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包集循环经济产业园地址
怀远县包集镇。
包集循环经济产业园,位于怀远县包集镇,规划范围淮海路南侧,园区一路东侧,工业二路北侧G206国道西侧。
包集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位于包集镇,主要包括工业厂房、生活食堂、公寓式办公、污水处理厂等内容。
❷ 贺州和永州哪个地方经济好
永州
2011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940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13%,总量是2006年的2.3倍;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总量是2006年的4.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总量是2006年的2.5倍;财政总收入完成70.5亿元、比上年增长31.7%,总量是2006年的3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总量是2006年的2.28倍,贷款余额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总量是2006年的2.29倍。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全部实现五年翻番。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工业对经济贡献率达到43%,比2006年提高4.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达到667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150家,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加工三大百亿产业形成,电子信息、光伏、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来势看好。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粮食生产连续五年丰收,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成效明显,农产品加工全省领先,国家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31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非公有制经济加速提质,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城乡消费持续旺盛,文化旅游产业加速融合,商贸物流、新型消费业态、房地产等发展较快。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关停和改造污染企业642家,建成污水处理厂11个、垃圾处理场9个,省定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绿色永州”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贺州
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1.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96.7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由6703元提高到14580元。财政收入由11.2亿元增加到22.1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83亿元增加到363.4亿元,年均增长34.3%。三次产业结构由36.3:34.4:29.3优化为21.5:47.0:31.5,工业主导型经济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4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
──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工业主导地位强化。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25亿元,年均增长37.2%。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35.4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07.7亿元,年均增长14.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电力、林产、矿业、电子和新材料五大支柱产业逐步发展壮大;食品、制药、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贺州华润循环经济示范区、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旺高工业区、西湾(平桂)工业区、信都经济区、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等六大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平桂飞碟、桂东电子、嘉宝食品等一批原有骨干企业发展壮大,金源稀土、吉光电子、新凯骅木业等一批新引进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桂东电子、金源稀土、灵峰药业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品技术含量有新提高。
从数据上来看,应该是永州好了
❸ 中国最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哪里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根据查询网络地图显示,中国最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物闹产业试点园区之一,是国内面积最大、最好、资源丰富、拍饥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试袭蚂返验区建设发展由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❹ 富川的自然资源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89153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146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80年翻2.8番。
全县GDP由1983年的0.81亿元,增长到1993年的5.13亿元,年均增长20.33%(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13.18亿元,年均增长9.9%(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40.11亿元,年均增长14.93%(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49倍;财政收入由1983年的716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6245万元,年均增长24.18%(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6138万元,年均增长-0.17%(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3.37亿元,年均增长23.73%(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47倍;全社会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83年的924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9140万元,年均增长25.75%(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29762万元,年均增长12.53%(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72.19万元,年均增长 48.97%(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78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188元,增长到1993年的284元,年均增长4.21%(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1584万元,年均增长18.75%(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4483元,年均增长13.89%(8年增长数);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2006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工业主导地位日益显着。 富川瑶族自治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辅以油料、棉花、麻类等。据民国22年(1933年)统计,全县耕地面积为290788亩(含今钟山县鲤鱼洲),粮食总产为3710.6万公斤(民国期间最高年产量)。
