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市场经济是什么意思.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不久的将来大家会看到。
计划经济是生产由统一安排、产品由统一分配的经济方式,市场经济则是生产由各个生产主自己安排,生产主之间互相交换产品的经济方式。这两个概念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没有商品交换就是计划经济,有商品交换就是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社会的某个部门根据社会和人民的需求来统一安排,或由企业的某个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来统一安排,生产完毕,产品的分配也是统一分配的。分配方式有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按资分配三种。
例如,美国一家生产斧头的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决定生产1万把斧头,那么要生产多少毛坯、多少斧头、多少斧头柄,则由主管生产的部门安排到各个车间进行生产,这就是按市场需求以及生产需求进行计划的。当生产完毕或销售完毕进行分配的时候,假设1万把斧头总售价是5万元,总原料成本是1万元,资本家留下2万元,发给工人3万,那么这就相当于资本家留下了4000把斧头,发给工人6000把斧头,这就是产品分配。资本家或股东们留下的那4000把斧头是按资分配,发给工人的那6000把斧头是按劳分配,即根据工人的成绩来分配,每个人若干把。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的产生要早得多。不要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动物,就有了计划经济。例如,一个蚁群内就是计划经济,一个田鼠也要计划到冬天必须储藏多少食物。对于刚刚诞生的原始人来说,每个人的生产就更是计划经济了。后来出现了家庭、企业后,家庭和企业内也都是计划经济。所以计划经济并不新鲜。
可是,现在我们所追求的计划经济,指的是一个国家内或全世界内的计划经济,即一个国家或全世界的生产都由一个部门来统一安排,这是前所未有的(只在原始共产主义存在过),所以这样的计划经济就是个新生事物了。
当一个国家实行了完全的计划经济后,那么这个国家内就没有商品交换了(注意:这里指的是这个国家内部没有商品交换,不排除它和外国交换。如果全世界范围内实行了计划经济,则全世界内国与国之间就没有商品交换了,其实这时国家已经取消了),这时,这个国家内的生产就由主管生产的部门根据国家和人民的生活需求来安排生产,然后再把产品统一分配给消费者。例如,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武器,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食物,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药品,安排多少人去生产多少衣服,安排多少人去建造多少住房、多少医院、多少学校等。生产出来后,把武器分配给军队,把食物、衣服、住房分配给人民,把医药分配给病者,把教材、学校分配给学生等。这时只存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不存在按资分配。
一个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后,虽然内部没有商品交换了,但是不能表示这个国家对外就没有商品交换了,所以这个国家也可能生产一些商品去和外国交换。所以计划经济国家不一定就不生产商品,关键是看和谁交换,是和国内交换,还是和国外交换。
计划经济国家里虽然没有商品交换,但是不一定就没有货币,货币不一定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计划经济国家里可以存在货币,不能认为有货币就不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国家里,货币是产品分配的媒介,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这是这个货币和那个货币的本质区别。大家都知道,在产品分配的时候,可以直接分配实物,也可以不直接分配实物,而是发领条,让每个人拿领条去领,这里,货币就相当于领条。在分配大件产品如住房时,可以不用货币,直接分配,但是对于针头线脑的小产品,直接分配就麻烦了,所以还是发货币方便。所以计划经济国家里,只要还没达到完全按需分配的程度,就离不开货币。
所以,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计划经济,不应该看这个国家内部是不是有商品生产,也不应该看这个国家内是不是有货币,而是应该看这个国家内是不是有商品交换。有则是,没有则不是。
说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有1亿个家庭,有99999999个家庭都合并成公有制了,唯有一个家庭不愿意合并,自己单干,那么这个家庭就要和那个公有制单位发生商品交换,这时,虽然那9千多万个家庭内部已经没有商品交换,整体是计划经济,那个家庭也是计划经济,但是整个国家严格起来说还不叫计划经济,只能叫市场经济。然而,因为这时商品交换很少(一个家庭能交换的不过很少),占国民经济的份额很小,可以忽略,故也可以叫计划经济。
那么,一个国家要实行计划经济,需要什么条件呢?大家都能想象得到,一个私人企业是不会听从外界部门的安排的,它的产品也不会分配给全体人民的,所以要想让所有企业都听从国家的安排,要想让所有企业的产品都能直接分配给全体人民,,这些企业就必须属于全体人民所有,所以公有制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
