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烟台的发展前景如何
烟台的发展前景很好:
烟台和全国很多三线城市一样,都在不断的发展,这几年烟台的发展不温不火,据说是当年动工程时挑了龙脉所致。烟台气候宜人,不过这几年全球气候异常,这里也不能幸免。
相关如下
与青岛、大连等城市一同打开对外开放之门的烟台,在上个世纪末一度曾陷入了“发展困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渐渐落后于与其毗邻的青岛和隔海相望的大连。
仅以港口为例,曾经与烟台港不相上下的青岛、大连两大港口已经纷纷跨入亿吨大港的行列,而烟台港吞吐量去年刚刚达到3000万吨。近几年,烟台虽然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力度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经济发展与烟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相匹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山东省委、省政府为推动烟台的发展。
于2002年提出了“三个明显、两个高于、一个跨越”的要求,去年初又适时提出了“东部突破烟台”的战略构想,对烟台经济快速发展寄予厚望。
B. 烟台的经济发展得怎么样
中华工商时报讯(记者路敦海)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经济发展速度快、亮点多。2004年该市GDP增长速度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由上年的第七位跃升到第一位,并一举获得了“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但在济南出席山东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烟台市市长周齐,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却显示出非常强烈的紧迫感,话题始终是“突破烟台”。
与青岛、大连等城市一同打开对外开放之门的烟台,在上个世纪末一度曾陷入了“发展困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渐渐落后于与其毗邻的青岛和隔海相望的大连。仅以港口为例,曾经与烟台港不相上下的青岛、大连两大港口已经纷纷跨入亿吨大港的行列,而烟台港吞吐量去年刚刚达到3000万吨。近几年,烟台虽然通过加大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力度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与烟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相匹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山东省委、省政府为推动烟台的发展,于2002年提出了“三个明显、两个高于、一个跨越”的要求,去年初又适时提出了“东部突破烟台”的战略构想,对烟台经济快速发展寄予厚望。
周齐市长说,烟台经济要真正突破,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山东省统筹发展的大盘子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基础设施、产业为主的支撑体系,围绕一“外”一“民”全力实施突破,膨胀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烟台经济全面突破。
烟台要想突破,就要以大工程、大项目为重点,构筑坚实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这是周齐强调的第一个重点。他认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为烟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重要机遇,烟台要以此为契机,掀起一轮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要坚持港口、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全面推进,使烟台市海陆空交通条件适应当前跨越发展的需要。
烟台要突破,必须要有强大的产业作为支撑体系。谈到这个观点,周齐市长如数家珍,对烟台制造业进行盘点:烟台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去年完成销售收入1400亿元,今年要突破2000亿元,并力争迈上更高的台阶。另外,还要重点搞好汽车、手机、计算机、生物制药等10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汽车产业目前在烟台已拥有通用东岳、北方奔驰重卡等15家整车生产企业,轿车发动机、变速箱、车用空调器、子午胎等30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已经进入集群化的快车道;以富士康为龙头的电脑产业高点启动,发展势头良好,包括东芝、日立、三井等世界500强在内的一些配套企业,已经或正在达成合作意向,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手机产业目前也呈现出以浪潮、LG、特薄泰克和VK等整机企业为龙头,一批配套企业跟进的良好势头。
周齐又以非常肯定的口气对记者说,烟台要实现突破,必须选准对外开放和民营经济两个突破口。他说,目前,烟台市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下一步要集中研究如何通过加大产业和专业招商力度,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抓住四大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卓有成效地开展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千方百计再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尤其要引进一批过亿美元甚至过十亿美元的大项目。
周齐市长说,烟台要蓬勃发展县域经济,营造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这也是烟台需要尽快突破的。要通过烟台开发区带动12个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园区,使之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板块。烟台开发区近几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大都保持了40%以上的增幅,进入了一个跨越发展的新时期。下一步要更好地发挥“率先突破�和龙头带动作用,为全市“赶超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另外,目前在“全国百强县”和“全省三十强”县中,烟台市均有5个市入围。下一步这5个强市要在赶超发展中率先突破,带动其他县市区共同发展。责任编辑:刘家昌(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C. 山东烟台的经济怎么样
2日下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了2020年烟台全市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烟台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816.42亿元、同比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3:40.8:51.9。
综观全年,多数经济指标走出先降后升、持续向好的“√”型态势,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各项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带动经济快速回稳,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好于预期,个别指标增速连创新高。
工业生产率先恢复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早于全国全省100%复工复产
