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陈湛匀:造成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是什么经济周期有什么特征
经济周期根据不同的频率、幅度以及持续时间,可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即基钦周期理论、朱格拉周期理论与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各个理论对经济波动的具体原因说法不一,但均认为经济波动是由外生冲击造成的,而且这些冲击是不可预期的。
陈湛匀指出: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供给冲击,比如技术进步、自然灾害、战争灾难、世界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等;其次是政府当局的干预,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等;最后是需求冲击,比如投资、消费变动所引起的货币、存货、资产支出等改变。
着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⑵ 宏观经济学中短期经济波动表现有哪些
在短期内,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在周期性的波动状态中,因此,为了保持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政府通常运用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运行。一般而言,当一国的经济活动水平高于趋势线,即经济中出现产出正制品时,为避免出现经济和通货膨胀,政府常常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的增长;反之,当经济活动水平低于趋势线,即经济中出现产出负缺口时,为避免经济过冷和致使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以及更多的劳动者失业,政府常常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
⑶ 用货币理论解释经济周期的波动
现代经济学认为,商业周期是所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你可以不承认它,但它却是现实存在的,并不断地体现出来。商业周期实际上就是经济的短期波动,虽然称为周期,但却是不规则的,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有如正弦曲线那样富有规律、甚至可以预测。一、商业周期波动的特征商业周期(businesscycles),也称为经济周期、景气循环,是指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和收缩为标志,主要代表性的指标包括GDP、通货膨胀、利率和就业等。商业周期分两个主要阶段:衰退和扩张。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各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来都不是按部就班的,有的国家可以享受多年的经济扩张和繁荣,就象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持续了10多年的繁荣,而接下来就开始了衰退,当前甚至面临着一场危机,随后的形势还难以预料,何时走出低谷更是无人能够回答。1929年-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一次严重的大萧条,70年代有出现一次衰退。进入新世纪,美国的首次衰退是2001年3月,此次衰退结束了美国历时最长、为期10年的经济繁荣。以经济衰退为例,商业周期有如下共同的特征:1、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生产压缩,实际GDP下降,随后,企业的投资也下降;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减缓;4、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的价格下跌;当然,在经济衰退阶段,还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但是共同的特征就是这些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衰退的表现。对于商业周期产生的原因,一直是经济学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目前也没有形成一个最终一致的结论。正是这种争论,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流派,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萨缪尔森归纳性地将各种解释分为外因和内因,很有一些中国辩证法的味道。在经济体系之外的某些要素的变动,可能成为导致商业周期的主要原因,比如,战争、选举、石油危机、发现新矿藏和新资源、科学技术的进步等等,这就是所谓的外因;而在经济体系内部寻找商业周期的机制和原因就是所谓的内因论。内因论认为,任何一次扩张都孕育着新的衰退和收缩,任何一次收缩也都包含着可能的复苏和扩张。经济生活正是以近乎规律的方式不断地循环往复。下文谈到的乘数-加速器原理阐明了经济内部循环机制。有一个数字化的游戏,形象地说明了商业周期的波动。找两颗骰子,将每次两颗骰子掷出的点数加以记录,做20次以上,将连续的数值取周期为5的移动平均,然后将结果绘制成图,看起来很像GDP、失业或通货膨胀的运动轨迹。为什么看起来像经济周期呢?掷出的随即数字就像投资或战争的外生冲击,而移动平均就好象是经济体系的内生乘数或平抑机制,二者放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类似周期的东西。二、商业周期的重要理论流派现代经济学存在着很多流派,仅就商业周期的成因来说,就存在许多的重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有:1、货币学派关于商业周期的观点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将商业周期归因于货币、信贷的扩张和收缩,认为货币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他坚持认为财政政策不会起作用,货币和货币政策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他认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将会恶化经济周期,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他强调货币数量论和保持正常增长率的理论。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必然是而且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发行机构错误安排了货币供应量导致了经济萧条、通货膨胀以及其他不希望有的结果”。我国近两年来的货币政策紧缩以及扩张的操作,部分地验证了弗里德曼的主张。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作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货币紧缩已经造成了实体经济的极度困难,在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时,仓促应战,紧急放松流动性,使货币政策出现了一个完全的逆转。去年11月份以来的信贷“大跃进”,除了防止短期的经济过快下滑之外,可能会对未来的信贷资产质量、通货膨胀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2、乘数-加速器模型:萨缪尔森认为,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导致总需求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波动。萨缪尔森发展了凯恩斯主义,他信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能有效地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认为两种政策都可以使经济更稳定。凯恩斯虽然提出了乘数理论,但没有分析在乘数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萨缪尔森发展了加速器的概念,并用数学方法推导了乘数和加速器的过程结合起来对经济的影响——乘数扩张了产出,而扩大的产出又会引起人们对预期的看好,于是又有的投资进入了新一轮的乘数过程。同时,乘数—加速器原理也会引起经济的不稳定,在增长太快时或支出不足时,企业不愿意投资,最终导致经济活动的巨大滑坡。3、商业周期的政治理论:与萨缪尔森合着《经济学》教科书的诺德豪斯认为,政治家为重新当选而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操纵导致经济波动。应该说,诺德豪斯提出了一个商业周期波动的外在原因,也是现实中应当引起注意的一个观点。