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临夏县的经济
2009年,临夏县共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45.77万亩(包括复种面积),其中粮食作物36.67万亩,经济作物3.82万亩。全县粮经饲比例为80.12:8.35:11.53。全县高效日光温室、拱棚累计达到2290座、975个。全县粮饲兼用型优质玉米基地8万亩,优质蚕豆基地2.01万亩,优质脱毒洋芋基地5万亩,双低杂交油菜基地3.01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中药材基地8120亩。实现农业总产值5.87亿元。
2009年,临夏县造林面积为3.93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11万亩,啤特果基地12116亩。
2009年,临夏县新建高效日光温室808座,拱棚350亩,年产各类无公害蔬菜8000多吨。新栽植花椒1.6万亩,累计达到28.6万亩,产量达到2250吨;新栽植啤特果1.2万亩,累计达到3.1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10个,养殖小区10个,养殖园区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10户,大牲畜存栏达到5.79万头,较2008年增长19.88%,其中奶牛存栏达到1.85万头,较2008年增长12%;羊存栏17.43万只,较2008年增长45.13%,出栏11.01万只,较2008年增长9.3%;猪存栏8.12万口,较2008年增长3.5%,出栏7.83万口;鸡存栏68万只,较2008年增长15.74%,出栏67.24万只,较2008年增长25.14%。 2009年,临夏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5所,其中中学20所(高中2所,初中18所),小学20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2所。
2009年,临夏县各类在校学生63599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5745人,初中在校学生20358人,高中在校学生4562人。教职工341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9%。 崔家庄遗址
北塬乡崔家庄遗址,属齐家文化,1947你首次发现,1957年出土文物有多口高颈瓶、双大耳罐、重腹罐等,1963年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山墩
朱家山墩位于临夏县城东北部约90里处,桥寺乡朱家村境内朱家山顶,海拔2000米。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现较为完整。1976年,临夏州、县文物普查队进行调查时发现,在朱家墩村子周围和坡头乡以北的土门湾、曹家洼、大嘴子、东坡和墩把子一带是半山、马厂、齐家等多种文化类型共存的重要原始遗址,面积约有500亩。且在遗址周围发现了一些汉墓。1976年6月15日,临夏县革委会将朱家墩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崔家塬墩
崔家塬墩位于临夏县城东北部约48里处,北塬乡崔家村境内,海拔高2003米。该墩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现较为完整。
梁家山墩
梁家山墩亦称双城墩,位于临夏县城东部约4公里处韩集镇双城村北山顶,海拔2310米。此墩地处老鸦关、土门关、槐树关三关交汇之处之北山巅,“三河四嘴”之梁家山,东临新集镇塘村,南可俯视古罕双城,西与县城相望,北接新集镇杨坪村。
双城
双城又叫白石县,位于县城东约4公里处的韩集镇双城村境内大夏河左岸第二台地。地处老鸦关、土门关、槐树关三关交界处,四周有梁家山、大庙山、太和山、古城山环绕;大夏河、槐树关河、老鸦关河在此会合,形成地理位置独特的“三河四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新集古城
新集古城位于新集镇古城村,地处大夏河谷地,南北1400米,东西1200米,今已无城迹。
城庄古城
城庄古城位于麻尼寺沟乡韩家门,南北约500米,东西约400米,今存部分墙迹。该城系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所置之天成军驻守之城。居老鸦关上游谷地,形势险峻,地理位置重要。
尹集古城
尹集古城位于尹集镇桌子山(亦名古城山)顶部,占地约百亩。今有城墙遗迹,基厚约8米,始建年代无法考证。据民国邓隆诗:“岩邑多兵戈,随处留战迹。西有古城山,传来露骨脉。山巅有遗址,御番自古昔。光绪乙末春,花门造叛逆,乡民无处避,据山造木栅。满山堆骨胳,迄今三十年”。
塘汉墓
塘汉墓在后塘村,位于罕古城(今双城)东8公里处,为砖室墓,出土1件铜弩机及数枚“五铢钱”。
明刘昭墓
明刘昭墓位于民主乡孙家平村老庄社西北侧坟湾。刘氏墓地所在,形似摇篮,墓在正中,座北朝南,上端是刘母余老太夫人墓,其下紧挨着刘昭墓莹,墓地气势若虹,与众殊异。其经历年山洪冲刷,随成沟壕。墓碑、享堂、石兽等遗迹无存,仅有其母余氏墓碑。刘昭墓地现辟为果园,林树茂密,保存良好。 汉族男子娶亲称“娶媳妇”,女子出嫁称“打发丫头”,新郎称“新女婿”或“新人”,新娘称“新媳妇”或“新人”。解放前,男婚女嫁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解放后,提倡婚姻自主,结婚时男女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领取结婚证。但一般需经说媒、相亲、送定茶、送礼、会亲家、添箱、通信、送柜、娶亲、拜天地、摆嫁妆、吃宴席、闹房、回门、吃试刀面等习俗。
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婚姻,同样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习俗如说媒、送定茶、择日子、回门、试刀面等大体与汉族相同,但也保存有自己独特的婚俗。迎娶时男方必须有两名已婚的女客(一般是新郎的姐姐)和两名男客陪同前往,新郎和男客必须骑高大的骏马;女方须有8至12名女客(一名是新娘的姐妹,称押桥)作伴相送,新娘也骑高大、性情驯良的骏马。
婚日上午,男方前往娶亲,迎娶时,先须请阿訇念“尼卡哈”(主婚词),男女双方必须三个以上男子在场商议“尼卡哈钱”(男方给女方的保证金,以防新郎途中变心),商妥后新娘父亲把女方的姓名告诉新郎,并说“尼卡哈就是你的人了”。算是在伊斯兰教教规上正式承认了双方的婚姻关系。念完“尼卡哈”后将男方带来的核桃、枣撒向空中,让众人抢拾,新郎要趁乱出门,动作迟缓者可遭女方亲属的戏耍,亦称“打新郎”。
跑马:将新娘全身用床单包裹,由其兄长抱上骏马,整妆待发前,新郎骑马由好事小伙子鞭策,来回跑经空地,以试其骑马术谓之“跑马”。
送人情:新娘出嫁前,亲朋好友送去衣服、被单、床单之类的物品,表示祝贺,谓之“送人情”,相同于汉族的“添箱”。
夯媳妇:送亲者伴新娘到新郎门前,新娘由其兄怀抱而入,围观者数人尽力挡在门前使其难以进去,此俗一是能新娘之兄,一是察看新娘的本事,若新娘兄不致掉下妹妹,夺门而入,证明哥哥有本事。
尕宴席:结婚头一天设宴待客送新人谓之尕(小的意思)宴席,宴罢男客即回去,女客留下来当晚护新娘,是防闹房时俏皮小伙子们闹的过分,第二天,新婚夫妇起床先淋浴,女方来人给新娘梳头打扮,称“上头”,始以新娘身分拜见公婆及男家亲朋。
