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虽然只是“好”与“快”两个字顺序的变化,但含义十分深刻。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从“快”字当头到“好”字当头,经历了一个实践深化、认识提高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困扰我们多年的短缺局面已不复存在,社会商品实现了供求平衡或略有富余。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自主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总结历史经验,针对现实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总量平衡。要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防止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二是结构优化。要促进需求结构趋于协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三是资源节约。要狠抓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生态良好。要控制并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护和治理城乡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和建设。五是民生改善。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基础上,要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这个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总量增长的前提条件下,把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改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第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单纯追求快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有可能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结果欲速不达。因此,只有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的快速增长。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较快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把握好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当前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连续4年达到或超过10%,2007年上半年同比又增长11.5%,城镇就业增加较多,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同时,投资增长快、货币投放多、外贸顺差大的问题尚未解决,物价水平上升,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任务繁重。还应看到,经济结构调整仍然滞后,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还不合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必须强调经济发展好中求快,努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机成熟,条件具备。经过多年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和能力明显改善。一是综合国力大大增强。随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升级。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五个统筹”逐步落实,这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体制条件基本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活力日益增强,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这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四是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居民储蓄率高,能源交通等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完全可能的。最重要的是,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逐步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紧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环境,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抓好这两个重点方面,也就抓住了全部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我们要按照《报告》的要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切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取得重大进展。
⑵ 如何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要着力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二是完善强农惠农富农财税政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三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经对外交流合作。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深化财经对外交流合作。五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完善财政法律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强化“两基”建设,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狠抓增收节支,严格财政监督。六是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⑶ 怎么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
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条件:
1.加大企业间竞争,激发竞争意识,形成热火朝天的竞争态势。
2.要在竞争中取胜,最好的办法就是要更加社会化,使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更精专化,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3.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4.优化公平竞争环境。
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真正理解“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意义。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把发展速度放在首位,甚至于把发展速度的快慢作为考核或衡量一切的标准,因此出现了不计成本和代价、不顾生态和环境、不讲质量和效率的“数量发展观”。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甚至个别地方政府置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于不顾,对于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方向的企业、项目也大力进行地方保护。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切实转变观念,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在“好”的前提下经济“快”增长。
其二,要进一步完善“又好又快”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资源消耗数量大、强度高的时期,但是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难以为继、无法持续的,所以,迫切需要构建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快”作为一个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数量指标,对其的判别应该十分容易,然而“好”作为一个体现经济发展效益的质量指标,对其的判别就要复杂和困难得多。目前已有的能源消耗标准、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土地利用率等指标仍然不完善,还不能全面、合理、准确地反映“好”的程度。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又好又快”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
其三,要健全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各级地方政府及官员的监督和约束,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通过相关的制度安排切实保障各地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其四,要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同时加大各项关键领域的改革力度,特别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完善并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协调推进财税、金融、投资、资源价格体系和土地管理体制等的改革,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⑸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外,首先要生产企业合法经营。很明显,我国的企业要是完全依照法律做到合法的话,结果一定是倒闭。所以在我国企业只有在政府机关的支持下才能走一步看一步。由于我国(政)(治)(体)(制)问题经济不可能持续性发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体系。历史与现实表明,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决策与管理的不当造成的。因此,提高决策与管理能力就构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综合运用规划、法制、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结构,形成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的机制。
(5)社会经济还能怎么进步扩展阅读:
内涵: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