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应对当前经济增速下滑 林毅夫
中国从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连续十八个季度的增长减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第一次碰到的情形,持续时间长达四年多的增长减速是不曾有过的。
在这种状况下,大家对中国发展的前景有很多忧虑。尤其在国外有一派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内部的结构性原因造成的,那些内因要解决起来相当不容易,因为涉及到结构性改革,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很难推行。
按照这种判断,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会继续下滑,可能会使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总爆发,从而认为中国经济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但对中国的前景非常忧虑的人还是不少。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拿发达国家的标准来看,一定有体制的落后性。中国还是一个转型中国家,必然也有体制的扭曲性,这两点都不能不承认。从标准的理论来看,体制的落后性和制度的扭曲性也必然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可否认,其体制机制必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从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增长速度下滑,更多是由于外部性的、周期性的原因造成的。
最明显的理由是:我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10.4%,2011年9.3%,2012年7.7%,2013年7.7%,同一个时间里,印度呢?2010年10.1%,2011年7.1%,2012年变成5.3%,2013年只剩下4.9%,和我们一样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我们还厉害,总不能说因为中国的体制机制问题造成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连带把印度也往下拉。
再来看,同样是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2010年是7.5%的增长速度,2011年接近崩盘了,2.7%。2012年完全崩盘,只有0.9%的增长,2013年才恢复到2.2%。增长的态势和我们一样,下滑的幅度也比我们严重,同样不能说因为我们的体制机制造成中国下滑,把巴西往下拉得更厉害。
新兴市场经济体有这样那样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一些高收入、高表现经济体,像韩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6.3%,2011年3.7%,2012年只有2%的增长,2013年恢复一点,不过是2.8%。既然是高收入经济体,照理说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非常少,但韩国的表现情形跟我们完全一样,下滑的幅度也比我们厉害。
新加坡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是现在亚洲地区唯一人均收入超过美国的国家,也是二战之后,少数几个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并超过美国的国家之一。它在2010年增长速度是14.8%,2011年是5.0%,2012年是崩盘,1.3%。2013年恢复到3.7%。从这些高表现经济体来看,它的发展态势和我们一样,而且下降幅度比我们厉害。
全球经济下滑是共同外因
唯一能够真正解释这些国家2010年以后的增长表现的,一定是某些共同的外因。只要我们冷静思考,也不难理解。
原因正在于,自20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发达国家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复苏,美国是这样,欧洲更是这样,日本则从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一直很疲软,2012年实行了安倍经济学,但实际上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实体经济的增长也没有恢复过来。这些高收入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占世界GDP将近50%。前面提到的这些中等发达国家、高表现国家,出口都相当重要,以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这一驾跑慢了。
第二驾马车是投资,所有的国家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都采用了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去支持投资。那些项目经过四五年,已经普遍建成。如果没有新的项目跟上,外部环境又不好,投资增长率一定下滑,第二驾马车也跑慢了。
第三驾马车是消费,中国的消费在所有国家中还是最强劲的,所以我们维持了7%以上的增长速度,表现得比它们要好。它们的消费增长都比我们慢,所以下滑得比我们多。
我坚持20年8%的增长潜力。
既然增长减速是外因引起的,我们怎么应对。这涉及对未来增长潜力的判断,还要根据未来经济增长的目标和实际可动员的条件而定。为什么其他专家对潜在增长力的普遍看法和评价比我给出的要低了不少。主要的悲观论点是中国连续35年9.8%的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其他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包括东亚奇迹那些,通常是20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都降到7%以下,认为我国已经高速增长35年了,不可能不掉到7%以下。
另外一种看法,认为从二战以后的历史经验看,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按照1990年的购买力平价计算,达到1.1万美元以后,经济增长速度都会下降,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都这样,我国也不会例外。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理由主要是经济要持续增长,一定是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都在世界最前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必须靠自己发明,怎么发明?发明的投入非常大,风险非常高,所以,100多年来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维持2%的增长,加上人口增长,不到一个百分点,经济大约维持3%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有技术借鉴、引进、模仿、集成的可能性,所以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小多了。从一些表现好的国家来看,依赖后发优势经济增长可以达到7%,甚至更高。我们的潜力已经用了35年,后发优势还有多大?后发优势还有多大不在于已经用了的35年,也不在于绝对的收入水平,实际要看的是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的差距有多大。
