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消费宏观经济怎么样

消费宏观经济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8-16 08:41:22

1. 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

第一,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今年上半年GDP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5-6.9%的区间。

物价温和上涨,1-8月份CPI上涨2%,涨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5个百分点,PPI上涨4%,涨幅较上年同期放缓2.4个百分点。

新增就业显着增加,前7个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8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万人。

8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在全年预期目标之内。

第二,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亮点较多。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今年1-8月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9%和8.8%,均快于整体工业(6.5%)。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并茁壮成长,“互联网+”推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

供给侧改革效应逐步释放,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2%。

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网上零售增长28.2%,养老、健康、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制造业和民间投资增长加快,内生增长动力增强。

今年1-8月,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7.5%、8.7%,较上半年提高0.7、0.3个百分点。

第三,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持续强化金融监管,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开放。

实施四次降准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颁布资管新规,放宽金融市场外资准入,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货币供应量小幅回升,8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2%,相比去年末上升0.1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平稳较快增长,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11.4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

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稳中趋降。

2. 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

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复苏仍面临较大压力。由于近年来居民杠杆率上升速度较快,2020年更是呈现加速上升态势,导致居民消费复苏十分缓慢。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由2019年末的55.8%上升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的64.1%。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居民杠杆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如果再加上住房公积金贷款以及民间借贷,粗略估算当前中国居民杠杆率已经十分接近美国。另外,2018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低于经济增速,显示居民收入增速仍处于趋势性下行通道。以上均不利于消费进一步复苏。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出现放缓。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鉴于2021年经济将延续复苏,宽松的财政政策将会逐渐退出,中央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都将调降,城投企业融资也很可能出现收紧,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大概率出现下滑。房地产投资方面,鉴于近期房地产监管政策不断升级,房地产企业融资持续收紧,预计房地产投资也将出现下降。制造业投资方面,鉴于国内经济仍将持续复苏,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维持增长。然而,考虑到制造业投资占比相对有限,即便是制造业投资继续增长恐难以对冲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下滑。

出口有望继续保持稳定。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有利于外需继续增长。尤其是拜登政府可能将出台更大力度的财政刺激措施,中国对美出口可能将进一步增多。另一方面,鉴于新兴经济体获得疫苗的难度依然较大,实现大范围接种需要的时间更长,预计2021年产业链供应链很难恢复至正常水平,中国将继续获得来自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替代订单。然而,考虑到当前出口占全球贸易比重已经处于近年来高位,预计难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综合上述分析,由于基数原因中国经济在2021年上半年有望出现高增长,但全年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边际走弱的态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速约为7.5%左右。

3.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有四个目标:长期目标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短期目标则是稳定物价、保证充分就业及国际收支平衡。

拓展资料: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凯恩斯把国民收入和就业人数联系作为中心进行了综合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称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变的阶段。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4. 为什么消费对于经济来说很重要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发展。消费需求之所以是重要的,还在于如果投资不能最终转化为消费,就会造成产能过剩、债务增加、经济萧条。消费是市场行为,是社会经济循环的最终环节。投资虽然具有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GDP的作用,但依然是中间环节。也就是说,由投资所带来的产品和GDP的增加有可能转化为最终消费,也有可能最终不被消费环节所接受。如果投资形成的产品最终不被社会所接受,就会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债务增加、经济萧条。因此,在启动内需时,投资项目的选择一定要从消费出发,服务于消费、落脚于消费。在制度安排上,应有利于消费拉动而不仅是投资推动。

5. 消费对宏观经济发展哪些影响

从理论上说,影响消费的因素就是影响需求的因素。经济学认为,需求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需求有两个条件:一是购买欲望,二是购买能力。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由很多因素构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从社会宏观层面看,一定时期的社会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和人们的收入水平。因为人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是受到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决定或制约的。
(一)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尽管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学通过消费函数来表示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向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

对单个商品消费需求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收入水平成正方向的变动。对于某些低档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动。不过,以上两种情况不是绝对的,会因人、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就是消费者的偏好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消费偏好就是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喜好或嗜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偏好,该商品的就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该商品就无需求或需求小。广告宣传往往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从而改变需求。

对社会消费需求总水平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人们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越高;收入水平越低,消费水平也越低。二者成正比。

考察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人们的工资收入并非都是可以由消费者自由支配的收入,比如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同时,劳动者和居民也会享有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等带来的收入。因此,即使在物价和工资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影响人们消费需求水平的不是劳动者的全部收入,而是可支配的收入。人们可支配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

考察可支配收入对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不仅要考察当期收入的影响,还要考察未来收入的预期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正如价格预期对需求的影响一样,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需求,这是心理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就会鼓励人们消费;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不好,人们就会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

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还表现为社会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西方经济学认为,在人们的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呈递减趋势。这时,为了刺激消费增长而提高居民收入的做法往往不能奏效。但是,如果选择给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则会带来有效需求的增长和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社会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既有利于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二)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和直接因素。我们在前面已经从单个商品的角度分析过价格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这里不再赘述。从社会宏观角度看价格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其他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的物价总水平越高,社会消费水平越低;反之,物价总水平越低,消费水平越高。因为,在人们的收入不变时,物价水平越高,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物价水平越低,货币的购买能力越高。也就是说,货币的购买力与物价水平成反比,而人们的消费水平与货币的购买能力成正比。

一定时期的物价水平是通过物价指数来表示的。物价指数是指本期物价水平对基期物价水平的比率,是用以反映物价涨跌的幅度。反映消费品物价水平的指标是消费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PI)一般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是指报告期与基期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比率,它反映了一国消费品和劳务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幅度,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在一年中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2.3%,那就表示,生活成本上升了2.3%;当生活成本提高时,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现在只可以买到价值97.70元的商品或服务了。可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对于保持和提高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与社会消费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分析到的因素以外,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请学员们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其他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作用。

阅读全文

与消费宏观经济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福田幸福里楼盘怎么样 浏览:593
女人身上有哪些痣影响爱情 浏览:611
女尊男卑的婚姻为什么不长久 浏览:120
美女好漂亮能告诉我你在哪里上班吗 浏览:328
祝福祖国经济好怎么说 浏览:564
后背纹美女吹笛子有什么说法吗 浏览:609
香蜜沉烬如霜和爱情进化论哪个好 浏览:456
健康码如何不显示名字 浏览:530
男命婚姻看哪些方面 浏览:509
建筑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浏览:773
续写故事作文400个字怎么写 浏览:447
男性称呼美女怎么回答比较好 浏览:170
有人说我是大美女怎么回 浏览:489
怎么拯救妈宝男婚姻 浏览:866
天女散花讲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浏览:34
石家庄地摊经济现在什么地方 浏览:838
么么哒爱情是什么意思 浏览:954
不顾故事怎么写 浏览:192
什么因为有你而幸福 浏览:862
绿色九件哪个故事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