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首府工业经济如何

首府工业经济如何

发布时间:2023-09-07 05:53:04

‘壹’ 南宁哪来那么多钱发展经济

别的不说,就拿上一年南宁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说好了。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亮点快读:今年预计全市经济总量将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与年初市人大通过的预期目标相比高4个百分点。

数据说话:今年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大幅增长,预计完成150亿元,同比增长24.63%,比预期目标高9.6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59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亿元,同比增长17.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05元,增长12.5%;农民纯收入3333元,增加300元,增长9.9%。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亮点快读: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增速和效益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840亿元,增长31%。

数据说话: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0亿元,同比增长33%。经济效益好,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1—10月综合指数为216.14,同比提高39.55%。园区经济发展迅猛。1—10月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4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88%。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

亮点快读:上林煤电铝、富士康等一批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燎旺车灯、玉柴专汽、恒安纸业等公司一批重点项目新开工;凤凰纸业、万盛达环保包装材料、立盛茧丝绸等公司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数据说话:1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83户,比去年同期增加98户;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达到113家,同比增加33家,亿元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29.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51%,对全市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9%。

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亮点快读:在全市制糖、造纸、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组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新技术应用项目,加大重点项目政策扶持力度。

数据说话: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左右,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左右,均完成预期目标。

商贸市场发展迅速

亮点快读:“月月美食节”、“月月服装展”、“月月汽车展”等系列活动持续火爆,一批大型商店陆续开业,埌东—风岭成为商贸经济新增长点。

数据说话:预计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亿元,增长17.1%,比预期目标高3.1个百分点,增幅创历史新高。城乡商贸网点建设有效推进,全市已有商业网点16万个,营业面积400多万平方米。

城建项目全力推进

亮点快读: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基础设施、五象新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城市路网及桥梁、水环境治理、市政公用配套设施等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七一总渠改造、葫芦鼎大桥、青竹立交工程。

数据说话:1至10月已开工建设项目91项(应开工建设134项),其中建成使用13项,完成投资60.88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额的37.8%。

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亮点快读:农民群众实现了“种田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的历史性跨越。

数据说话:全市“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优质高中的规模不断扩大。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全市69.2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享受国家免交学杂费政策。开展经常性助学活动,安排教育专项经费,实现“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提高

亮点快读:城乡居民家庭财产继续明显增加,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衣食住行用水平持续提高。

数据说话: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10元,增长13.9%,比预期目标高6.9个百分点。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3333元,增长9.9%左右,比预期目标高3.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略有上升,但总体仍然比较平稳。

其实,南宁也是自从有了东盟后发展速度才开始越加明显,加上许多外来商人看重东盟永久进驻南宁这条商机,所以也陆续进入南宁投资,带动了南宁许多的经济,也大大增加了南宁的收入。当然国家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你想一下,如果一个城市永远不发展,不前进那对一个国家对人民有什么好处呢?中国本来就是本着让部分城市和人民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的原则。更何况南宁是首府,首府也是一个省市的脸,看人都先看到脸。
你怎么问了个那么傻的问题?我就是个南宁人,我对于南宁有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就感到自豪,希望你也是。

‘贰’ 现在揭阳的经济如何

今年1—8月,揭阳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投资、消费和出口形势继续向好,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8月,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93。11亿元,增长1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4。42亿元,增长9。9%。主要特点是:一是民营工业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9。06亿元,增长12。06%,对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0。8%,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4。9个百分点。二是产销率保持平稳上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89。56亿元,增长12。5%;产品销售率为97。5%,同比增长0。41%。三是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9。25%,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41亿元,增长13。2%。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消费价格稳定上升。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5亿元,增长11。8%。城乡市场协调增长。城市完成零售额82。04亿元,增长12。0%;农村完成零售额51。11亿元,增长11。4%。批发零售贸易业主体地位突出。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120。89亿元,增长11。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市场物价保持平稳运作。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4%。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1—8月,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76亿元,增长41。4%,增速比1—7月加快7。8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完成27。28亿元,增长9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33亿元,增长29。6%。1—7月,全市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共完成投资额26。9亿元,占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1%;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共完成投资18。91亿元,占城镇集体以上投资的47。9%。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一般贸易出口增长依然领先。1—7月,全市进出口总额7。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同比增长22。7%。一般贸易出口5亿美元,增长27。7%;加工贸易出口1。26亿美元,增长6。3%。 ——财政增收质量逐步提高,金融形势基本稳定。1—8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4亿元,增长6。9%。其中,工商税收完成3。92亿元,增长13。7%。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85亿元,增长5%。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5。79亿元,比年初增长8。85%。贷款余额166。94亿元,比年初增长5。79%。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1—8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12元,同比增长5。1%。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928元,增长2。3%。

