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存量时代如何突围
突围——趋势篇
前几天润总在《刘润.突围线下课.趋势篇》课程从趋势,周期,红利,机遇四股风来临时,趋势-技术驱动:永不回头,一直往前走 周期-经济驱动:周而复始(百年企业) 红利-结构驱动:短暂的供需失衡,但最终会回到平衡状态,快速抓住进行短期累积 机遇-商业驱动:直属于你的东西对应技术,经济,结构,商业,技术为一切行业之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一部份正态公司变成了幂律公司,剩下的正态公司,挂在幂律公司的树上。
所以我们只有从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到与互联网公司合作。
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因为我们也从过去的增量时代到达存量时代从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走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在过去的40年经济,中国打开国门,增加出口,引进外资,开放沿海城市,中国GDP总量从1979年的123亿美元到2018年的13.6万亿美元,一路高歌猛进,40年增长了近千倍,国内生产总产值约90亿RMB。
但是近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缓慢,随着中美贸易战打响,宏观局势成为朋友圈的热点。就连我这种小规模企业,也切身体会到这种经济下滑带来的压力。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大课现场给出8个锦囊,和建议让我们如何小心的过冬
1 现金为王(现金流,现金流,现金流)
第一个建议是现金为王,现金安全远远大于利润。一些付款难,高利润的项目要少做,否则看上去利润很高,但是最后这些是你不该赚的钱,最终也赚不到。
2 关注短期(把事业,建立在生意的基础上)
关注短期,最近比较火的是来自于亚马逊贝索斯的“长期主义”,让一家亏损20年的企业亚马逊曾经一度成为市值第一,让一个帮助他的股东亏了21年的人变成全球最富的人,因此,我们一般都在说要关注长期。
那,为什么又要关注短期呢,要把事业建立在生意的基础上。首先要让自己活下去。去年年会就连万科都这么说,因此活下去是才有长期。
3 价廉物美(做中国的无印良品,优衣库)
价廉物美,80年代日本遇到经济危机之后,意识到消费者需要价廉物美的商品,因此过规模效应的方法提高效率,生产比当时的市场上更便宜东西,并且品质高的东西,比如无印良品,优衣库。
目前我们也面临经济危机,和一次消费升级的机会,因此我们也要生产出价低并且质量高的产品,做中国的无印良品。比如今天的小米,网易严选。
4 切断长尾(砍掉牵涉精力,收入不佳的产品和业务)
切断长尾,就是砍掉一些非核心业务,没有竞争优势,收入不佳的产品。这样才能把精力花聚焦在核心业务上。
比如,在1997年的乔布斯回到苹果前经营并不好,原因是产品线太多导致失去重心,因此当时乔布斯说了一句非常着名的话,他说我只做一张桌子放的下产品。乔布斯当年的大刀阔斧,才有今日的苹果。
5留住客户(客户价值>现金流>收入>利润)
留住客户,再具体点是留住核心客户。第一点说到现金流大于利润,但现金现金流是来自于核心的客户。但一方面核心客户周围可能团结了更多的难以想象的如狼似虎的竞争对手,想尽一切办法去抢走你的核心客户。二方面经济下滑,核心客户也在控制支出,客户变得越来越少越少。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经常上门拜访,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去留住核心客户。
6 深挖壁垒(做自己高利润产品,不受替代品影响)
深挖壁垒保护自己的高利润产品,不受代替品的影响。股神巴菲特说:想要获得超额利润,必须为自己的公司挖护城河。护城河有以下四种:
1)无形资产;2)转换成本;3)成本优势;4)网络效应。
第一点无形资产,比如申请专利,华为拥有世界上大部分5G专利技术,形成了技术壁垒。
第二点转换成本,比如企业ERP管理系统,或苹果的IOS系统,一旦选用后,使用习惯,软件购买,数据等转换成本很高。
第三点成本优势,举例小米,当年出了一款69元的充电宝,是市场价的1/2, 形成对整个市场的绝对性垄断。
第四点网络效应,举例微信,越多人用,越离不开,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
7 谨慎投资<大收益低概率的投资,成功概率进一步降低>
谨慎投资,我们经常听到投资公司说十个项目,只要投中一个项目就赚到了。那些过去大收益低概率的投资,成功概率进一步降低。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投资。
8 勇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跨越周期》
马斯克说:“护城河理论很古旧,创新才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此,马斯克把所有特斯拉的技术,隧道技术,甚至火箭技术全部公开,然后自己不断再去创新。
比如美图秀秀,就利用科技的颠覆式创新,把不想去健身房的女孩,拍一张照片就瘦了,这些都是真正科技的成果,创新的力量。
熊彼特说:没有创新的创业,就是“套利”。只有创新,才配叫企业家。
创新,就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
举例一家印度公司,用流水化的方式做眼科手术,成本是其他国家做眼科手术的千分是1‰,而且感染力还比其它医院更低。这就是一个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案例。
只有创新,才能跨越经济周期。 总结 中国从此,可能告别了过去GDP高歌猛进的增量经济时代,像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一样进入了存量时代。这个时候,抬头看路,比低头拉车更为关键。。 并请牢记RAY DALIO 三个建议:
1:不要让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
