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说天津未来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天津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可以发现天津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现在天津发展的情况一直在稳定前进当中,在各个方面都有发展。
现在的内外格局有所变化,根据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有一定的关系,这也跟天津未来的发展是有一些联系的。在数据上也会看到有一些不同之处,大家能够感受到要求比较明显,而且市政府在认识上也是高度清晰的,无论是行动在内,还是行动过程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机遇是难得遇见的。正是因为有重大结构的调整,还有一些新的词汇出现,这座历史古城有了新的发展。
② 天津还会崛起进入前五吗
既然是第五,那就分一下前四个会是谁。
北京,说实话天津超过北京的可能性为0,不用解释。
上海,中国经济中心,和上海比天津输在区位上,赶超上海基本无望。
苏州,苏州承接上海的外溢,已经遥遥领先,但苏州的问题在于依赖上海。天津赶超苏州的条件是与北京互动,目前来看条件还不允许。
广州,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广州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因为香港作为整个中国对外的大门,所以门面一定要华丽。赶超广州也没有可能性。
深圳,深圳完全是改革开放的得益者,眼下深圳有着雄厚的资本,又有广深互动。赶超深圳可能性也不大。
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四座城市作为新兴城市,发展速度快,这种发展速度肯定是不可持久的,正如20岁的小伙子,有无限的精力,但他总会到30岁,40岁。天津和这几个城市在伯仲之间。
综上所述,天津重回前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深圳每一个都很难跨过去。天津的区位是优势也是劣势。天津提制造业立市是非常准确的,以制造业与北京互动,重回前十还是没问题的。
身为天津人说几点自身观点:
1.政府政策上来说:天津还能不能发展看政府有没有决心发展,如果有决心,政策上给予大的支持,招商引资,再发展的几率很大;
2.产业结构上来说:目前天津的产业结构很多都是第二产业,还有就是大型的国企央企,2015年、2016年为响应中央“蓝天计划”,天津可是关停了上万家化工企业,并主动挤水分,牺牲自己的GDP,这是壮士断腕的精神;想要再发展,互联网的脚步是跟不上了,北有北京,南有深圳,东有杭州,金融上也不如上海广州有吸引力,现在只能着眼于未来,跟上物联网、智能化的脚步,着力引进5G、芯片、智能制造企业才有可能实现重返前五;
3.职权职能上来说,天津一直担任着北京的“带刀护卫”角色,地理上,作为北京东大门,拱卫京畿,经济上,承接非首都职能任务,全力做好服务首都任务,自身的发展显得次要,这又是牺牲的精神;
4.人文信息上来说,天津人热心肠,也好客,天津人说话风趣幽默,包容性也强,天津人也确有小富即安心理,虽天津离婚率不低,但天津人的幸福感也在全国是名列前茅,人文环境基础很好。
总结来说,能不能回到前五或者排在多少名没有关系,排名高点高兴,排名不高也无所谓,用我们天津话来说“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会的,但不是近期。落子雄安有着深刻内涵,个人觉得,从地理角度出发,白洋淀水系和天津独流河必将开发为新的运河,直通渤海,后期向西连通黄河,此举必然会让天津经济再次迎来新的高潮。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经济发展也是一样。
目前的态势房地产的红利期已经过去,发展制造业和高新产业才是出路。可是目前的天津制造业以及高新 科技 的产业环境已经今非昔比。行业产业链不完整,行业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大的龙头企业带动。这只能呵呵。
除了产业链人才也是关键,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就算有海河人才计划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如果政府不行政干预招商引资大型龙头企业,天津的产业环境堪忧。又何谈崛起?
天津回到前五肯定没问题,首先天津人信心满满,从抖音上不难看出人们幸福感很强,好吃好喝,歌舞升平,疫情结束后肯定会开足马力,大干快上,迎头赶上[加油][赞]
现城市掉下去了,很难得恢复,各个城市都在竞争,特别是省会城市,要想超过更加难,全省优势投入省会建设。唯一的是利用直辖市,能够获得更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政策决定权,实行政策强制倾斜,才能够超越进入前五。
西安很不满意唉,再不努力就被合肥超过了,还想前五?gdp第五是广州,第六是苏州,第七是成都,接下来依次是武汉,杭州,南京,然后才是天津,你看看都拉哪去了?整天净想没用的,-2020年新晋万亿俱乐部都在努力超你呢!
不管会不会进入前五,我们都爱他。
天津是我们的家乡,他好我们开心,不好我们也爱。
祝福天津越来越好!
理论上还是能超北京重返top2的,可能过个三十年五十年就可以了,毕竟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放在那里,先天自带10000平方公里沿海带港口的平原
你认为天津不是前五?那是第几?2020财政收入,天津可是前三哦
③ 天津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界正在形成一种共识:上世纪80年代看珠江三角洲,主要看深圳;90年代看长江三角洲,主要看浦东;新世纪前十年看环渤海地区,主要看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地处环渤海中心,是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的主要出海口,也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区,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这个重要的地缘,也赋予了天津“区域龙头”的城市新定位。
这个新定位,高瞻远瞩,也任重道远。龙头地位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在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上,也表现在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上。如何以更好的战略规划来使环渤海圈加快步入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轨道?如何将天津建设成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带动并提升整个京津冀都市圈的竞争力?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的警醒与启示是必须拉动内需,那么天津又如何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住房、交通、人才、收入、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作出努力,以适应新定位的战略要求?
