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5%,较第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经过季节调整的环比增长率为1.6%,较二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分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6%、5.3%和7.9%,较二季度变化0.4、-0.7和0.1个百分点,从中可见,主要是第二产业因素导致经济整体增速放缓。
1、从行业构成看
由于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发展迅速,带动相关行业的增加值增长较快,占比不断提高。
2、从投资领域看
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并支撑了总投资回升。今年9月投资较8月回升0.1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连续6个月的增速下降。细分项目来看,9月制造业投资增长强劲,较8月大幅回升1.2个百分点至8.7%,连续第6个月回升,成为近期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3、从消费增速看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2%,较8月回升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持续升级,前三季度服务性消费比重为50.2%,比2017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中,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
4、从对外贸易领域看
受前期汇率下跌、集中出口等因素影响,9月出口增速超预期抬升。9月出口同比增长14.5%,较8月提高5.4个百分点。从出口方向来看,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出口均有改善,对日本、欧盟和美国出口分别增长10.6、9.0和0.8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放缓是短期需求减弱与中期结构调整叠加的结果
当前,中国经济减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周期性因素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中国外需明显不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大幅升值进一步抑制出口增长;企业盈利前景不佳以及去库存化等因素导致投资出现减速;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龙头市场调整导致消费稳中略降。
从中期结构性因素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兴产业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降的影响,要素投入支撑作用减弱,结构升级要求提高,化解过剩产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都会影响经济增速。
从体制机制因素来看,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但是改革尚未到位,各部门、各地方行政效率较低影响到政策落实。此外,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懒政不作为现象,稳增长政策执行不到位。
㈡ 中国经济好于预期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经济好于预期,体现在统计数据令人喜出望外。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主要指标超预期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6.9%,好于市场预期的6.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好于预期的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好于预期的1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好于预期的6.7%。面对一系列向好数据,国内外权威机构在评估中国经济表现时,主基调积极正面,并用“宏观经济稳定”“保持强劲增长”“外部需求旺盛”等语句来描述,以此作为调高中国经济预测的解释。中国经济的稳中向好与世界经济的广泛复苏,两者形成共振,产生溢出效应,助推各界的乐观判断。
中国经济好于预期,体现在经济增长韧性足有后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力推进,引导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能不断转化。在经济结构方面,我国服务业已成为最大产业,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今年上半年服务业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54.1%,高于第二产业14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稳居“三驾马车”之首;在增长动能方面,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登记企业399万户,同比增长12%,全国近万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产。同期,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装备制造业增长11.4%,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这表明,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日益壮大、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各市场主体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提升自身素质而努力改造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来了新动能加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