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状态 > 历史评价方式有哪些政治经济文化

历史评价方式有哪些政治经济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28 23:52:35

A.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

一、政治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选官用官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1、中央集权脉络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2、君主专制脉络

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3、选官用官制度脉络

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二、经济

1、夏商西周时期

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但缓慢毕竟也在发展。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比早期的遗址分布更为广泛,中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则比旧石器时代更密集,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反映。

到了新石器时代,不仅氏族部落的定居营地已遍布整个中国大陆,在高山、草原、海岛都有发现,而且黄河流域的不少地方远古遗址的分布数量已与现代村落大致相同。

生产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十分丰富,每种工具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提高。新石器时代早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磨光石斧、石刀、石铲,到了晚期发展成更为进步的石犁、有肩石锄、有段石锛等,工具的改进无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更多地得到开发,也有更多的野生动物被驯养成为家畜和家禽;矿产、森林、江河湖海成为人们索取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

在这种生产力逐步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经济不断取得进步。当黄河流域出现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国之际,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已经在北方的辽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纷纷出现,从而使中国大陆的奴隶制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

2、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里所说的劳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而言。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先进的生铁冶铸技术,即出现了铸铁,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并由此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井田制破坏,农民个体经济广泛出现。这一点从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吴问》和《汉书·食货志》所载李悝尽地力之教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另外,从《墨子》、《孟子》、《商君书》、《荀子》等着作中也可看出当时社会的主要生产者是个体农民。

3、秦汉时期

回顾秦汉经济发展的历程,可知始终是在政治干预经济的状态下进行的。由于中国早在公元前3 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迫使封建统治集团对古代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进行干预,以使社会经济朝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一的轨道运行。

于是形成了封建经济的自然发展与封建国家经济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国封建政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同一,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的同一,为封建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而且也铸造成我国封建经济结构的“同一”模式:首先是家庭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同一;然后是国家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同一;最后是地主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的同一。

这种社会生产结构在家庭、国家、田庄不同生产单位的同一状态,进一步弥合了社会生产的自然分工,使商品经济日益屈从于自然经济,形成了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同一;土地所有制国有和私有的同一,国家政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同一,行政职能和经济职能的同一。

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同一”模式,奠定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经济基础。

4、魏晋南北朝

从宏观上说,由于战乱不断,这一时期的经济,在纵的方面,表现为艰难曲折、波浪式的前进。在北方,东汉末年大破坏之后,有三国至西晋太康时的发展;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的大破坏中,还出现过后赵、前秦的两度统一和经济上的两度复苏。

十六国时期的大破坏之后,经过缓慢的发展,出现了北魏后期的繁荣;魏末大乱后,又有齐、周时的发展。在南方,有孙恩、桓玄时的变乱、宋魏战争、侯景之乱等的大破坏,也有东晋太元、宋元嘉、齐永明和梁武帝前期的发展。

横的方面,由于北方的屡遭破坏、江南以及东北、西北的发展,向着全国均衡发展的方向跨进了一步。

5、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光辉灿烂的一页。他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可低估的。隋唐五代在中国经济史上也是一个巨大转折时期。

自晋王朝被逼南渡,中原地区原来居住和从边远地区南进到中原的各民族展开争夺华夏大地的战争,连年战争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五胡十六国,极混乱纷争的局面。

以后由南进的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了北魏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它原是游牧民族,从原始公社制习惯出发,统一中国北方后,经济上的任务首先是把大量荒地计口授田,施行了均田制。

并且积极推行汉化,这一点对经济的恢复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北魏政权最后还是被高氏集团建立的北齐,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所代替。北周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

东晋南渡在客观上把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带到南方,而且把大批技术人员、知识分子也带到南方,使南方迅猛的赶上北方,后来终于超过北方。

淝水之战,阻住了北方羯族和氐族两个异民族的南下,使南方一直到隋、唐、五代都处于相对安定的环境,使经济发展有一个和平祥和的有利条件。

南方经济发展极不统一。虽无大的战争,但却并不统一,政治也不稳定。经过了宋、齐、梁、陈,最后让北方来的继承了北周的隋统一了全国。

隋所以能统一中国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还是北方高于南方。就以穿的来说,丝绸是北方生产的,南方只是麻、绵布。