大宴席:新婚第二天,男方才大宴双方亲朋,谓之“大宴席”,此日,新娘家一方多为女客,新娘母亲为上客。宴毕,岳母把准备好给新娘父母及兄嫂每人一份礼物,主要以鞋袜为主,称“抬鞋”,抬鞋结束后,稍作间息,再摆宴设席称“拉三日”。宴席期间一律禁烟、酒。
闹公公和夫兄:此为穆斯林有别于汉族特有的婚俗,即迎娶第一天,许多乐于戏闹的人将新娘公公或夫兄用锅灰等颜料涂抹,让其戴上破草帽和黄萝卜制眼镜逗乐,称“闹公公”,次俗旨在增加乐趣。
会亲家:新婚第四日请岳父到男方家,称“会亲家”。
保安族举行婚礼当日,由男方率亲朋数十人的迎亲队伍去迎亲,其中必须有二位妇女参加,并在女家举行祝福仪式,撒核桃、红枣等表示吉祥如意,夫妻和睦,早生贵子,然后由女方送亲队伍将姑娘送往男家,离家时,向行进的后方撒麦、豆、玉米、茶叶等五种物称为“五色粮食”,以示将幸福留给父母家。新娘过门后三日不吃婆家饭,由女方送,以示父母对女儿的关怀。在新婚之夜,村里的人聚集在新人家的院内唱“宴席曲”,有问有答。
东乡族在举行婚礼时,新郎在本家一位长辈的陪同下去女家,先要拿些礼物依次到邻近新娘家族的长辈家拜访,然后娶亲。宴席间新郎要到厨房致谢还要顺手“偷走”一件餐具,表示偷来了新娘家做饭的技巧,使新娘心灵手巧,新娘离家时由双方德高望重者说“高比”(祝词),互相祝贺。新郎、新娘骑马登程后双方的亲朋在适当的地方设茶点招待,并与新郎赛马。新娘到达男家时,欢娶的亲朋齐唱“哈利”,表示祝贺,唱词由宾客们即兴编唱。 临夏县特产有:花椒、大红蒜、蕨菜、党参、当归、大黄等。
② 甘肃临夏怎么样啊,经济、人文等等方面介绍一下
临夏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 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 置州、建郡,古称抱罕,后改导河、河州, 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番古道之重镇, 茶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着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有“河湟雄镇”之称。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 1956年11月19日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 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 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州内山谷多,平地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2000米。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川温和。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四季分明, 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6.3℃,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零下27.8℃,年平均降雨量 537毫米,蒸发量1198至1745毫米,日照时数2572.3小时 ,无霜期137天。
基本情况旅游景点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中南部,现辖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一市七县。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横贯南北。在8169平方公里的秀美山川,生活着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22个民族190多万各族人民。其中,东乡族、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聚居地的全国独有少数民族。
走进临夏,亲近临夏,撩开她朦胧而神秘的面纱,感悟她悠久丰蕴的历史,领略她深厚灿烂的文化,目睹她独特瑰丽的风情,饱览她秀美多姿的风光,您定会惊喜地发现:这是一块神奇迷人的地方。
——这里是“大禹治水的源头”
地图远古时代,华夏大地,黄河暴涨,洪水肆虐,剖腹而生的夏禹,承大任,率民众,凿龙门,辟伊阙,疏“九河”,历经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终息水患,造福苍生。《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这“积石”便是现今临夏州境内的积石关。积石雄关下,遗存至今的“禹王石”,历经岁月沧桑,世事变迁,依然见证着当年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默默称颂着大禹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不朽精神。
——这里是“中国西部的旱码头”
临夏古称河州,是黄河流域上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地区——大河之州自古以来是沟通中原西域经济、政治、文化的纽带。善于经商的临夏人激活了繁荣的市场。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汇纵横、互补有无,素有“河湟雄镇”之称,名列“陇上八州”之首。明代着名的四大茶马司一——河州茶马司就设在这里。多年来,这里茶马互市,商贾云集,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赞曰:“东有温州,西有河州。”
——这里是“民族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彩陶馆临夏是东西文化交融的代表地之一,建筑艺术特色鲜明。走进临夏,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鳞次栉比、风格迥异的民族建筑。绿色茵茵的清真寺,直耸云霄的唤醒阁,独特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使你恍然走进“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世界;红园、东公馆、蝴蝶楼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于一身,独具江南水乡风格。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艺术的完美结合,阿拉伯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巧妙运用,使临夏成为领略民族建筑艺术、了解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胜地。
——这里是“古动物的伊甸园”
临夏是远古时期古生物繁衍栖息的乐园,境内自然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于黄河之滨太极湖畔,形成于1亿7千万年前的永靖恐龙足印化石群,蜚声中外,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遗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均属世界之最;在巍巍太子山下发现的距今1000多万年至200万年的和政哺乳动物化石群, 雄居欧亚,世界罕见,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展览价值,占据六项世界之最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现藏各类化石6000多件。
