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
摘 要 循环经济是我国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现实选择,是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阐明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关键,而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
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1.1 突破资源约束“瓶颈”,防止经济增长大起大落
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约束“瓶颈”正日益凸显。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这一现象在2004年尤为明显。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200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水泥消耗占世界总量50%、铁矿石占35%、氧化铝和铜占20%,而GDP仅占5%,说明我国资源消耗是惊人的,同时伴随高投入的是低产出。据测算,中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因此,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1.2 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增长的背后是资源耗竭、生态破坏、环境恶化,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已经高达6%~8%。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2003年七大水系断面检测,达到Ⅲ类水质的仅占29.5%,而劣Ⅴ类水质高达44%;全国城市有66.7%缺水;大气中SO2排放量达
1 995万t,比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的1 200万t容量高66.3%;农田化肥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地荒漠化、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等现象严重。淮河治污10年投入600亿,治污水质又回到“原点”。全国“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面临巨大压力,原定目标难以完成。由于200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陡增,导致全国SO2排放量达到2 220万t左右,比2002年增加293 万t,酸雨控制区内年均pH值小于4.5的城市比例2003年达到16.5%,呈明显上升趋势,比2000年上升12.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1.3 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掠夺式资源开采方式,势必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人口质量的全面提高,注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克服“绿色壁垒”,提高产品国际竞争能力,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一句话,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
实现循环经济,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新型工业化道路靠的是技术创新,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追赶时期,注定要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技术创新是关键。
传统经济活动是 “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单程线形的物质流动模式,而循环经济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再生化,可以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从表面上看,循环经济只不过是强调“三废”的回收利用,但这只是一种误解。从技术经济学角度讲,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微观技术层面上是资源(能源)消耗增长过快、资源利用效率过低、资源再生化率不高。这一点我国经济增长状况表现尤为突出。因此,从技术角度讲,循环经济要求我们经济发展必须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调对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在保护环境同时实现经济增长。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特征。
有关专家指出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大体由五类构成: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替代技术是旨在通过开发和使用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替代原来所用资源、材料、产品和工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减量技术是用较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在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技术。再利用技术是延长原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资源化技术是生产或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回收处理,成为有用的资源。系统化技术是指主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考虑,通过构建合理的产品组合、产业组合、技术组合,实现的物质、能量、资金、技术的优化使用的技术,如多产品联产和产业共生技术。
毫无疑问,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技术范式,大力研发和应用环境友好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管理、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排污最小化技术,开展生态工业和产品生态设计理论研究与示范,实现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
3 制度创新与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规范,没有制度保障的技术是不能创造出循环经济的。如果只有技术进步,而没有良好的制度安排,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束之高阁,无法产业化,技术不能产业化也就无法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由于环境资源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的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果某人投资控制污染改善环境,那么其他没有投资的人也可以分享环境改善的好处,即所谓“免费乘车”,那么享受环境好处的人越来越多,愿意投资的人越来越少,势必出现资源耗竭、生态恶化,出现“公地的悲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投资设备控制污染、则势必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企业没有激励控制污染。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一个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框架的利益分配体系。
3.1 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1)为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提供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安排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做到“谁使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有奖有罚,形成良性激励机制。在美国,政府充分发挥绿色税收政策,鼓励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每购买一辆新能源的汽车可减免联邦税2000美元。每回收处理一条废旧轮胎,国家都给相应补贴,企业利用轮胎进行加工,制造成胶粉、添加剂等,获得新的收益。而在我国,如果企业自己花钱收购处理旧轮胎,这便增加企业成本,使许多企业不能盈利。因此,国家应通过减税、补贴和信贷政策,鼓励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发展,使他们能获得比传统工艺更高的价格优势和效益。制度安排使经济主体的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与收益相联系,提高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保障其投资利益。
(2)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提供约束和规范标准,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如制定循环经济技术规范、框架以及行为准则,从而使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实现具有行为度量的标准,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信息成本,减少技术创新的障碍。
(3)降低技术创新的交易费用。好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抑制“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提供稳定的预期而降低交易费用,促进技术进步,并使技术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2 制度创新重点领域
(1)创建科技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循环经济科研队伍建设,健全科技人员激励政策体系,通过实施人才工程促进技术创新;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社会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科技制度创新鼓励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实现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循环经济产业化。
(2)制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重组。尽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实施强制性的耗能标准,促进产业结构重组。明确取缔对环境破坏较大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落后产品,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支持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要求在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推行生态化理念。大力发展废旧资源回收、再生利用和安全处置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长生态工业产业链,以创造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
(3)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因为环境资源的公共性,所以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众的参与,需要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理念。可以建立国家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发布城市环境质量、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状况以及企业环境质量。构建一个完全信息的环境质量平台,鼓励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建立区域环境评估与巡查制度,促进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
(4)加快循环经济立法,严格法律约束。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予以立法。德国和日本最先尝试以法律手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颁布了《包装条例》和《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包装条例》要求生产商和零售商首先减少直至消除不必要的包装,其次要求对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则系统地运用3R原则来解决废弃物问题。在日本,2000年批准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这部法律对推进循环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日本还颁布了《容器包装循环法》、《家电循环法》、《废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处理法》、《绿色采购法》等法律,这些法律构建了一个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方面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凯.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4(3)
2 解振华.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4(1)
3 齐建国.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思考[J]. 经济纵横,2004(2)
Never say die.永不气馁!
