万元GDP能源消耗量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自2002年以后,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继天津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后,2007年12月,天津又被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2007年,天津市万元GDP能耗为1.016吨标煤,下降4.9%,降幅居全国第二位。除北京和天津两市外,华北其他三省(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却不容乐观,三省(区)中河北省形势稍好,但与北京和天津相比仍相差甚远,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例,河北省2003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48.6%,而同年天津市则为96.11%。
问题焦点不同 目前北京、天津等城市由于在第一、第二产业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较早,其成果显着,相比较而言,第三产业能耗问题却日渐突出,成为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解决循环经济问题的一个新焦点。以北京为例,第一、第二产业能耗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能耗则逐年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动居住、生活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居民日常生活中对能源消费的需求,从而带动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开展循环经济的焦点则仍集中于第二产业。
鱼龙混杂 从循环经济推广程度来看,目前华北五省(市、区)所辖各地区都开展了广泛的循环经济建设。这一方面反映出循环经济模式在华北地区已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循环经济“泛滥”的问题。一些地区和企业不顾自身经济发展状况,盲目发展循环经济,造成国家财产和资金的巨大浪费,其中不乏隐藏着一些借发展循环经济之名捞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投机行为,从而造成目前华北地区循环经济的鱼龙混杂现象。
资金匮乏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污染。为此,华北很多地区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配置污染治理设备。这些设备的成本较高,许多企业不堪重负。因缺乏资金而无力进行污染治理的企业数不胜数。此外,发展循环经济不但需要降低污染,还要减少资源消耗。这往往需要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生产工艺的改进,势必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掌握领先技术的人才。华北地区五省(市、区)开展循环经济的企业都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
企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发展不畅 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不但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循环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在企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建立起这种模式。目前,各省市大都各自为政,将关注点集中于本省市内部的各企业,力图在自身管辖范围内解决企业自己的循环经济问题。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但造成了资源在省市内跨产业循环利用的体制性障碍,而且使资源在地区之间难以通过协调实现循环利用。
城市周边地区成为盲点 随着循环经济在华北各大城市的展开,城市的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然而,其周边的环境却日趋恶化。一些地区或企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名,将部分污染严重的项目由城市向周边地区转移,造成周边地区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随着首钢的搬迁,一批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纷纷转移至城市周边地区。此举虽然有利于城市循环经济的建设,但其对接受地区的循环经济开展却造成一定的压力。
问题的根源所在
缺乏统筹规划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涉及一个地区或企业,它需要企业间和地区间的通力协调与合作。以污染治理为例,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部分城市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边远地区,其中一些企业除位置的转移外,生产流程无实质性改变,造成转入地区污染加重,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统筹安排和长期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缺乏统筹规划,某一地区的发展以另一地区的破坏为代价,循环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缺乏衡量机制 循环经济的发展之所以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判断循环经济发展程度的衡量机制。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模式无法反映其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模式为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供了平台,然而企业为自己的产品所付出的资源代价却无法显示。由此,无法排除个别企业表面上建成循环经济模式,实际操作上则依然遵循传统的资源→产品的模式。要判断建立起来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否达到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目的,华北地区必须引入一个量化的衡量机制。
除了管理机制上的漏洞外,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也成为华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认为“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定模式” 华北地区部分企业之所以不顾自身情况盲目开展循环经济,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定模式。循环经济是人们在探寻解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限制之间矛盾的过程中发现的一种经济模式,但不能据此就认为它是经济发展的指定模式。任何一种经济模式都有其局限性,都是在不断发展进步中。相对于某一领域,某一模式可能是最有效的手段。单纯地将循环经济模式作为任何地区经济发展的指定模式是不现实的。