怎样衡量一个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我认为有一个不是很准确但相对比较好的指标,就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反映的是平均的技术和平均的产业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际上反映了劳动生产率跟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平均技术、产业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个差距越大,后发优势的潜力越大。
也就是基于这一个原因,我不同意用绝对收入水平来衡量增长潜力。同样是按照1990年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1.1万美元,德国是在1967、1968年达到的,那时候德国的人均收入已经是美国的65%;日本是1971年达到的,当时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60%;韩国、中国台湾等,是在90年代中达到的,当时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50%左右。
但是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按照2008年的最新数字,只有美国的21%,即使我们达到1.1万美元时也达不到美国的30%。同样的绝对收入水平,与高速增长的国家比起来,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要大得多,这就代表我们的后发优势也大得多。
2008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是美国的21%,在同一水平日本实现了1951年到1971年20年间每年9.2%的增长;新加坡从1967年到1987年,20年间平均每年8.6%的增长;中国台湾从1975年到1995年,20年间每年8.3%的增长;韩国从1977年到1997年,20年间平均每年7.6%的增长,这些东亚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在人均收入平和美国比较只有21%的时候实现了20年7.6%到9.2%的增长速度。
它们既然能够实现,对我们来说也就是有这个可能,从2008年开始,中国应该有20年8%增长的潜力。
实现8%经济增长的条件
有了这样的增长潜力,未来几年的增长目标。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外出口和外需,在未来一段时间很可能会增长得比较缓慢。发达国家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恢复到2008年危机发生前的正常经济增长状况,可能会比较难,这是因为过去一般金融危机只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应对政策建议和措施是:进行结构性改革,货币贬值,和短期援助。结构性改革要求减少福利、减少开支,金融去杠杆,这些措施的短期效果会减少投资减少消费,经济增长会放缓,失业会增加。于是就靠货币贬值,增加出口,增加就业来对冲。
贬值政策生效需要一段时间,于是就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一笔贷款援助,让它渡过短期的难关。以贬值来创造结构改革的空间现在不能用,因为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危机,它们的产品在国际上竞争,谁想用货币贬值增加出口给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必然导致竞争性贬值,结果谁都难于用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
如果不能进行结构性改革,经济会长期比较疲软,失业水平高,收入增长慢,需求增长也就会慢,影响到我们出口的增长。因此,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只能更多地靠内需。
我国扩大内需的条件比较好。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国的产业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不断升级,即使现在的产业都产能过剩,产业升级的空间还非常大,好的投资机会多。基础设施也是同样的情形,我国这些年基础设施做得不错,但大部分是一个城市连接另一个城市的,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还相有许多瓶颈。第三个是环境保护,环境改善也需要投资。还有城市化也需要投资。这些都是有相当好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回报的投资领域,这是中国和发达国家最大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疲软了,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因为他们的产业已经在世界前沿;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虽然可能老化,但都是有的;环境也是好的,城市化已经完成了,所以经济一疲软,很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
有好的投资机会,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才能进行投资,这一点我们也是相对好的。各级政府积累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40%到50%之间,有人说比较接近50%,但也就是这样,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超过100%的情况比,我们的情况好多了。
国外的财政赤字通常是用来支持消费的,我们的财政赤字则主要是用来投资的,形成了资产,我们的赤字又都是内债而不是外债,所以,我们财政状况是比较好的。同时,我国的民间储蓄也比较高,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
另外,搞投资不仅要国内有资源,还要有外汇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技术等等,我国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投资资源充足是我们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有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在投资的资源上经常受到财政赤字相当高,民间储蓄低,外汇储备不足等限制。
国内外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投资拉动改变成消费拉动,这个看法我不太赞成。我认为,我国还是必须利用有利条件,以能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投资为基础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投资会创造就业和增长,有了就业,消费就会增加。项目建成了以后,生产力的水平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又可以增加投资和消费,这样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将目标定在7.0%~7.5%。
