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乡镇如何发展总部经济
近年来,如何大力发展以“乡镇增财力、农民增收入、农业增效益”为重点的乡镇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因为乡镇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乡镇经济能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首先是要发展乡镇工业。发展乡镇又要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乡镇要按照集约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现在的丰顺拥有县工业园区、汤西工业园区、丰顺潭江陶瓷工业园等,因此,建造符合地方乡镇的工业园区根据乡镇街道的要素和禀赋和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乡镇工业小区,我们知道一个工业小区就是一个增长极。在乡镇工业小区的强力拉动下,增加乡镇街道的财政收入例如,新南方青蒿药业基地的建立,是一种青蒿(第四代)抗疟疾药。它是一种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全球最先进、价格最低廉的青蒿复方(第四代)。已经带动了周围数千农户种植青蒿,种植面积多达5万亩,产值高达18.6亿元,利税将近1.5亿元,各镇都已建立了青蒿种植示范点,并全部签订了保价购销合同。这个将有利于有实现农户生产产品,企业定价定期收购农产品,降低了世界大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对农户生产农产品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丛的利益得到保障。
加快乡镇的重新规划和建设既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又有利于乡镇经济的建设。因此,首先要以规划为先导。县镇府应该高度重视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着力调整城镇格局。逐步完善以城区为龙头,工业园区为亮点一县两岸三镇为全县城镇建设城镇化格局。其次,要以产业为依托。要充分发挥各个乡镇的资源、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以此支撑城镇的快速发展。再者,要以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人口集聚功能,在小城镇户口、建房用地、证件手续、银行贷款和生产经营等个方面实施优惠扶持,促进城镇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错位发展特色工业。以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着力发展竹林、矿产、石材等资源加工业,县城城乡则以做大做强喇叭传统工业,潭江以发展陶瓷为主要产业,汤南以发展地方食品面线加工业为主要特色,县政府提供和创造相关产业链,以特色牵引竞争力。
例如,丰顺准备做中国的“第一喇叭生产县”,做走出围龙看梅州的主打产品,目标是使丰顺喇叭响遍天下。县镇府应该协助企业规划和提供良好的生产、销售和融资上,使丰顺喇叭能成为具有的生产优质的产品的能力、上市能力和使产品不断创新和扩展其他领域。能真正地成为地方经济的特色,引领相应的配套服务上一个台阶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发展以丰顺喇叭响遍天下的口号,来错位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丰顺拥有电声企业195家,从业人员多达2万余人,电声行业产值达10亿元人民币,占全县总产值的32%全县电声产品及其配件出口3584万美元。出口稳定而且出口国家和地区多达70个。实现以“丰顺喇叭”来主打县级经济的产品是相当合适的。县镇府应该加大力度发展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扩大先的知名度。先找到一个做有把握吹响的喇叭,一鸣惊人;再借助产品的影响力,凝聚各方合力使之形成产业集群。形成种类齐全、知名品牌、集群发展,并辐射到珠三角,成为全国主要生产电声产品的基地之一,让丰顺喇叭走向世界。
三、着力扶持中小企业。想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就顺着大势积极扩宽国内外市场,争取更大的发展。以高新技术引领产品进行创新和改造使之变成新的产品,具有新的功能。县委、县镇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扩大招商引资的渠道,完善工业区的信息服务渠道,为县里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宣传和服务性功能。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使之能做大做强,成为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为工业园筹建工业园网站。来提高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塑造品牌和抬升企业产品形象。镇府加大对这些中小型企业扶持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产品展销平台,以及产品的部分售后服务。加大对县内的技术学校、培训班和训练场地的扶持力度,使之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
其次是发展现代农业。我们知道农业是一个县的民生问题的关键,农业的发展站在县域经济的范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对县域内的工业、建筑工程和信息工程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后劲不足。对丰顺来说,既是工业基础薄弱又是农业水利基础落后的县域。而发展基地农业可能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以解决个体化的农民小生产与市场化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所以一是建造基地农业,如现在八乡镇由乡贤投资的茶园、番薯种植基地、八乡水库养殖基地和汤西镇的甜玉米上产基地等等。现代农业就应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以龙头农产业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从我市县投资兴办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业生产基地联结农户进行生产还组织为农户培训、咨询、种子和种苗等。积极组织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与大学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引进、转化及推广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和产业化。从而有利于发展我县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工业和提高产业化配套技术水平。
