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广州各区发展历史包括经济条件人文之类
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
在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大调整后,越秀区成为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 城区。
越秀区作为广州市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目前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区内已形成北京路、海印地区、英雄广场、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贸区,中山五路一带已成为广州市最繁华的一个商贸中心和古城文化旅游区;形成了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东风路现代服务、流花会展等各具特色的商务区,区内写字楼云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密集,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成为华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越秀区内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等各项指标均名列市属各区前茅,商贸中心地位凸显,是广州市的经济强区。
荔湾区地处广州市城区的中心地带,是广州的商业重地。
荔湾区自古以来商贸云集,商业气氛异常浓厚,人民南、西堤、上下九、十三行等是传统的商业旺区,黄沙形成了大型海产批发市场,南岸路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建材市场。
行政区划大调整后,新荔湾更是拥有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中山七八路、康王路和花地大道现代商业商务带,以及广州花博园、岭南花卉市场两个大型花卉市场。
全国六成观叶植物由芳村运出,全年交易额达到21.5亿元,出口创汇450万美元;广州花博园内花卉的行情价格影响或者左右了全市、全省乃至国内许多地区的花卉销售;广州花卉交易中心是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荔湾区以商业贸易着称。
在原荔湾区和芳村区合并后,新荔湾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1000亿元以上。
目前荔湾区现有各类市场214个,其中鞋业、花卉、茶叶等批发市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以站西路为例,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围里,聚集十几家有规模上档次庆弊的大型鞋城,经营面积约27万平方米,年交易总额超过10亿元,形成了鞋业“金三角”。
西关大屋:
在荔湾区,领略岭誉巧族南文化一定要到西关,到了西关一定要看“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这一带建造的“豪宅”,如今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一带均能看到。
从外至内,西关大屋的每一部分都颇有讲究。
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
西关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砖石脚的外立面。
据说这些青砖产于东莞及清远一带,色泽以似碧玉者为贵。
讲究的西关大屋青砖可以经数百年不磨蚀,砖缝之间连刀片也插不进去。
而石脚从地面算起高7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显身家富贵。
西关大屋的门廊设矮脚吊扇门(又叫脚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
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
脚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为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
西关大屋的大门是用红木或樟木等高级木材制造,厚约8厘米,门钮铜环,门脚藏石臼中,门后用横闩扣门,以防盗贼。
西关大屋的结构可以用“三间两廊”形容:正厅后面是头房(或称长辈房),是长辈们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
头房后依次是二厅(饭厅)、二房(供儿子婚后与妻子居住)。
二房又称尾房,是中轴线上最后的房间。
厅与厅之间以小天井隔开,天井上加小屋盖,依靠高侧窗采光通风。
中轴线两旁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大体上左右对称。
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内栽种名贵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鱼池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来客游憩观赏。
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
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仆役出入)、通风、采光、排水、晾晒、栽花、清运垃圾等多种功能。
耀华大街是如今保存最好的西关大屋片区之一[5]。
海珠区是广州市四个老城区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已遥遥领先于国内许多大城市中的同级区份。
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海珠区1.8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8.1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8.49亿元。
2003年,区财政一般预宽森算收入8.2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
全区国税和地税总收入分别为18.24亿元和24.04亿元。
作为广州市惟一的岛区,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海珠区亮出了“环岛经济”牌。
会展经济区是“环岛经济”最闪亮的一颗明珠。
2006年,广州举办第100届交易会时,琶洲地区的写字楼、酒店等会展经济将上一个台阶。
此外,海珠将利用毗邻广州大学城的优势,探索建设后勤配套服务区和以“万亩果林”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休闲区。
