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济问题产生的前提是什么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客观对象世界本身是没有“问题”概念的,“问题”是专属于人的概念。首先说什么是“问题”?人们想做到某事时,就有了愿景目标和背景条件。这愿景目标与背景条件的差距就是“问题”。再说什么是“经济”?人类为了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过程,就是“经济”活动过程。经济问题,就是如何获取生活资料的问题。经济问题产生的前提,首先就是经济的愿景目标的形成,其次是明确背景条件及其与目标的差距。这就形成了经济问题。关于经济问题的具体含义,那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你比如说,生活的柴、米、油、盐问题,市场买卖的价格问题,等等。当然,这里只是说了实践问题,还没有说认识问题,或理论问题。例如,什么是经济?什么是经济问题?就可以在纯概念意义上去讨论。
你也可能是问经济问题与非经济问题的区别?这我只能简单回答:经济问题,是以有偿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非经济问题就是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例如父母抚养儿女,儿女赡养父母,就不是经济问题,而是道德问题。
----经济与道德,互为阴阳。经济属阴,是手段,道德属阳,是目的。事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在这里就是经济与道德的和谐统一。
② 什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消费一般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问题,也是最基础的实践问题,更是经济活动中研究的重中之重,它体现着消费者行为的共性和一般规律性。
它既是经济活动的起点,又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但它不是原有起点和终点的循环往复,而是呈螺旋型在不断升位中引发的一个又一个的新的循环过程。
特点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不可少的条件。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
例如,资本主义生产就是以剥削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这就决定了劳动人民的消费被限制在很狭小的范围内。劳动人民消费水平的低下又阻碍甚至破坏生产的发展,经济危机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消除了生产和消费的对抗性矛盾。并且消费也成为推动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 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自古以来,维护社会的正常稳定和良好秩序,是所有国家公共治理活动的重要价值和追求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保持社会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维护稳定”,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丰收。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确保了维稳各项措施更深、更细、更实的落实。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它既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所要追求的生活目标。没有社会稳定,无论多么美好的发展规划、方案都不可能实现。因此,地区各级各部门、各级党政干部必须始终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好具体工作和措施落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体制、机制上加以完善和丰富,使维护稳定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总之,维护社会稳定,不仅要立足当前,确保眼前的稳定,而且要着眼于社会长治久安,使目前的稳定持久延续到未来,不能为了眼前的稳定而忽视长远的稳定,更不能为了眼前的稳定而损害长远的稳定基础。为此,要在高度重视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规划未来,努力使地区维护稳定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制度措施更加有力、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确保政治大局持续稳定,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