还有一个极端的情况这里要说说,以帮助大家理解计划经济。当一个国家内的所有企业,包括农业、所有土地、所有资源、所有行业都被一个资本家兼并后,那么这时这个国家内也没有商品交换了,这时,所有的人,包括总统、军队,都是这个资本家的打工者,所有的生产都归这个资本家统一安排,产品的分配呢,当然也要由这个资本家来分配,所以这时这个国家内也是计划经济。这时,各个企业都不讲利润,这个国家也不存在税收。这时,这个资本家在分配产品时,当然要先给自己留下非常充足的之后,余下的才能分配给他的打工者们。自然他对生产的安排也是首先要考虑为了自己的需求而生产,然后才会去考虑为其他人的需求而适当生产,同时,他还可能要安排生产一批商品去和外国交换,当然这个交换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和国内的需求。
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你上面说‘公有制是计划经济的充分必要条件’,可是这个例子又说全国的企业都归一个资本家所有时,这个国家也是计划经济,是不是有矛盾?”没有。这个时候,全国所有企业实际都归那个资本家全家人“公有”,其他人都是局外人。对此,我不想多解释了,如果有人对这个解释不理解,也没多大关系,因为上面那个情况毕竟是个极端的,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知道了什么叫计划经济,那么下面我们就来澄清一个问题。我们通常好把改革前的那一阶段称为计划经济时期,其实这是不严格的说法,只是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言的。因为那段时间里中国内部还有大量的商品交换,例如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商品交换、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集体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换,所以那段时间不能叫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那一时期,国家所做的计划主要是在全民企业内,而且这个计划还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例如说吧,假设国家想生产许多拖拉机让农业实现机械化,可是由于许多生产队买不起,那么这个计划就行不通;如果国家想把拖拉机直接分配给各个生产队,那么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队把粮食等产品直接交给国家,可是当时的公有制还没达到这个程度,还是行不通,所以我们现在说的当时的所谓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病其实还都是市场经济的。钢铁里如果夹杂了沙子,强度肯定要大打折扣,可是你不能说这是钢铁的弊病,是不是?
那一段时期虽然是市场经济,但是它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又有不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以家庭或个人为经济单位——企业是家庭或个人的,最多是几个股东的——并且维持这样的情况不变,所以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静态的;再说,资本主义的企业也不接受国家的计划,资本主义里也没有国家生产计划(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国家计划是两回事)。而改革前的那一段市场经济,以集体和全民为经济单位,这个经济单位比资本主义的经济单位要大得多,而且这个经济单位处在不断增大的过程中——集体的要逐步合并成全民的——所以那一段市场经济是动态的;还有,那一段的生产有很大一部分由国家的计划来安排。
大家可以想象:假设家庭内部、企业内部实行市场经济,丈夫、妻子、孩子之间做交易,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做买卖,要乱到到什么样子。同样的,一个社会如果实行市场经济会乱到什么样子,这是有目共睹的吧。
最后要说的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虽然是两种经济手段,或者说两种经济方式,但是它们还分别代表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代表的是公有制,市场经济代表的是私有制。这就好比,梨树上只能结梨,梨只能长在梨树上;苹果树上只能结苹果,苹果只能长在苹果树上,所以梨和苹果不仅是两种水果,而且还分别代表两种树,梨就代表梨树,苹果就代表苹果树。如果你不想吃苹果而想吃梨,就得伐掉苹果树栽梨树
‘贰’ 婚姻的经济学意义是什么
爱情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赞颂为人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然而,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文学家眼里,爱情是两颗心灵碰撞出的激烈火花;在哲学家眼里,婚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在社会学家眼里,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婚姻是一种社会形式;在政治学家眼里,付出与利益是对等的,而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在生物学家眼里爱情婚姻与植物授粉、动物交媾大致相同,都是为了繁衍后代。如果用经济学的眼光看,那么爱情婚姻又是什么样的呢?