解放后,1958年,县域耕地292584亩,粮食总产量为3820.2万公斤。随后,由于进行大模范的农田水利建设,耕地面积逐步减少,至1962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59487亩,粮食总产为3425.8万公斤。但由于水利设施增加,对旱涝的抵御能力增强,并采取调整作物布局、改进耕作制度、推广良种、施用化肥、农药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0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56171亩,比1962年减少1.28%,粮食总产增至5020.1万公斤,比1962年增长31.76%。1980年后,调整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65570亩,粮食总产量上升到9289.3万公斤,比1970年增长85%。1989年,粮食总产量为8994.2万公斤,其中稻谷8412.6万公斤,玉米358.5万公斤,小麦19.9万公斤,大豆(含青豆、黄豆、黑豆)127万公斤,红薯折谷47.8万公斤,其他杂粮28.4万公斤;油料作物总产237.03万公斤,其中花生210.13万公斤,油菜籽25.76万公斤,芝麻1.14万公斤;麻类总产量为7.22万公斤。
2012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3元,比2011年增长12%。成功流转土地40万亩,建成了以片区模式推进的“二园三廊一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平台,着力打造了脐橙、蔬菜、烤烟、生猪、高产油茶林等五大特色优势农业。全县共种植优质水果40万亩,其中种植脐橙25万亩;年复种无公害蔬菜20万亩以上;年种植春烤烟3万亩以上;引进了广东温氏、广东杨氏等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446家农业企业集群发展的规模,规划建设了富川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实现了200吨/时水果加工能力。富川县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县”、“中国脐橙之乡”、 广西最大脐橙生产基地和春烤烟生产基地 、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富川脐橙”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次在国内外农业博览会荣获金奖,并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专用果。 清末、明初,县内只有铁、木、缝纫、竹器、织布、印刷等行业的个体手工业。民国35年,古城街由商人集资兴办第一家工业企业一一古城火力发电站,用旧汽车头作动力发电,供给几家小商店和几户地主照明;随后,广东籍商人在古城街集资兴办益民加工厂,利用富江河水作为动力,为当地居民舂米;还有一家手工业作坊,用人力操作一台铁木摇头车床,制造鸟枪和修理农具,皆为私营企业。
解放初期,由于与钟山合县,工业企业都在钟山片。1952年至1956年,富川片仅有一些手工业,加工制造犁头、鼎锅、扒锅和锄头、镰刀等简单小农具和生活用具。1956年工业总产值仅为144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1961年富川与钟山县分县后,县属国营工业和二轻工业逐步得到发展,1970年工业总产值619万元。1978年,工业总产值增到1711万元,比1956年增长10.9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少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3357万元,比1956年增长22.3倍,比1978年增长96%。1985年后,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改扩建,到1988年投入资金达3102万元,仅烟厂技改扩建就投入1833万元,使烟厂的生产能力由1985年的2.8万大箱增加到15万大箱。1989年卷烟工业产值8715万元,创税5421万元,成为富川工业的重要支柱。以卷烟为龙头的配套企业应运而生,先后办起商标印刷厂、纸箱包装厂、卷烟材料厂,年新增产值近千万元。1987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144万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增至13942万元,比1985年增长3.15倍。其中:中央企业(烟厂)产值8715万元,占62.51%;自治区属立新农场118万元,占0.84%;县国有工矿企业总产值2897万元,占20.78%;集体企业产值1124万元,占8.06%;合营与个体工业产值1088万元,占7.8%。全县国营工矿企业28个,其中独立核算企业16个;集体企业190个,其中县属企业12个,乡办企业45个,村办企业133个;村以下办工业1194个,其中合作工业240个,个体工业954个。全县工业企业按行业分,有18种,其中主要行业有8种,按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次序排列是:烟草加工71.98%,食品5.22%,化工3.34%,机械1.88%,饮料1.76%,建材、采矿1.74%,纺织1.29%,印刷1.26%,其中它占11.55%。
2008年,成功引进了央企巨头华润集团到富川投资办厂,其中总投资75亿元、2×10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华润(贺州)火电厂将于6月建成发电,总投资9亿元、年产200万吨水泥的华润(富川)水泥厂已于2010年5月建成投产,总投资5亿元、年产20万吨啤酒的华润雪花啤酒厂将于10月建成投产。同时,以华润(贺州)火电厂、华润(富川)水泥厂、华润雪花啤酒厂三大企业为核心创建了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成为贺州市的一号工业园区和自治区林念修副主席担任组长的全区重点工业园区。利用富川丰富的风力资源,引进中国大唐、中国华能、广西水利集团、中国风电等四大集团投资60亿元的长春、龙头、金子岭、朝东等4个风力发电场。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7家。2012年,以华润产业为龙头的富川循环工业开局良好。华润火电厂1号机组试发电运行,华润富川水泥厂满负荷生产;华润雪花啤酒厂已完成主机地下部分基础施工。预计投资150亿元的华润火电厂建成生产后将形成60亿元的年产值,投资13亿的华润水泥厂建成生产后将形成12元亿的年产值,华润啤酒厂建成后将形成30亿元的年产值,相关企业将形成10亿元的年产值, “十二五”期内, 华润富川循环经济产业园将会形成年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清洁能源开发进展顺利,龙头、长春、金子岭、朝东等4个风电场进展顺利。 民国期间,县政府建设科配备专人管理农林行政、从事林业育苗工作,供应造林种苗。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制订一系列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于1964年成立县林业局。1967年改为林业站。1970年冬,林业站的营林事业与森工企业分家,营林与农、牧合并为农林牧服务站,森工企业改称木材采购站;1974年春,林业与农牧业分开,成立林业局至今。1989年,林业局设有林业技术推广站、林政资源管理站、林化站、护林防火办公室、林检科、林业公安股、富阳林业公安派出所、朝东林业公安派出所等。从1982年起,还在全县14个乡镇巾的12个乡镇建立林业工作站。1989年,全县林业系统有干部职工268人,其中技术干部41人。1960年全县进行第一次森林资源普查,至1988年共进行4次森林资源调查。1960年至1982年,有林面积年均增长率仅为1.66%;而森林蓄积量却逐年降低,平均递减率为0.61%。1982年后,有林面积也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是:一、长期以来山界林权不够明确,造成国家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山林纠纷不断发生,二、森林火灾严重。据统计,1964至1989年全县发生森林火灾156次,受害面积12.35万亩,毁林4.92万亩。三、林业投资少。1972年至1979年,林业投资仅49万元,平均每年为7万多元;1980至1985年,林业投资为50多万元,平均每年10多万元,1986至1989年,林业投资为100多万元,平均每年25万多元。198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稳定山界林权,划定社员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1989年,林业产值为479.9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8%。[18]
2012年内投入资金8800万元,实施绿满八桂、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等工程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西岭山保护区管理,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油料作物开发,突出发展油茶、药材等名优特色经济林品种。 富川的畜牧业以饲养牛、猪为主,鸡、鸭、羊、兔、鹅次之。1952年全县畜牧业产值为16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畜牧业发展较快,1989年畜牧业总产值增至1521.49万元,比1952年增长8.33倍,占农业总产值的18.02%;猪存栏数115272头,出栏数为56290头;牛存栏数、出栏数分别为42170头、10472头。民国期间,畜牧业由县政府建设科管理,下设家畜防治所。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县建设科、农林水利科、农牧局等机构,负责管理全县的畜牧业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畜牧业的发展,1979年11月成立县畜牧局。1984年改为畜牧水产局。1989年畜牧水产局下设畜牧兽医站、种畜场、渔种场、水产管理站、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兽医联合诊所等,有干部职工96人,其中技术人员42人。专业民间兽医24人,亦医亦农的村兽医员173人。
2012年出台对黄龙病的防控,扶持温氏肉猪养殖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种猪场建设,加强疫病防治和猪场排放物的环境整治和环保规范,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养猪专业村和养殖户。生猪年出栏80万头,其中瘦肉型猪出栏45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