考虑到上述因素,我前段时间提出在明年和“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合适目标是在7.0%~7.5%之间。之所以这么定,是因为有8%的增长潜力,而且启动内需的条件相对而言又比较好,不管是投资的领域还是投资的资源。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增长水平,就业问题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也有利于金融安全。
李总理提到,我国的经济工作不是一味考虑增长率,更要关心的是收入增长和就业率。现在就业率看起来还可以,但是要考虑到一点:一般企业即使在短期内经济增长放缓,盈利状况比较差,但如果对未来的预期看好,也不会随意解雇工人。但如果在对未来的增长不看好、企业又不盈利的情况下,那可能就会突然破产,失业率一下就会快速增长起来。所以,把增长目标定在7%以上,对维持就业状况是有好处的。
第二,金融安全的考虑。如果经济增长速度降得太厉害,由于企业大部分投资依靠银行贷款,所以除了可能突然造成大量的失业以外,银行的呆账、坏账也可能会突然间大量增加。7.0%~7.5%之间的一个中高速的增长速度对稳定就业、稳定金融是有帮助的。
7.0%~7.5%的增长速度也比较有利于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的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实现。仅就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而言,前几年增长得比较快,那么2014~2020年只要6.8%的增长速度就够了。
但是第二个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也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我们的人口增长速度大约是0.5%,所以加起来是7.3%。增长的目标订在7.0%~7.5%之间,外部经济比较好的时候,增长速度比较接近7.5%,外部经济比较差的时候增长比较接近7%,这样未来六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就会接近7.3%,有利于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实现。
必须解决一些体制机制问题
上述仅就有利的投资条件和增长潜力而言,要实现7.0%~7.5%的中高速增长目标也必须解决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尤其是那些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什么?收入分配问题、腐败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收入分配不均和腐败让中低收入者不满;环境问题大家都不高兴,高收入人群更不高兴,这样造成大家都不高兴。
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看。我们的环境有改善的空间,但环境问题主要与我们正处于发展阶段有关。目前我们还是在制造业为主的阶段,和以农业或是服务业为主的阶段比,能源使用和排放的密度以及污染的程度都会比较高,高收入国家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我们大概也不能跳过去。
当然,现在的技术比过去好,如果再加上环境执法到位,环境问题可以得到部分缓解。只有进入了高收入、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能源使用和排放密度降低,解决的资源也比较多,环境问题才能够根本解决。
收入分配和腐败的问题的产生,最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改革是以双轨渐进的方式进行。为了保护补贴那些在开放竞争的市场当中缺乏自生能力的国有大型企业,转轨过程中在要素市场上保留着很多扭曲的做法。
这些做法包括:采用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实行金融抑制,人为压低利率;资源税费实行低价;再加上有些行业的垄断。这补贴了一些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过去都是国有企业,现在还包括不少民营企业。保护补贴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恶化了收入分配,另一方面滋生了寻租、腐败行为。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那就是要与时俱进地深化改革。在80年代、90年代以前,这些制度扭曲是为了保护补贴那些违反比较优势、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但我们现在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很多过去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现在已经符合比较优势了,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已经有了自生能力,过去保护补贴是雪中送炭,现在变成了锦上添花。
所以应该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素市场方面的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把保护补贴的价格扭曲消除掉,这样就能够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较好地解决收入分配不均和腐败问题。
要挖掘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除了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之外,还要让政府发挥有为的作用,这样才能按照比较优势去发展,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的潜力。
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变迁过程,必须对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给予风险和外部性的补偿,并且不断地完善各种相应的基础设施,包括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环境,政府必须在这两方面扮演积极有为的角色。这些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市场和政府发挥好的作用的要义。
现在的改革不比1980-90年代难
最后,想特别强调一点,当前存在的问题固然很多,但是以我参加中国改革讨论二十多年的经验来看,好像每一年都是如此。过去已经解决的那些问题,现在看起来好像是比较容易的,总觉得现在的问题比过去还要难。不过,在过去二十几年中,我们也没有哪一年觉得轻松过。其实,每一年都很不容易,旧的难题解决了,又总会有新的问题。
面对新的问题,我们还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态度去面对,要了解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现在不能克服的困难是什么。同时还要挖掘有利的条件来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了以后又可以创造条件来解决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
以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例。在80年代、90年代,我们如果不是用渐进双轨的方式,那导致的结果一定是陷入与苏联东欧相似的情形,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而且,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又不能没有那些大型企业。