婚姻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一项经济行为。上帝创造出了男人和女人,男女之间在生理上存在需求关系。男人和女人分别是对方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男女双方都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婚姻也是一种买卖,只不过交易的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所以,爱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
人们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是有一个参照系数的,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外在条件、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这就是婚姻需要的成本。
年龄、身高、容貌、健康等都属于主要外在条件,学历、地位、家庭背景等都属于主要社会条件,收人、财产、职业等因素都属于主要物质条件,这些都是我们在婚姻生活里的投资。这些资产有的属于增长型,比如金钱财富、品质,有的则属于减少型,比如容貌、身材,而一个男人或个女人拥有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增减是可以凭经验进行预测的。
男人对女方的选择较为看重容貌、才情,一般来说,容貌能够给男人带来视觉上的满足感,才情能给男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感。女人因其先天的生理构造,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经济上处于弱势,所以比较重视婚后的物质支撑,更看重男方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当然,这些成本的关系可变性很强。有的人很有钱,可能会把对方的社会地位、年龄、美貌等当成重要的参数,而对对方的物质条件则不那么在乎,富翁找年轻美貌的女子就是这样的现象。一些年轻帅哥为何选择年龄较大的富婆做老婆呢,其实这就证明了人要是缺钱,就会把钱看得很重要,可谓各得其所。为了把婚姻的最大效用发挥出来,理性的个人总是在自身客观条件的约束下选择合适的对象。
正因为婚姻也可以说是一种交易,所以结婚的目的就在于获取婚姻中的最大效用。结婚给人带来的收益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获得性的满足和情感的寄托
这是婚姻最基本的功用,在婚姻的前提下的性才是合法的、符合社会和道德标准的。找到一个更好的情感寄托也是结婚的一个功用,对方可以给自己带来生活的快乐,即婚姻带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2、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
男人和女人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可以通过男女互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因为会分工不同,比如住房和家具,一个人生活用一套,两个人生活也是用一套。再比如男主外女主内,或者女主外男主内,往往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更高。并且,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使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
3、能互相帮助,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协作
其实,婚姻也可以说是一种合作关系,因为无论男女都要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并且完成工作也需要对方的帮助。比如妻子喜欢做饭,丈夫愿意洗碗,那么分工就出来了,这就是一种很明显的合作关系。同时,这种细致的分工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劳动,大幅提高合作效率。
4、能起到保险的作用
夫妻双方有人病了,另外一个人就要照顾;双方有一方失业了,另一方就要在经济上帮助对方;一方在生活中缺乏的技能,另一方可以弥补,等等。
5、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
婚姻作为耐用消费品,其功用会越来越强,比如感情的累积、家庭财富的增加、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具有日积月累增值的特点,也就是说婚姻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累积。有很多人选择结婚就是为了生育孩子。
既然婚姻给人带来的益处那么多,那还有什么理由选择不结婚呢?当然,风险性也在婚姻中普遍存在。一般来说,婚变是婚姻中最大的风险,这种情况多是由于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造成的。通常情况下,这主要是因为在婚姻中女性的折旧率高于男性,所以男人才会去外面寻找新鲜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婚姻的新鲜度也会一点点降低。比如,一个饥饿的人吃包子,第一个最好吃,最有感觉,而越吃越会觉得一般般,吃饱以后再吃的话,就会恶心呕吐,从而对这种食物产生厌倦感。初尝禁果的滋味每个人都会记忆犹新,但是一旦形成婚姻,时间久了,感觉就没了。既然在一起味同嚼蜡,还不如各自另觅甘果,离婚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一个女人足够聪明,她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让婚姻保持新鲜感,努力从各方面提升自已,让自己的美好形象在丈夫眼中永不褪色。如果婚姻不能给男人想要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会另做打算,去外面寻找。女人必须学会关怀和理解男人,学会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结婚后才发现对方并不适合自己,这是婚姻的另一个风险性。然而,婚姻并非儿戏,不是你说不满意就可以不要的。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信息的不对称。譬如,在二手车市场上,买车的人总是不如车主了解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买主难免会吃亏。男女恋爱过程中,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总会有意无意地隐瞒,如掩饰自己的缺点,张扬自已的优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快地找到结婚对象,而且人一旦喜欢上了对方,就会把对方理想化,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一些信息是很难捕捉到的,比如性格好不好、对于父母孝顺不孝顺、自身的发展有没有潜力等,这些都是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来的。可一旦结了婚,两人就进入了制度框架的约束内,在婚姻的约束之下,双方的缺点就会慢慢暴露出来。如果这些缺点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问题也无所谓,小吵一下,一般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倘若是严重影响到婚姻生活质量的缺点,那么就只能重新选择或者艰难忍受了,毕竟离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淡定的女人一定要在婚前对上面的情况多些了解,把自己和对方的资本都认识清楚,当双方都能接受了,再开展恋情。轻率地进入婚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只会让自己看不清现实,也自然看不到将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好好地认清楚婚姻,好好地经营婚姻,是每个女人都应该认识到并且努力做到的。
‘叁’ 为什么说“婚恋市场”可能没有普通人的机会了呢
因为婚姻和爱情的“市场化”,人们的感情和婚姻都成为了市场的产物,这注定了很多人感受不到温情,只有冰冷的“算计”。 “生活条件差”的问题更好理解。 或许,不是年轻人不想选择婚姻,而是婚姻“抛弃”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