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看待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针对这种形势你认为中国当务之急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包括全球疫情的持续影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气候变化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对全球基兆庆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了许多国家的经济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形猜含势。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 加强国内市场的建设和支持,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市场活力。这可以通过加大对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来实现。
2. 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和科搏握技进步,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3. 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4.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以稳定全球经济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5. 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和风险控制,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
总之,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这些措施需要注重国内市场的建设、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等方面,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⑵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该怎样做
1.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4.积极学习、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5.积极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⑶ 如何认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三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当前,应从两方面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一是要处理好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与此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必须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一方面,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二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当前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第一,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当前,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力争使物价涨幅在后几个月降得多一些,为今后一个时期稳定物价创造条件.
第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内需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经济增长速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力量,完善促进消费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鼓励发展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业态,促进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同时,要高度重视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措施稳定外需,避免出口大幅回落对工业生产、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第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力求取得更大进展.调整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先决条件.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等突出困难,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要遏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第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积极构建居民收入和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机制.
⑷ 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世界经济形势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态势。当前世界经济前景复杂多变,我们在继续保持扩大开放的同时,也要认清开放红利在全球经济环境趋紧的形势下边际收益递减的现实。尤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前景不容乐观所带来的贸易摩擦之增多,会对中国商品出口以及资本走出去产生相当的阻力。
在此状况之下,必须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立足点依托于国内。对外开放要一如既往加大力度,对内深化改革更要砥砺前行。事实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及区域差异所产生的发展压差,如水之就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程序中,会引致资本、劳动、技术等按市场需求合理转移。这样一个过程,至少十几二十年的时间,仍会是一个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在国内会自然形成一个雁阵模式,东部沿海地区在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自身成熟的产业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带动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程序。之所以说中国经济具有韧性,一个根据就在于中国地域幅员辽阔且产业型别多样,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业不兴那业兴。中国经济的支撑并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
利用城乡压差,关键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硬体建设方面,农村道路水电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村庄社群的国土整治,需要相当大的投资。特别是加快农村网际网路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居民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体环境。二是在资本支援上,要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盘活农村资本,让农村资本流动起来。三是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民生工程建设。通过财政补贴及增加转移支付,有针对性地推动中西部特别是贫困地区民生建设,为地方经济长远发展增加人力资本支撑。
摘自网络文库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程序,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 *** 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政治改革过程面临更大的困难、矛盾和风险,孕育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
第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文化与思想观念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政治不稳定
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络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存在着“蝴蝶效应”,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带来中国社会的经济波动与政治不稳定。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方式和特点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连结,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程序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 *** 巨集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程序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 *** 主义的严重氾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 *** 承担,通过巨集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 *** 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 *** 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 *** 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 *** 巨集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资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资讯的释出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资讯不平等和资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
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络,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影响的方向上是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第二,在影响的内容上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充套件的一体化发展态势。第三,在影响的机制上是结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络、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第四,在影响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并存。第五,在影响的趋势上是政治稳定与政治不稳定交替发展。我们以新的姿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是回应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不稳定挑战的必然选择。这是一种“冲击—回应”互动关系,其运动轨迹和结果总的说来就是一种“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断回圈发展以至无穷的过程。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选择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和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选择。
一是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这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当前,必须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与高度,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及其意义。
二是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社会政治稳定的政策调整,这是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
三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创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体制,是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首先,坚持走制度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其次,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步伐。要及时抓住当前世界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在2010年左右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文化新型体制。要立足全球,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纽带,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文明,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和完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再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全面参与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国际经济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创造世界各国人民的平等、多元、共赢的发展新格局,推动人类文明的和谐与进步,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方向。
今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三期”(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 *** 政策消化期)叠加的国内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着力发挥市场作用,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经济执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
一、经济执行仍处在合理区间
第一,经济增长平稳。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69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同比增长7.5%,连续10个季度执行在7%8%的区间。虽然经济增速比去年全年7.7%的速度略有回落,但考虑到生产要素支撑能力的变化,以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基数,7.4%的速度并不低,而且7.4%的速度不仅高于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其他金砖国家。
第二,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是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就业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体现。近两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小幅减少,同时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加上积极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70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同比增长1.8%,增加307万人。这与多数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今年上半年,主要食品供应较为充足,消费品市场供求大体平衡,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3%,各个月份基本上是在1.8%和2.5%之间平稳执行,远低于全年物价总水平调控目标。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然较高,南非、巴西、印度、俄罗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都在5%以上。
第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5元,同比名义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780元,同比名义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96元,同比名义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9元,同比名义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范围内,没有越出上下限,经济执行仍处在合理区间。
二、结构调整稳中有进
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经济执行处于合理区间的有利时机,有序有力推进改革转型,既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市场力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又用好 *** 这只“看得见的手”,主动作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取得新的进展。
第一,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增速高于一、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6.6%。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而且占GDP的比重也超过第二产业,这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经济缓中趋稳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由原来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将对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其他方面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同时,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再获丰收,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
第二,需求结构有所改善。在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出口增速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内需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2.9%。而且,在投资增速有所回落的情况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
第三,收入分配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一方面,总体居民收入增速相比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分别高出2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在提升的。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第四,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今年上半年,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上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2%。
经济下行,中央又十万亿基建救市,一切同零八年一样,只是这次加上外资流出,形势更坏!