‘叁’ 宁德的经济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闽东处于封闭、半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状态,以原始农业为主,没有农业机械,缺乏水利设施,粮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人民群众生活较为贫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促使自然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转变。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4.7倍,年均递增6.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德走“立体式农业、填补型工业、多渠道引进”的道路,致力发展对外贸易,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至1992年,宁德市工农业总产值达54.61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比1978年增加2.9倍,年均递增10.24%。其中,工业产值28.87亿元,农业产值25.74亿元,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
2012年全年,宁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7.7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8015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7%,47.8%,和33.5%。 宁德是中国最大的大黄鱼人工养殖基地、茶叶种植基地、银耳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和太子参主产区。2011年,茶叶、水产、食用菌、水果、花卉、蔬菜、畜牧等产业已基本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
1949年,宁德市年产粮食25.36万吨,人均年占有粮食203公斤。经过土地改革、生产合作化,变革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生产条件发生显着变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宁德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302.5万亩增至1992年的443.7万亩。农业机械、化肥和电力从无到有,至199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540441千瓦,农用拖拉机8334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209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24万亩;化肥年施用量23万吨,耕地亩均施用量106.30公斤;水电总装机容量4.85万千瓦。宁德市已建成引水工程43321处,蓄水工程284处,提水工程370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德市推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发挥。通过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改革耕作制度,改造中低产田,优化施肥,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992年,宁德市耕地面积比1949年减少34.37万亩,但粮食产量仍达到92.3万吨,为1949年的3.64倍。食用菌、茶叶、对虾、水果、畜牧、三菜(海带、紫菜、榨菜)六大商品生产基地基本建立。食用菌、茶叶、水果、对虾生产成为闽东农民经济收入的大宗产品。
截至2012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47.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9.51万亩,比上年减少6.12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30.24万亩,减少4.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95万亩,增加0.1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3.18万亩,增加3.5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5.56万吨,比上年减少2.57万吨,下降3.8%,其中稻谷50.66万吨,减少2.27万吨,下降4.3%。
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1.03万吨,比上年增长11.9%。肉类总产量9.11万吨,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猪肉产量8.0万吨,增长15.7%;牛肉产量0.07万吨,增长6.9%;羊肉产量0.13万吨,增长1.7%。生猪年末存栏74.10万头,增长9.7%;生猪出栏106.64万头,增长17.8%。奶产量0.25万吨,减产15.3%;禽蛋产量1.68万吨,增长7.0%。全年水产品产量73.21万吨,增长5.4%。其中,淡水产品产量3.88万吨,增长11.4%;海洋捕捞19.06万吨,增长0.2%;海水养殖50.26万吨,增长7.0%。全市木材产量99.3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6%。2012年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68.0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89.82万亩。全市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市级234家。35家省级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94.52亿元,增长28.4%;销售收入90.94亿元,增长29.8%;出口创汇3.41亿美元,增长35.2%;带动农户29.71万户。 2012年全年,宁德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2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增幅连续八年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0.8%,集体企业增长12.8%,股份制企业增长20.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5.1%;轻工业增长23.4%,重工业增长18.5%。全市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14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400家,比上年增加79家。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5.25亿元,比上年增长88.2%。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94.73亿元,增长82.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7.23亿元,增长230.9%;非公有制企业100.79亿元,增长80.2%。 个体私营
1949年,闽东只有40家手工作坊,生产或加工土烟、土纸、铸锅、家具等产品。1955年宁德市有私营手工业企业4310家,从业人员16921人。次年开始对私营工业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企业并入地方国营或集体企业,到1958年宁德市已无私营工业企业,只有极少数的个体手工业。80年代,宁德市各县人民政府鼓励城乡居民投资办工业,1985年宁德市私有工业3477家,从业人员5898人,年产值1923万元,这些私营个体企业利用地方资源,进行加工生产。古田、屏南、寿宁、周宁和柘荣等县以发展食用菌和茶叶加工以及手工业制品为主,其余县市则以发展电机、电器、造船及水产品冷冻加工行业以及兴办陶瓷业和花岗石板材开采业为主。1990年后,各县市都运用灵活政策,发展个体工业经济。1992年宁德市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业企业8036户,从业人员22133人,自有资产6010万元,总产值32721万元,占宁德市工业总产值11.33%,上交税金1298万元。 合营工业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宁德市公私合营企业陆续转变为国营企业。公私合营的屏南县酒厂率先转为国营企业,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随后,宁德、福安、福鼎、霞浦等县也相继对合营企业进行国有化改造。1966年,公私合营的古田县纺织厂最后转为地方国营工业,区内不再有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80年代后相继开办合作经济实体。1985年宁德市有农村联营工业企业1244户,从业7962人,营业额2663.8万元,上交税金103.1万元。1990年后,城乡合作经营工业发展较快,1992年宁德市有城乡合作经营企业2301户,从业人员22451人,自有资金7981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4125万元,占宁德市工业总产值的15.28%,上交税金1942万元。 集体所有 1950—1957年宁德市累计集体工业总产值272万元,年均34万元。1958年,宁德市工业一哄而起,集体企业也随之增加。其后重新调整工业布局,1962年集体企业增至446个,集体企业年产值达1184万元。1976年集体工业全年产值达6053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宁德市集体工业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78年集体工业产值达9481万元。乡镇集体工业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工业生产从单一的农副产品加工发展到建材、造纸、食品、食用菌、茶叶等多种门类的工业体系。80年代,集体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重视工业老企业的技术更新与设备改造,抓新产品的开发和创优,引进先进技术,新办胶鞋、注塑、弹簧等一批新厂,给集体企业增添了活力。80年代中后期,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乡镇企业主要依托当地资源,发展食用菌、缝纫、食品、五金、竹木加工、电机电器等行业,发展较快。1990年,宁德市拥有集体工业企业812家。1990年后兴办适合闽东特点的电机、铁合金冶炼、茶叶精制、食用菌加工、水力发电、水产品加工、石板材及船舶修造一系列开发项目。1992年,宁德地区拥有集体工业企业871家,工业产值84850万元,占全宁德市工业总产值的29.39%。 国有企业 1950年宁德县在城关崇文街兴办国营第一碾米厂,同年,宁德市有国营加工厂5个,产值481万元。1952年宁德市有国营工厂23个,总产值447万元。1956年对私有工业企业进行改造,把大多数私营企业改为国营企业。1957年宁德市国营企业74家,产值1721万元,占宁德市工业总产值5070万元的33.94%。1958年大办工业,一些公私合营和手工业合作社也改为国营工厂,同时还新办一批工厂。1962年国营企业缩减为184家,产值5206万元。70年代,随一批小型骨干电站的建成,区内国营工业投资增大,生产有所起色。1978年后宁德市国营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当年国营工厂231家,产值22943万元。1985年宁德市国营工厂246家,工业产值40105万元。此后,通过技术改造,引进、扩建和新建一批企业。1992年宁德市国营企业达257个(其中中型企业7个),工业产值达89117万元,占同年宁德市工业总产值的30.8%。实现利税总额9976万元,其中利润总额514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7347元。

