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观经济学那些模型最重要
模型啊,
带模型名字的有:蛛网模型
垄断的又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
有图像和函数的那种
供求模型
(不)完全竞争的厂商生产均衡
既定收入消费最优化模型
‘贰’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要素供给理论、市场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五大部分。
核心思想:在自由市场体制下,人们的自利决策能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场失灵的一些特殊场合,则可以通过政府规制改善公平与效率。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微观经济学的模型有哪些扩展阅读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
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叁’ 经济模型有哪些基本假设
西方经济学有三个基本前提假设:第一个基本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或最大化原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第二个基本前提假设是信息完全假设。价格机制是传递供求信息的经济机制,信息完全假设具体体现在自由波动的价格上。最大化原则加上完全竞争假设才能推导出信息完全假设。第三个基本前提假设是市场出清假设,它与前两个基本前提假设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是前两者的逻辑推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围绕着对这三个基本前提假设的反思而展开。
‘肆’ 微观经济学包括什么
包括均衡价格、消费者、消费者行为理论。具体分析如下:
1.均衡价格理论纯竞争市场经济只是一个理论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有其他因素,包括政府扶持价格、限价、税收和补贴等。我们可以用均衡价格理论来评估它们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2.消费者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准则和目的对可见需求的影响。 GOSEN、Jevons和Walla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定义了消费者需求,首次发展了消费者理论,然后Marshall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 Sletzky 于 1915 年提出了效用最大化需求的一系列性质。 Hicks、Allen、Hotelling、Wald 等人继 sletzky 1934 年至 1944 年的工作后进行了深入研究。效用理论的基础在几个方面得到了深化: Fisher帕累托用序数效用代替了基数效用; Frisch和aert提出了基数效用的公理化处理;萨缪尔森在 1938 年提出了明确的偏好。
3.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在商品价格固定、人们的收入和爱好固定的条件下,为了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在市场上做出商品购买决策和购买活动的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是研究生产者在要素价格固定、制造商生产成本固定的条件下,为了使利润(给定成本,产量最大;给定产量,最小成本)最大化而在市场上做出要素购买决策和进行生产活动的理论。货币资本总额。
4.福利经济学是192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创立的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福利经济学于 20 世纪初在英国形成。 它经历了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两个发展阶段。 前者以基数效用理论为基础,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庇古。 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中,他首次系统地论证了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可能性; 后者基于序数效用理论,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帕累托。 他首先研究了“聚合体效用最大化”的问题,提出了“帕累托最优条件”。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注重实际应用,西方主要经济学家都参与其中。
‘伍’ 经济学有那些模型
1、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综合分析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数量依存关系 (特别是分析和考察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产品生产与消耗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它由投入产出表和根据投入产出表平衡关系建立起来的数学方程组两部分构成。
投入产出模型的种类很多,从计量方法分,有实物模型和价值模型,动态模型和静态模型; 从范围上分,有全国模型、地区模型、地区间模型、部门模型和企业模型;从内容上分,有产品模型、固定资产模型、劳动模型等; 从任务上分,有计划模型和统计模型等。
2、价格模型
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用于宏观经济的常见的价格模型有三种:利用投入产出关系建立价格模型;宏观经济线性规划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3、供应和需求模型
供应和需求是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描述顾客和生产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管理模型中的基本因素是供应曲线、需求曲线、均衡价格、均衡数量、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4、卡特尔模型
卡特尔模型(Cartel)是一种正式的串谋行为,它能使一个竞争性市场变成一个垄断市场,属于寡头市场的一个特例。卡特尔以扩大整体利益作为它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卡特尔内部将订立一系列的协议,来确定整个卡特尔的产量、产品价格,指定各企业的销售额及销售区域等。 卡特尔常常是国际性的。
5、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现代汇率理论中最早建立、也是最基础的汇率决定模型。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Frenkel、P·Kouri、J·Bilson等人。它是在1975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被提出来的。 弹性货币法的一个基本思想: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陆’ 微观、宏观经济学中的模型都有哪些
主要有微观部分:供给与需求模型,效用基数与序数模型,厂家生产模型,生产成本模型,劳动背弯曲线模型,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供求模型,垄断市场价格与产量模型,垄断竞争市场价格产量模型,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模型,
宏观部分:SNA模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经济周期模型,索洛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柒’ 微观经济学中 收入-支出模型与IS-LM模型 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1.经济学中画图跟数学不一样,数学上,横坐标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因变量,经济学这刚好相反。那个什么供给和需求曲线是两个经典代表。至于原因吗,老师说可能是某年某月某日某位着名的经济学家一不小心画成那样了,就沿袭下来了,没什么特别的含义。
2.消费包括私人和公共两部分,和投资一样。zf支出增加,公共消费肯定增加,这个增加了,就相当于大家收入增加了,因为zf的支出肯定会变成企业或个人的收入,因为他要买东西啊,企业生产多了,雇的人多了,工人收入就多了,所以私人消费也增加了。从公式角度来说:y=c(y-t)+i+g,g增加了,y就增加了,然后c就增加了。
至于利率上升消费增加这个问题,你问的不对,在宏观经济学里,那个is-lm模型,利率与y相关,肯定还是y的变化引起消费的变化。以后你学习国际金融后,对于利率如何影响消费会有更深的理解。
3.短期中,当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占有货币市场的一部分货币量,使得利率上升,增加了私人支出的成本,所以挤出效应大于0,因为此时为实现充分就业,私人仍有可利用的资源用于扩大支出(投资或消费),所以挤出效应小于1.
长期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占据了可利用的资源,而此时私人支出减少了相应的可利用的资源,从而挤出效应为1.
最后,我个人觉得高鸿业的书不适合作为初学者的入门书,不仅如此,所有中国人写得书都不咋地。推荐曼昆《宏观经济学》、多恩
布什《宏观经济学》希望能帮到你。
‘捌’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主要的理论和模型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
需求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