认为“循环经济必然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 造成华北地区部分企业盲目发展循环经济的另一原因是误认为循环经济必然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循环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包括污染物在内的废弃物的产生。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再利用虽然表面上可以导致产品产量的增加,然而这并不等同于经济效益的增长,经济效益的增长还要涉及到其他诸如成本因素。虽然华北地区是我国科技研发中心之一,但就目前科技水平而言,解决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些技术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花费企业大量资金,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的增长。
认为“循环经济就是进行污染治理” 目前本地区的多数企业甚至地区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都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注于排污设备的购置上,这实际上是将循环经济等同于污染治理。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应是对资源的减量化利用和重复利用。对污染的治理早在循环经济提出之前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为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循环经济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此,它更注重“减量化和再利用”,因此,不能将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片面、狭隘地理解为对污染进行治理。
应因地制宜制订解决对策
加强政府的宏观协调和监管力度 循环经济模式在华北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协调和监管。各级政府首先应从循环经济的根本出发,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从源头遏制资源的浪费,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指导产业的转型和改造。同时,各级政府还应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区域和行业特点,加强区域间的合作,鼓励企业间在资源上的相互合作,使不同的产品产生于同一生产链。另外,各级政府还应在各项节能和污染治理技术上互相学习、借鉴。
加强循环经济理念建设 要更正对循环经济模式的误解必须加强对企业和各级政府的循环经济理论教育。首先要杜绝盲目跟从的思想。要清醒地认识到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而放弃经济效益的增长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行的,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其次,要从思想上杜绝将污染治理等同于循环经济,要明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合理的产业布局,污染治理在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地位应趋于弱化。
利用原子经济原则衡量循环经济发展 原子经济原则是指用原子经济性来评估经济目标产物的形成效率。其计算公式为:原子经济性=经济发展目标产物的总量/所有产物的总量×100%。其中,所有产物的总量=目标产物的总量+副产物(包括污染物)的总量。经济目标产物的原子经济性越高,说明它的生产过程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目前,将原子经济性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生产状况在我国还是空白。而国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通过核实产品的原子经济性来确定产品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原子经济性可以更直观地反映产品在形成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并且较容易操作,将其与循环经济模式相结合,更有利于衡量华北各地和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从而指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大环保投资力度 目前,包括华北在内的各个地区都在逐年增加对企业进行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的投资,但是对环保的投资力度却相形见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保投入占该国或地区GDP的5%以内时,增加环保投资所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所增加的支出。因此,政府在增加对企业进行循环经济建设投资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包括政策上的扶植,以提高企业对该行业的投资热情。环保行业不仅可以增加地区的财政收入,而且它作为一个产业可以起到在不同企业间搭建循环经济桥梁的作用,使华北地区的循环经济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的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加强边远地区的循环经济建设 首先要从长期发展循环经济的立场出发,坚决制止以牺牲城市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发展城市循环经济的做法。不能将对资源浪费严重或污染严重企业的转型等同于企业位置的转移。可借鉴天津市的做法,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的企业一律关停,生产设备就地销毁,严禁向其他地区转移。对于确需转移的企业,转入地必须要求其配备相应的污染治理设备,并严格加强对其监控力度,同时转出地有义务和责任在资金、技术上给予转入地相应的支持。华北非城市地区必须吸取城市破坏环境而发展大工业的教训,从起点杜绝以环境为代价发展边远地区经济的做法。

希望对您有帮助!
http://ke..com/view/417518.htm

阅读全文

与哪个地区运用循环经济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这么纯朴的爱情现在怎么样了 浏览:65
婚姻如何形成 浏览:421
纸质绘本故事是怎么样的 浏览:493
下什么app可以看健康码 浏览:913
你被哪个美女伤害了 浏览:950
只要他幸福就好表达什么 浏览:325
哪些单位属于省直事业单位 浏览:46
考事业单位的行测怎么备考 浏览:543
美女的超级卡长什么样呀 浏览:769
肖家河在哪里办健康证 浏览:644
经济滞涨会影响什么 浏览:551
湘阴有哪些美女 浏览:12
写作因什么而改变的故事 浏览:94
开平幸福路有什么烧腊店 浏览:929
事业单位报名考试需要什么资料 浏览:1001
73属猪的婚姻家庭如何 浏览:69
怎么看手指甲知健康 浏览:406
剩女怎么对待婚姻态度 浏览:530
事业单位录取证遗失怎么办 浏览:769
什么词语可以代替幸福 浏览: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