‘肆’ 成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这是一座把野心藏在吃喝玩乐表象下的城市,她的野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相比2013年增长1.5倍。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8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短短10个月就有本科以上人才17.62万人落户,其中3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占八成。

成都——通过新型工业化注入内生动力。2004年成都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基于新型工业化的落实,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几乎是从零起步,迅速成为成都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长带动力量。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16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4800亿元、增长3.5%,其中软件业务收入2300亿元、增长12%。到20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将力争达到10000亿元,成为首个上万亿的工业产业,建设为国家先进电子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西部经济中心提供有力支撑。成都——中国城市中自我营销、自我推广意识最浓,营销也很成功的城市。成都是中国城市较早开始城市营销,并取得成效的城市。今天成都在中国类似于网红级知名度和好感的城市,与一系列城市营销是分不开的。

‘伍’ 英德的经济

纵观建国44年(1977~1993),英德经济从贫穷落后、半封建半殖民地基点起步,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其中,粮食总产1993年增至3.3亿公斤,为1950年3倍以上,并不断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经济作物成为英德优势,为工业和城市居民提供大量原料和商品。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中矿产、水泥等工业已具备相当可观的地方优势。英德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2008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61.2%。完成工业增加值51.9亿元,比上年增长38.3%。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2.2%;亏损企业亏损额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企业亏损面为56.3%,比上年同期上升58.7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58.49亿元,同比增长16.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42亿元,增长18.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03亿元,增长28.4%;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1亿元,增长25.6%。该市经济工作考核获得清远市“八连冠”,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实现清远市委、市政府对英德提出的“十年赶超增城,十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打下坚实基础。 英德种植的农作物分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糖蔗、果蔗、花生、油菜、药材、蔬菜、蚕桑、茶叶、大豆、水果等。蔬菜类主要有白菜、芥菜、韭菜等20多个品种,水果类主要有:柑、桔、橙等10多品种。目前全市建立优质稻、糖蔗、花生、反季节蔬菜、水果、蚕桑、优质茶、木薯、大豆九大种植生产基地。
具有明显区域分布的农作物有糖蔗、果蔗、红瓜子、反季节蔬菜、优质稻、优质茶、药材等。糖蔗主要分布在英西的浛洸、石灰铺、石牯塘、横石塘等镇及英东的桥头、东华等镇两大区域。药材主要分布在沙口、大湾、九龙等镇。优质茶主要分布在英红、东华、黄花、石灰铺等镇。蚕桑主要分布在北江、连江沿岸的英城、望端口、东华、西牛、水边、浛洸、大湾等镇(街道)。
2003年,英德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200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2.34万亩(不含大豆),比2002年增加0.37万亩,增长0.4%。其中水稻播种面积76.64万亩,增加1.27万亩,增长1.7%;玉米7.06万亩,减少0.58万亩,减少7.6%;其他粮食8.64万亩,减少0.27万亩,减少3.0%。2004年英德遭遇严重旱灾,晚造粮食严重减收。全市21万亩农作物严重受旱,其中水稻12.5万亩(其中绝收7万亩,5.5万亩减半收)。2004年全市粮食实收面积85.34万亩,比2002年减少6.63万亩,减少7.2%,其中水稻实收面积69.64万亩,减少5.78万亩,减少7.7%;粮食总产26.4万吨,比2002年减少4.88万吨,减少15.6%。
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96.7万亩,总产量31.8万吨,比2004年增加4.78万吨,增长17.7%。种粮大户1933户,种粮面积5.24万亩。 2003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7.7亿元,比2002年增长21.5%,摆脱过去几年工业生产萎靡不振的状况,是1993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5亿元,增长32.6%。在工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56.9%,下降20.9个百分点;销售收入13.7亿元,增长19.7%;利润总额为净亏损4289万元,减亏37.4%;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57.3%,提高29.1个百分点。
