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如何深度融合发展瓶颈亟待突破
近日,网络与中国长城宣布协力构建国内首家“软硬创”三位一体人工智能平台,为传统智慧城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此前,在腾讯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第二届学术论坛上,腾讯发布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三大战略方向:打造通用AI(人工智能)之路;成立机器人实验室;聚焦“AI+医疗”战略,探索落地场景……
从连续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业内积极部署推进智能产业,“人工智能”无疑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话题。我们将迎来怎样的智能生活,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如何深度融合,哪些发展瓶颈亟待突破,都值得思考。
“人工智能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设计师“鲁班”,去年双11购物节期间,针对不同消费者自主设计了4.1亿张商品海报。
京东配送机器人,会自行拐弯,规避路障,礼让行人,一切操作自动完成。
小偷打碎玻璃时,智能摄像机就能自动拍下小偷照片,并传送到用户手机,为破案提供重要证据。
患者做完心电图,智能系统直接给出初步分析报告,同时提醒需要注意的数值事项,辅助医生做诊断。
……
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政府工作报告描绘的蓝图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获得重要进展的人工智能应用,都是与对应行业、产品或服务相结合的,服务用户、服务大众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提高生产力的关键技术,其发展会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360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表示。
“从基础的预约挂号、获取检查结果,到手术机器人、远程智能诊治等新手段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运用在医疗行业方方面面。”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指出,人工智能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的看病就医环境,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就医效率,缓解了公共资源的压力。
“如今,居民电梯也有了‘黑匣子’,事故率下降了50%。”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罗家均告诉记者,生态城美林园小区目前安装了54台智慧电梯,用户扫描电梯轿厢二维码,就能了解电梯维保信息;电梯“黑匣子”实现全天候运行监控,乘梯人一旦被困,可立即通过4G高清摄像头与救援人员对话。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城市变得更聪明”,罗家均深有感触,“收垃圾、预约家庭医生、掌握区内交通状况、远程控制智能家电……生态城的居民通过网站和手机APP,足不出户便可享受30项社区智慧生活服务;智慧网厅、智慧大厅也实现了互联网和电子政府的融合。”
“新技术也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火灾现场,消防员的“逆火而行”令人动容。危险的作业一线,能否不用人工?答案是,行!
“中信重工的特种消防机器人可实现准确到位,代替消防救援人员实施无人灭火。”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章法自豪地说。
“人工智能的生命在于应用。”俞章法说,通过运用“机器逆学习算法”,中信重工还研制了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国内首台铁路列检机器人、综合管廊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水泥码垛机器人、高压水射流机器人……2017年中信重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营业额突破10亿元人民币,真正实现了“传统动能+新动能”双轮驱动。
会包边,能上件,会焊接,能涂胶……在东风柳汽柳东乘用车基地,一排橘黄色的“机械手”自动运转,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及配套设施,全部实现了机器人自动化作业。
“目前柳州市工业机器人存量近4000台,并以每年1000台的增量递增。”广西柳州市市长吴炜说,2017年引导社会固定资产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投资3.6亿元,为企业降低成本30%,节约人工40%,提高效率30%。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工业上实现了“黑灯工厂”,农业也能自动化。
“这条生产线,由全自动播种线、补苗设备、移栽机、跳移机、喷灌机等组成,实现了种苗全自动快速繁育,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谈起自家的“植物工厂”,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脸上写满了兴奋。
“发展智慧农业,需要构建大数据平台。”王召明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支持有能力的农业企业构建生态大数据平台,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水、土、空气、微生物等多种数据。“该浇多少水、该施什么肥,让农民一目了然,再运用互联网实现一键操作。”
智能制造、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兴起,会不会造成失业问题?
