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捷克那边的人均收入多少``
中东欧七国——离发达还有多远?
中东欧七国中,比较富裕的国家是捷克和匈牙利。今年2月,世界银行已经正式宣布捷克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标准,人均GDP至少要超过1万美元以及相当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按照这个标准,匈牙利也被大多数国际经济组织认定为事实上的发达国家。斯洛伐克、波兰和克罗地亚也有望在十年内迈上经济发达国家的门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资料,中东欧七国2005年人均GDP分别为(单位/美元):匈牙利10896、捷克10708、斯洛伐克7963、克罗地亚7764、波兰6373、保加利亚3325、罗马尼亚3277。
上述七国2005年人均收入:捷克6740、克罗地亚5350、匈牙利6330、波兰5270、斯洛伐克4920、罗马尼亚2310、保加利亚2130我国2005年人均收入1100美元)。
捷克、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已经于2004年5月加入欧盟,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现为欧盟候选国,有望最迟在2009年内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根据欧盟公布的资料,与欧盟25国人均GDP平均值比较,捷克人均GDP相当于欧盟的69%,其次为匈牙利61%、斯洛伐克51%、波兰46%、克罗地亚36%、罗马尼亚32%、
保加利亚30%。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这几个老牌经济发达国家则分别为119%、113%、108%和107%。这就是说,中东欧国家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确实还不小。
购买力平价的GDP
诚然,中东欧各国消费者生活价格指数比较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比如,保加利亚的物价只及原欧盟15国平均物价的1/3,在德国标价100欧元的商品,在保加利亚只需花32欧元;反之,保加利亚卖100欧元,瑞士就得卖391欧元。这里涉及一个货币兑换带来的本币实际购买力问题。同样,汽车业工人每小时工资在罗马尼亚是1欧元,在斯洛伐克是5欧元,到了法国就是20欧元。这就是说,在中东欧生产汽车的成本比在法国少40%甚至更多。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中东欧七国的情况大致为:捷克17148美元、匈牙利16338美元、斯洛伐克14877美元、波兰12264美元、克罗地亚11792美元、保加利亚8909美元、罗马尼亚7957美元(我国大陆为5791美元)。
据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最新公布的报告,在全球124个城市中,城市消费水平排名居首位的是东京,捷克的布拉格排名第73位,波兰首都华沙排名78位,匈牙利布达佩斯排名81位,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排名第114位。
尽管我国北京市人均收入处于中东欧七国平均值稍低这样一个水平,但北京实际消费价格指数比中东欧国家的大都市要高得多,排在第60位。简言之,同样的100美元,在中东欧七国首都消费要比北京划算得多。
福利与社会保障
中东欧国家目前已经开始出现向高福利社会转型的倾向。当然,这些国家的总体福利水平与西欧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ECN调研中心的一份报告称,尽管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工资水平是中国和印度的5~6倍,但与西欧相比至少还有30年以上的差距。
在中东欧国家,穷人的住房问题解决得都比较好。像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穷人可以不花一个子儿就能住进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在匈牙利,个人购置房屋一般都可以享受政府补贴。比如,独生子女家庭可得到政府最低3000欧元的购置房补贴,两个子女的可得到7600欧元;三个子女的可得到1.2万欧元。在斯洛伐克,职工每年的休假时间最少为四周,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的职工可以休五周。许多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现在都把休假期又延长了一周。产假一般为28周,如果产妇是独身或生第二胎以上的,可以休37周。如果产妇要求休息到孩子3岁为止,雇用单位应予以同意。在产假期间,产妇没有工资,但享受疾病救济金。目前的中东欧国家,雇主为雇员支付的各项保险费用已经接近工人实际能够领到手的工资1/2,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中东欧国家实行免费的中小学义务教育,而且大多都提供免费或优惠性质的儿童营养餐。匈牙利、捷克和波兰三国高等教育也免收学费。由于捷克、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已经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在原欧盟国家也可以享受学费优惠。比如,在英国,按照2004年通过的大学和中学筹资改革法案,外国学生在英留学的费用年均高达1.5万欧元,而来自欧盟成员国的留学生由于可以申请救济,每年只需2000欧元。中东欧国家经济现状(摘自《看世界》2006年第6期)
❷ 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是怎么发展的
中国投资促进阿尔巴尼亚经济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及“16+1合作”的引领下,近年来,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各领域合作不断加强,尤其是经贸合作更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阿尔巴尼亚国家统计局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是阿尔巴尼亚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同时中国也是阿主要投资国之一。对此,阿尔巴尼亚投资发展署署长根茨·切利认为,中国投资既为当地的就业、税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又提升了阿国员工的职业技能化水平,直接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据根茨·切利署长介绍,截止2017年1月,共有148家中国企业在阿国注册,其中103家经营活跃。
中国企业的主要业务覆盖贸易、房地产、加工业以及电信业,大部分集中在地拉那和都拉斯大区这两个阿国商贸活动的集中地。此外在北部地区也有部分企业投资阿工业项目。其中,中国光大控股收购地拉那机场项目以及洲际油气收购此前由加拿大班克斯石油公司经营的阿尔巴尼亚油田项目等都是近年来颇具影响的重大项目。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赴阿经营的中国公司明显促进了阿尔巴尼亚的就业,也有效提高了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技术知识水平,为阿尔巴尼亚经济发展做了很好的人才储备。根茨·切利署长说,为吸引更多中国投资,阿投资发展署已同多家中国企业建立联系,与中国意向投资者见面商谈基础设施或能源领域的可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