2004年,是英德经济发展的落实年、加速年。面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交通不畅等各种困难,按照“五个实实在在”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五个一批”工作,国民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经济总量预期目标。全社会工业产值30.5亿元,比2003年增长52.9%,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0亿元,增长60.1%;销售收入22.3亿元,增长62.0%;利润总额3372万元,为2002年以来的首次正数,实现扭亏为盈;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7.0%,提高39.2个百分点。
2005年,是英德经济发展的攻坚破难年、跨越发展年、历史转折年、夯实后劲年、城市变化年、和谐稳定年、协调发展年。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8.6亿元,比2004年增长6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7亿元,增长66.5%,增长速度排在清远市第二位;销售收入38.2亿元,增长65.5%;利润总额2.5亿元,增长7.3倍;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5.0%,提高48.4个百分点。
在2005年的强势发展中,取得两项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经济成果:一是工农业产值比例掉头。工农业总产值比例调整为63:37,彻底改变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二是粮经种植面积比例掉头。
英德市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园建设,以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工业园、青塘—白沙陶瓷工业园等为重点,着力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器、精细化工、陶瓷等业内知名企业,逐步形成规模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2010年,该市新签约项目126宗,合同投资金额271.5亿元,其中投资额超亿元的项目有40个,产业结构呈现由资源型、粗加工型向深加工型及精细化工项目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0.67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1090元,增长22.4%;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增长41.07%,成为清远市首个突破11亿元大关的县(市、区),总量在全省山区县(市)中排名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比增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元,比增25%;完成工业总产值430亿元,比增55.1%;完成工业增加值106.76亿元,比增46.4%;实际利用外资8556万美元,比增25.5%;完成外贸出口总额2.11亿美元,比增1.43倍,增速在清远各县(市、区)排名第一。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4.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1季度的27.0%,上半年的34.4%,前三季的36.0%,到全年的28.4%,始终处于较高位运行,以工业为主导格局已比较稳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3.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4%(增速按价格缩减法计,下同)。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6.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96.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轻工业比重工业增速快42.0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发展最快,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5.42亿元,增长9.6%;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01亿元,下降23.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9.85亿元,增长6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69.56亿元,增长13.5%。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3.07亿元,同比增长38.3%;实现利润总额37.55亿元,同比增长12.6%。

阅读全文

与首府工业经济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幸福哪个app播出 浏览:236
靠偷的爱情怎么样 浏览:610
幸福树运输途中掉了一块皮怎么办 浏览:483
婚姻上有偏差怎么办 浏览:994
什么事是经济学学术期刊 浏览:621
属鸡与属牛的人婚姻如何 浏览:127
婚姻失败的人都怎么样了 浏览:50
幸福归来是什么台放的 浏览:382
什么词意思是生生世世的爱情 浏览:314
把爱好当做事业需要什么 浏览:342
王者荣耀怎么让人物变成美女 浏览:238
属相兔和属相羊相配婚姻如何 浏览:326
什么样的婚配不幸福 浏览:281
深圳幸福海属哪个社区管 浏览:250
街巷故事采编记者是哪个部门的 浏览:275
山东城市经济怎么样 浏览:405
防城港有什么美女 浏览:770
经济下行百姓怎么应对 浏览:311
威尔伯这个故事是哪个故事书里的 浏览:985
充满幸福气息的词语有哪些 浏览: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