为什么今天的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敢跟欧洲、美国叫板,就是因为它有那些国防产业。在过去那些国防产业是国有的,现在是八大垄断集团拥有的。根据各种经验研究发现,俄罗斯给那八大垄断集团的保护和补贴比原来还多,但效率实际上更差。
我国的国有有企业当然也要改革,但是,要搞清楚对国有企业的那些保护补贴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它是国有,但是从《中国的奇迹》一书的分析可以看到,过去国有企业主要的问题是有政策性负担,包括战略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如果不消除这两个负担,国有时没效率,就是民营了也同样会没效率。而且有了政策性负担,就会有政策性补贴,有政策性补贴的状况之下,实际上民营时的寻租积极性可能高于国有时的积极性。
现在的状况变了,许多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从违背我国的比较优势变成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大型企业从没有自生能力变成有自生能力,政策性负担没有了,所以,政策性补贴也可以消除掉。
所以,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来应该不会比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难,要怎样进行?还是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些现有的理论框架来往上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
B. 四个全面面对经济下滑问题该如何应对
1、首友行亮先应对经济下滑保持警惕,可以进一步放松财政和货币政策。
2、其次从带者短期看要发挥投资的作用,要注重基建好宽和民生补短板方面的投资。
3、最后应对经济下行,必须全面综合协调配套改革、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多管齐下。
C. 现今市场经济严重衰退,国内制造业已倒一大片,该如何有效改善国内经济
现今市场经济严重衰退,国内制造业已倒一大片,该如何有效改善国内经济?
国际上多种因素导致经济持续下滑
相信各位都清楚现今全球经济环境都在衰退,疫情、新型病毒、政策局势不稳、战争、极端环保人士抗议、能源缺乏等多因素导致国外需求严重不足。为什么问改善国内经济,需要先说国外,我们要清楚一点,我国实体经济当中,不但只有规模以上企业,还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制造业都偏向于外贸订单。
D. 国家经济下滑应该如何应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16日表示,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的下滑趋势,已经引起国务院高度关注,国家将出措施应对经济下滑趋势,正在研究并准备出台一系列的措施。
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表示,本轮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不可小视,其影响可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必须充分估计它给我国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但要坚信,战胜这次经济危机后,中国经济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杜鹰表示,经济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表明,每一次通货膨胀或紧缩过后,我国国民经济就会上一个新台阶,相信这次也同样如此。
谈及长三角,杜鹰表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国内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在这样一个时期,党中央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目前我国逐步形成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四大板块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只有进一步提升它的综合实力,才能实现全国区域的协调发展。
“面对全球经济风云变幻,怎样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长三角地区也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任。” 杜鹰说,加快这个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完善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有利于抵御国际上的金融风险,提高我国的抗风险能力。
杜鹰同时表示,长三角地区是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进一步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有利于为全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探路的作用,发挥示范的作用。
“事实上,长三角两省一市自身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因此制定这样一个文件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起点上,来创造新优势、获得新发展。” 杜鹰说。经营界编辑整理
E. 如何应对经济下滑
一,由于受疫情和其它方面的因素现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消费下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在面临着一次巨大的通货膨胀危机,物价上涨,就业率下降,消费萎靡。
二,一方面我国的人工成本在不断增加,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比如越南和东南亚等地。另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了为了从经济上打压我国,有意地主动与我国脱钩,
三,俄乌冲突导不但导致了欧盟经济下滑,同时也加剧了中西方的经济分裂。
四,三年的疫情导致了国内的消费也出现了疲软的情况,因此,国内的订单也在下滑。
我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主动出击,寻找订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多找朋友。之前大家应该从新闻上看到很多浙江的企业到外国去找订单的新闻了吧。
二,扩大内需,制定政策加大力度增加内循环。主要体现在增加国内的大工程建设,增加企业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银行贷款利率鼓励创业等。
三,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自力更生、集中力量解决西方在高科技领域对我卡脖子的难题,虽然在短期内恐难见成效。但我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我们面临的难题都会一一得到解决。上世纪我们的两弹一星不是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解决的吗?现在再怎么困难也没有那个时候困难吧!
