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后苏联对东欧的经济重建措施是什么
莫洛托夫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它是在1947年由苏联所创立的经济互助组织,是一项参与国与苏联的双边贸易协定,协助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目标是提供重建物资援助给东欧国家,协助东欧各国重建经济,务求令其卫星国在政治及经济上与苏联看齐。
苏联外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在政治因素考虑下拒绝了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因此在铁幕下的东欧国家不能加入马歇尔计划。为了避免东欧国家参与马歇尔计划,莫洛托夫决定推出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可被视为苏联版本的马歇尔计划,旨意反击马歇尔计划。这能使欧洲国家不再一面倒依靠美国的经济援助,及可以与苏联进行更紧密的贸易。莫洛托夫计划最终扩充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Ⅱ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是怎样的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原是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间进行经济合作和贸易联系的国际经济组织。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有欧、亚、拉丁美洲国家参加的跨地区的经济和科技合作组织。它的成立和发展是苏联和其他成员国之间在战略上和经济上互有需求的结果。 成立的背景、成员国和主要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多数东欧国家都是比较落后的农业国或农业工业国。大战后,东欧各国普遍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战争的洗劫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争夺走了2000多万苏联人的生命,破坏了1710个城市,毁灭了被占领区所有城市住宅总数的一半,70000多个村庄变成废墟,60000多公里长的铁路线被毁。
会议指出:“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西欧国家的政府实质上在封锁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的贸易关系,这是因为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侵犯它们各国主权及其民族经济利益的,因而不能听从这一计划的控制。”会议确定经互会是欧洲地区的组织,它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交流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制定有关科技合作方面的措施和技术援助,实行在原料、食品、机器、设备等方面的相互协作等。
Ⅲ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些形式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有以下四种形式。
1、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同盟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
2、经济联盟。
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和最高级的形式。它要求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
3、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
4、共同市场。
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联盟。
(3)经济互助委员会活动有哪些扩展阅读:
全球经济一体化案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首先是在2000年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被提出的。2001年3月,双方正式成立联合专家小组,对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经济效应及中国入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此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磋商,在2001年11月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正式达成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紧接着,双方于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构架。
根据该协议,自由贸易区将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其中关于货物贸易的谈判将从2003年初开始,2004年6月30日前结束;
关于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谈判将从2003年开始,并将尽快结束;在经济合作上,双方商定将以农业、信息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促进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为重点,并逐步向其他领域扩展。
在此基础上,2003年10月1日起,中国和泰国开始执行蔬菜和水果零关税协议。另外,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总体框架下的“早期收获”方案开始实施,谷物、乳品、蛋、饮料等产品将率先降低关税;从2005年1月1日起,包括钢材、机械配件、棉织品、肥料、化工品等将开始降低关税。
Ⅳ 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经互会起初被确定为欧洲地区的组织,1962年对章程作了修改,规定非欧洲国家也可以加入。到80年代,经互会共有10个成员国:苏、保、匈、波、罗、捷、民主德国、蒙古、古巴、越南。阿尔巴尼亚于1949年2月参加,1961年12月起停止参加经互会的一切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出席经互会的一些会议。
经互会的主要机构有:经互会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执行委员会,为执行和管理机构,合作委员会,受执委会领导,现已设立计划工作、科学技术和物资技术供应等合作委员会。
经互会的合作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初期主要是进行贸易,5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协调国民经济计划扩大到生产领域的合作,推动生产的“国际分工”;70年代以后,主要合作形式为实行“经济一体化”。
国民经济计划的协调是经互会的重要活动方式。1954年经互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开始对各成员国的五年计划进行协调。1971年经互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的综合纲领》。它进一步规定:对经济政策进行磋商;编制对经济、科技的预测,协调长远经济规划;改进对五年计划的协调工作等。1984年6月举行的经互会最高级会议上又规定,首先协调各国在社会主义国际分工中实行专业化的基本方向,增加最重要商品相互供应的措施等。
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开始于1955年,到1985年已签订多边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协定有150项,双边专业合作协定达1000多项。
科技合作是经互会活动的主要方面,形式是协调科技政策和科技研究工作。经互会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在70年代制订了关于各成员国在1980~1990年的科技合作基本方针,共涉及182个科技问题。1985年12月,经互会第四十一次(非常)会议讨论并通过了《2000年前经互会国家长期科技合作综合纲要》,规定在2000年前,经互会国家要在国民经济电子化、综合自动化、原子能动力、新材料新工艺、生物工程五个最先进的科技领域有个突破性的发展,并确定92个科研课题。目前共有1500多个科研组参加完成《纲要》的工作,已联合研制出近400种现代化的新产品。
在对外贸易方面,经互会成员国之间除签订双边年度贸易协定外,还签订长期贸易协定。各成员国的生产合作和其他经济联系是通过贸易渠道结算的。随着相互合作的发展,相互贸易额有较大增长,1950年约45亿卢布,到1983年达1660亿卢布,比1950年增长36倍。贸易结算通过“集体外汇”即转账卢布进行。每个转账卢布的价值为0.987412克黄金,但不以货币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