“新技术在冲击传统就业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表示,技术革新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型就业机会。他建议抓住机遇,把促进“创业式就业”与发展“三新”更好结合起来,发展就业新形态,形成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效应。
“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困扰行业发展”
当前,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成绩喜人,但也存在着诸多发展难题和障碍,亟待破解。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欠缺,是困扰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难题,时代在呼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政策与技术进步是否匹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创新速度和竞争力。”网络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建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打造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加快研究自动驾驶运营政策,尽快明确自动驾驶汽车运营的资质要求;提高自动驾驶领域网络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打造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型城市交通环境。
“目前的硬件特别是移动端或者物联网设备,很难满足人工智能算法需求,需进一步优化算法;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仍然不太完备,需要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周鸿祎表示。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吸引和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支持一批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成长。”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骞芳莉建议,支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引导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要形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科研‘生态圈’,发挥整体竞争优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容川建议,通过发展联盟、联合等方式,对现有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机构进行整合,并配套相关的整体研究规则。同时进一步促进大数据融合,打破信息壁垒,让各有侧重、单打独斗,转变为科学布局、互为支撑、发挥合力。
“对于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改变,立法上要有充分考虑。”王容川建议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推动行业合理开放数据。充分考虑社会伦理问题,比如明确机器人有无社会属性、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认定等。
2. 推动实体经济和哪些方面深度融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原因有哪些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原因有信息密度空前增加、从消费到生产领域依次深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是信息密度空前增加。数字经济产生的前提是数据信息或数据资源若干个数量级的提升。与数据增加相伴随的是节点之间网络式连接的形成,这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连接程度。当实体被镜像化以后,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优化。信息密度的增加,网络式的连接,空间、时间的优化,这可能是数字技术应用到实体经济并转化为数字经济后需把握的几个关键性变量。
1、二是从消费到生产领域依次深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以下简称数实融合)开始于消费领域,尤其是面对消费者的零售领域。之所以始于零售,是由于个人交易过程尤其是决策过程较为简单。在通过支付平台解决信任问题后,商家对消费者的交易成本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种形态的数实融合迅速发展,并对整个零售环节的商业组织带来较大冲击,原有组织结构解构或者重组,形成一种新的商业形态。如果说进军消费领域是数实融合的上半场,那么下半场就是进入生产领域,也就是面向商家。相比于对消费者模式,对商家模式在交易费用和交易环节上会发生很大变化,比如,交易费用将大幅提升、交易环节更加复杂。生产领域的数实融合值得深耕,而且能创造更大价值。
2、三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预测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在数实融合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时间序列预测从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转向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在效能优化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例如,利用深度学习进行高频模拟,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和把握外部世界运转状况。基于去中心化特征,区块链技术在防止欺诈方面可以发挥较大作用,为降低交易成本和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利手段。
4.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怎么融合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需要强化算力支撑,聚焦‘四算一体’,推动算力高水平保障、算据高效能利用、算法高质量供给、算网高融合支撑。进一步壮大数字产业化规模。
中国日报1月14日长沙讯工信部门作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排头兵,2022年取得了哪些进展?今年湖南省将如何旅携加快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月14日上午,湖南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雷绍业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厅长通道”上回答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时介绍了湖南在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上取得的新进展,以及未来在加快建设数字哪码湖南方拆缓伏面的发展方向。
工信部门是推动数字经济的主力军:
工信部门作为推动数字经济的主力军,2023年将如何加快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湖南?雷绍业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新赛道,将算力建设列入“三大支撑八项重点”。
全面部署、系统推进,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迈上快车道,基础更强了,生态更优了,应用更广了,一批“国字号”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相继落户湖南,全省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480万台套。
5. 如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互联网提供技术、上下供应链、同行交流平台、多渠道销售等,大数据能直接提供实际的需求信息、目标客户范围,帮助实体企业确认发展等,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规划生产线、售后服务线等。
6. 如何推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并确定了相关支持措施。一是清理阻碍“互联网+”发展的不合理制度政策,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促进创业创新,让产业融合发展拥有广阔空间。二是实施支撑保障“互联网+”的新硬件工程,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核心芯片、高端服务器等研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三是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加强公共服务,开展政务等公共数据开放利用试点,鼓励国家创新平台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线开放。四是适应“互联网+”特点,加大政府部门采购云计算服务力度,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开展股权众筹等试点,支持互联网企业上市。五是注重安全规范,加强风险监测,完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公平竞争。用“互联网+”助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