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的经济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经济学理论认为劳动、资本和技术都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中国过去三十年把世界上最广大的劳动人口积极性调动起来,中国的廉价劳动在世界上非常具有竞争力;中国拥有世界上前列的储蓄率,就是不差钱,铁公基创造了巨大的GDP;中国靠市场换取了大量技术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就这三项基本要素,中国的经济至少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体制上再解放一下,那就更不得了了。但是如果改革停滞不前,中国接下来几年乃至几十年可能会陷入经济增长极慢的中等收入陷阱中。
‘贰’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是什么
《求是》2020年第16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是2015年11月23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深刻阐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重要要求。时隔五年重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让我们有感于总书记高瞻远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风范,有感于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人民领袖的深邃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远见,更有感于这篇重要文章对当前我国经济在新发展阶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指导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遵循什么样的经济理论,这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条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不能是别的什么经济理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的一个重大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立的,以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路线、政策、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治国理政的应有之义。
2.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没有过时。习近平总书记批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论”,提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论”,深刻阐明我国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实践依据。过去一段时期,有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这个论断是武断的,也是错误的。”关于这一点,他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无论_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加速推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证明了这一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的鲜明对照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并没有否认西方经济理论的积极作用,提出西方经济理论“有益论”,强调“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我们要在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中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理论武器。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深刻阐明我国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历史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之所以具有旺盛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不断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实现与时俱进。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论证了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结构和主要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及时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这些理论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根本性历史变革、开创全方位历史成就的根本理论基础,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深入研究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总结新实践新经验,提出一系列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判断和论断,包括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等重要内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使我国持续保持经济发展奇迹。检验一个思想理论体系是否有效管用,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实现任何一个目标都足以傲视全球,而中国同时创造“两大奇迹”,独一无二、无与伦比。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给中国和世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发展,经济也稳定恢复,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增长。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生活改善,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两大奇迹”在中国为什么能够持续上演?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制胜法宝,是我们党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发展能力的根本指针。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我国经济新发展阶段提供科学指南。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规划之年。“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该如何发展,将直接影响我们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将进入新_展阶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个新的重大论断,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新发展阶段指导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关键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总指引、总依据、总遵循。面对当前波诡云谲的国内外风险挑战,中国经济要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南,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观点,贯穿于“十四五”规划制定工作,科学擘画宏伟蓝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必须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是确保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要求。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一是完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党中央对于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中央对发展大局大势的分析和把握,及时制定重大方针、重大战略,做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二是健全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制度机制。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三是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调研思考和实践历练,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多方面改革,激发全党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增强创造活力。
2.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灵魂和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必须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当中。一是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针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用心用情用力持续组织实施,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兜住民生底线。二是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营造宜居宜业良好环境,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三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走好走实群众路线,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3.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一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以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二要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妥善处理发展中的各项重大关系,不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融共生,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四要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着力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五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做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必须构建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中国经济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开出了“药方”,即保持政治定力,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并且进一步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四梁八柱”。一是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着优势,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二是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坚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三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新特点、新动态,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四是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_发展新局面。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
5.必须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当前形势下,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一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在当前疫情严防严控的形势下,要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聚焦重点问题,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通淤点堵点,激发整体效应。二要增强战略定力。当前,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需要无比强大的战略定力。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为主,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三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发扬钉钉子精神,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加强改革前瞻性研究,把握矛盾运动规律,守正创新、开拓创新,更加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强斗争本领,拓展政策空间,提升制度张力。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更是做好天津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现在天津正在谋划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在谋划发展、制定蓝图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舒适度”,塑造城市文化灵魂,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大力推动城市“软件”建设;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咬定绿色发展目标不动摇,与时俱进完善城市布局,加快打造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双城”格局;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瞄准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发展目标,从项目做起,从脚下做起,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书写在津沽大地上。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责任编辑:双艳珍
作者:刘中
来源:《求知》2020年09期
‘叁’ 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0几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对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认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必须继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必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尤其是提高生产力,只有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才更加丰富,才能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在与大国的竞争中占有有利的位置。必须坚定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同时又成为指引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过去30年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今后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会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功。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肆’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发展围绕以下两点为基础发展:
1、稳中求进
“稳”是主基调,是大局。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韧性更足、结构更优、质量更高,为我们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首先就要做好“六稳”工作,即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以稳定宏观经济大局。
2、稳中求进
“进”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如何“进”?就是要在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着眼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稳”和“进”不是割裂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我们讲“稳”,不是消极应对、不思进取、自缚手脚,决不能面对外部环境发生的明显变化无动于衷,决不能面对经济运行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无所作为,而是要把该稳的坚决稳住,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4)中国经济发展的依据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使沿线各国通过合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球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各国必须展开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改革开放让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助力联合国提前5年达成了千年发展目标中的这一条,即力争在2015年前实现极端贫穷人口比例较1990年水平减半。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稳中求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希望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更大成就
‘伍’ 中国主要的经济来源靠什么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内需、消费、投资和出口。此外,从发展因素看,优化经济结构、把握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是主线,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科技创新动力是主攻方向,保障民生、促进和谐是主攻方向。首要任务。
依据:
1、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流通、管理和服务中成本和时间的分配和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越是精简、廉洁、高效的管理、服务、流通环节,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2、生产要素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加、结构的变化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方式。
3、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内容。
(5)中国经济发展的依据是什么扩展阅读: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