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今年的疫情为什么会使全球经济下滑的趋势
从去年四季度至今所爆发的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股、汇市的动荡,而近期公布的全球经济数据包括美国的非农就业人数及市场对于全球经济的前瞻均认为经济衰退更或是金融危机处于危险的边缘。那么,是否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是这次疫情所造成的?我个人认为:疫情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核心根本。
首先,全球经济长时间处于“恢复”阶段,“底子”并不好是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病因”!
我们以“G2”中国和美国作为观察点,从2018年三季度之后,国内经济保持调结构状态,通过扩大内需和投资新科技并以对中小企业定向货币与财政政策扶持的方式维持经济的整体平稳增长。但无论GDP增速,还是制造业PMI数据均保持“L”型的底部盘整状态。总结一句话就是:国内经济转型进行中。
另一方面,美国方面虽然GDP增速依然保持2%左右,但企业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中通过大量举债维持增长和公司股票回购成为常态,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企业杠杆水平的不断上升和投资增速的下降,所以,企业债务上升且有泡沫化迹象以及投资意愿不强是其特点。总结一句话就是:“表象”稳定,实则或为“内虚”。
其次,全球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出现,产业链结构矛盾突出是经济不景气的“根本”。
2008-2009年金融危机至今,全球基本处于低利率环境中,整体需求不足是长期现象,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发达经济体将产业链中下游等利润较薄的领域迁往发展中国家,这也造成了主要发达经济体产业链结构矛盾显现,其表现就在于——制造业发展萎缩,服务业独大,就业压力增强,民粹主义上升。
与此同时,以新能源车、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全球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规模,而产业链结构矛盾突出以及引发的社会潜在问题也在削弱原本并未恢复的经济本身。
综上所述,本次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的确造成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也大概率将影响二、三季度全球整体经济景气度,但它并不是核心根本。全球主要经济体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全球化下产业链结构性矛盾;长时间低利率环境所带来的遗害才是全球经济不景气的主要内因。
㈡ 经济危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通货膨胀、商店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生产锐减等。
1、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2、商店倒闭
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商店就倒闭了。
3、银行破产
如果有银行破产了,储户的存款是否会血本无归。银行市场化,老百姓的钱靠谁来保障。简介银行破产,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北大经济国富论坛上表示,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一石激起千层浪。
4、工人失业
商品没办法销售工人就会没有工作,就变成是事业状态。
5、生产锐减
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
㈢ 2014年世界经济为什么还在总体呈下滑趋势
世界经济下行的因素:
1、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修复期。2014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过程中,各国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没有解决。如:结构调整远未到位、人口老龄化加剧、新经济增长点尚在孕育、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都制约着经济发展。
2、全球需求不足。一方面,全球进口需求增长乏力。2012-2013年全球贸易量增速连续两年低于经济增速,2014年贸易量增速也仅比GDP增速快0.8个百分点,与国际金融危机前5年贸易量快于GDP增速1倍形成强烈反差;另一方面,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各国均致力扩大出口,竞争性货币贬值的诱惑力增大,国际竞争趋于激烈。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区域贸易自由化有取代全球贸易自由化之势。
3、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加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组织的政策协调成效并不明显,特别在维护金融稳定、恢复金融秩序与保持经济增长方面更是如此。在2014年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首脑峰会上,各方承诺在未来五年内将G20整体GDP由目前预测水平提高2%以上。但总体来说,具体实施效果不容乐观,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倡导的改革则一拖再拖。各国货币政策措施分化严重。美国于2014年10月份完全退出量化宽松;欧元区和日本年中以后仍在加大宽松政策力度;俄罗斯和巴西分别升息6次和5次,累计升息幅度全年达1150个和125个基点;罗马尼亚和韩国分别降息3次和2次,累计降息100个和50个基点。
4、国际金融市场再起波澜。2014年国际金融市场在年初出现一波震荡以后,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到了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出现了大幅波动,涉及股市、汇市等多个领域。
1)、股市。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2014年屡创历史新高,而主要欧洲股市下半年来震荡加剧,全年总体走势平平。日本股市在2014年下半年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新兴市场则出现了明显的剧烈震荡走势,2014年2月初至9月初一路上扬,4季度急剧下跌,幅度超过12%,致使上半年成果尽失。
2)、汇市。美元走强,欧元和日元走弱。美元指数在2014年下半年上涨超过13%。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俄罗斯卢布全年贬值超过73%,仅2014年4季度就贬值了近43%。乌克兰格里夫纳全年贬值近48%。受经济疲弱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拉美主要国家成了货币贬值的重灾区,阿根廷比索全年累计贬值近23%,巴西雷亚尔贬值近14%,墨西哥比索贬值超过11%。
5、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特别是原油价格大幅下跌。
1)、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三年下跌。据世界银行统计,2014年,能源、非能源价格比上年分别下跌7.2%和4.6%,均连续三年下跌。其中,农产品价格下跌3.4%,肥料下跌11.6%,金属和矿产下跌6.6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2014年全年平均为202点,比上年回落3.7%;12月份同比下跌8.5%。其中,谷物价格跌幅最大,谷物价格指数年平均为192点,比上年下降12.5%。全球谷物供应充足,2014/15年度世界谷物产量预计将再创纪录,达到25.32亿吨,比2013/14年度的原纪录再增700万吨,增幅为0.3%,为连续两年增长。
2)、原油价格暴跌。受全球原油供给增加、原油需求增长放缓、美元继续升值以及投机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全球原油价格出现暴跌。2014年,欧佩克一揽子原油价格为96.2美元/桶,比上年下跌9.2%;纽约期货市场轻质原油价格为93美元/桶,比上年下跌3.6%,均连续两年下跌。2015年1月12日,欧佩克一揽子原油价格更是创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43.55美元/桶,比2014年内最高点110.48美元/桶暴跌60.6%。
原油价格下跌对世界经济将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对世界经济产生正向拉动。据世界银行测算,油价每下跌30%,将拉动全球经济增长0.5%;二是对石油出口国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原油价格每下降10%,其GDP增速将大幅回落0.8-2.5个百分点,同时还导致财政收入下降、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等不利影响;三是拉低CPI涨幅,加大部分经济体通货紧缩风险。据分析,油价每下降30%,全球CPI将回落0.4-0.9个百分点。
6、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地缘政治形势恶化,一方面造成了该区域的不稳定性,使国际投资、资本撤离该地区;另一方面,西方和俄罗斯经济上的制裁与反制裁,也打压投资者信心,抑制各自的进口需求和相互间的贸易,使欧洲和俄罗斯不稳固的经济雪上加霜。2014年,埃博拉疫情的扩散,也使相关地区的交通、旅游等行业遭受损失。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