你要写论文吗?如果不写论文,对我们个人而言,意义不大。省心省力比较好。
你去看一下总理的报告。
我认为目前困难还是很多的哦,高速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创新改革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人口老龄化与保险金不足的矛盾,垄断经济市场化与稳定的财政收入矛盾等都是以后遇到的困难。总理都有一定的解读,相信我们还是会有好的结果。
一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
展,中国综合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上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此在2010年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大量的 *** 支出的支撑下,从国内角度出发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正增长。目前国民经济总体形势良好,继续朝着巨集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脆弱的市场信心更不易恢复,极易导致国际外汇、证券、大宗商品等市场持续波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向内看,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稳固,扩大有效需求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结构调整任务艰钜,实现全年农业丰收尚存在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国正处于由政策 *** 驱动向市场内生驱动的关键时刻。 二 提升意识
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势我们以无力更改,我们只求在这样危机的环境中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对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对困难和风险高度重视,又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坚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强调忧患意识,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经济执行中已经显现以及潜在的问题、困难和风险。不能认为经济增速趋稳,就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不能认为物价涨幅回落,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就可以高枕无忧;更不能认为一些关键领域的巨集观调控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就可以放松甚至放手。必须密切跟踪监测经济执行变化,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新冲击,既做好应对短期突发影响的准备,也做好长期打算,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牢牢把握主动权。 强调坚定信心和决心,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条件,在正视风险的同时也看到机遇、看到光明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执行的各项指标总体上处于预期之内,企业抗风险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巨集观调控政策还有较大回旋余地,符合稳中求进的总要求。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资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巨大、潜力巨大,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
三 稳中求进
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这是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做好当前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基础。在当今的经济氛围下任务艰钜,时不我待。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与此同时还要针对经济执行中的突出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⑸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人因此担忧我国经济发展前景。
其实,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就不难发现,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我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
分析经济形势首先要看“形”,既看速度、又看质量。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都处于合理区间,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从国际比较看,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6.2%,远高于美国2%、日本1.3%、欧盟1.3%的经济增速,也高于新兴经济体中表现较好的印度5%的经济增速。
从历史比较看,我国现在实现的经济增量相当于2010年经济规模下11%左右经济增速实现的经济增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如此巨大的经济规模下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实属难能可贵。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就业、居民收入等主要民生指标表现良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99.7%,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低于5.5%的预期目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分析经济形势还要看“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经济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从发展阶段看,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中。工业发展总体上进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时期,转型升级空间很大。
从经济发展要素条件看,我国拥有近9亿劳动力人口,居民储蓄率较高,国内市场规模巨大并持续扩大,创新创业活力较强,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具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各项条件。
从发展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和全球经济版图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面临重构,世界和平发展潮流和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这些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但也不必过于担忧。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看,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之后经济增速放缓是一个普遍现象。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速虽然比高速增长时低,但在世界范围仍是较高增速。
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困难和问题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从我们最近对一些地区的调研来看,许多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都有较强应对能力,一些企业在压力下反而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经济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一片宽广的大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