——这里是“中国彩陶之乡”
临夏是古黄河文化发祥地和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这块沃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存。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半山文化”、“齐家文化”因最早在这里发现而命名。这里是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存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郭沫若先生命名“彩陶王” 的国宝就出土于临夏。
——这里是“中国花儿之乡”
风景区临夏是中国花儿两大体系——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的发源地,“花儿”文化经久不衰。“花儿”是流行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是当地各民族中广为流行的口头文学形式。河州“花儿”曲令之多,位列世界山歌之最。在临夏,你可以听到最地道的“花儿”。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山间小道,处处飘荡着“花儿”美妙的旋律。每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歌手云集,人潮涌动,一片“花儿”的海洋。200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考察后正式命名临夏州为“中国花儿之乡”,康乐县、和政县分别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前不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在临夏成立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旅游资源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遗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发掘出的古动物化石以其数量、品种、规模和完整程度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境内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址鳞次栉比,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彩陶王”,被誉为“中国的彩陶之乡”。全州共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07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3处。较为知名的有炳灵寺石窟、“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等。这里是民歌“花儿”的发源地,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临夏民族风情浓郁,是古羌族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特别是伊斯兰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穆斯林群众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国民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2008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78.59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68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67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24亿元,增长17.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6:28.6:44.8调整为23.8:30.1:46.1。全州人均生产总值3971元,增长14.2%。二、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推力,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2.7%、30.2%和57.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4.1和7.8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其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43.55%。
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08年,全州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36.32万亩,粮食总产52.5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玉米、马铃薯、双低油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148.31万亩,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2.8%。扶持发展设施农业,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新增日光温室2200万亩、塑料大棚1500亩。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州造林16.35万亩,义务植树545.3万株,新建绿色通道380.8公里;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新增花椒种植面积2.55万亩、啤特果3.07万亩、育苗1.1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72个、规模养殖场184个,全州大牲畜存栏、畜牧业产值、肉类总产量分别增长5.04%、8%、8.85%。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良好。实施73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解决了1.26万绝对贫困人口和4.5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强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永靖省级试点县和9个省级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任务。