天河区位于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老城区的东部,是广州市新的交通枢纽,该区用有天河汽车客运站、东圃汽车客运站和天河大厦汽车客运站等大型汽车客运站。
其中,天河汽车客运站是广梅汕公路及其沿线的中心站场,线路覆盖全国十七个省、直辖市。
目前有省际线路67条,省内线路70条。
天河站1,600多台参营班车,高、中档车辆超过80%。
东圃客运站毗邻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该站开设城市公交线路及部分广梅汕、广深方向、两市两区的营运班车,并承担流花车站、广州汽车客运站班线调整客源分流的疏导任务。
天河区自1985年建区以来,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996年天河区生产总值位居广州市八个区的首位。
此外,天河区经济结构较为合理,高新科技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
1994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46.88%,并且这一数字呈上升趋势。
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为天河区社会、 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其社会经济进 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
白云区:市云埔(白云)工业区、钟落潭镇一带的化工、电子科技工业区、西南部石井镇以台资为主的石井工业区、中部位于江高镇的广州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和位于太和镇的广州民营科技园等等构成白云区东西南北中五大经济发展区。
其中石井水泥厂被 评为“全国明星乡镇企业”、“全国明星百佳企业”。
第三产业以商业、房地产、交通运输、饮食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主。
新广从路饮食长廊、增槎路大型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大型汽配、装饰材料批发市场颇具规模。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的东南部,毗邻萝岗区,它邻近广州市中心区,是华南第一大港黄埔港的所在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黄埔地区成为广州市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黄埔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值占广州市工业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是商家投资设厂的首选地区之一。
广州市番禺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位于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番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农业颇具特色,工商业发达,为历代的通商口岸,着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岭南文化、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
到近现代,番禺更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者、名流,有“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开创岭南画派的画坛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诗、书、画名家叶恭绰、赵少昂、李天马、麦华三、周千秋,建筑工程界泰斗罗明熵,地质学家何杰,教育家许崇清等。
2010年,番禺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圆满完成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的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06亿元,增长15.5%,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5.26亿元、433.33亿元、572.47亿元,比例为4.30:41.23:54.4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17亿元,增长24.1%;工业总产值1791.15亿元,增长24.3%;农业总产值75.32亿元,增长5.1%;万元GDP能耗下降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35.59亿元,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8.40亿元,增长28.6%;实际利用外资3.58亿美元,增长7.4%;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4905元,增长14.8%;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6元,增长11%。
花都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广州市中心城区22公里,地处珠江三角洲通往全国的咽喉要道。
现已形成了以体育中心为核心的“体育区”、以新世纪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区”和以花都广场为标志的“行政区”三大功能区。
获得“全国花木之乡”、“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顿优秀城市”等称号。
城区内有雅宝新城、南航碧花园、雅居乐、骏威广场、金菊花等住宅小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实行24小时保安服务;有广州百货大厦、大润发购物中心、华润万家购物中心、花都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
由于花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逐步成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地区。
2004年度花都区 国内生产总值251.67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2.11%;工业总产值583.73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0.68%;完成外贸出口5.16亿美元,增长31.72%,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9.3亿元(新口径),达到12.3亿元;税收总额30.2亿元(不含海关税14.27亿元),增长8.44%,增幅名列全市前列;引进项目1000个,投资总额和注册资金达47.91亿元和23.74亿元,居全市前列;合同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42.23%,实际利用外资2.36亿元,增长171.95%,增幅名列全市前列。
