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辩证看待我国经济发展
1、用全面的眼光准确把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强劲的内生动力、广阔的转型升级空间和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疫情改变不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改变不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和基础条件。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用辩证的眼光深入挖掘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城市智能化改造等都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对数字技术更加广泛多样的需求。
疫情还对消费习惯改变、商业模式创新等产生深远影响,无在线消费、居家办公、远程视频会议和线上医疗健康、在线教育培训等快速成长,“宅经济”“云生活”既顺应民生需求趋势,又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将带动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1)如何读懂经济大势扩展阅读:
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
一方面,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5%,随着经济体量不断增大,GDP增速放缓的态势明显。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我们必须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
另一方面,经济转型蕴藏着巨大增长潜力。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转型升级呈现不少新特点。一是我国经济转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㈡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短期波动并未改变长期趋势,暂时压力不能阻挡深层动力,中国经济在负重中前行、于承压中向好,这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看待中国经济,不能被短期指标牵着鼻子走,而应该客观、全面、辩证、积极看待发展形势。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中国目前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仍然居于前列。既要看到旧格局,也要看到新变化。转型升级正在悄然凝聚势能。具备全局视野,就会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
(2)如何读懂经济大势扩展阅读:
中国经济发展消费支出上升因素:
1、居民收入增加。
这些年,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就业连续6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为居民收入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还积极优化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稳步增加,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在提升。
2、消费升级。
过去的消费更多是基本生活用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整体消费增长在向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性消费增长转变,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30%以下,近年来的消费更多向服务性消费转变。
3、与社保的完善有很大关系。
过去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比较小,保障水平不是很高,但近年来社会保障体系有了很大改善。2018年,全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了9亿人,医疗保障覆盖人数也超过了13亿人,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
养老金标准连年提高,大病医保的报销比例也在提升,也解除了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4、与消费模式变化有很大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蓬勃兴起,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消费增长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网上的教育也出现了新的消费模式。手机扫描、NFC等电子支付方式完善也有利于消费便利性提高,促进了消费的增长。
㈢ 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中国经济总体上呈现了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的态势。但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疫情散发、汛情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高企、企业经营困难加大、生产需求制约增多,经济社会预期需要增强支撑。中国经济面临较为复杂的阶段性、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风险挑战依然较大。
拓展资料:如何分析中国经济
1、观察分析中国经济,应当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准确识变,才能在短期波动和长远的格局中认清大势;科学应变,才能在压力挑战中发掘深层动力;主动求变,才能在亮点韧性中提振信心。可以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一方面,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基础大盘”依然稳固;另一方面我们坚信,中国经济有办法、有条件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强大韧性支撑和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从建言资政的角度,我提几点建议。
2、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持续推进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落地生根。目前,一些房地产企业过度扩张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隐形债务负担过重而难以为继,一些地方采用拉闸限电、运动式减碳等等。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在处理短期与长期、目标与手段、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中有效化解。比如通过严格执法、完善规则,部分领域社会反映强烈的垄断和竞争失序行为得到纠正,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从10方面31项重点任务明确“双碳”路线图、施工图,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采取依法对煤炭价格实施干预等必要措施,促进煤炭市场回归理性,收到了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