四、在我县很有必要实施外向拉动经济的发展,因为无外不活,无外不快。外向经济的拉动有利于保持乡镇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这就是我们要实施外向经济的关键所在。1、搭建平台“请进来”,县镇府对各个乡镇进行认真研究自身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精心构造招商引资的载体。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各乡镇的工业小区的规划评审,加快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于精心策划包装项目。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为依托,来吸引外来企业带进新项目。还要大力鼓励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和创造条件扶持外向型、出口创汇型企业,使之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我县可以以电声、红木家私和茶叶等等为主要涉外生产企业,使之能与国际上的剧团公司竞争。
五、人才的招聘和管理。农业的产业化和产品的销售上,人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渝了。我县应该加强对人才的招聘和管理/以至于造成人才流失。管理方面的人才有利于为农业的农贸供应、产后服务、解决农副产品的出售、企业的重组、安置和偿债提供良好的策划方案,尤其在组建产品销售网络、产品经营和招商引资以及队伍建设上等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还应该积极与市内大学通力合作,达到充分利用大学的学术、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速对农业的改造和农业产业化。
在我看来县镇府必须加强对乡镇的政策扶持,因为强化政策扶持也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坚强保障。以鼓励经济较强的乡镇率先发展,薄弱乡镇加快发展及对我县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在干部的调配中特别注意县直属部门与乡镇干部的交流,并尽可能把优秀干部配带乡镇第一线。在乡镇党委换届中进行县直属干部与乡镇干部的交叉调配,是乡镇干部进一步年轻化。在公务员的挑选时以领导组织能力和文化程度并举为人才选用机制,使乡镇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引领青年人才走向村寨、社区任职,强化基层班子的建设。可以通过优先提拔的职级激励、奖勤奖优的经济激励和后退问责的责任激励。以激发各个乡镇的你追我赶的竞争热情。
在实行强镇的战略的同时,时刻不忘较为贫困的乡镇的帮扶力度,对财力薄弱的乡镇,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分成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对地方偏僻的、交通不方便、区位不优的乡镇,则在政绩考核、水款征收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从而实现乡镇经济的均衡发展。
县镇府还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的树立提供相应的帮助,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规划和策划作用。开设相应的专业人才培训班和行业联盟及在县内建立信息化平台,有利于我县的电声企业实现行业联盟一体化,从而增强电声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再加上建立合适的供应链体系,更有利于我县实现“丰顺喇叭响遍天下”的目标。由于我县网络的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特别是企业间、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网络、ERP几乎没有。而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显得更加落后,所以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增强企业的相对竞争力有重大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来管理来增强企业、行业的竞争力明显变得重要了。
企业才是乡镇经济推动的主要动力和主要参与者。因此,各个企业也应该要向特色、专长、精密方向发展。能从自身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要从本企业有特长的产品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要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才是最了解市场的需求,了解产品发展的动向,通过联合才能较快地满足市场需求。但对县内的较大型企业拥有这个实力,可以为县内的行业做些相应的贡献。镇府也应该积极鼓励企业这样做,从而培训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使县内的行业的技术人员水平有较高的提高。
由于本人拥有的知识有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尚未达到专业水平。
因此,此篇论文纯属个人简陋的想法,有些地方可能以偏盖全了。请多多指正!本人在此,多谢了!