我国自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出现了两个高速成长点,第一个经济快速成长点是广东,第二个成长点是上海浦东。而环渤海经济圈将是今后10多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成长的第三个区域支撑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环渤海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将从占全国的25%(2000年),提高到2010年的占28%,到那时,北起大连,南至青岛环渤海湾地区将与华东、华南沿海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海岸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关联性的观点,要谈天津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必须结合环渤海经济圈来做定位、研判、预测)
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已呈现出两大明显的趋势:其一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向“东移”,即由西欧移向东亚,由大西洋移向太平洋;其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北上”,既由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北上到中部的长江三角洲,再进一步北上到北部的环渤海地区,或称之为“四河”(即黄河、海河、滦河、辽河)三角洲。上述两大经济发展趋势的交汇点,正好是环渤海经济圈;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东移”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北上”,两者交汇的时机,是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千载难逢的极好良机,这也是天津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机。
因此,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中国的1/5,所以它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狭义上的环渤海经济圈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其陆地面积51.4万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积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亿,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目前这里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一) 新兴产业发展快速
伴随着中国近2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成为中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大规模区域制造中心。依托该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诸如钢铁、原油、原盐等资源依托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迅猛发展。
(二) 外来投资日益密集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北方外来投资最为密集的区域,且持续成长。目前全球82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有119家,其中有49家设立在北京,占41.2%;同时,有87家外端口大企业在北京设立了103家研发机构,另有8家即将建立驻京研发机构,这一数量还在继续成长。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在天津、山东等地,正成为更多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战略布局。天津目前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万余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在此设有200余家生产性投资企业,大连的外商投资企业也超过8,000家,累计外商投资达到120多亿美元,是东北地区外商投资最多的城市。外商投资带来的管理、技术和营销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将在环渤海地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释放,加速启动老工业基地的能量,提升旧产业并同时形成新兴制造业。
(三)城市联合初现端倪
环渤海经济圈内城市发展必须集聚区域优势,方可保持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内城市的联合起飞已初现端倪。2001年10月,由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主持100多位学者完成的“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被建设部审定。专家认为,京津两地加强合作将大大增强地区的向心力和辐射力。2002年10月,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在济南召开,29个成员城市达成经济合作项目30个,合作金额33.6亿元。自1992年来,联席会议共达成1,400多个合作项目,合作金额近300亿。
(四)经济互动迅速发展
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互动,使其长期的“诸侯经济”格局被打破。通过区域内资源互补、优势整合,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产主导的产业集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开始形成。北京有中国最大的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天津开发区已成长为环渤海沿海经济活跃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it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显示器等生产基地;经过10多年的建设,河北省目前已形成海运产业、制药业、生态农业等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外商投资地区和领域不断拓宽;而山东半岛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为中国5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年均成长20%作出了贡献。
(五)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环渤海经济圈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从软硬件方面加速展开。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2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互动;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绿色通道。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联合,率先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的整合;而北起山海关、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经济圈铁路大动脉,目前已经完成约2/3的建设。
总之,中国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成就及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吸引着?\多目光,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中心辐射开去,将形成一个重要的世界商业市场。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之优势及前景
(一)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之优势
地缘优势将进一步凸显。环渤海经济圈面对东北亚和太平洋地区,具有地域上的整体性,担负着开拓东北亚,走向全世界的任务。同时,环渤海地区地处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四大经济区的交汇处,是中国北方通向全世界最直接、最便捷的海上要冲,又是内陆连接欧亚的要塞,还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扩展,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纽带。由于这一地区正处在西连中俄蒙,东通中日韩的中间地带,所以还具有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得天独厚的腹地基础和通往世界的海上通道。加快这一地区的发展对于中国西部大开发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带动意义亦很大。
加入wto将进一步打破经济发展瓶颈。由于受中国传统计划经济及行政区划影响,环渤海地区始终未能形成一个经济圈,一体化程度很低,良好发展潜力远未得到释放。在东部各大经济区中,环渤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最高,企业整体市场意识相对淡薄,政府对企业干预比较大,区域发展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中国入世无疑将加速打破这些制约经济起飞的“瓶颈”,同时扩大开放可使这一地区更多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及市场,打破对外经济相对较弱的状况。
企业制度创新将形成新的生态链。作为老工业城市密集、老企业集中的环渤海经济圈,随着改革深化、民营资本的加入、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强势国企的重组以及企业制度创新的“内生性”, 将形成新的生态链,释放出巨大潜力
环渤海经济圈的“老树发新芽”类传统制造业的伸缩空间十分广阔,旧的经济发展包袱将逐渐被甩掉,而新的发展机遇即将来临。在一定意义上,这一地区制造业的发展比主要靠外部动力刺激的广东更有基础和优势。
④ 天津什么时候能发展起来
天津从目前的条件看,不具备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潜质,在国际大都市最重要的领域——金融、文化、科技、创新、交通、高端第三产业等方面都很欠缺,而单靠港口优势和制造业优势不可能成为国际大都市。天津要想成为国际大都市任重道远。
⑤ 到2035年天津将基本建成什么的现代化大都市
第一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市,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海空两港链接全球,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7000万人次。
同时,实现融入区域,两网三圈畅联京冀,建成高效率快速网和高品质干线网,形成京津雄30分钟城际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和3小时高速公路物流圈。此外,实现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双城间轨道交通30分钟通达,基本实现建制村10分钟到公交站、乡镇15分钟上高速。第二阶段,到本世纪中叶,设施、服务、技术、管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5)天津经济什么时候能复兴扩展阅读:
《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印发。天津市提出了“以港口为魂、铁路为骨、道路为基、航空为翼,打造国际枢纽港口、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家会展中心三大物流节点,构建连通西向北向的铁路货运对外通道、内通外联广泛覆盖的韧性公路网络、服务末端高效运转的集疏运体系等三大运输通道。
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的总体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