南沙区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以南沙为中心,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
南沙地区是区域性水、陆交通枢纽,水上运输通过珠江水系和珠江口通往国内外各大港口,海上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
航空方面,周围有广州、香港、澳门等国际机场。
财税收入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了销售增速快于生产增速,利税增速快于销售增速的良性循环,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生产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健康态势。
除汽车整车、发动机项目外,造纸9号机组、广汽丰通二期、东曹化工、久泰能源、新日石润滑油等17个近两年新投产的项目,去年共实现产值70多亿元。
高压输变电设备项目、180万吨冷轧项目已启动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数控机床、园林机械、电动工具、造纸机械等项目的筹建工作正按计划推进,将成为推动南沙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动力。
萝岗区位于广州市东部,与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三个行政区相邻,2011年萝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3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亿元,增长20%;万元GDP能耗预计同比下降5.9%,化学需氧(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别削减2290吨和14.4吨,超额完成市下达的考核指标。
广州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2亿元,同比增长16%;财政总收入472亿元,增长21.5%;工业总产值4938亿元,增长16%;出口总额161亿美元,增长17.5%;固定资产投资365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涉外税收收入等主要效益指标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继续位居第一。
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东省广州市东部,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广东省卫生城市,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5亿元,比 增城美景上年增长16%,是“十五”期末的2.14倍;实现工业总产值1520.5亿元,增长18.07%,是2005年的2.43倍;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58亿元,增长34.7%,是2005年的4.69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88亿元,增长20.34%,是2005年的3.05倍。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9位,连续9年领跑广东县域经济,先后荣获“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和谐之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等称号。
从化市位于广东省中部,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市东北面。
市境东面与龙门县、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广州郊区毗邻,西面和清远市,2010 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81.84 亿元,比 2009 年增长 18.7%, 比 2005 年增长 1.3 倍,年均增长 17.9%。
扎实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市”,旅游产业迅速发 展,建成国家 4A、3A 级景区 6 个,二星至四星级酒店 16 家,五钻级酒家 3 家,在建五星级 酒店 7 家。
温泉养生谷开发建设进展顺利。
到 2010 年底,共征收(预征)土地 7785 亩,拆 迁房屋 22 万平方米;完成 1406 套集中安置房和小学、幼儿园等配套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不 断完善,110 千伏变电站、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成使用。
从都国际会议中心 等项目试业营运。
黄埔交通发达,旧房较多,适合外来人口居住,但一些生活环境比如学习,工作等不如天河区,所以.普通外来人口在黄埔住房、然后起老早去天河区上班。
1951年,黄埔才正式加入广州,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黄埔都被划为郊区,市区的人多以"偏远","近 港湾路口一角郊"来形容黄埔。
因为三四十年前黄埔的交通十分不发达,出去广州市区很不方便,要很早地出门,很早地归来,黄埔人根本没有夜生活。
旧时黄埔人称到广州市区为"入城(seng4-注:此为粤语拼音)",或者"出广州",这一习惯叫法一直用到今天。
很多外地人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黄埔明明是广州地区,为什么要叫"出广州"呢?这也流露出上一辈黄埔人一直习惯了被旧市区人民歧视、故意排除、有意贬低的地区感情。
时至今日,黄埔以成为广州的老区之一,但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黄埔,说黄埔地处偏远。
随着广州的中心转到天河和珠江新城,毗邻天河、海珠、萝岗(新区)的黄埔的地位也在迅速提高。
而且交通网络的发达,五号线和BRT的贯通,也令黄埔的经济和商业飞速发展。
今天的黄埔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偏远的郊区,也许,这个"出广州"叫法也应该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戒"掉了。
做人做事务实,
穿着相对较随便,
肯定不是非常排外,相处很和气,
就算我这样来了两年白话仍然听不懂的人,
本地的师傅也是很好滴普通话对待,,
港式文化影响浓厚,
