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经济学基本假设是:第一,理性人假定。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经济人)。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完全信息假定。完全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条件。但是学界同时承认,上述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他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在此条件下通过模型推演出来的实验结果,会和事实产生一定的差距。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来自《微观经济学原理》(美曼昆着)有:
1、经济人假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稀缺性假设(资源总是有限的)。
3、非厌足性(人类总是贪得无厌的)。本书经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吴德庆教授改编,非常适合作为我国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微观经济学双语教材,也可用于MBA、EMBA相关课程的教学,还可作为商界人士的培训参考书。使用本书的读者朋友将发现,学习微观经济学付出只需那么少,收获将是那么多。
2. 微观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假设条件是
1、第一个基本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或最大化原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
2、第二个基本前提假设是信息完全假设。价格机制是传递供求信息的经济机制,信息完全假设具体体现在自由波动的价格上。最大化原则加上完全竞争假设才能推导出信息完全假设。
3、第三个基本前提假设是市场出清假设,它与前两个基本前提假设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是前两者的逻辑推论。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围绕着对这三个基本前提假设的反思而展开。西方经济学从以上三个基本前提假设出发,通过数学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2)经济学假说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产生与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
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二、方法发展
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长足发展,还集中体现在其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巨大变化方面。分析方法的变化带来的是西方经济学研究深度的推进和广度的拓展。
可以说,20世纪西方经济学之所以产生诸多“革命”和理论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巨大变化。
方法论的变化对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研究方法的演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3.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是什么
理论经济学的假设主要有三个:稀缺性假设、理性人假设、最大化假设。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假设,比如完全信息假设、有效市场假设、完全竞争假设等等。
之所以说那三个是基本假设,是因为西方经济学理论大部分是建立在这几个假设的基础上的:
稀缺性假设,经济学是研究有限的资源如何合理分配,达到收益最大化的学科。如果一个东西是无限的,那它不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内,比如空气可以说是无限的,经济学不会研究如何分配空气;但如果以后空气是有限的,或者说干净的空气是有限的,那它就具备稀缺性,可以成为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碳排放额,以前随便排放的时候,没人会研究如何分配才是最优的,但是现在碳排放有额度限制了,变成稀缺资源了,所以就要研究如何分配对社会才是最优的。
理性人假设,就是假设人是自利的,在对己不利和对己有利之间,会选择对己有利的一个方案。所以义工不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但是要注意,某些慈善捐款是,因为部分慈善捐款是出于改善企业形象、积累品牌名声所做的,最终属于利己行为。
最大化假设,就是如果存在两个或多个收益不同的方案,假设人们会选择收益最大化的方案。
其实提到理性人假设,就不能不提到囚徒困境。近代经济学渐渐对理性人假设提出了很多质疑和挑战,囚徒困境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例子,它充分说明了由于个体的理性,导致集体无法达至最优的结果,最终导致个体损失,即个体的理性不能形成集体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