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特区制度
法律分析: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五十六条 第一款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❷ 经济特区都有哪些优惠政策
范围: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南省。
1、特区企业减税。特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和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济的外国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特区银行减免税。特区内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经营期10年以上,减按15%征收所得税;并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免税,第二年和第三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3、老市区特定企业减税。在特区内的老市区,设立从事技术、知识密集项目;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回收期长的项目;能源、交通、港口建设项目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征收所得税。
4、老市区企业减税。在特区内的老市区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征收所得税。
5、特区服务性企业减免税。特区内的服务性外商投资企业,投资500万美元、经营期10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二、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6、特区企业减免税。特区各类企业,从事生产性行业,经营期10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7、外商分得利润免税。特区内合资企业的外资方,从企业分得利润汇出境外时,免征所得税。
8、出口企业减税。特区内外商投资产品出品企业(出口产值占70%以上)减按10%征收所得税。(细则第75条)
9、海南特区企业减免税。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从事港口、码头、机场、公路、铁路、电站、煤矿、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农业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15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1年至5年免税,第6年至10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2)经济特区国家怎么支持扩展阅读:
特区发展
一、制度兼容、演进与经济绩效
正式制度的目标取向与组织中个人的利益偏好是否一致决定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否兼容,两者的兼容与否决定了组织和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大小最终决定了经济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激励、监督费用和强化成本三方面进行。
一是当一个组织的正式规则与子群体中的成员的偏好和利益一致时,将会大大提高组织的经济绩效。组织中的成员受到一种自我激励,这种激励通过正式制度的确立而更加明确。而当博弈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一致时,它们将相互强化。
二、WTO规则与特区制度兼容、经济绩效
加入WTO,中国面临WTO规则与中国现存制度的兼容问题。提高制度的兼容性,增强整个制度的经济绩效已成为当务之急,即使中国的经济特区也不例外。
WTO规则的变迁、演进具有“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双重性质,是两种正式制度的制度结晶体。但对加入WTO者来说,则明显具有“强制性变迁型”正式制度的特征。
尤其对市场经济不发达国家即发展中国家这种表现更加明显,而加入WTO者本国原有的制度则具有非正式制度的特性。因此,两者既存在着相容的可能性,也存在着不相容的可能性。
三、强化经济特区的制度兼容性,保持经济特区的高绩效
与WTO正式制度比较形成的各国的制度虽属“非正式制度”,但各国的制度又存在着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分。
加入WTO国家的制度兼容,将面临WTO规则与本国的正式制度兼容和与本国非正式制度的兼容两方面的难题。而由于WTO制度具有“强制性变迁型”正式制度的特性。
决定了加入WTO国家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均居于屈从地位,并应努力改变本国现存制度,以适应WTO制度,强化整个制度的兼容性,达到加入WTO提高经济绩效的目的。
❸ 深圳经济特区为什么能成功,是否有可复制的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是由多方面因原因共同影响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根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所以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以至于现在深圳发展为一个非常发达的城市,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也极力的支持和关注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为祖国的进一步建设做出了相关的一些具体建设性内容。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了解经济特区发展取得的一些巨大成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方便自己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性,全国各地都应该向经济特区学习学习他们的一些发展情况和经济要领,让自己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而且对于深圳经济特区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30年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理念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深圳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而且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
中央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经济特区的大胆尝试,先行先试发挥作用,所以现在政府对于经济特区的发展非常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达到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是完全重重正确的重要,做出新办经济特区的决策也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是必须要经过一些具体改革创新的,所以深圳在发展的同时勇于改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现在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应该办得更好,所以经济特区在发展的同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指导方针。
主要原因是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扬了改革开放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区人民艰苦奋斗,而且积极的进行生产,大力生产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都是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深圳经济特区的不断发展,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进步。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所以要想让中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要更好地让这些经济特区的建设有利于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可以更好进行更好的诠释。
(3)经济特区国家怎么支持扩展阅读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阳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深圳经济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
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
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
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479.15亿元。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2009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后,深圳市高层正加紧研究该《方案》的3年分步落实规划。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即将原属关外的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纳入特区之内。如果获得批准,深圳特区的总面积将由2009年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❹ 深圳经济特区初期是靠国家“输血”维持的吗
深圳是试验田,不靠国家。主要是地理位置,汕头也是特区试验田,但经济不如深圳。
早期深圳的资金都是靠广东华侨,那个时候国家不会往这砸钱,只给了政策。广东人闯出一条发展道路,推广到全国。“保守派”见到开放的好处多,所以也走这条道路。我们不能磨灭广东对国家的贡献,没有广东,没有香港,改开还要折腾好几十年。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此后一直未再有新区设立。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是中国新一轮的改革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