思想open,但实际保留了大量传统习俗~~~ 。
广州人比较注重眼前看得到拿得着的实际,算市井不算市侩,虽然知道很多乞丐是假的但见到真可怜的还是会给1元5角,有咩天灾人祸也是最快组织捐钱捐物。
② 广州哪个区最繁华
广州比较繁华的地段是荔湾区和天河区,荔湾区以上下九附近为老商业中心,北京路为新商业区,天河区以中信大厦附近较为繁华,天河路就在天河区,天伦大厦在天河路旁边的体育西路,那里是广州高楼较为密集的地方,也是广州较为繁华的地方之一。
天河区:天河区是广州最繁华的中心区。它位于城市新中轴线上,东西连接,南北连接。是广州东入口轴线与南延伸轴线的交汇处。区内交通资源较为集中,拥有地铁、BRT、火车站等多层次城市交通系统。广州地铁3号线穿过天河区。沿线各站都是广州最繁华的商圈。被称为广州的“恶魔线3”。几乎每天,从首班车到末班车,无论平日还是节假日,都是满载而归。
拓展资料:
1、荔湾区:位于广州西部的荔湾区,俗称“西关”,因有“一湾绿水,两岸红荔枝”之称的“荔枝湾”而得名。素有“西关”、“荔枝湾”、“水秀花香”之称。有“到广州领略岭南文化,不到荔湾就不能到广州”的美誉。是广州三大老区之一。在明代,它已经是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代百余年来,这里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也是着名的对外贸易口岸——十三行的所在地。荔湾区是广州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区的核心区。拥有“一街两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康旺路和中山七、八路三个重要商圈。
2、广州经济发展: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位居全国第三,保持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城市第一。广州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贸易往来。截至2017年9月末,已有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广州。29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设立了921个项目,其中120家总部或地区总部设在广州。广州有3000多家互联网企业。微信、唯品会、YY语音、酷狗音乐、网易、UC浏览器、虎牙直播等广州网游行业收入占全国的近30%。
3、天河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东部。 1985年由广州市郊区分离成立,东与黄浦区、南隔珠江相望的海珠区、西与广州大道和越秀区相连,北与白云区相连。行政总面积137.38平方公里,街道21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0时,天河区常住人口为2241826人。天河区是广州新的城市中心。它位于城市新中轴线上,东西连接,南北连接。是广州东入口轴线与南延伸轴线的交汇处。区内交通资源较为集中,拥有地铁、BRT、火车站等多层次城市交通系统。中信广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周大福金融中心、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等重要文化设施均位于区内。
③ 广州各区繁华程度如何怎么排名的
广州各区的繁华程度排名是:天河区、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白云区、番禺区、黄浦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
1、天河区
白云区,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位于广州市城区北部,东邻增城区,西界佛山市南海区,南连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黄埔区4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区,总面积795.79平方千米。
白云区拥有闻名全国的“白云山”,每天都会迎来许多中外游客,也给当地带来了不少的旅游收入。此外,白云区还拥有国际机场“白云国际机场”,在国内担任重要地位,带来许多国外游客的经济消费。
④ 荔湾区的经济概况
荔湾区是广州市商业、饮食服务业、娱乐业、金融业最为集中的繁华市区之一,区内服务设施齐全,服务网络完善,如历史悠久、商店林立的上下九路、第十甫路及着名的白天鹅宾馆、广州酒家、南方大厦、清平农贸市场、华林玉器墟等均就坐落其中。
荔湾自古以来商贸繁华发达,拥有清代唯一的外贸通商口岸十三行、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吸引着八方俊杰、九州商贾,被誉为“百货之肆、五都之市”。全区现有专业市场222个,年成交额超过亿元的有31个,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有4个,涵盖18个商品类别,行业结构齐全。我区着力建设通讯器材、成衣、鞋业、茶叶、珠宝玉器、医药、童装、文化精品、家具建材和花卉观赏鱼“十大专业市场”,茶叶、鞋类、药材、花卉等批发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芳村茶叶批发市场园区有18家茶叶市场,档口五千多家,商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站西鞋城园区汇聚了皮匠世家等众多知名品牌,已形成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辐射最广的鞋业鞋材市场,占据了广州鞋业市场的中心地位;清平中药材市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和境外药材贸易的转口地,年成交额超过20亿元,约占国内中药材交易量的1/4。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是广州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年人流量过亿,有陶陶居、莲香楼、广州酒家、皇上皇、平安大戏院等7家“老字号”,是广州“老字号”最集中的商业街;华林玉器街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已有经营玉器的玉器墟,现已形成一条蜚声中外、颇具特色的玉器珠宝专业街;广州美食园现有12家中华老字号和广州老字号 。