‘贰’ 经济内循环下30万亿的房贷成拦路虎,什么是经济内循环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蔓延,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经济都处于下滑态势,而疫情也让某些国家变得更加急躁,比如在疫情的压力下美国为了缓解因疫情导致的经济下滑进而造成的失业率上升以及感染人数颇多等矛盾,便进行了祸水东引,通过持续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耀武扬威以及制材他国来转移国内矛盾,其中就有对我国的高科技企业进行制裁的野蛮行径,并通过不断的印刷钞票来开创巨大的牛市,而这只能缓解一时的危机,长此以往,无限制印钞的后果毕竟会使得世界经济又出现弊端,纳斯达克和道琼斯必定将会达到新的高度。
可能有人对30万亿成为内循环经济的拦路虎不太明白打个比方,高达54%的住房贷款占比,意味着100个人有54个人背负着房贷,而内循环经济的主体又是围绕着国民,毕竟是自产自销,如果国民消费力购买力不强,那么内循环经济自然无法大规模推进,而既然有这么多人背负房贷,房贷的压力自然使得他们不会随意进行消费,如此一来怎么推进内循环经济的实施,所以说,30万亿房贷确实是内循环经济的一大拦路虎。
‘叁’ 我国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首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要依靠政策法规作保障。我国虽然制订了一些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但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应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目前应着手制定加强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 其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政府应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财政等手段,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包括绿色产权、生产、消费、回收、财政、税收、投资制度等,从而规范循环经济,保障可持续发展。第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第四,建立新的经济核算制度,将传统的GDP改变为绿色GDP。从传统的GDP中扣除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和计入不直接在生产中被使用的资源,设计一套直接以社会基本需要为依据并有助于促进对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加以有效利用与保护的经济指标体系。
‘肆’ 受疫情影响我国的出口需求萎靡,怎样以内循环经济为主
简单的说内循环就是让国内的各种需求和各种供给之间形成配套的产业链内部循环,甚至是要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有所稳步增长,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才能长期站稳脚跟,稳步快速的发展我国经济。
由于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于全球产业链冲击巨大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欧美疫情爆发导致的外部需求一度萎靡,直接让我国的出口需求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如何提振国内经济,以最小的代价度过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减少对于全球产业链的冲击,提速我国内循环发展经济是目前我国面临的头等大事。
‘伍’ 浅谈经济内外双循环
经济内循环是指在本经济区域内消费拉动是主要驱动力。受惠的是大多数人,只有大多数人都去购买产品,才能维持经济循环运转。
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就叫外循环,一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这叫外循环。干累活的是大多数人,发财的是老板和资本家,受惠的是外国人。
现阶段最合理的方式是双轮驱动。是分阶段的。
经济外循环相当于给人家打工,人家是老板拿走了大部分剩余价值。
经济内循环相当于自己是老板,自产自销,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享用。
在经济外循环当中,生产苹果手机的人买不起苹果手机,盖房子的买不起房子,修路的人买不起 汽车 。因为剩余价值被外国人和老板拿走了。
在经济内循环当中,自产自销,自己也能买的起,用的起。
内循环经济模式下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反而是一次发展契机。
一、房地产行业仍是支柱产业
在“房住不炒”成为共识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在转型战略布局下似乎成为弃子,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位不提了,但内循环经济依靠的生力军仍缺少不了房地产。房地产的产业链特别长,对各行各业包括大宗商品的拉动作用非常强,可以稳定经济,蓄纳货币。千万不要相信某些专家所说,中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已达96%,房子今后卖不出去的说法。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即便到达100%,只要放开限购,人们依然会热衷买房。在这方面千万不要低估中国人的欲望。”
城镇化建设仍是国家的根本战略之一,在后疫情经济时代,为了应对国内外整体环境变化的挑战,应更加大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分层,全面下沉市场,扩大内需,以都市圈为核心,建设更能聚集产业能力和劳动力就业的区域经济,将有助打开消费升级下延伸的广度与深度,有效抵御“逆全球化”与“去中国化”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二春
新冠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人们开始全面适应在线生存化,未来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开会,甚至在线谈恋爱、在线就医都成为常态。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都因此受到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稳定器。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连续4个月提升。同时,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3.8%。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疫情期间增长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领域:网购、互联网工具、 游戏 、在线应用等出现爆发式增长。新冠疫情掀起了一场新的财富革命和分配革命,产生新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刚需永远是朝阳产业
疫情冲击经济,人们可以不买化妆品不买包,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吃饭是不行的。我国是世界三大粮食进口国之一,我们地大物博同时也需要养活14亿人口,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
日前,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布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8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压力。一些粮食出口国为求自保,纷纷出台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国印度也因为“封国”而陷入停滞;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也随后限制了出售。除疫情外,严重的蝗灾也在威胁着非洲和南亚的一些国家。
对此,我们要谨记袁隆平院士的告诫: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要想做到吃不愁,穿不愁,饭碗就要捧在我们自己手里。在这一战略底线思维下,中国农业将迎来更大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机遇
本土化的高 科技 企业临危受命
疫情肆虐下的世界反全球化逆流涌动,更让我们感受到“卡脖子”的威胁与压力,有威胁就会有警醒,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中国的本土化高 科技 企业既是临危受命,也是机会难得,政策与资源配置红利将会与日俱增。以大数据运用、监控安防、位置定位、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更适应中国国为代表的高 科技 在中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5G等新基建在中国将会迎来新一波发展红利。
