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1)如何理解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概念扩展阅读
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差距
1、差距过大与能耗过高
目前对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批评最多的是两个问题:第一,它产生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第二,它导致对地球稀缺资源的消耗过大。
2、关于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首先,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具有相对的历史合理性。众所周知,1978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收入分配制度在实践上中导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等违背按劳分配原则的后果。
其次,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带来收入差距过大。中国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与现代、新旧增长方式并存,不过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可是现代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显着。
再次,自中国经济转型以来,政策导向上推行了一条有意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路线。这条路线目的是想解决增长起点上的平均主义分配问题,并不想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到过份的程度。
但是实际进程的掌控并不完全取决于政策制订者的个人良好意愿。实践中,一方面是刺激收入分配差距拉开的政策不断推出,另一方面是缺乏促使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新政策出台。
3、关于能耗过大问题
数据已经清楚地表明,30年来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急速降低。
B.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如下:
1、区域结构:
区域并非是杂乱无章的众多事物和现象的聚集,而是由一种网络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区域的本质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并不是先无就有的,而是逐渐形成并不断演进而来的。这种结构的过程也就是某一区域的形成过程。当然对不同区域而言,这种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干差万别的,如何把握该区域的结构特征是构建区域经济的关键所在。
2、区位论:
研究如何为各个厂商寻找最佳的生产区位,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的理论。
2、政治背景,在西方资本拆知悉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政府有能力干预区域经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是配置资源的主体,政府可以在区域之间配置资源,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包括区域之间。
3、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进,与其他经济学科明显不同。
C. 区域经济的概念
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地方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方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地方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优势,优势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