荔湾区地处广州市城区的中心地带,是广州的商业重地。荔湾区自古以来商贸云集,商业气氛异常浓厚,人民南、西堤、上下九、十三行等是传统的商业旺区,黄沙形成了大型海产批发市场,南岸路一带是广州最大的建材市场。行政区划大调整后,新荔湾更是拥有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中山七八路、康王路和花地大道现代商业商务带,以及广州花博园、岭南花卉市场两个大型花卉市场。全国六成观叶植物由芳村运出,全年交易额达到21.5亿元,出口创汇450万美元;广州花博园内花卉的行情价格影响或者左右了全市、全省乃至国内许多地区的花卉销售;广州花卉交易中心是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荔湾区以商业贸易着称。在原荔湾区和芳村区合并后,新荔湾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0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达1000亿元以上。如今荔湾区现有各类市场214个,其中鞋业、花卉、茶叶等批发市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以站西路为例,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围里,聚集十几家有规模上档次的大型鞋城,经营面积约27万平方米,年交易总额超过10亿元,形成了鞋业“金三角”。
1978年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后,进一步深化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扩大了自主权,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推行厂长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1985年,全区197家工业企业中的65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64家盈利,全区工业利润达481万元。1986年至1990年,由于原材料、燃料逐年提价,加上工资、奖金增长较快,有的工业产品降价,使企业盈利面下降。1988年,全区305家工业企业中的52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39家盈利,全区工业利润为836万元。1990年,全区303家工业企业中的57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43家盈利,全区工业利润为544万元。
2006年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383.6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5%,经济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0.8个百份点,超出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2.5个百分点,在市属老城区(荔湾、越秀、海珠)中排首位。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按照优先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优质发展第一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91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267.07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0:29.4:69.6。三次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14.6%和84.8%,第三产业带动作用突出。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工业总产值完成3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区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9:30.0:69.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传统商贸业优化发展。加快优化特色街区,完成上下九步行街综合改造第一期工程。以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群、站西鞋业城为试点,大力整合改造传统专业市场,打造提升荔湾专业市场品牌。芳村茶叶批发市场园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已列入国家信息产业部试点示范项目。站西鞋业城电子商务完成一期建设。做大做强龙溪物流园,以烟草物流配送中心和瑞典宜家集团进入为契机,加快龙溪汽车物流带整体形象策划与发展规划。成功实现文园通讯市场打假“摘帽”。完成全区52个室内肉菜市场、10个农贸市场和21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任务。全区市场成交额36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广东塑料交易所交易商品标准化制定工作全面完成,被评为“广东省龙头市场”。
荔湾区紧紧抓住国际服务业加速扩张的契机,引进了四洲贸易、澳美广告、建富投资、卡拉汗商贸、万科、南怡、星巴克、中石化华南分公司等一批商贸型内外资公司和企业总部,为增强税基和发展总部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区内服装鞋业、家居建材、茶叶等重点市场也成为业内企业争相建立地区营销中心和产品展销中心的热门板块。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2倍;实际利用外资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9倍,完成市下达任务的293%。
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2.55亿元,同比增长13.2%;税收总额完成178.50亿元,同比增长32.2%;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项目在地口径统计预计完成188.23亿元,同比增长2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947元,同比增长10.8% 。
2012年面对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荔湾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5.65亿元。尽管GDP增幅离目标10%尚有差距,但GDP“质量”不俗,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287.05亿元,占GDP比重达38.5%。
荔湾2013年计划通过落实“3510”系列措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将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510”指的是:“3个一”———制定一张《经济指标任务分解表》,建立一支招商队伍,完善“一条龙”服务平台;“5个库”———项目库、税源库、企业库、招商引资载体库、国有资产库;“10个十”———十个税收过亿的街道、十大优势产业、十大重点项目、十场专题招商会、十大招商载体、十大转型升级市场、十项配套政策、十大税收亿元楼宇、十大百亿企业、十件民生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