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原因
主要因为美国的扶持与日本自身的全面发展战略。具体原因如下:
1、美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强大,实现其自身的霸权战略,由最初想占领日本,并且扶植日本发展,从而辐射整个亚洲,所以那个时候日本就作为了美国在亚洲的代言人。并且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发展,美国认识到日本的经济文化的恢复有助于自己在亚洲势力的扩张。
2、二战之后日本制定了相对全面的发展战略,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重视科学与教育,国内的企业也制定出符合国家国情的发展策略,日本人独有的民族心理帮助他们在二战之后短时间内将日本的经济迅速的崛起。
(1)日本经济靠什么恢复扩展阅读:
一、日本经济发展历程:从“成功”向“失落”的转折
1. 明治维新后的崛起阶段(1868-1945年)
2. 战后经济复兴及高速增长阶段(1946-1985年)
3. 泡沫膨胀及后泡沫经济阶段(1986年至今)
二、当前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与前景展望
1. 长期失落导致经济疲态尽显
2. 经济前景展望及“安倍经济学”评价
三、日本经济从成功陷入失落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 政策层面看,出现了一系列决策失误
2. 制度层面看,日本式经济体制出现“制度疲劳”
3. 供给层面看,老龄少子化加剧,全要素生产率下降
四、全面看待日本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
1. 无论是国家还是国民富裕程度仍在全球名列前茅
2. 经济增速虽低,但发展“质量”较高
3. 社会稳定程度较高
4. 城市化与基础设施水平世界领先
5. 国民素质、医疗社保等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② 战败之后的日本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的
1945年8月15日正午,裕仁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日本8年的侵略战争所犯下的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给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带来了毁灭性的重创。
(当年风靡全世界的松下电视)
战后仅用8年的时间,1953年日本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1955—1973年,仅仅用了18年的时间日本用年平均增长率9.8%的速度,使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倍之多,GDP就增加了12.5倍。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被称为“世界经济奇迹”。
二,政府的自主改革
1, 战后日本裕仁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宣布自己不是天照之子而是普通人,自我否定了一直以来天皇的所有神权。
由原天皇专权的君主立宪制转变为天皇为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实现日本主义民主政体。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先驱,有效激发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2,经济制度的变革
政治体制的变革促进了经济制度的改革。
(日本战后崛起的巨头集团)
二战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模式,即以私有企业为基本主体,以市场竞争机制为主导,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政策进行引导。
这样私有企业在不断壮大自己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被政府以政策引导的方式,成为国家发展计划中一部分,从而实现了企业和国家复兴的双赢目标。
3,日本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政策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
当日本国内经济恢复后,国内市场就已经无法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日本就结合本国的实际,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外向型经济政策,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三,美国的扶持
二战后美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入驻日本,目的是占领日本。但是后来苏联的崛起,美国为了控制中国及扩展自己在远东的势力,于是改变了战略决策,由占领日本转为扶持日本。
(美国战后海报:中国是我的)
1948年,美国派经济方面的专家到达日本考察,为日本量身定制了经济复苏的道奇计划。
由于美国的扶持,日本通货膨胀危机得以根本解决,使其经济得以稳定。
1950年美国以朝鲜为跳板,计划对中国进行侵犯。由于长距离作战,战略物资难以从本国供应,所以美国就与日本签订了战略物资供应合同,由日本为其提供所有的战略物资。
不但如此,美国还布局东南亚,用日本、韩国、越南、印尼、印度等棋子,企图围困中国。
(包围圈)
所以它得大力扶持注资日本,这为日本的崛起创造了雄厚的资本后盾。
可以说,美国的扶持是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最强力助推器。 因此,米国是全球不稳定因素的最大搅屎棍。
四,日本自身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
二战后日本虽然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但是其在对外侵略扩展中,掠夺了大量的财富。
仅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就向日本支付了2亿3000万的白银。 二战中,日本又在中国、朝鲜、东南亚各国,掠夺了不计其数的资源。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须向中国为主的受害国支付22.3亿美元的战争赔款。
但是,中国处于人道主义的原则并未向日本索赔,这为日本节约了巨额的经济复苏启动资金。
五,与日本民族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日本人做事情一丝不苟,甚至严谨得有些死板,如同没有感情的机器。
这种特性在人际交往中是无趣的,但是在经济发展中却是一种优势。
(日本的工匠精神)
通过以上几点原因,日本经济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③ 二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872年政府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政府重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甚至利用产业间谍来获取科技情报资料;同时在50年代实施审批制度,对引进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导,以避免重复引进,节约外汇。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外汇支付能力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松。日本引进技术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主要引进电力、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部门的传统成套设备和技术。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逐渐转向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实现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又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为了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改造,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195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45亿美元,1960年就达到近85亿美元, 1965年又上升到166.21亿美元,1970年跃升至近382亿美元。资本输出1970年累计达67.9亿美元。
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之一。高积累的基础是高剥削率、高储蓄率和低福利。战后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低,而且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相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民众的家庭储蓄率(即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却是最高的,由家庭储蓄形成的投资约占社会投资总额的1/3。此外,政府也进行巨额投资,60年代政府投资占到国内投资总额的24%左右,70年代上升到约30%。私人投资和国家投资两者相加,使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1955年的17 030亿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 610亿日元,30年内增长50倍。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3左右,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资本的投资效率也一直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剧增长的投资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④ 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