Ⅱ 总部经济的发展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提高城市的人力素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该城市创业发展,是该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第三个条件是区域必须具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地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的差异。第四个条件是区域必须具备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具有多元的文化氛围。第五个条件是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
总部经济发展的6个一级指标: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和开放程度。 不仅仅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中心城市都在吸引总部企业,郑州、三亚、太原等一些二三线城市也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十二五”时期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其主要原因在于总部经济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仅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还能对区域税收做出贡献。
中心大城市由于人才、信息和生活便利等的优势,一直是大企业青睐的区域。和大学生毕业选择工作地一样,最吸引中国500强企业的大城市都是在我国着名的综合环境好的城市。
据统计,中国企业500强平均总部所在地选择的前十名分别为北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和河南。北京以首都的独特优势一直独占鳌头,天津以直辖市的特殊地位和滨海新区等的快速发展成为吸引大企业前往的前七名。从排名中发现不仅东部,中部和西部也都有擅长培养大企业的省份,而且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越来越吸引中国500强企业。此外,上海市拥有34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居内地之首。
因此,总部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 一是知识性。
企业总部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属于高度密集的知识性劳动。
二是集约性。
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布局产业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取得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最大限度利用了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优势,形成产业配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
三是层次性。
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产业、功能、规模都各不相同,具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多种层次,从而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四是延展性。
总部经济形成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不但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而且能够实现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
五是辐射性和共赢性。
在总部经济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区域资源向欠发达的区域辐射,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同时,总部经济模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的简单争夺,实现不同资源优势的区域之间通过功能链不同区段的再分工进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第一个条件是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比如,在过去4年里,香港特区政府用在教育方面的开支比1997年时增加46%,良好的人力资本是香港成为外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和地区办事处首选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发展总部经济需要国际化人才和开放式的知识创新氛围。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可以满足公司总部知识密集型价值创造活动的特定需要。纽约、香港、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等这些城市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吸引大批集团公司总部所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入驻,这是其发展总部经济具有的优厚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比如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公司总部在这些城市聚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城市天然的区位条件。这些城市天然的港口,为总部物流提供了便利。另外,便利的交通运输,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也是决定总部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便利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公司总部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加工基地之间的各种联系,这能够使公司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条件是区域必须具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地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的差异。?便捷的信息、网络可以大大节约公司总部与制造加工基地分离导致的空间成本,进而有力地吸引银行、集团公司总部的落户。如三个全球性城市,即纽约、香港、新加坡集中了数量极多的大跨国公司的总部,这与其便利的信息获取和沟通渠道是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方面,比如土地、普遍劳动工人等,该区域与其周边地区应形成较大的落差。这样可以增加企业利用区域之间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进行获利,从而促使总部经济在该区域的形成。
第四个条件发展总部经济,除了城市建设等硬件要达到较高标准,更重要的是在城市管理、文化氛围等软件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发展总部经济要具备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制度。城市决策层要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使城市的综合营运成本最佳,并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法律法规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为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城市的社会服务体系、市场秩序、通关秩序、诚信体系、社会治安状况、城市文明程度等等也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发展总部经济要使城市成为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熔炉。宽容的多元文化、多元梦想的城市性格正是一个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必备条件。宽容多元的人文环境可以降低企业空间成本,而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或相近,有助于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流。