2: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因为这样你会没有竞争力所有收入应该等于所有产出,如果收入高于产出意味着增加的收入就全是因为别人借债消费。更多的收入推动更多的支出和负债,债务负担和杠杆就会增加,最终不可持续而崩溃。“不要让收入增长长期不合理的超过生产率”,否则最终回到第一条“无法还债而被债务负担压死”
3: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
伟大的企业,都是冬天的孩子,
极致是99份,顶尖高手是90分,优秀大概是80分,但是大部份人,误以为10分就是满分。
2020潜行,把眼睛从天上,放到对面,凝视消费者,静下心来,提高能力,提高效率,走出冬天,迎来盛夏。
AMAZON印刷农民老杨
⑵ 供给过剩时代该怎么办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无论商品的品质好坏,只要定价合理总能找到合适的消费者。可是,经过工业革命之后两个世纪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自上世纪中期开始的信息革命以来,全球物质总财富发生了极大地增长。可以说,人类再也不会为贫穷而担忧。
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在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之后,已经成为头号制造大国、世界工厂。如果要问现在我们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时什么,那一定是供给过剩,消费需求不足。当然,需求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受到当前经济大环境影响的结果,而供给过剩则是一个放在任何环境中都属实的问题。
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一个常规的做法当然是练好自己的基本功,投身到波涛汹涌的市场竞争中去。例如,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加入,设计、生产更加优质、差异化的产品,请最优秀的品牌咨询公司做品牌建设,通过更具创意性的市场营销获得市场份额……这些方法当然有效,但竞争已经异常激烈,想在这场战役中获胜只能投入更多的资源,但这本身就会再次让竞争加剧,如此下去只能 形成恶性循环,到最后谁也不会获益。
不过,最近受到侍简启发得知,除过常规性的市场竞争,这里还有其他两个方法值得参考。
在以前,我们购买一件商品一定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吃饭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住酒店就是寻找一个能让疲惫的身体得以休息的场所等等。这是在物质匮乏时代,非常自然的消费行为特征。可是当物质匮乏这个前提条件不复存在之后,目的性消费是否还能站得住脚是值得怀疑的。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消费行为,消费者购买某个商品并不是为了它的功能,消费本身就是目的。也就是说,他们购买某个商品就是为了享受、体验这个过程。比如北京三里屯的“话梅化妆品店”,很多消费者为了能够进去体验美妆产品和环境,宁愿排一小时的队,进去之后试试新产品,拍几张美美的照片,就会觉得不虚此行。很多常年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逐渐选择在假期去城市郊区可以亲近自然生活的新型酒店或名宿住上一两天,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体验一下“诗和远方”的美好,也变得越来越流行。
其实,这种体验在本质上,已经相当于一种“旅游”,只不过这种环境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用商业的力量规划、设计出来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世博会在伦敦举办所建的水晶宫,之后再巴黎修的埃菲尔铁塔,到了二十世纪初,迪士尼公司建造的迪士尼乐园,都是类似的产物,只不过目前这种现象正在变得更加流行,也更加普遍。
这就是以往主流的目的性商业逐渐向目的地商业过渡的重要时刻,或许是一种可有效解决供应过剩的解决方案。
在以前,通常都是先有某款产品,然后再通过营老和裤销活动找到合适的用户,最后通过渠道将产品交付给用户,这是B2C的逻辑。可是,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要来越高,批量化大规模生产的产品逐渐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到现在,人们不但追求功能性需求,而且越来越在意情感诉求,他们关注一款产品调性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个性,这便是C2B的逻辑。
产品为王、渠道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导致用户成为真正掌握企业生杀予夺大权。从C2B思路,转换为C2B的思路,就成为了用户代理人。
用户代理人,就是假想自己是一名用户,站在用户视角上,替用户思考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再进行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目的是为了让用户获益,实现用户价值。比如必要商城等企业所做事情。
或者,用户代理人站在用户的前面,将来自不同消费者分散的消费需求收集起来,然后去和上游生产商谈判、议价,将更多的利益让给消费者。因为虽然消费者人数很多,但实在太分散了,他们在掌握资源的供给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比如直播大咖李佳琪、薇娅所做的事情,还有当下竞争异常激烈的社区团购,以及美国的Costco好事多超市。
从产品代言人到用户代理人的转变,也是应对供给剩余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这是当下趋势最明显的商棚尺业现象之一,值得所有企业、创业者用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