在北方建的赵州石桥反映了北方建筑水平,南方当时还处于“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湿,无有蓄积之资”(隋书卷24食货志)。所以决定的因素还在经济。

隋朝在战乱中创立了一个统一的王国,在政治经济上开始了封建社会的一个巨大变革。隋的统一全国为唐代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应该一提的是隋朝使大陆与台湾关系进一步密切,隋炀帝派使者二次去台,到唐时把台湾划给岭南节度使管辖。经隋派兵进驻,到唐则完成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

五代十国时间很短,实际是唐代的继续,经济虽因战乱而受影响,但仍然有很大进步,正因为经济的发展才有全国统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统一起来了。

6、宋辽夏金时期

土地私有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土地制度的单一发展方向,土地租佃关系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从而把国家对土地的占有和对民间土地占有的干预降低到最低限度。

在这一时期,土地私有制度不仅在宋朝统治的汉族地区得到广泛发展,而且逐步在辽、西夏、金统治下的北方民族地区取得主导地位,这不仅扩大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地域范围,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私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使广大农村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7、元朝时期

元代经济历史盛世辉煌的经验和衰世急剧崩溃的教训足可成为今人国民经济管理活动的暮鼓晨钟。鸟瞰世界民族之林,任何忽视历史经验教训,或不总结自己民族历史上经济管理得失所在的民族,都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人类漫长的中世纪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经济管理经验无与伦比,罕有其匹。

元代经济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在中华民族经济管理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卓越的军事、经济管理谋略运筹思维,忽必烈多元一体化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模式。

8、明清时期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声有色的时代。明代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有诸多新现象、新特点,值得认真总结,深刻分析、取其精华,以资借鉴。

在明代270 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变化很快,内容丰富,种类庞杂。以明代经济由单一经营向着农、工、商多种综合经营过渡为主要线索,循其运行轨迹,稽其来龙去脉,以纵通为主,纵横结合,力求多视角、多层面展示有明一代经济发展风貌。

在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中,强调召军移民开荒屯田的重大经济效益及其对改变全国人口与土地布局和缩小边区与内地经济差距的巨大意义;强调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明太祖经济立法对有明一代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强调田赋“折色”对生产发展的刺激。对于明中叶的经济问题,从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动上入手,指出由法制破坏而引发土地兼并激烈,导致农民大量破产逃亡。

于是迫使封建统治者不得不进行赋役改革,以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王朝的统治地位。对于明后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新变化,则紧紧把握住农业经济结构变化这一重大课题,重点探讨了商业性农业的掀起、专业经济市镇的勃兴、“一条鞭法”、“计亩征银”的意义以及对外贸易的新发展。

对于明末封建国家的财政危机,从政治上的动荡必然导致经济上的混乱出发,着重勾勒了“三饷”加派的严重后果。而对于明末农民起义军的经济政策,则本着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肯定其应有的进步性。

三、文化

1、夏商周

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

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5、隋唐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发展引领了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响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6、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7、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尾声,承古萌新,西学东渐。明清两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承古萌新,是这一个时期文化的特点。承古:集大成的科技着作相继问世。

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撰大型图书成就突出,体现民族文化的博大气象。萌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西学东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经济发展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古代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阅读全文

与历史评价方式有哪些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还有什么民间缩写故事200字 浏览:12
如何度过经济周期 浏览:402
幼儿园健康登记表备注怎么写 浏览:870
如何引入健康险 浏览:461
美女长得怎么这么甜美可爱 浏览:452
健康管理师属于国家什么等级 浏览:475
农业与技术经济导刊哪个好 浏览:869
威廉王子婚姻如何 浏览:488
旅游会展策划与经济盈利如何 浏览:475
哪里能在电视上免费看爱情公寓 浏览:18
多少人的婚姻被时间消磨完整版 浏览:932
后羿射日的故事的弓叫什么 浏览:595
抖音上四个美女跳舞的抖音是什么 浏览:413
从化温泉带给了从化哪些经济 浏览:88
厦门大学经济学该选哪个专业 浏览:788
美女怎么变得这么靓 浏览:392
别人说美女十八变怎么回复 浏览:150
事业科属于什么单位 浏览:978
当前香港经济发展什么比较突出 浏览:904
拉动经济效益是什么 浏览: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