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产生活条件,农田水利、农村道路、人饮工程、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取得较大进展,新修梯田5万亩,完成0.6万亩的东乡南阳渠田间配套建设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硬化农村公路556公里,解决15.51万人的饮水安全和1.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建成沼气池1.6万座。加大劳动培训和输出力度,全年培训劳务18.52万人,输转劳务45.3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94亿元,增长27.9%。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2008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7.71亿元,增长1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14亿元,增长11.1%。按隶属关系分,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75亿元,下降3.1%;省属企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增长11.4%;州县属企业实现增加值4.92亿元,增长33.6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51.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51亿元,增长7.0%。在支柱行业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5.69亿元,同比下降0.03%;化学原料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4.69%;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实现增加值0.73亿元,同比增长1.45倍;饮料酒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15亿元,同比增长10.22%;食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34亿元,同比增长18.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8%;工业产销率为97.73%,比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9242元/人,比上年提高14489元/人。
临夏回族自治州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96亿元,同比增长16.8%。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成效显着。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7亿元,比上年增长64.95%。按投资主体分,中央投资1.1亿元,下降25.17%;省属投资17.48亿元,增长1.57倍;州县属投资34.09亿元,增长44.08%。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7.05亿元,比上年增长70.8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27.63%。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58亿元,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22.19亿元,增长59.28%;第三产业投资24.28亿元,增长1.29倍。重大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全年在建重大项目20个,本年完成投资22.4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2.59%。
交通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4341.49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212.27公里。货运周转量3.42亿吨公里,增长2.71%;客运周转量3.58亿人公里,增长9.78%。邮电业务总量3.53亿元,增长12.2%;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5.99万户,增长3.76%;移动电话用户29.1万户,增长5.5%。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17.66部。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2亿元,同比增长19.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8.4%,出口创汇20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3%。接待国内外游客144.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27.4%。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金融保险平稳运行。全州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23亿元,增长20.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9亿元,增长27.97%,全年财政支出51.03亿元,增长38.84%。各类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114.35亿元,比年初增长26.59%;贷款余额54.12亿元,比年初增长29.57%。财产险保费收入5460万元,增长22.34%;寿险保费收入5451万元,增长41.0%。