相比于传统的“铁公基”,“新基建”涵盖了5G基站建设、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涉及了七大领域和相关产业链。“新基建”的加速启动,必将大力刺激中国经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0年我国持续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工信部预计全年将新建近5G基站超过50万个。其中中国移动将实施5G引领计划和双百亿计划,2020年将发展7000万5G用户,销售3亿笔5G业务、1亿部5G手机、5000万台家庭泛智能终端和1500万行业模组。中国联通2020年上半年要与中国电信力争完成47个地市、10万基站的建设任务,三季度力争完成全国25万基站建设,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建设目标。5G作为支撑经济 社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5G成为了“新基建”的“拳头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疫后中国经济的新战略方向。在大力发展内循环经济的同时,我们应尽量避免经济内卷化,一种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无法突破自我受限的现象,就像卷心菜一样,长到一定时候就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再无长大的可能。
陷入“内卷化”的经济,只能低水平自我重复,无法实现高质量跨跃式增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天变,道亦变。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要以转型求发展,适应趋势,危中寻机。
‘陆’ 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影响
直接影响
节约能源资源,缓解能源和资源的紧张局面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为经济建设开辟新的资源。如推动余热、可燃气体等利用,一个年产800万-1 000万吨钢的钢铁联合企业,如全部回收余热、可燃气体等,按热值计算可满足一个80万千瓦时发电厂所需的能源,如全部回收生产期间的固体废物,可满足生产300万吨水泥所需的主要原料。
利于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往往是资源利用不合理或不充分造成的。据国家发改委测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如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50万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如能提高1%,每年可减少约1 000万吨固体废物的排放。
总体上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节约的潜力。只要适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就能较大程度地提高这些行业的经济效益。在钢铁、化工等工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其经济效益尤其明显。
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领域,可以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目前利用秸秆发电、炼制各种工业产品,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如果我国2020年达到美国2005年再制造的水平,则可以创造超过100万人的就业机会。
改善农村环境和偏远地区的人民生活例如沼气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便了农民的生活。目前,我国8亿多农村居民的60%左右仍然主要依靠直接燃烧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获取生活用能,不仅造成严重的室内外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造成植被破坏,危害生态环境。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助于实现农村发展生产和改善环境的双重目标,改善和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改善对外贸易以电子电器为例,在各国加强电子废弃物管理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到欧洲各国的电子电器将会受到进口国法律的约束,并接受进口国有关部门对我国电子电器的资源回收利用性的评价。达不到要求的电子电器将不被允许在包括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中销售。如果我国法律不对电子电器等产品的回收利用作出相应规范,很有可能会造成电子电器的出口受阻。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改善出口,并有效克服“非关税的绿色贸易壁垒”。
对重点企业实行严格管理制度,有助于发挥重点企业在全社会的带动作用重点企业是我国的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对重点企业实行严格管理,对于缓解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通过立法的方式强化重点企业不断加强能耗管理,也必将会对其他企业产生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潜在影响
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建设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现在,几乎所有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都离不开循环经济,这是循环经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贡献。
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它们的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环境保护“只投入不产出”的状况,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完善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无论是从国际上循环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德国和日本的实践,还是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都可以看出,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国家战略思考的宏观决策,是带有强烈政策性和政府行为的概念。将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长远的战略安排,有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无论是节约资源,还是开发新的资源,都会大大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包装废弃物为例,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包装废弃物在1 600万吨左右,同时每年还在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按目前的回收水平计算:全国一年回收纸箱14万吨,循环利用可节约生产同量纸的煤8万吨、电4 900万千瓦小时、木浆和稻草23.8吨、烧碱1.1万吨;一年回收药用玻璃瓶10亿只,循环利用可节约生产同量药用玻璃瓶所需的煤4.9万吨、电3 850万千瓦小时、石英石4.9万吨、纯碱1.57万吨;回收各种铁桶4 000万只,可节约钢材4.8万吨;一年回收包装布1亿米,可节约棉花1.5万吨。以上几项的总价值就达数亿元。发展循环经济,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还能降低我国资源
‘柒’ 如果启动内循环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损失吗
如果启动内循环经济模式,我感觉会对我国的外贸造成一定的损失,出口的商品会减小,会对出口加工型的产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同时也会对我国的高端科技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国实行双循环政策,不会单一的启动内循环政策。
所以,启用内循环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我国是不可能启用内循环经济的,一定会和世界接轨,共同带动世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