二战后,日本对整个社会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政治上,解散了日本 军队,建立民主政治,实行法制;经济上,解散财阀,有效地控制垄断,分散股份,分割大企业;实行土地改革,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经济生活中,政府进了行有效的干预。可以说,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 “奇迹”,有其客观因素,但政府的经济行为在主观因素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政府经济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定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政府的经济计划主要是预测未来、通报情况、协调关系,引导企业更好发展,而不是具体操作和发号施令。日本产业政策的形成、发展和成功的关键是日本存在一个 “官民协调体制”,或称之为 “政府与产业协调”的经济体制。战后日本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制定了相应的产业政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5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建立自主产业体系。为实现这个 目标,一方面统制进口和限制对内直接投资,实行产业保护政策;另一方面在财政金融和产业组织政策等方面,采取必要手段,对产业进行培育和扶植。这些政策在 50 年代后期获得显着成效,实现了产业自主,国民经济开始高速 增长。 第二阶段是 6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在现有产业结构重新工业化的 同时,逐步实施外贸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建立与国际相适应的产业体制。在这期间,日本实现了完全就业和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工业化,增强了出口竞争力。与此同时,扶植产业的政策已经过时。另外,随着企业大型化,还 出现了环境污染和垄断企业支配市场等弊端。因此产业政策必须有一个大的调整。 第三阶段是 7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加强竞争,反对垄断,保护环境。伴随着石油危机而来的国际间产业调整,日本又进行了新的产业调整。70 年代初对四大公害的批判,使自然环境服从产业发展的政策转向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的产业政策。 1977 年 《禁止垄断法》的修改,加强了对垄断企业的限制,并使其成为产业政策的中心。 第四阶段是 80 年代,产业政策的目标是,转变经营轨道,扩大内需,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随着贸易摩擦加剧,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实现以国际协调为目标的产业调整,日本政府正力求几十年来的经济运行轨道的转变,从出口主导型产业体系转变为扩大内需型产业体系。同时提出 “技术立国”的口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战后日本经济从 1956 年开始起飞,经济增长率持续多年达到 10 %左右,而工业增长率高居 15 %左右。 1956 年,经济恢复到战前最好水平,当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大约有 240 亿美元,是美国的 1/15 ,德国的 1/2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70 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列第 35 位。在日本国民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按美元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看,大致是在 1966 年超过英国, 1968 年超过法国和西德,仅次于美国和苏联,到 80年代后期,已与美国并驾齐驱,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当今世界,到处是日本产品的入侵,日本产品以其质量过硬,款式新、技术高、价格便 宜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市场。其汽车、机电产品、高性能电子 计算机等领导着国际新潮流。 日本发展经济的经验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循环经济在中国已经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发达国家所未经历过的,让我们更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健全法规体系 循环经济作为一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一个可靠的支撑系统?法律因其自身固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可以对循环经济进行观念表达?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日本是全世界制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的先行者,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使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制定的《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更是从法制上确定了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中国已制定了一些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如《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但是,当前中国环保法律仍然是基于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过分强调污染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某些条款仅有一些方向性和概念性的笼统表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如在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方面,关于废弃条件的设置?强制回收的建立?回收和回用率的确定?经济刺激机制的系统化和可操作化?循环信息的公开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立法规制?中国必须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利用其强制性来督促企业和民众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行为? (二)完善政策机制中国已经实行的环保经济政策有排污收费制度�1�0排污许可证制度�1�0治理污染的排污费返还和低息贷款制度以及综合利用产品的减免税制度等,但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1�7应该用更具实效的经济激励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进企业和国民进行循环经济实践,采用价格�1�0税收�1�0信贷�1�0征费等手段,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企业和国民自愿发展循环经济�1�7例如,对于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应给予减免税收�1�0财政补贴以及信贷优惠等政策�1�7同时,利用逐步提高各项排污费用及其他惩罚性措施来促使企业自觉减少环境污染,加大环保投入�1�7另外,还要加快改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促使地方政府建设循环型社会�1�7(三)突破技术瓶颈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1�7近年来,中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还相对滞后,有关技术信息的渠道也不尽畅通�1�7中国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1�7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1�0能量梯级利用技术�1�0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1�0“零排放”技术�1�0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1�0回收处理技术�1�0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不断提高单位资源消耗产出水平,尽快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1�0再向零增长转化,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1�0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1�7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1�0治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1�0技术推广�1�0宣传培训等�1�7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1�0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1�7(四)贯彻“5R”原则2005年3月,在阿布扎比召开的世界“思想者节日论坛”上,规范了循环经济理念,首次提出了从3R向5R转变的循环经济新思想,即再思考(Rethink)—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经济理论,减量化(Rece)建立与自然和谐的新价值观,再利用(Reuse)—建立优化配置的新资源观,再循环(Recycle)—建立生态工业循环的新产业观和再修复(Repair)—建立修复生态系统的新发展观�1�75R理念的创新在于增加了再思考与再修复的新理念,并把原3R的理念进行了延伸与拓展�1�7中国在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随着循环经济理论的更新而不断地创新理念�1�7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5R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更要不断地努力,绝不能松懈�1�7
⑤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 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政治、经济、社会的大改革。
2. 日本经济的恢复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随着“冷战”的加剧,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出于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开始转变政策,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美国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保护,使日本节省了巨额财政开支。
3.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使日本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同时,朝鲜战争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4.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也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