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洋经济的把握机遇
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它们都属于现代海洋经济的范畴。
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后空间,发达国家的目光将从外太空转向海洋,人类社会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海洋进军,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包括高新技术引导下的经济竞争。世界四大海洋支柱产业——海洋石油工业、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已经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海洋产业发展经历了从资源消耗型到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经济正在并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位居世界第四。按照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同时,我国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海洋渔场280万平方公里,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242万公顷,等等。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范畴不断向多领域拓展,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整体产业的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1年到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6.35%,远高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
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海洋中心经济区发展迅速,2009年三大海洋经济区海洋生产总值之和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88%。同时,沿海各综合经济区发挥各自区域比较优势,由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深圳经济特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构成的沿海经济区域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海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总体看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较快,总量持续上升,但仍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十分明显,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广东、山东和上海,2008年总计占到全国海洋产值的53%以上;海洋开发仍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海洋产业发展的结构不合理,2009年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占全部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7%,而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等海洋新兴产业产值只占5%左右;不同区域海洋产业结构不均衡,区域海洋经济的空间分布呈现较显着的两极分化态势。
未来,世界性、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如何走好海洋经济这步棋,充分发挥所拥有的海洋资源优势,把握好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能否获得新动力的关键问题之一。
❷ 海洋——丰富的资源与经济作用
人类最初认识海洋,就是从生活需求获取海洋中的渔、盐之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能够获取的海洋资源越来越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经济活动也日益发展。这构成了海洋经济的主要内容。
海洋拥有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的异常丰富和海洋资源的可再生性,为陆地资源远不可及。当代人类已经可以开发利用海洋的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水化工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海水资源,已经形成了海洋捕捞渔业、海水养殖业、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等多种海洋经济产业。
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海洋动植物资源,海洋养殖生物资源和海洋微生物资源。据生物学家统计,海洋生物已达20多万种,其中动物18万种左右,植物2.5万种左右。在18万种动物中,有鱼类2.5万种,贝类10多万种,以及对虾、龙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在2.5万种植物中,绝大多数为藻类。其中可供食用的70多种,海带、紫菜、石花菜、鹉鸽菜等都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将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蛋白质,同时,海洋生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药物原料。
生命之本——海洋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的勘探及采掘技术的研究,是目前海洋研究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的一个方面。目前,人类发现的矿物有2200多种,包括矿物变种在内约3300种,已知有利用价值的约150种,其中大部分都能在海洋中找到,尤以海滨砂矿、海底油气、深海锰结核和海底热液矿床比重最大。
海洋化学资源是海水中利用潜力最大的资源。海水是一种复杂的天然溶液,迄今已发现海水中含有90多种化学元素,有人做过计算,在1000吨海水中,有965吨淡水、23吨食盐、4吨芒硝、3吨氢氧化镁、0.5吨钾、6.5千克溴、170克锂和3克铀。海水能为人类提供十分丰富的化学资源。
另外,海水本身所产生的势能和热能等都可利用,有待人类进一步加以开发利用。
由于海洋包围与分割了陆地,因此,国际间的经济交流离不开海洋的纽带作用,各大洲之间、隔海国家之间以及沿海国大陆与岛屿之间,都必须通过海洋来实施经济交流。海洋的经济纽带作用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整个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
目前,海上运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3以上。海洋运输在世界交流活动中发展迅速。今天的海洋经济纽带作用,已呈现出海面、海洋上空、海水深层与海底的立体性,形成了海洋船舶运输、海洋航空运输、海洋电讯、海底铁路交通、海底公路交通等多种经济行业。正是海洋经济纽带作用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海洋是世界经济的战略生命线。
海洋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推动着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也引发了国际间的海洋矛盾与斗争。一个沿海国家如果没有海上武力来保卫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安全,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必然会受到损害。世界历史表明,在人类海洋观念经历了由“靠海吃海与就近航海”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这一历史飞跃以后,世界强国往往成了海洋经济大国和海洋军事大国的同义语。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世界强国的兴起,无不与其海外经济掠夺和海外殖民经济有关,也无不依赖于其强大的海上武力,他们海洋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强度的加大,都直接依赖于海洋经济活动范围的加大。知识点海和洋的区分广阔的海洋,从蔚蓝到碧绿,美丽而又壮观。海洋,海洋,人们总是这样说,但好多人却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彼此之间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体。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遥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它的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色蔚蓝,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很少。世界共有4个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海水变暖,冬季水温降低;有的海域,海水还要结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节,海水会变淡。由于受陆地影响,河流夹带着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浊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没有自己独立的潮汐与海流。海可以分为边缘海、内陆海和地中海。边缘海既是海洋的边缘,又临近大陆前沿;这类海与大洋联系广泛,一般由一群海岛把它与大洋分开。我国的东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边缘海。内陆海,即位于大陆内部的海,如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是几个大陆之间的海,水深一般比内陆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个。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❸ 我国的三大经济带是
中国现在的三大经济带是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1、东部沿海地带
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
本带经济发展主要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新方向发展。
东部地带经济总量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巨大(1978-2004年东部地带GDP在中国GDP总量中所占的平均份额为54.9%),但其对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却小于中部地带。
2、中部地带
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区。在中国的三大地带中,中部地带的经济波动对中国总体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大。
中部地带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高,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低,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国有银行,不利冲击对中部企业的影响远比对东部企业大得多。
3、西部地带
西部地带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10个省、自治区。
西部地带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很小,且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很大。1978-2004年,我国经济总量按照地带来划分,平均来说西部占18%,中部占27%,东部占54.9%,西部地带所占的份额大大小于中东部地。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可以充分发挥各带优势,进行科学地域分工,实现各部门、各地区、各层次的生产布局的有机联系,求得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使各地明确各自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经济技术特点,便于国家对各地经济规划进行分类指导;
可以推动横向经济联系,促进地区分工合作、联系,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各地共同繁荣。
❹ 东南亚沿海一带人口什么,经济以什么为主
东南亚国家均是沿海国。经济类型各不相同。分别如下:
1、新加坡,以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为主要经济行业。
2、马来西亚经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出口自然资源(主要有锡、铜、钨、锰、石油等及柚木),其次为旅游。
3、泰国经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出口偏重于大米、橡胶、有色金属、热带水果等。
4、越南,以农业(橡胶、稻米、热带经济作物及水果、鱼类)为主。
5、缅甸,主要以农业为主,主要进口机电设备及机械装备。
6、印度尼西亚,主要出口石油、天然气,其次为旅游业。
7、菲律宾共和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农业和制造业并驾齐驱,其次为电力水气业、农林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