基础设施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显着改善。全州新开工项目290项,完成投资22.5亿元;续建项目794项,完成投资23.8亿元。兰州-临夏-甘南铁路被纳入全国铁路建设规划,总投资15.7亿元的折达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康临高速公路、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期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东乡县锁达路改建、和政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建成。狠抓生产财源性项目建设,实施了刘化集团年产20万吨低压合成氨、和政县陇滇公司钢材生产一期工程、永靖县年产2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线、广河县宏良皮业公司二期工程、东乡县达板万吨彩色铝型材生产线等项目。加强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盐锅峡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永靖县、临夏330千伏输电工程建设进入前期工作。加强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临夏回民中学教学楼、5所明德小学,州妇保院门诊楼暨传染病区、和政县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签约招商项目91个、资金60.7亿元,到位资金17.33亿元,项目履约率84.5%。最近,根据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开展了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已落实项目60个、资金1.79亿元。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永靖县古城新区、广河县城河北新区开民项目顺利启动,和政县县城开发、积石山县县城市政建设、临夏市大夏河南岸综合治理和工业园区建设、康乐县县城滨河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进展顺利。狠抓小城镇建设,确定39个集镇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建设。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4.7%、5%,刘化公司、临夏市两个污水处理厂实现了达标排放,饮用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
社会事业临夏回族自治州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给24.6万名小学生、7.3万名初中生免除了杂费、免费发放了教科书;对5711名职校生发放国家助学金428万元;争取到国家助学代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108万元,资助了2038名高校贫困生。狠抓“两基”攻坚,广河县、和政县“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全州高考本科上线1452人,增长54.3%。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48所乡镇卫生院、52个村卫生所(室)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为128所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5318台(件);狠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4.67%;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健全应急预案,充实应急队伍,加强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及时处置各种疫情和突发事件。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0个“农家书屋”;东乡族擀毡技艺、米拉尕黑、永靖七月跳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60项,共取得科技成果22项,其中20项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新选派246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控制目标,“少生快富”工程全面实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举办全州体育运动。
人民生活临夏回族自治州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8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847元,同比增长15.8%。城乡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镇恩格尔系数37.5%,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7%。积极扩大就业,全州新增就业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3.91%;登记核实城镇零就业家庭126户,实现了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万人、8.4万人、4.9万人、0.9万人。全州23.71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4平方米。
浓郁的穆斯林风情临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109.7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6.2%。伊斯兰教在临夏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远影响,早在唐代,伴随着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声,伊斯兰教在这里开始扎根,历经宋、元、明、清广泛传播,这里逐渐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繁盛之地。回族是临夏穆斯林中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现有62.7万人;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居住地的两个少数民族。临夏穆斯林各民族在衣着、饮食、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和喜好、风尚、禁忌等方面,都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伊斯兰风格,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每年到麦加朝觐的临夏穆斯林近千人,一年一度隆重热烈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临夏穆斯林的传统节日。
风景保护区遍布全境的伊斯兰特色建筑是临夏穆斯林风情的一个重要体现。这里清真寺和拱北(先贤陵)建筑风格独特,主要有中国古典式建筑、阿拉伯风格式建筑、中阿混合型建筑三大类型,现代建筑技术不断融入。境内现有清真寺2614座,拱北143座。
独具特色的清真饮食是临夏穆斯林风情的又一体现。不论是三泡台盖碗茶、发子面肠、酿皮子、甜麦子和油炸食品等风味小吃,还是扣牛肉、东乡手抓羊肉、糊羊肉、粉丝鸽蛋、羊肉葫茄等传统菜肴都做工考究、色香味美。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走南闯北临夏人的足迹,临夏清真饮食在祖国各地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