1—2月,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降至全年最低点-8.1%,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早于全国全省100%复工复产,3月当月增速扭负为正,随后连续10个月保持月度正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八成左右的前10大行业全部正增长,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个百分点,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幅都在10%以上。
三大门类中,制造业恢复较快、全年增加值增长8.2%,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4.6%。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7%和18.3%。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3%,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向好 制造业投资增长1.5%
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5%,为对冲疫情影响,各级各部门下大力气加快投资进度,扩大投资规模,投资强度逐步加大,到4月份投资规模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下半年逐月向好,全年增长2.9%。三大领域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带动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9.6%和23.2%,合计拉动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1%,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0.2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占全部投资的64.3%、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投资表现抢眼,市级重点项目以及水利、城建、交通、农业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类重点民生事项完成投资分别超出年度计划25.9%、10.8%、0.4%、5%、167.2%和8.1%,投资发挥了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服务业稳步复苏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
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最直接、影响最大,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下降5.9%,多数行业增速大幅下滑,随着复商复市进度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常态,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消费持续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0个月降幅收窄,全年下降0.2%,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降准、降息等政策带动金融业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661.9亿元、增长14.6%,增速创近8年来新高;存款余额9997.8亿元、增长9.7%。全市共有4家企业上市,1家过会,1家整体上市。
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3.99亿吨、增长3.5%,集装箱330万标箱、增长6.4%。新兴服务业态突破发展,全年举办会展活动107场,参展人数、达成交易额分别突破3亿人次和50亿元。全市网上零售额25.4亿元、增长20.3%。
外贸进出口超预期增长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3220.3亿元
疫情叠加贸易摩擦影响,烟台外贸进出口1—2月下降13.4%,为近5年新低;下半年开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稳步恢复,国外疫情加剧、外需缺口放大,外贸进出口后程发力、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3220.3亿元,增长10.8%;其中,出口1968.4亿元,增长13.6%;进口1251.8亿元、增长6.7%。
全市外贸企业增长面过半,新开展进出口业务企业1067家。对美国进出口472.5亿元、增长31.3%,成为最大贸易伙伴,对东盟进出口392.1亿元、增长36.3%,对欧盟(不含英国)进出口358.6亿元、增长11.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66亿元、增长17.4%。
实际使用外资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农村经济稳中提质
实际使用外资除一季度下降3.9%外,后三个季度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全年实际到位外资22.8亿美元、增长17.6%。日韩实际到位外资翻番增长,分别增长119.9%、412.2%,美国到资增长83.1%。新设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63个、增长55.2%。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1个,韩国SK、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夏普等世界500强首次落户。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6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倍。
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年粮食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74.7万吨、增长1.1%,粮食平均单产399.7公斤,为“十三五”期间最高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26万亩,共建成粮食核心示范区约5万亩、辐射区约50万亩。老龄果园更新改造47.2万亩、超年计划18%,苹果总产量约575万吨、增长3%。畜禽产品供应充足,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7.2%,截至去年底生猪存栏312.9万头、增长15.9%。
财税收入企稳回升 就业民生形势总体稳定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季度下降24%,之后降幅逐月收窄,到10月份实现正增长,全年完成610.1亿元、增长2.5%。税收收入自4月份起降幅逐月收窄,全年完成421.5亿元、微降0.9%。骨干行业、重点企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占比六成以上的前十大纳税行业6增4降。纳税前十大企业合计缴税67.9亿元、增长11%。创新型企业创税能力快速提升,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纳税分别增长6.9%、6.3%、30.9%、9.9%。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9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登记失业率2.5%,控制在预期目标内。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年民生支出完成64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434元和22305元、分别增长3%和5.1%,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猪肉价格上涨47.8%,比上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