综合以上所述,以从我们普通人怎么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呢?继续往下看。
一,找到自己的方向领域深耕。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要想不落后就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精神。当然我们学习可以是理论知识上,也可以是实操技能上的,最重要的是要切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需要,切合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不能学乱了,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最终什么都不精。
二,找工作的时候如果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不妨降低一下自己的要求,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找到一个工作把家庭的日常开支先解决,如果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没有家庭压力的,也要先找到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去寻找机会,不能去等机会,其实有很多所谓的“三和大神”就是由于长时间的高不成低不就,导致了自己养成了贪玩懒惰的性格,最终成为了社会的弃儿。并不是这个社会放弃了他们,而是他们放弃了自己。
因此,我建议长期如果没有找到工作的朋友,尽快要让自己动起来,千万不要与这个社会脱节。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躺平只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意思就是如果你即使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你想要的目标,就不要野做那么拼命。可以选择适当休息一下,适当的降低自己的目标,去寻找更舒适的生活方式。我们千万不要把躺平当成是真的什么事都不干,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三,如果你现在有工作,如果没有明确更好的去处,最好先不要辞职。
这两年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求稳,同时在职场中不要忘记了学习进步,如果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也要提升岗位上的技能。只要这样,你的友脊哪职业生涯才能可有进步。
四,可以利用政策扶持的优势去创业
现在国家支持自主创业的政策力度是很大的,当然各地方的可能会有差别。具体的大家要到当地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或者是政府官网上去了解一下,根好码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当然,创业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不要一拍脑袋就创业了。这样十有八九铁定是亏本的,更不要钻政策补贴的空子去捞一点好处,这样也是错误的,有的时候你可能会捡到芝麻丢了西瓜。
在创业之前首先最好要选择自己了解的项目,找到合适的合伙人。并且要先考察一下市场,把创业的各种风险都要考虑进去,最好要自己做一份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要考虑这几个方面的问题,1,你创业的项目市场体量怎么样?2.竞争环境怎么样?3,国家支持的政策怎么样?4,你的商业模式为客户解决了什么痛点,5你的商业模式与现有的商业模式有什么优势。6,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6,你项目的风险是什么?怎么去控制风险?7,具体怎么操作,把步骤要全部写出来。8,把近期或短期规划写出来,两年内的。
F. 4月份多项经济指标出现下滑,造成的经济损失该如何弥补回来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各个地区的补贴措施,同时也需要对相关企业进行一定的扶持奖励。
在4月份的时候,因为很多城市出现了新冠疫情反弹的情况,这也导致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之下,4月份的各项全国经济指标出现了下滑的现象,虽然经济受到了短期的冲击,但我们不需要对这个现象过分担心,因为短期的冲击不会改变长期的发展趋势。
4月份的多项经济指标全面下滑。
因为新冠疫情的问题,很多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这也直接拉低了4月份的多项经济指标。从工业生产方面到居民的生活成本问题,各项经济指标均不理想。为了进一步应对短期的经济冲击,很多城市也开始出台相应的补贴措施,有些城市也会给相关企业和个人实行一定的免税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