第五个条件:事实上,国际化程度高、对公司总部吸引力强的城市,服务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在70%以上,比如香港,它的服务业比重已达到了82%。高度发达的服务业、连贯性的鼓励竞争制度、完整的服务业发展战略,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与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心城市总部经济的形成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发展总部经济符合中心城市资源禀赋特点,是中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来说,总部经济能够为中心城市带来五种效应:
一是“税收贡献效应”,总部对于中心城市的税收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税收贡献,企业无论采取那种组织方式,总部如果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都要向总部所在地方上缴一定的税收;另一方面是企业总部员工的个人税收贡献,在总部工作的高级白领,其丰厚的个人收入,必然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形式为总部所在区域经济做出贡献。
二是“产业乘数效应”。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必然带动相关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为企业总部服务的知识型服务业产业链,包括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金融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等。实证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总部向一个区域迁移,会带动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与其有紧密业务关联的知识型服务公司随之迁移。与此同时,总部经济所带动的商务写字楼、房地产等城市投资对中心城市的增长贡献也是很大的。通过总部经济这种“乘数效应”可以扩大一个区域的经济总量,提升第三产业结构水平和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是“消费带动效应”。总部对于所在区域的消费带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各种配套消费;第二方面是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消费,包括住宅、交通、子女教育、健身、购物等等,这种消费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劳动就业效应”。总部经济发展会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智力人才资源,带来大量高智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产业乘数效应,带动第三产业,包括知识型服务和一般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五是“社会资本效应”。一个区域聚集了大批的企业总部,说明这个区域的商务环境、综合环境比较优越,无形之中提升了这个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促使这个区域的地产升值。同时,总部经济加速知识型人才的培养与聚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互动,加快这个城市的国际化步伐。
基于上述分析,总部经济是我国中心城市产业升级、品位提升的动力引擎,也是政府推进中心城市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对欠发达地区的意义
总部经济理论对欠发达地区的意义
根据总部经济理论,欠发达地区如能跻身总部经济价值链的制造基地环节,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企业的产品制造功能可直接带来欠发达地区产业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同时,制造基地的形成还能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乘数效应,从而继续放大区域产业总量。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制造基地的落户,可使所在地的各种经济资源得以迅速激活,加快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二是对就业的影响。
一般而言,制造基地所需的普通劳动力要实现本土化,即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这将进一步扩大区域的就业总量。制造基地通过学习培训、技术推广等方式,培育熟练的生产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制造基地生产技术的溢出效应及竞争机制,还将推动生产基地人才素质的提升和外地人才向该区域涌入,促使欠发达地区就业结构趋向高级化。
三是对税收的影响。
制造基地的企业大部分属于加工制造业,特别是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的加工制造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资料流动量大、市场交易量大等共性,这类企业创造的利润和税收数额不菲。此外,制造基地一经落户,固定资产的天然弱流动性决定了此类税源大户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四是对消费的带动。
制造基地可从4个方面来影响区域消费总量:企业职工的个人生活消费总量,企业集体新增的消费总量,制造基地形成或入驻而新增的社会公共消费总量,制造基地的关联产业及其就业人数的增加带来的区域消费量的提升。
欠发达地区如果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结构升级的机遇,承接其制造基地转移,形成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增强加工配套能力,是区域经济从欠发达走向发达成熟的重要路径。
Ⅲ 什么叫做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的介绍
1、总部经济是由总部基地和总部产业构成的经济形态。
2、总部基地是一个项目和一个新的经济概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典范。
3、总部基地最开始的时候也受到了一些条件的限制。首先,从理论上来说,总部经济理论研究刚刚起步,还有很大争论,它对总部基地建设的指导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具体实践操作上来说,当时还有很多条件不具备,市场是不是认同或接受还是未知数。
Ⅳ 什么叫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由总部基地和总部产业构成的经济形态。
总部基地是一个项目和一个新的经济概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典范。
应该说,总部基地最开始的时候也受到了一些条件的限制。首先,从理论上来说,总部经济理论研究刚刚起步,还有很大争论,它对总部基地建设的指导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具体实践操作上来说,当时还有很多条件不具备,市场是不是认同或接受还是未知数。
我一直认为,总部基地的开发商是一个城市运营商,总部基地是城市运作的一个项目,它跟一般的房地产项目在形式上有相似的地方,但实际上有区别,它是一个创新的项目,处在高新区里,从一开始就有城市运营的含义,有一个大的城市概念。
到目前为止,总部基地总体上还是成功的。我在2003年对总部基地进行调研的时候就说过,我很看好总部基地,在丰台这个地方完全可以搞好,这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目前,总部基地已初步走出了一般商业地产项目的过程,不能叫一般的商业园区。它基本完成了政府的考验和市场的考验,接下来的就是要积累经验。
谈到总部基地的发展,就得谈一下总部基地的发展时间长短问题。作为总部基地的开发商、发展商,你是在这个地方三年、五年,还是八年、十年,或者更长时间,都是一个问题。时间的长短不同会决定开发建设总部基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从我的了解来看,总部基地的开发商会长期呆在这里,把总部基地当作事业来做。总部基地有很多资源,如果将这些资源有效地聚集在一起,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说总部基地的发展空间很大。
如果说总部产业能够成立的话,它应该是服务业当中的一个分支,但应该有很多可创新的地方,总部基地的服务应该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金融投资方面,更多的应该是高档次的服务。如何去挖掘它的内涵,确实需要很多高手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