尽管西方民主国家有一套成熟完整的权力制衡机制,但政府对经济政策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有人统计过,我国在人大和政府换届之年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经济高涨和投资过热,这与新官上任的冲动和政绩工程不无关系。4、均衡商业周期理论代表人物卢卡斯、巴罗、萨金特等认为,对价格和工资变动的错觉使人们提供的劳动总是过多或过少,从而导致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卢卡斯等人所发展的新古典经济学,用微观的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将劳动力供给决策看作是每一个工人在劳动与闲暇之间所作的选择。工人对他们从工作中获得的实际工资会有个预期,他们会通过比较从工资和闲暇中获得的收益去决定是工作还是休息。在这样的假设下,失业被解释为工人所作出的自愿选择,他们等待着实际工资上升到正常水平。因此,失业将是一个预期而不是基准,当劳动力市场调整时失业会趋于消失,失业被看作是可以自行修复的一种暂时的、不均衡现象。这种完全从预期出发的理论解释,看起来难以让人接受,但它却带来了经济学一场新的革命。5、真实商业周期理论;熊彼特和普雷斯科特认为,某一部门的创新或劳动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影响会在经济中传播,并引起波动。熊彼特是最早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所有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两个显着特征:不稳定性和曾经经历高速增长。他将发明与创新看成是长期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驱动力,即在经济增长缓慢时,厂商不可能引进新的技术创新。因此,新的发明和创新将被积压几十年。当经济迅猛增长开始启动时,贮存了几十年的创新将被运用于生产过程,促进经济迅速增长。严格的说,熊彼特所研究的长周期已经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周期波动的概念,但是他提出的经济外部环境的改进所带来的供给冲击为研究经济周期提供了一派观点。过去,经济学家把长期增长和短期宏观经济波动——围绕长期增长的变动——当作分离的现象用分散的方法进行研究。长期增长被认为是以技术变动为其推动力量,受总供给支配。但是商业周期波动被认为是总需求围绕长期增长趋势的波动。两个观点之间没有真正的联系。80年代,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通过研究生产率增长短期变动向经济不同领域的传导而整合了商业周期和增长。两位得主将其模型建立在典型的微观模型中可以发现的假设上(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和利润最大化企业),并关注于前瞻预期的暗示上。他们指出,投资和相对价格运动将技术率增长差异传递到经济中,因而出现了围绕长期增长路径的短期波动。由于他们的模型产生了与真实消费发展、投资和GDP近似的宏观波动,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证明了周期性运动可以产生于经济中的供给方。正是由于上述贡献以及经济政策设计的分析,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和挪威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共享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6、供给冲击理论;认为总供给的改变,尤其是外部冲击引起了商业周期,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我认为,上述每种理论都可能有效地解释某一次周期波动,但每一种流派又不能解释所有的周期现象。有些理论用我们的现实来衡量,似乎又有些费解,但是,这些理论的提炼正是经济学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正如萨缪尔森所感悟的:“。。。每一种理论都含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又没有一个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宏观经济学的精髓,就在于能够综合各家理论之长,并知道应该在何时何地恰当地加以应用。”正因为如此,萨缪尔森被称为“经济学的通才”。三、商业周期是否能够预测?经济的波动给生产和消费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商业周期能否消除呢?能否预测?如果能够预测,就可以试图熨平商业周期。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货币手段和财政手段,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能够做到。就象阿瑟.奥肯在《繁荣的政治经济学》中所写到的:现在,普遍的认识是,衰退从根本上说是可以防止的,它们就像飞机失事而不像飓风。但我们从来没有能够从地球上消除飞机失事,当然也不清楚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消灭衰退。危险并未消失,那些可以导致周期性衰退的因素仍然潜伏在飞机的两翼,等待着飞行员的某种失误。从上面各种理论流派来看,商业周期有其内部形成的机制,这种规律性的问题是可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但是外部的冲击却是随机的,难以预料的。经济周期波动与预测,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经济计量学的分支专业。笔者有缘接触了这个专业,在20多年前,中国刚刚兴起这门学科时,开始了这个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总的感受是,研究这个专业很艰苦、很超前、很富有挑战性,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不畏艰难,甘于寂寞的精神状态。20年前,我们所研究的季节调整以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景气指标的选择,景气指数的研制,宏观经济监测预警信号系统、经济周期波动的谱分析、空间状态模型、卡尔曼滤波以及各种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等等,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等宏观经济部门进行经济分析预测的常用工具。我认为,这些科学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且随着国际先进经验在不断发展。从经济计量学发展的历史来看,预测的误差在逐渐缩小,拟合程度在逐步接近。但是,怎样适应中国国情,更好地为中国经济所服务,是一个突出问题。这里包括中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性,政府过度干预使政策变量成为重要参考,而影响了模型的科学性。比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测算我国的经济增长及波动,4万亿不能不考虑,而又怎样考虑?未来又将会怎样呢?我只能说,对于商业周期,我们不能准确的预测,但可以努力去趋近它!
⑷ 宏观经济学 短期经济波动的现象和成因
宏观上来讲,一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不外乎四个方面:1.物价稳定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国际收支平衡
短期的经济波动也正是这四个方面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引起经济失衡
成因:1.物价波动如通货膨胀有四大类解释: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混合型,结构型。
2.经济停滞增长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但主要是拉动经济的三辆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没有了马力引起的
3.充分就业无法达到主要是由于经济体的制度性失衡引起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于是生产能力和生产动力不匹配,引起愿意工作的一部分人失业
4.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很多,可能来源于汇率、相对通胀水平、消费习惯、产业结构等等因素,但是本质都是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的。
其实整本宏观经济学就是在讲经济波动的现象和成因以及其解决方法,如果你这个问题是用来回答老师问题的,那我写的这些可以作为纲领,你添些内容就行了,如果是你自己想知道,建议你多读些版本的宏观经济学,比如曼昆和J.巴罗以及布兰乍得的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