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四大板块
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
1、辽宁中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工业和门类齐全的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等。
2、京津唐地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山东半岛。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加快石油化工和海洋产业的发展。
4、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等支柱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闽南三角洲地区。以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目前接纳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7 、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
8 、红水河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本区域可建成全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9 、哈尔滨—长春地区。本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1 0 、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也是东部耗能产业的良好接纳地。
1 1 、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本区水陆交通方便,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1 2 、陕西关中地区。重点考虑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是接纳东部地区纺织工业向西转移的理想地区。
1 3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在接纳东部地区有色冶金、石油化工、化肥向西转移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1 4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
1 5 、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主要发展能源、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化肥工业。
1 6 、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主要开发水电,发展磷肥、炼铝工业。 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3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
1. 长江中下游经济带: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
2. 黄河中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
3环渤海经济圈: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
4.东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
5.南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 针对国内经济圈划分比较盲目随意,综合权衡区域经济发展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为基础应和核心,形成八大经济圈。 即:
1. 大长三角经济圈;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长三角经济圈。包括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山东半岛为核心的泛渤海经济圈。过去提出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但根据经济联系,辽宁省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内蒙东部联系更密切,和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经济圈未包括辽宁。山西省虽划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联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内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东半岛联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划进来。为了跟环渤海经济圈相区别,所以提出泛渤海经济圈。
3. 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2003年时提出叫泛珠三角经济圈,现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变为大珠三角经济圈。
4. 东北经济圈;以辽中南为核心的东北经济圈。
5. 海峡经济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台北为核心的海峡经济圈。我们要和平统一,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要统一起来,此外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和台湾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所以我们把台湾海峡西岸共同构成海峡经济圈。
6. 中部经济圈;以长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为核心的中部经济圈。中部经济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经济圈;以川渝城市群为核心的西南经济圈。
8. 西北经济圈。以关中为核心的西北经济圈。 城市群有三个特征:第一是有若干个大都市为核心,第二是交通非常的便捷,第三是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根据2007年的数,这十大城市群土地面积占全国的土地面积11%,居住的人口超过了1/3。创造的GDP超过了2/3。这说明我国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当中的地位非常高。
现在城市群GDP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但是人口仅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这说明我们的人口和GDP是不相适应的。如果城市群人口能够成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那么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比较容易实现。
东部六个城市群
1.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9个城市,实际上有11个城市,另外两个是香港和澳门。珠三角城市群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2.海峡西岸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市为中心。
3.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共有16个城市。、
4.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有10个城市。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八城市。
5.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是“10+2”模式,以北京天津为中心。、
6.辽中南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有10个城市。
中部两个城市群
7.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有12个城市。
8.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有9个城市,以郑州为中心,
西部两个城市群
9.川渝城市群
川渝城市群共有15个城市,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中心。
10.关中—天水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以西安,天水为中心
其他城市群
“十二五” 正在发展中的其他6大城市群
1. 以长株潭为中心的湘中城市群
长株潭比较特殊,未列入十大城市群是因为:区域人口和城市数量以及经济的总量未进入前列,其次是因为这三个城市表面上看是三个行政区,实际上距离很近,而且相互之间已经不是独立的城市个体,是多个组团的一个城市,其未来将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包括更多的城市在内的湘中城市群。
2. 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
3. 以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的城市群(即吉长都市圈)
4. 以哈大齐为中心的黑龙江东南部的城市群
5. 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城市群
6.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部城市群
⑵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几种形式
经济一体化有五种形式,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特点:
1、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西欧向其他地区延伸
2、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经济一体
化实际进展缓慢
3、多数区域经济一体化处于低级阶段
4、环太平洋地区经济一体化后来居上
5、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成基础发生突破性变化35
6、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互交织,成员省份交错重叠
7、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开始出现
8、区域经济组织凸现两大趋势:
第一,欧盟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二,出现了更加松散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9、发展速度较快
10、经济贸易集团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
易体制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
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同生共举的"共返拦生现象"。
(2)区域经济包括哪些主体扩展阅读:
经济一体化形式:
根据各参加国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及它们的目标要求,有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等多种形式。
(1)特惠关税区:
特惠关税区又称优惠贸易安排,是指在成员国之间相互给予关税减让的优惠待遇。特惠关税区的税率比最惠国税率还低,但成员国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关税存在,它是发展程度差森低、最松散也最易行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形式。
(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但对区外国家仍保持各自的关税和限额。
(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同盟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
(4)共同市场: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联盟。
(5)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和最高级的形式。它要求其成员漏庆胡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是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联合。经济一体化不但是世界经济的特有现象,而且是当代世界经济的特有现象。它反映了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一般地说,经济一体化只能在相同类型的国家间实现,相似的经济机制和经济制度是构成一个新的经济体的基础。在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国家之间,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是最基本的内容。这一过程会对一体化组织的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及两种不同的效应,因而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一种特有机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⑶ 主要区域经济组织有哪些
世界区域经济组织包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独联体经济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澳新自由贸易;黑海经济合作区;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阿拉伯合作委员会;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经济合作组织;安第斯集团;维谢格拉德集团;中美洲自由贸易区; 南锥体共同市场;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等22个组织。
欧洲联盟
成立于1995年11月1日,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截止2014年欧盟共有28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为创始成员国,于1951年结盟。此后,丹麦、爱尔兰和英国(1973年-2016年),希腊(19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1986年),奥地利、芬兰、瑞典(1995年)先后成为欧盟成员国。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扩盟,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十个国家同时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入盟。此外,欧盟还启动了与冰岛的入盟谈判;将土耳其、马其顿、黑山列为欧盟候选国;与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波黑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
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就英国应该继续留在欧盟还是脱离欧盟进行抉择,脱欧派胜出,英国将成为首个脱离欧盟的国家
北美自由贸易区
成立于1992年8月12日,总部在华盛顿,成员国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亚太经合组织
成立于1989年11月,成员国和地区有21个,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韩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
独联体经济联盟
成立于1993年11月,总部在莫斯科,有12个成员国:白俄罗斯、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东南亚国家联盟
成立于1967年8月7日,总部设在雅加达,现有成员国10个,包括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成立于1960年1月1日,总部在日内瓦,成员国有挪威、冰岛、瑞士、列支敦士登。
澳新自由贸易
成立于1990年7月,成员国有澳大利亚、新西兰。
黑海经济合作区
成立于1992年6月25日,总部设在伊斯坦布尔,成员国有9个: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亚美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成立于1985年12月,总部在加德满都,成员国有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海湾合作委员会
成立于1981年5月25日,总部设在利雅得,现有成员国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
阿拉伯合作委员会
成立于1989年2月,总部在安曼,成员国有埃及、约旦、伊朗、也门。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成立于1989年2月,总部设在拉巴特,成员国有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
经济合作组织
成立于1985年,总部设在德黑兰,成员国有10个: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安第斯集团
成立于1969年10月,总部在利马,成员国有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爾尔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维谢格拉德集团
成立于1991年2月,总部在维谢格拉德,成员国有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中美洲自由贸易区
成立于1993年2月,总部在圣萨尔瓦多,成员国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
南锥体共同市场
成立于1991年3月26日,总部在蒙得维的亚,成员国有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成立于1981年3月,总部在蒙得维的亚,成员国有11个 ,包括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爾尔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墨西哥。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成立于1975年5月28日,总部在阿布贾,成员国有16个,包括佛得角、冈比亚、几内亚比绍、塞内加尔、几内亚、加纳、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尼日尔爾尔、尼日尔爾利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马里、科特迪瓦。
西非经济共同体
成立于1974年1月1日,总部在瓦加杜古,成员国7个,有贝宁、马里、尼日尔爾尔、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成立于1992年8月17日,总部设在哈博罗内,成员国有14个,包括安哥拉、刚果(金)、赞比亚、坦桑尼亚、马拉维、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莱索托、斯威士兰、毛里求斯、塞舌尔。
上海合作组织
成立于1996年4月26日,总部设在上海,成员国有六个,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⑷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